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雄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巾帼雄风-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我去卖这些剩余的豆腐。”武士获挑起豆腐担。

    “你还卖什么豆腐?”相里氏抢下丈夫的豆腐担,慍怒道,“叫你歇着就歇着,在家好好地、老老实实地歇着!”说罢,径自挑着豆腐担走了。

    (而且,自此之后,她挑起了丈夫的豆腐担,也挑起了家里生计的重担!)武士获望着瘦弱的妻子挑担渐去的背影,心中一阵酸楚,眼里两行泪出!

    在家的武士获还是没休息,他干着自己能够想到的活,尽量减轻自己走后妻子的重担。

    暮色中的村头,武士获迎接晩归的妻子。

    回到家里,武士获既殷勤又热情地给妻子端上温热的洗脸水和热腾腾的饭菜!

    相里氏难为情地笑笑:“咦,我反倒成了‘郎君’啦?”

    武士获凑趣儿道:“可不,‘娘子’侍候不周,请‘郎君’多多包涵。”

    吃过晚饭,相里氏凑近豆腐担揭开桶盖,从擦干的桶里取出一搭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新布来!

    “你买布干吗?”武士获转而道,“是哟,结婚都没给你买根新纱,身上穿得补丁叠补丁,都怪我不好,是该做套新的。”

    相里氏不理会丈夫的唠叨,拿着新布在武士获胸前比划着。

    武士获这才看清,是块价格较贵的男式颜色的布料:“给我做衣服?我不要!”

    “你不要,人家要。”

    “谁要?”

    “狗眼看人低的人要。”说完,相里氏掩嘴忍俊不禁地噗哧一笑!

    “哪个狗眼看人低?”

    “不止一个,好多哩!”相里氏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还好多?”武士获是越来越一头雾水!

    相里氏终于忍住笑声,正儿八经地道:“郎君要搏取功名的地方是官场,不像先前是在乡野村巷,穿好穿坏关系不大。‘人要衣装,菩萨要金装’,官场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穿差了人家瞧不起!狗见了叫花子还多吼三声哩!不就是狗眼看人低吗?”

    ;;;;;;擅长女红的相里氏,精心地量、裁、拼、缝,忙活了三昼三夜,给丈夫做出两套(可以換洗)贴身漂亮的衣服!

    终于要走了,武士获一再叮嘱两个哥哥关照、帮助自己的妻子之后,便打点简便的行装、穿着妻子相里氏做的崭新漂亮的衣服,走出家门。

    他将汉王杨谅送的马留在家里,自己徒步去大兴。

    相里氏依依不舍地将丈夫送出村口,凝望着丈夫渐行渐远的背影,与其说武士获是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倒不如说是滚滚涌出的泪水,模糊、遮住了她的视线!

    27岁的武士获踏上了通往隋都大兴(即今陕西西安的始建城)的搏取功名之路。

    武士获搏取功名之路的起点是汉王杨谅推荐武士获去任职的仁寿宫。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武士获是个极其忠厚老实、待人和气诚恳、做事又勤劳踏实的人!要不能杨谅不会推荐他去仁寿宫。

    因为仁寿宫是他父亲隋文帝杨坚的行宫;;;;;;'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14 章 乱世出英雄(修)
    杨坚既是杨隋王朝的奠基者!隋中盛世的缔造者!

    也是中华民族的拯救者!

    又是封建政权架构的创始人!

    还是皇帝部落中少有的生活作风正派者!

    更是比秦始皇还完美的中国统一大帝!

    中国在隋朝以前的近四百年间,社会是大动荡!大分裂!因而大痛苦!

    在经历“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又形成了南北分裂、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胡”是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卑称。周朝时,称南方少数民族为蛮;北方少数民族为胡、狄;东方少数民族为夷;西方少数民族为戎。并将蛮狄夷戎统称为蛮夷,自此沿袭下来。)【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

    五胡:系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乘着当时西晋末年的內乱、中原国力衰弱之机,大举侵占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

    这些外来民族的侵略比后来八国联军对中国造成的伤害还严重得多:因为他们呆下来建立了国家实体,统治、压迫、剥削及至对中国人实行大屠杀!

