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幸福宝典-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有以“理”体系的科学思想。以精通“阴阳八卦”理论的黄帝和周文王为代表的大思想家,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首领,他们既是人民的领袖,也是人民的导师。由于他们自身的伟大,扮演了双重角色。从此,中国进入了“以帝为师” ;,“以吏为师”的历史时代,而且这一文化思想根源一直影响到今天。 ;(这可能也是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真正宗教信仰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中国人信“理”,信老师。)

    到了周朝末期的天子,由于对于“阴阳”理论理解与掌握的弱化,甚至是不学无术,“神”的力量逐渐与“理”的力量分离开来,国家慢慢的走向了分化瓦解。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最辉煌和鼎盛的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学术上的分歧,“道”、“儒”、“法”、“墨”、“名”、“农”、“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相济担当了“老师”的任务,扮演了“老师”的角色。

    春秋战国末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由其学生李斯等人将其发扬光大,辅佐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这时“法”家思想理论担任了中国的老师角色。

    正是“法”家“重奖酷罚”的思想,既成就了秦国,也毁灭了秦国。正所谓“民不畏死”法有何用。因此激起了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秦末农民起义。后来以刘邦为首的政治集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汉朝。由于刘邦集团中的高级参谋萧何、张良等人运用“道”家的思想,成就了刘邦集团。因此,“道”家顺理成章的担任了当时中国的老师,起着对国家发展“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也正因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使汉朝得以休养生息,当时中国逐渐走向强大,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的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于物质的占有欲的不断膨胀,出现了各个政治集团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儒学大师董仲舒等人,借用“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精髓,从实际操作层面入手,对孔子“儒”家思想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套以帝王天子为核心,把“天神”与“理”有机结合的新“儒”家思想体系。建立了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伦理规范的封建等级秩序。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二千多年导师,指导着中国发展与进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儒家思想这一套封建伦理等级秩序,虽然能有效化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资料分配不公的分配问题。但同时也把中国人的发展理念,引向了一个按等级分配财富,不思进取与发展的封闭怪圈,扼杀了中国科技发展力。

    经过两千多年,到清朝末期,中国一直沉浸在以“儒”家为师的殃殃天朝梦中时,西方国家经过在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后,逐步走进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

    中西方正是由于这两个不同的老师,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的作用,一个是把中国引向了自然财富如何分配的道路,一个是把西方引向了如何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财富供人们分配的道路。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会遭受19世纪以来,饱受西方列强凌辱的百年耻辱。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也因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让中国从沉浸于“儒”家老师指导的等级分配体制中清醒过来。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以夷制夷”的思想指导下,从此中国人拜了西方人为师,运用“拿来主义”,向西方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这“洋老师”一当就是上百年,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人就拜了马克思这位德国人为导师。不过这一时期,不同于以往的老师是一个,而是把“传道、授业、解惑”的三项工作分给了三个不同的老师。马克思主义承担了“传道”的任务,前苏联人承担了“授业”的任务,以毛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者,在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承担了“解惑”的任务。最后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一现象持续到了中国的“反帝反修”时期,中国进入了,**自主,封闭锁国的历史时代。这一时期,毛先生成为了全中国人的伟大导师,“毛委员思想字字句句闪金光”就是这一历史现象最好的描述。

    到了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发展路线后,中国人的老师又换了角色。在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道”的康庄大道上,拜了西方发达国家为师,让他们担负了“授业”的工作。结合中国实情的中国特色理论,正确处理了西方与中国实情不相融的矛盾,担当了“解惑”的任务。

