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变得又白又嫩。美中不足的是,因为皮肤生长的缘故小包子脸上长满了白色的死皮,看起来像蛇蜕似的。

    作为朱佑樘的儿子,朱厚炜小包子的奶妈就有五个,个个都波涛汹涌。看见这些奶妈,朱厚照又想起了他刚出生时的黑暗时光。让他一个将近三十岁的汉子为了生存去喝奶,真是羞煞他也。

    朱小包子还太小;嗜睡又好哭,朱厚照也不好太打扰他,只是每天未时申时之间带一些颜色鲜艳的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去逗他。在现代时听老妈说这样对孩子好,有助于孩子眼神经和听觉神经的发育,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能将信将疑。

    到了农历正月初一正旦节,周太皇太后,皇太后王氏就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各国使臣的行礼。今年宫中刚薨了一位太妃,皇后有刚刚生了小皇子,就免了各位命妇的朝贺。朱厚照也没闲着,也在奉天殿陪着朱佑樘接受众臣的行礼。

    接下来几日忙的便是祭祀皇陵,告慰太庙,大祀天地。等到这些事情都过去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明时称的上元节便到了。对明朝人来说,上元节是除了正旦节,中秋节以外最重要的节日。在官员假期稀少的明朝,只有在中元节文武百官才会有十日这样长的假。

    在民间从初九开始,就有灯市供百姓看灯会买花灯。上元节要吃元宵,制法是用糯米细面做皮,内用核桃仁白糖做馅,在园簸箕上洒水滚成,像核桃一般大。

    到了十五就有勋戚富商在北京城内张灯,设鳌山,放烟火。其中尤以鳌灯——元宵节用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最为壮观。而且上元节这一天是男男女女们最自由的日子,无数浪漫爱情从这里萌芽,如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皆是描写上元节盛况。

    明朝宫廷尤其看中花灯,虽然朱佑樘厉行节俭,但在上元节的花费上仍然不吝啬。初八开始,宫中就开始悬挂种种花灯,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盛,葫芦,双鱼,艾叶等等,造型丰富,到了夜晚,点亮灯中烛火,美丽绝伦。乾清宫前的丹陛上,从正旦节前就要立一对高大的雕龙木质灯柱,在汉白玉台座中用铁栓穿固,灯柱用来悬联挂灯,这对灯一直要到正月十五过后才会撤下。

    宫中不止悬挂花灯庆祝上元节,连灯市也多在乾清宫和午朝门外。朱厚照从未见识过古代元宵节的盛况,就缠着朱佑樘放他出宫去看灯会。朱佑樘拗他不过,只得点头答应,不过只许人抱着他去逛,半个时辰就要回来。

    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趁朱佑樘在午门和百姓同乐的时候,朱厚照由朱佑樘身边的李广公公陪着由小门乘着一乘青衣小轿出宫朝灯会行去,左右陪着锦衣卫扮的家丁四位,身后各色乔装打扮的高手各自隐在人群中。

    到了闹市朱厚照便下轿由李广抱着逛灯会。置身于明朝街头,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不宽的街道两旁挂满花灯,虽不如宫灯精致却别有一种意趣。来来往往人流不绝,有父母牵着,手中拿着小灯的垂髫幼童;有相携而行亲亲密密,贴耳细语的年少夫妻;也有手持折扇,身穿圆领大袖长袍的读书人带着侍从潇洒而过;还有那全家上阵的,儿子扶着母亲儿媳抱着孙子;凡此种种络绎不绝。

    越往中心行去,灯饰越华丽,人群越密集。金莲灯、玉楼灯、荷花灯、芙蓉灯、绣球灯、雪花灯……拂拂纷纷,皎皎洁洁,一片珠玑。更有骆驼灯、青狮灯,猿猴灯、白象灯等惟妙惟肖。一些造型奇怪的螃蟹灯,两条胡须的鲇鱼灯,绿藻灯也偶尔可见。只看得朱厚照目不转睛。