    这“五胡乱华”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国家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此外还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后称高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等,实际远不止16国。故称“五胡十六国”,或“十六国”。

    它们与偏安一隅逃到江南的东晋王朝对峙。故又称“东晋十六国”。这一时间段为304年——439年。

    自439年起到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被隋朝灭亡为止,史称为南北朝时期。

    386年,鲜卑族人拓拨硅称王建国。经过淝水之战,“十六国”中的大国符坚的前秦被东晋击败!拓拨硅乘着前秦国力不举之机,彻底将其击溃,恢复祖父什翼犍被符坚灭亡的代国,自称代王;后又自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开始吞并其它国家,到439年,拓拨硅家族的后裔歼灭北方最后一国敌对政权:北凉。统一了北方。

    而中国南方,原来的东晋也早于420年,被刘宋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所取代。

    故从439年起,到589年隋文帝杨坚消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为止,中国又进入了划江分治的南北朝对峙时期。此段时期为南北朝时期。

    北朝的北魏,由于统治阶级內部腐化及矛盾的加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是有增无减!在523年终于爆发了沃野镇(今內蒙古五原乌加河北岸)等六镇起义,随之,起义风暴席卷今山东、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广大地区!长达八年的起义旋风,使北魏政权在阶级斗争的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终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东魏于550年被高洋篡改成齐(史称北齐),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而西魏也于557年,恭帝元廓(北魏提倡汉化将自家皇姓“拓拨”改成“元”)在宇文泰的堂侄(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第三子)宇文护的逼迫下,将天王(那时不称皇帝)的宝座“禅让”给宇文泰(被后代追封为文帝)的第三子宇文觉(史称节闵帝)。于是,宇文觉南面称孤,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577年二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消灭北齐,统一北方。

    而南朝自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先后像走马灯似地出现了宋(史称刘宋)、齐(史称南齐)、梁(史称南梁)、陈共四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

    出身贫寒却骁勇善战的刘裕在击溃卢循,收复广州,相继消灭割据者刘毅、谯纵、司马休之之后,于420年六月十四日迫使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立为帝,国号大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南朝由此开始。

    479年润四月,低级士族出身却掌握军权的萧道成,利用刘宋末年皇室内部、君臣之间相互残杀的混乱局面,逼迫宋顺帝刘準(后被杀,终年13岁)“禅位”给他,立国号为大齐,定都建康。

    502年,擅长文学的雍州刺史萧衍,乘齐国内乱,发动军事政变夺得皇位,建立了梁朝,定都建康。被萧衍废杀的齐和帝萧宝融,年仅15岁。

    557年十月,原梁朝大将军陈霸先,迫使梁敬帝萧方智“禅位”(死时年仅15岁),建立陈朝(中国唯一用皇家姓氏作为朝名的王朝),定都建康。

    较之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社会安定,经济也比较繁荣,这南朝四朝加上之前的东晋及三国时的东吴,史称“金粉六朝”。

    杨坚中年所处的时代正是南朝和北朝的强弩之末——南朝陈朝和北朝北周的对峙的时代。】杨坚的世祖原居住在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

    【代北武川堪称是螅弁踔纾捍颖蔽旱剿逄疲饫锕渤龉�21位帝王,其中4位开创新王朝(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奇迹!】524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内蒙古爆发六镇起义!

    杨坚的祖父杨贞为躲避战乱举家逃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岂知被义军打死!

    家破人亡,父亲杨忠只好再次踏上逃亡之路,颠沛流离至南朝(国都在今江苏南京),参军谋生。经过几易其主后,由于战功卓著,杨忠成了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麾下。是仅次于“柱国”的十二“大将军”之一。

    【柱国,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系古代军界最高武官。随着朝代的不同,有的柱国掌控实权,甚至位在宰相之上;有的无职掌仅是个享有荣誉的勋官,是皇帝用以安罝权臣用的。独孤信的“柱国”是前者。

    西魏八大柱国是:宇文泰(北周王朝实际奠基人。其第五女襄阳长公主下嫁北周神武公窦毅,生唐太穆顺圣皇后,是李世民的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周取代魏后追封其为唐国公,“唐”国号由此而来)、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宇文泰实是全军统帅,元欣因是皇亲位尊而挂名,其余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统领府兵。每个大将军掌握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构成西魏府兵系统模式。】自此,杨忠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了北魏和后来西魏时期的著名将领!官位也直线飙升:大都督,军骑、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司空,并封为隋国公(今湖北境內,杨坚创立的隋朝因此而得名)。

    杨忠成了一位显赫的军事贵族!

    虽然杨忠在京城长安开府(即朝廷为他建立或设置自己的府第),但他的家眷一直居住在武乡县(今陕西大荔县)。

    541年(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杨坚在般若寺(今大荔县城关中学)降生。

    据说,在降生时,屋内红光闪耀,紫气满庭!

    出生后的杨坚一接触父母或其他人都会哭个不停!唯独在一位尼姑(法名智仙)手中笑逐颜开!后来被这个尼姑收养,智仙给杨坚取了个法名:那罗延(梵语就是“金刚不坏”之意)。

    为此,杨家将杨坚交给智仙抚养,约定十三年后归还。

    杨坚13岁那年,智仙按约交还给杨家。

    父母便将杨坚送往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但杨坚不是块读书的料,连他后来自己都承认:“不晓书语。”

    做“士”不成,杨坚便改为进“仕”:从政做官,做大夫(古代称读书人为“士”,读了书做官的称“士大夫”,没读书做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