    现在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职能应该由谁来担当?应该怎么分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总之不管前路多艰险,作为老师应该具备传道的品质,具有授业所必须的知识和解惑所应有的本领。我们应该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师者,为人之师,表者也。何为道?天道有常,道无恒道。所谓师者的道,不过是为师之人自己所信奉的道。而世事无常,试问有谁能够真正懂得何为天道?何为长道?师者所传之道,不过是他人之道,却也未尝不可借鉴。只是真正自己心中之道,还需自己拿捏。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我们应该承认; ;第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不仅是“教书”更在“育 ;人”,要着眼学生的长期发展。 ;第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主体,所存在的各自的差异及问题也各不相同。教 ;师需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解决学生的各类型的问题 ;; ;第三,教师活动的长期性。“传道授业解惑”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他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月 ;坚持。 ;第四,教师的示范性。“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本身先具备高文化、高素质,以身作则,然后才 ;能去教育学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譬如;在5。12文川大地震时,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刹那间地动山摇,顿时教室里乱作一团,上面掉下来的是砖块和瓦篱,出于本能逃命是第一要务,这时老师只要后退一步,便可逃出生天,但是要老师后退这一步却比登天还要难,只见他异常冷静地发号司令,指挥着学生有序的从后门撤退,老师凭借着自己丰富阅历和知识,在20秒内让全班45个学生中的 ;41个学生迅速撤离到了操场上,还有四个学生来不及转移,老师自己就像老鹰抱小鸡一样用身体护卫着学生,硬顶着从上面掉下来的千斤杂物,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舍生忘死的英雄赞歌,这就是榜样的作用,是现代老师形象‘’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实写照。

 ;。。。 ; ;    第六十七章传道授业解惑是师者的幸福【五】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便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幸的是,现代人偏重于各色各样的知识,而对古圣先贤的道理,视而不见,非常忽视。这就是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很多是博士或博导,自觉人高一等,其实话语一出,就是没有“文化”、没有修养了。

    曾老师的解释:一旦有机缘领悟真理,就应该把过去的缺失,譬如昨天晚上,已经成为过去,重新做人。这里的道,除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外,还可以理解为“生命观”、“价值观”。我们活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们死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在生和死之间,十分有限的生命,为了求生存、求爱情、求名利、求快乐,承受各种威胁、压力、苦恼、艰难和不幸,这样的人生值不值得,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价值何在?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不是应该花一些时间,尽一点心力,来加以探讨和了解?何况古圣先贤,早已提供给我们很多知识,告诉我们有效地途径,告诉我们很多得“道”、修“道”的法门,为什么大家很少去理会?然后又感叹人生烦恼多多,做人很辛苦,岂不是十分矛盾吗?

    翟鸿燊老师在谈到“如何高品质的沟通”时说过:道不远人,平常日用不离道,沟通绝对不是教点方法和技巧就会了,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来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的话。

    比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没有一定的格局、境界是不可能有这些体悟的。

    知识很容易就能学来,尤其今天是互联网时代,很多知识根本不需要储备,只需要检索就可以了,但是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但是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格局、人的德行是修出来的。如何修炼?这得要从中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入手,因为这些都是经过几千年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思想、儒释道,还有书法、绘画、古音乐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留给后人得“道”的捷径,我们为什么不把自身修养、境界、格局提高呢?还在埋怨、还在抱怨,那能解决 ; ;“授业”,“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人们的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可以理解为“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 ;“解惑”,“惑”疑问,疑惑,即人生历程中的困惑。

 ;。。。 ; ;    第六十七章传道授业解惑是师者的幸福【四】

     ; ; ; ; ; ; ; ;那段风云变幻的时期的恶况是我这辈人无法想象得到的。许多校长、教师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些以“士可杀、不可辱”为人生观的知识分子,因为不堪受辱而自行了结生命。谭老师的儿子、媳妇很多都当过教师,但经历了那段时期后,因“见过鬼”都放弃当教师了。但谭老师和张老师忍辱负重、没有放弃,始终作为教师教育一代一代的学生。谭老师和张老师都是师范毕业,一出社会就当教师,直到退休。红色时代结束后,两位老师苦尽甘来,终于迎来了大平反和恢复了名誉!听张老师说,当时小榄的平反大会是在酉港小学的大礼堂举行的。改革开放后,校长、教师等的教职员工的地位、待遇得到大大的改变。1985年1月,每年的9月10日被定为我国的教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