    到了耍戏的地方,耍杂技的,卖大力丸的,挑着担的货郎沿街叫卖好不热闹。

    一家货行搭起高高的木架上面挂满花灯,灯下坠着灯谜,猜中灯谜者就送花灯。一大群人围在那猜谜。朱厚照想挤进去,李公公忙小祖宗、小祖宗直劝他。他也不好与众人为难,想走却也不舍。

    正犹豫中,一个锦衣卫扮的青衣小厮从货行对面的酒楼过来对随行的锦衣卫头子耳语几句,那锦衣卫便带着两人上了酒楼二楼雅间。这雅间的窗户正对大街,街上景色一览无余。

    李公公做主叫了几碟小食并一盏清茶给朱厚照解渴充饥。朱厚照也有些疲乏,便趴在窗框上往外看。见街道熙熙攘攘,国人夷人同乐,十分高兴。

    看的久了朱厚照却看出了不对。对面那货行旁有一小门,黑漆漆小门虚掩着,两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在门口卖花灯,身后的花灯将小门堵得严严实实,只留一条人宽小缝。那两个络腮胡大汉也不像寻常商人那般叫卖,两双目露精光的眼睛四处张望。一旁卖糖葫芦的,挑着货担的货郎都有意无意的在那道小门面前徘徊。

    一会儿便有稀稀拉拉几个穿着不同的妇人抱着熟睡的孩子从他们之间走进小门去,再也不见踪影。朱厚照直觉不对,一个两个如此也就罢了,怎会一家有如此多的孩童,而且今晚都是妇人带着熟睡孩子回家的。

    朱厚照也不会傻到当众说破,只是指着那条巷子对李公公说道:“这几户人家的小孩子都好爱睡觉,这么热闹也吵不醒。”

    李广也支头望去,正要对小殿下解释小孩都是爱睡的,却一眼便看见了形迹可疑的几人和一个正要进门的妇人。那妇人怀里的小孩白嫩可爱,正呼呼大睡,果真对如此吵闹的环境一点反应也没有。那妇人长得五大三粗衣服破破旧旧,孩子身上的衣服却光鲜亮丽。

    李广是人精,虽然年少入宫,眼力价确实一点不差的,只这一眼便看出了不对。要知明朝这种拐卖孩童的事不知凡几,若是平常李广决计不会管这种事的,只是今日太子亲眼见了,不好不管。

    虽然太子还是三岁稚童还什么都不懂,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广立马将跟随而来的锦衣卫换过来,仔细说了异状。那锦衣卫听了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怠慢,立刻将周围散落埋伏的各人召集起来将那门口几人控制了。

    李广知道此事太子这里旁观怕是不妥,忙叫剩下保护太子的几人护着他和太子回宫。朱厚照自然知道事理,也不挣扎,就由着李广哄着他回去。

    李广将朱厚照送回慈庆宫,不敢耽搁,忙去向朱佑樘禀报。

    朱佑樘只觉气愤,天子脚下岂容此等人做出如此罪行。他也不管今天是不是上元节,立刻将锦衣卫都指挥使牟斌唤来,命令他严查。

    要知道的在此事中最生气是这些锦衣卫。早在太子出宫前,他们便打点好了一切,平素在这里活动的鸡鸣狗盗之徒都被通通交代在今天不许再在这里出现,就在今天天色未暗之前他们还又盘查了一遍。如今居然出了这样的事,还是太子亲眼看见,又捅到了皇帝面前,这不是活生生打锦衣卫的脸吗。因此这些锦衣卫都憋着气想要赚回脸面来,每个人都用上了十二分的力气。

    锦衣卫连夜抓人开审,拿了供词,立马捉拿犯人。至此轰动朝堂的煤矿拐卖案正式暴露在世人的眼光之下。

    正月十六还在上元节假中,锦衣卫却不得闲,卢沟河西边开煤窑的煤老板们还等着他们去抓,昨夜得信潜逃的犯人还未归案完毕,牵涉到此案中的大小官吏还没有处理。却不知这京城中有多少人睡不安稳了,假过不舒服了。

