《绛珠仙子重回红楼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绛珠仙子重回红楼境-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堂之上,就见陈正琊坐在一旁,脸上微有些红肿、血渍,由佟维德扶着。

    案桌后面,端坐着林如海与査启文。

    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大屏风,而屏风上贴着一张写满柳公体的公示。

    昔日宽敞的读书场所如今却是人满为患,嘈杂纷乱。

    査启文微微含笑,倾听着眼前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质询。

    “别急,一个一个的说,不然,本官的耳朵可听不过来呀。”

    “我们说了多少回了,为什么朝廷不与答复?”

    “什么朝廷?分明是压榨我们读书人,不跟他们啰嗦,反了吧。”

    “狗官,爷爷今天就拿你们祭旗,反出朝廷,我们自己打江山,坐天下。”

    林如海开了口:“各位确信不是信口开河?”

    “谁跟你们开玩笑?大家还愣着干什么?动手啊。”

    林如海正言道:“各位学子,各位要考虑清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反馈到朝廷上。要是采取反叛的行径,性质就不一样了。自本朝开国以来,经过多次变革,如今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真要扯旗造反,会有多少人跟着诸位走?骑马、射箭、抡大刀,几位试过吗?这可不是动动嘴,几句话的事儿?一起战乱,必将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还能安放读书人的讲坛吗?”

    “可现在,老百姓好了,我们读书人反而不行了,这不是折贵就贱?岂有此理?”

    “读书人必须把朝廷的利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学有所用,不能空泛,信口开河。本官会把各位的意见带给朝廷,不要急。”査启文也说。

    “你少罗嗦,来人呀,大家一条心,把这个狗官砍了。”有人大叫着。

    这时候,长春居士等人已经进来了,站在门口一侧静静地注视着里面的动静。

    林家的人去哪儿啦?并不见他们的踪影。

    此刻,林如海的身后那个屏风后面,好似人影闪动。莫非有人要暗算林如海?长春居士心里一震,刚要吩咐什么。

    一阵古筝的弦音传出,整个大厅静下来。影影焯焯的屏风,就见一人手腕轻扬,指尖溢波,优美的旋律流转在大堂上,震荡在环流之中,直上云霄。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不见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祈盼的英灵。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叶风云散啊,变换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暖人气,在驰骋纵横。哀鸿遍野,那是百姓的灾难,倾覆之下,岂有完卵?灾难啊,兵戈、战乱啊,何处为生?人生舞台几十载,转瞬化为尘土埃。安宁、繁荣才是人生之企盼。”

    时而如大气磅礴、浩瀚如海的宇宙,向人间展示着古战场的残酷,时而以似倾似诉,厚重真诚的深情把人们祈盼远离战火的思绪,一一道出。万般嘈杂陷入无声之界。糟了,怎么从脑子里冒出这么段曲子?这些学子们会接受吗?人家会怎么想?林黛玉心里不住的打鼓,强咬牙把曲子又弹了一遍。

    大堂内的人们鸦雀无声,仿佛在随着曲子深深的思考着什么?

    黛玉起身,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虽是帷帽遮面,从她那袅袅弱弱的身姿,傲视凡尘的气度,恍如特为此间学子们解惑似的,留下一段词曲让他们回味无穷。

    黛玉走到林如海身边,林如海站起身。

    “爹爹,林叔还急等着您回去签字买粮,粥棚快断粮了。”

    林如海微微一笑:“好,我们走。査兄、佟兄、陈世兄,我们出去吧。”

    眼看着林如海挽住女儿的手,与査启文、佟维德、陈正琊离去。

    大堂上的人们也纷纷离去。

    长春居士一挥手:“散了吧。”

    “王爷,书院那儿,没戏了。”

    “怎么说?一段儿小曲就打发了?”

    “这叫什么话?打听清楚没有?”

    “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

    “小丫头,有趣儿。得会会她。”

    “那您白指望了,人家不来。”

    “不来?哼!哼!哈哈!”

    朝廷的官粮到了,扬州解了困。灾民得到了安置,随着灾民的返乡、播种,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那位长春居士再没有露过面,隐遁了。

    而林如海却陷入忧虑之中,这天晚上,他让苏姨娘、吴姨娘去陪黛玉。自己走到花园的小瀑布前,停下。眼里含着盈盈泪水。人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

    本以为能与玉儿相依为命,守住这个家。没想到,贾府的二舅兄贾政又来了一封信,说是老太太心思外孙女,忧虑成疾,卧病在床。祈求妹夫让外甥女进京探望。

    这可怎么办?看着玉儿整日活泼开心的样子,自己也变的开朗了许多,不再因爱妻的辞世伤感闲暇之余,与玉儿谈谈诗词歌赋,看看苏氏为父女俩特意做的衣服,品尝吴氏的烹饪,也有些开怀。顺畅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我林如海官场上无论是大刀阔斧还是绵里藏针,总是得意多余失意,可在家事上却接二连三的出状况。玉儿啊,为父怎么向你开口啊?小小的年纪,就要别父离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他心口阵阵发痛。已经安排林富为玉儿做着各种准备,就连苏氏、吴氏也在这段日子里尽量伴着她。苏氏哭求过他,留下玉儿。吴氏也跪求过他,不想与玉儿分离。他隐隐感到这里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可一时又排查不出来。还有一件事儿,该是让玉儿知道的时候了。

    隐隐觉着有人走过来,那缓缓的、熟悉的脚步声。

    “玉儿,怎么还没睡?”

