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贝斯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探贝斯特- 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依据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未完待续)
第222章 阴阳历 中
    中国历法折叠

    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三百六十五天,而十二个阴历月只有约三百五十四天,所以古人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历法自古就是一种阴阳历。因为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称这种历法为阴历。直到今天,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阴历,只有伊斯兰历一种。即十二个阴历月为一年,不管季节变化。阴历主要用来指导他们的宗教节日等,因此穆斯林的斋戒节有时在夏天,有时在冬天。但伊斯兰教国家另设一种阳历指导世俗生活。

    所以我国的民间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农历”更为准确,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这个角度上说,农历有了其优势。

    伊斯兰历法折叠

    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又称回历。它纯粹以朔望月为历法的基本单位,奇数的月为30日,偶数的月为29日,平均每个历月为29。5日。积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12个朔望月实际上约有354。3671日。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蛾眉月出现的那天开始,回历采用置闰的办法,每30年为一周,共加11个闰日。在30年循环周期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为闰年。闰年在12月底增加一日;共355日。

    回历年比公历年约少11日,因之岁首逐年提早。约33年循环一周(即比公历多出一年)。

    回历的起始历,元定在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一天,即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六)。

    两河流域的太阴历折叠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班。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就是由此演变过来的。

    阳历折叠

    在天文学上,指主要按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阳历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其历年有两种,一种是平年,一种是闰年,闰年和平年仅差一天。

    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格里历。为现行公历。基于一年有365。242199174日,而并非刚刚好的365日,故每四年有一次闰年,即二月多了第二十九日。经过四年一闰后,已修正为365。25,但仍有误差,故每一百年就会减一个闰年,即1700;1800;1900年等均没有闰年,再修正后为365。24。最后每四百年加回一个闰年,即1600年、2000年、2400年等均有闰年。最后修正为365。2425。仍有0。0003误差,需要约3000年才会出现一天误差,所以已经很准确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目前世界通行的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古埃及的太阳历折叠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看起来,天狼星年好像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后来,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年的真正周期是365。25日,但僧侣们为了使埃及的节日能与祭神会同时举行,以维护宗教的“神圣”地位,宁愿保持游移年。后来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有用埃及文和希腊文所写的碑文,记载了欧吉德皇帝在公元前238年发布的一道命令:

    每经过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后、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并在这天举行欧吉德皇帝的节日庆祝会,以便让大家记住。欧吉德皇帝校正了以前历法的缺陷,这增加一天的年叫定年,其它年叫不定年。

    “这些历法可真是纠结啊,从中国到外国,想不到这也能成为一门学术啊。。。”奥修惊叹不已。

    “是啊,这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应该让更多的人学习才是啊。”贝斯特笑道。(未完待续)
223章 阴阳历 下
    古罗马历法

    古罗马人使用的历法经历了从太阴历到阴阳历、阳历的发展过程。罗马古时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村,罗马人先是统一了意大利,而后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最早,古罗马历全年10个月,有的历月30天,有的历月29天(这十分类似太阴历),还有7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罗马城第一个国王罗慕洛时期,各月有了名称,还排了次序。全年10个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罗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为元年,这就是罗马纪元。某些欧洲历史学家直到17世纪末还使用这个纪年来记载历史事件。

    第二个国王努马,参照希腊历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第十一月和第十二月,同时调整各月的天数,改为1、3、5、8四个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个月每月29天,

    12月最短,只有28天。根据那时罗马的习惯,双数不吉祥,于是就在这个月里处决一年中所有的死刑犯。这样,历年为355天,比回归年少10多天。

    为了纠正日期与季节逐年脱离的偏差,就在每四年中增加两个补充月,第一个补充月22天,加在第二年里,另一个23天加在第四年里,所增加的天数放在第十二月的24日与25日之间。这实际上就是阴阳历了,历年平均长度为366。25天,同时用增加或减少补充月的办法来补救历法与天时不和的缺点。但这样却更增加了混乱:月份随意流转。比如,掌管历法的大祭司长在自己的朋友执政的年份,就硬插进一个月,而当是仇人执政。就减少补充月,来缩短其任期。民间契约的执行也受到影响,祭祀节与斋戒日都在逐渐移动。本该夏天的收获节竟跑到了冬天举行。

    当儒略。凯撒第三次任执政官时,指定以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制定新历。这就是儒略历。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儒略历每年分12个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虽然月序不同于改历前,可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历从罗马纪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这一年,为了弥补罗马历与太阳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历年和一个23天的附加月外,

    又插进两个月,其中一个月为33天。另一个月为34天。这样,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乱年”。

    西方历法从儒略历实施开始,终于走上正轨。滑稽的是。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有本事从乌鸦的争斗预卜吉凶,却把改历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设一闰年”误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这个错误直到公元前9年才由奥古斯都下令改正过来。

    “奥古斯都”是神圣、庄严、崇高的意思。在古罗马,这个尊号过去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上才授予的。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把它授给了屋大维。他是儒略。凯撒姐姐的儿子,是凯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

    想当年,伟大的凯撒大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后来更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树大招风。遭到许多人嫉妒。公元前44年,当凯撒意图公开称帝时。却在元老院的议事厅遭到刺杀。此时屋大维还不满20岁,但他却颇具智力和手腕,逐渐积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击败所有对手,成了罗马“第一公民”。屋大维实际上就是唯一具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他结束了罗马共和时期。因此,历史上把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罗马,称为罗马帝国。

    当奥古斯都准备改正闰年错误时,已经多闰了三次,于是他下令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闰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后又恢复为每四年一闰了。

    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罗马元老院通过决议,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us”,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曾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但这个月是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何况罗马人以单数为吉,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