    随着被抓捕的人越来越多,事件渐渐清晰起来。原来这却是京西煤矿卢沟河西边开煤窑的煤老板们勾结京城干惯这勾当的人贩子做的。当然这些京中某些官吏也出了不少力。
第三十章 弘治九年
    再也没有什么事能比相爱的人在一起更幸福。朱厚照一直玩到子时,再也支持不住昏昏欲睡时才回宫。杜若在送走朱厚照时还遭受了高凤几个大大的白眼。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蠡壳窗洒到地毯上时,朱厚照才从睡梦中醒来。如今正是元宵节十天假期期间,朱厚照也没有事做,每天不过是和朱厚炜玩闹而已。慢慢穿戴好了,用过了早餐,朱厚照才往坤宁走去。

    这几天都是大晴天,阳光照在清扫了积雪的皇宫内,照得人暖洋洋的。偶尔还能看见一两颗在枝干上长着小小凸起的树——春天就要来了。

    元宵节一过,朱厚照就正式出阁入学了。因为朱厚照年纪太小,读书的日子只是每逢三、六、九三天,只是功课更重些。朱厚照也成功的拜别《论语》,进行到了《诗经》。为朱厚照讲学的人也换成了正经的东宫讲官,而不是兼职的刘健。只是刘东依然作为伴读,每日陪朱厚照读书。

    刘东经过两个多月的伴读生活,精神日渐好转起来,原来消瘦苍白的脸上,也慢慢长出了肉肉。刘东的状况越来越好,更是得到了皇上太子的喜爱,直恨的大小张氏牙痒痒。

    而周氏在闭宫四个多月后,终于宣告病愈,重出江湖。就是不知道她在知道张氏又怀孕后会作何感想,是欣慰于皇室又添子孙,还是失落于往朱佑樘身边塞女人又增加了难度。

    青幽宫的邵氏也高兴异常,因为兴献王妃蒋氏怀孕了,她即将迎来她的第一个孙子。为了祈求佛祖保佑孩子安全降生,邵氏进入了少有的安分日子,天天吃斋念佛,各种小动作也停了下来。

    杜若和徐贝娘的纺织生意也有了起色。杜若与徐贝娘的生意只占了他计划投资很小的一部分,刑武去杭州不仅是代表杜若协调与徐贝娘的合作,那点银子还不值安定侯府的二号人物亲自前往,更多的还是为以后组建船队做前期工作。

    徐贝娘的父亲虽然死了,但是她们家并不是什么书香人家,她们娘几个的名声也早就坏了。时间紧急,徐贝娘自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以戴孝之身在外奔波。徐家有钱财和商户间的人脉,刑武身后站着安定侯府,在江南地界上做点小事再简单不过。

    纺织厂厂房已经建好了,就在杭州城郊,为了以后运用水利纺织机,地址选在了背靠钱塘江地一处产出不丰的下等田地,设计上也以简洁采光防火为主。这里因为江水流速过快,土地贫瘠,地价十分便宜,正好为计划节省了一大笔钱。顺便建好的还有配套的工人宿舍,食堂等。

    纺织厂需要的工人也找好了,都是周围贫穷无地的农民和逃难的流民和健康的乞丐,有男也有女,大概一千多人。这些人由工厂负责培训,分为男女两班,等工厂就位就可以开始工作。当地官员因为徐贝娘他们帮解决了治安上的大问题,甚至愿意提供看管的人手。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进行。

    而哈密开放互市的计划还在讨论中,朝廷几派人吵得不可开交,朱佑樘也不管他们,直接和马文升一派开始建设哈密这个往西贸易商道战略据点。钱财当然是西北商人的“募捐”,一共筹得了三百一十七万两白银,用在这一项上绰绰有余了。

    因为小冰河期的到来,明朝的春天比现代来的还要晚一些。今年尤其如此,一直到三月中旬青草才羞涩的露出它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