    “爹爹不睡,玉儿也不睡。”

    “调皮。爹爹有事儿,睡不着。玉儿还小,正是长身子的时候,睡眠一定要充足。”林如海转身,慈爱的望着女儿。

    “爹爹的事儿,一定与玉儿有关吧?”

    林如海苦涩的一笑:“还是没躲过。老人家思你成疾,卧床不起。”

    黛玉低下头,轻叹一声,该来的还是来了。“玉儿请爹爹为我做准备,去就去吧。”

    林如海:“去之前,我带你回姑苏老家一趟。”

    黛玉:“向堂伯他们辞行?”

    林如海:“去见一个人。”

    姑苏城外,狮子山的山腰上,一片古槐林,那千姿百态的槐树仿佛进入了忘尘世界。林间雀鸟鸣噪,伴着阵阵槐花的香气倾入林如海与黛玉的鼻息。路上少有行人,顺着条石路径,拾阶而上,在两个硕壮的古槐环抱下,现出一个静谧的庵堂。绛玉庵。

    林富的儿子林朗,让随从放下所携之物,自己向前叩门。

    门开了,一个比丘尼站在门前一看,忙笑道:“才刚师太还念叨,林施主就到了。快请!”

    步入大门,里面是一排竹林,再往后,竟是小桥、荷花池、芙蓉花、楼厦。

    从楼厦中,步出一位带发修行摸样的老尼。

    说是老尼,只因林如海疾步向前跪下,口里喃喃说着:“母亲万安,不孝儿子携玉儿前来请安!”

    “施主不要这样。”

    林如海冲黛玉吩咐着:“玉儿,还不过来见过祖母。”

    黛玉懵了,什么时候有了个当尼姑的祖母?自己的祖母不是早就仙逝了?既是爹爹吩咐,岂有不尊之理?忙也几步向前,跪在父亲身边:“玉儿拜见祖母,奶奶金安!”

    那师太白皙面容,浓眉高鼻,身材析长,虽是佛家衣着打扮,却隐隐现出尊贵典雅气质。也许是远离尘世的缘故,如果不是林如海唤她“母亲”,看上去也就比他大个十多岁年纪。一双慈眸两侧淡淡显露出些许浅浅眉纹,闪着盈盈泪珠,拉起黛玉,细细打量了一番。

    “我的孙儿啊,我的玉儿啊。”

    “祖母,祖母。”

    在庵堂内,林如海与师太许是有很多话要说,两人叙叙谈谈的,倒把黛玉晾在一旁。

    黛玉终是年纪小,早就显出倦意。步入庵堂,阵阵梵香入鼻,倒是精神了不少。

    绛玉庵是林家的家庙,主持是纳清师太,师太原来的丫环现在是她的师妹,名唤瑱清师太从外面上看,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中等的尼姑庵堂,进了里面,别有一番景致。不知是从哪儿移来的山石、树木,五彩多姿,果树众多,花草缤纷,这边有几畦菜地,那边竟然还种着几亩水田,水田里竟有鱼儿游曳。黛玉看呆了,有这么个好地方,简直是桃花源。

    藏经阁里,有各种佛家书籍,她随意拿出一部,掀开一页,是《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不由的边看边随着自己的意境唱了出来。眼里竟然也盈着泪花,心随着一字字经文,脑海里变幻跳倏出各种幻影。当她把最后一句经文唱毕,仿佛经历了一番洗礼,浑身有说不出的清爽。她笑了,这么多天,她第一次笑了。

    再看过去,眼前出现了一部弦琴,奶白色的一整块玉石是底盘,弦丝线却是珊瑚礁所制,她从附近拿了一把木椅,坐下来,舒缓的弹了一曲,音质好的让她留恋不已。这一定是祖母的最爱,还是不要夺人所爱吧。

    “喜欢就送给你了。”

    她转身一看,原来不知什么时候,祖母和父亲就站在自己的身后。

    “这是当年,我和你祖父远游到外面的一个什么叫百慕大海域,无意中得到的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你祖父特意找了几个有名的琴师雕啄而成,弦丝是那里的一种海里的植物,也是珊瑚的一种,非常坚韧,钢刀砍不断,火炼也无用,更不怕严寒。俗名叫‘天石琴’。音域广泛,你这里弹,十里八里的也能听的清清楚楚。我平时就用这个音阶,要是到了危机时刻,需要召唤别人,就调到下面这个部位,一下子就能让对方立即明了你所在的方位、位置。有一样,你目前年幼,身体又弱,不宜用到下面的音阶,平素就按我调好的音阶,弹奏,以免伤了自己。”

    黛玉一一答应着,恭恭敬敬的接过‘天石琴’。

    纳清师太带着林如海与黛玉,走到一个隐蔽的暗格前,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锦盒递给黛玉。

    黛玉不解,看看自己祖母。

    “打开它。”

    黛玉依言打开锦盒,顿时,一阵柔和的光芒四射开来。仔细一看,里面是两枚椭圆形的璀璨的珠子,说她是珠子,指的是她的形状。似玉又不似玉,说不出来是什么?

    “这是一种比玉还珍贵的玉,名唤‘晶玉’。得自一种凶恶的鲸鱼腹中,在那里的海沟附近,鲸鱼被当地土著人捕杀,人家忙着分食,你爷爷看到了这对儿晶玉,就什么也不要了。浑浊的这枚专门治疗各种奇毒,清洁的这枚对人体有补益作用。我留着也没用,你拿去吧。”纳清师太缓缓的说着,眼帘盈出星星泪珠,不用说,又想起过世的相伴之人。

    “这?这怎么可以?母亲,还是您老人家收着吧。”

    师太不再看什么,缓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