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贝斯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探贝斯特- 第1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未完待续)
415 西医学 1
    西医的特点就是本身知识发展缓慢,但注意吸收其它学科的成果,尤其是工业技术成果。因此,临床上也有一些阶段性的进步。比如从发现牛痘,而出现免疫学的分支,1816年,发明了听诊器这个宝贝,稍晚又使用了消毒法,发现传染规律、细胞、细菌、病毒等等。在微生物学的基础上,最终导致了西医最后一次重大进步……抗生素。

    1928年,青霉素发现,但到20世纪40年代才找到它的疗效和大量生产方法,从而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在此之前肺炎等常见病、伤口发炎是不治之症。稍后发现的链霉素,又将肺结核从不治之症中挖出。40年代,青霉素进口到中国,价格是天文数字,因此只能用黄金条支付。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生产成功。自青霉素发现应用以后,西医进入停滞期,没有重大进展。虽然现代科技进入医学诊断,x光、同位素、心电图、β超、ct等等,但西医本身没有质的改变,仍然属于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延续。

    基本诊断折叠

    1、问诊用交谈的方式,通过病人或知情人的叙述,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2、体格检查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4、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仪的记录来检查患者心脏的疾病。

    5、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利用x线对各组织器官的穿透能力,使人体内部结构在荧光屏上或x片上显出阴影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等情况的诊断方法。有些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如显示不清,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t)和磁共振(mri)检查,就能作出更精确的诊断。总之,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

    主要治疗折叠

    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化疗等。

    主要方法折叠

    西医的脉诊和舌诊

    一、西医的脉诊

    西医的脉诊属于西医触诊范围。西医触诊脉搏时通常选择两侧桡动脉,有时也检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或足背动脉。常见的异常脉搏有:水冲脉:又称陷落脉,检查时紧握病人的手腕掌面并将其手臂逐渐伸直抬高过头。感到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犹如潮水涨落,此是脉压差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交替脉:指脉搏节律正常而现强弱交替变化的现象。是心肌损害的表现,由于左心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心衰竭、心肌严重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奇脉:又称吸停脉,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常见于是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肌炎。

    无脉:即脉搏消失,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脉短绌:指脉率少于心律者为脉短绌,常见于心脏期前收缩、心房颤动。

    二、西医的舌诊

    西医的舌诊属于西医视诊范围。西医舌诊主要通过观察病人舌的表现来诊断一些疾病。正常人的舌质呈粉红色。大小厚薄适中,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面湿润并覆盖着一层薄白苔。若病人伸出舌头时,不自主地偏斜,常见于舌下神经麻痹;若舌体震颤,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若舌面干燥严重者见于严重脱水。舌体增大,见于舌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若长期增大,应考虑黏液性水肿、先天愚型和舌肿瘤。舌质淡红;应考虑贫血或营养不良。舌质深红;应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舌质紫红,应考虑心、肺功能不全。

    常见舌体异常有:

    草莓舌:舌**肿胀。舌尖出现一些红点红点,向舌两边扩散,鲜红如同草莓。主要见于猩红热、链球菌感染、葡萄球菌败血症,长期发热引起。也由维生素或锌的缺乏易所致。

    牛肉舌:表现为舌头肿胀、疼痛、舌面绛红如生牛肉,对热、咸、酸的食物特别敏感,经常出现舌部溃疡、牙周炎、唇炎,这是烟酸缺乏的典型症状,也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镜面舌:又称光滑舌,舌体小,舌**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呈粉红色或红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等。

    地图舌: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剥脱性舌炎,为丝状**剥脱形成的不规则的红色光滑稍凹陷区。周边为增厚的白色或黄色边缘,形似地图。少数患者有轻度烧灼及痒感。常见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贫血、胃肠功能紊乱;也与精神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病灶感染有关。

    黑毛舌:又称黑舌,指舌质发黑,而且上面覆有黑色或黑褐色的毛。是由丝状**缠绕了霉菌丝,上皮细胞角化伸长所致。见于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也常见于吸烟、酗酒、不注意口腔卫生者。

    裂纹舌:又名沟纹舌,舌面出现纵向裂纹,。常见于维生素b族缺乏的病人,也与消化系统不良有关。舌苔也有一定诊断意义:

    厚白苔:常见于感冒、急性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舌苔黄色:常见于严重感染(如流脑、乙脑、伤寒、白喉、肺炎、腹膜炎等、高热、脱水、黄疸、大量吸烟等。

    舌苔发黑:常见于高热、严重脱水的病人。

    西医综合折叠

    西医综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的一门必考科目,难度系数是所有考研科目中最小的,在2007年以前,满分是150分,而中国的平均分是71。3分,2007年以后,满分改为300分,2007年的中国西医综合平均分是123。6分,难度系数是所有学科门类的研究生考试中最小的一科。(未完待续)
416 西医学 2
    追溯起源折叠

    西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由于制作木乃伊,处理尸体的同时产生了解剖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特别说明。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知识,原则上属于生物学研究范围。古埃及的解剖学,对于临床医学没有什么作用,但对艺术却起了巨大作用,西方的雕塑、绘画,自古埃及时就非常形似,就是因为重视解剖而导致,中国画、雕塑里动物和人远不如西方绘画、雕塑准确。古埃及的医生和巫师是不分的,留下一些片断的记载,有个人说:“巫师们哪,你们接触到死人的手指的时候,要知道那也是心脏的一部分。”类似的记录还有一些,说明他们已经知识心脏与手指的血脉是相通的。而中国起码到西周,医生就是职业,“医师”这个词,是官名,西周时医师负责考核医生,统计医生治愈治死人的记录。

    到了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希腊时期,西方医巫分家,医生和木匠一样成为职业。相当于扁鹊的同时代人,出现一个有名的医生,叫希波克拉底。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医学的进展,人名书名尽量不讲,讲了大家也记不住那些洋人名字,但希波克拉底不能不提,他的名字有如中国的华佗一样重要。他出名的是写了一个《誓言》,主要是干这一行的传授行规,对师傅要感激,师傅的后代要学医的话要免费教,还有一部分师傅要感激,师傅的后代要学医的话要免费教,还有一部分是行业道德方面的,做医生对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贵族富人穷人都同样看待。要保守病人的**,其它还有不给病人毒药和教给毒药的使用方法、不堕胎等等。他的《誓言》对几千年西方医学影响甚大,时至今日堕胎在西方人观念中仍然是难以接受的。与相悖的。在基础医学上,他提出“体液说”。现在心理学等仍然沿用这种学说。

    到了古罗马,大约东汉、三国的华佗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叫盖伦的医生,这个人的名字也不能不提,他写了一本书,作为信条垄断了西方医学1500年之久。他提出临床要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这个典定了西方医学的发展途径,同时还给出了人体构造。1500年里几乎没有人怀疑他讲的构造对不对。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发达的,西方的封建社会是窒息的,被神学垄断的,因此叫“黑暗时代”,西方医学也一无发展。中国医学重视临床,“神农尝百草”,从植物、矿物中寻找治病的药物,因此药学发达,疗效明显。西方医学重视解剖、生理。轻视临床,由于化学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药物限于常见食品。酒是重要的药物。现在西方民间仍然将食品、酒视为容易获得的药物。中国远古时期也是如此,“医”字的繁体字从“酉”,就是以酒做药导致。古代西方药物缺乏的结果,就是手术发达,没有麻药的时代,就依据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做手术。到了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文艺复兴时期,神学统治才被打破,也带来了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实际解剖尸体,而不是根据动物去想象人体。打破了盖伦的信条,解剖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接近中国的解剖学水平。同时摆脱了笼统的“体液学说”,接受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哲学基石,单独分块地研究疾病原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认识越来越精,进展很快。中国的解剖学水平保持领先到清朝初年,后来被西方医学超越。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近代医学里手术学奠基完成,各种器械发明完成,变化不大。工业革命以后,化学工业有了发展,为西医提供了化学药物。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手术,这一切,典定了西医的大局,直到如今没有大的改变。以后的发展,就是化学药物越来越多,解剖越来越细。在大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西医达到或超过中医的效果,“西医治急病,中医治大病”的观念就是这种进步的反映。

    近代发展折叠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