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王溺宠,惊世医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王溺宠,惊世医妃- 第1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说话一样,水汪汪的。

    锦言让人给他们准备了吃的,女子和小女孩依旧许久没吃过饭,自然是感恩不已,而*上的男孩子,因为刚刚动过手术,现下还不能用,锦言便用吊牌,给他注入一些补充身体能量的药物。

    单身母亲,最是辛苦,尤其这还是古代,这女子还一人带了两个,锦言随即对那女子道:“你儿子的病还有些日子才能好,卧*的修养,就得有一周,这段时间,你有什么打算吗?”

    那女子原本就有些犯难这件事,她们身无分文,乞讨卫生,生怕晚上来了,锦言会敢她们出去,闻言,当即便眼眶有些发红道:“自从孩子爹爹病死后,我带着两个孩子,一路辗转至此,便一直靠乞讨为生,今天想不到明天的日子,打算于我们而言,根本就没有谈论的资格?”

    她抬起头来看着锦言,小心翼翼道:“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让温大夫为难,毕竟,温大夫医治我儿子,没收我一分钱,可我实在没有地方可去,豆豆又这么病着,所以,能不能求温大夫再行行好,让我们在这里住到我儿子好了为止?你放心,我很能干,洗衣服做饭都会的,温大夫能不能就在这里呆几天?”

    锦言看她紧张得不行的样子,失笑道:“我没有赶你走的意思。既然这样的话,你和圆圆今夜就在旁边的病*休息吧,好照顾豆豆。另外,你如果真的无处可去,往后就留在医馆吧,洗衣做饭,我这里倒是不缺,不过,缺一个给病人提供咨询的服务人员,今后,你便做这个吧,我会按月付你工钱,等豆豆好了,你便搬到后面的员工宿舍去住。豆豆和圆圆不小了,应该送到私塾去读书,认些字。”

    女子当即眼眶便更红了,她猛的拉着自己的女儿,在锦言面前跪下,锦言要阻止,她按住锦言的手道:“温大夫救了我湘奴的儿子,还收留湘奴,这一拜,温大夫可千万不要拒绝,从此以后,我湘奴就是温大夫的人了,愿当牛做马,终身服侍温大夫。”

    随即,她便拜了下去。
V076 红红火火(腊八快乐,求月票)
    随即,她便拜了下去。

    锦言原本心里并未想太多,可是当她扶起女子时,看到她眸中不同寻常的光亮,猛然怔了怔,随即一下子才反应过来这湘奴刚刚那段话的意思,顿时忍不住一囧。

    糟了,她怎么就忘记了呢?

    她现在是男子,之前同这湘奴的接触之中,他因为心里没有想起自己正处于男子的身份,所以肢体接触之中并没有避讳什么,而今他对她有救命大恩,湘奴这一番话,不言而喻了,她这是对她以身相许来报答她啊!

    锦言当即扶起她道:“医者救人,是本分,你若觉得过意不去,日后等手头宽裕了,可以付给医馆医药费,就当是我今日为豆豆治病的赊账。”

    湘奴起先是一怔,随即明白锦言的意思,眸中再一次蓄满感激之情道:“多谢温大夫!”

    锦言忙活了一天,晚上自然是歇息去了,而经过这件事情,医馆的生意一下子便好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便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医馆里的人,每天累得半死不活,单飞宇那边的药材也开始络绎不绝的往医馆送。

    因为来看病的人非常多,一个人招呼不过来,锦言便想要多招几名大夫,这样一来,疑难杂症,可以由她来解决,小问题,便由其他的大夫医治,既能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也可以医到更多的病人,一举两得。

    故而,在店铺开张第三个月的时候,锦言让人贴出告示,招聘高明的医者,待遇丰厚。

    白天两个人,晚上两个人,半个月一次轮换倒班上岗。

    招聘当天便有很多大夫前来应聘,有的都要七老八十了,锦言一一试探过这些大夫的医术,最终留下两名医术虽不算太高明,却为人勤奋好学,老实本分的两个人。

    次日,便让两人上岗。

    因为近来病人众多,却都没有什么大的病例,苏绵绵体谅锦言,决定先由她来上半个月的白班,锦言和另一名新进的大夫上夜班。

    半个月之后,新来的大夫差不多适应下来,偶尔的时候,能委以重任,锦言和苏绵绵也能偶尔轻松下来,做做别的。

    因为一家医馆的开张行医,并不仅仅只有给百姓看病这一件事,还有进货,别的材料采办。单飞宇家里,虽说是医药世家,但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没落,也因为这个关系,很多药材都失去了来源,所以锦言一方面不仅仅要顾及医馆,另一方面也要去采办多种药材。

    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药材,大多都是常用药,一些稀有的病并不多,况且,锦言经历过现代生活,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病例,她来古代之后便接触过古代的疾病种类,发觉,很多现代发觉的病在古代也有,却又是为人所不知的病例,故而也就没有对症下药的药材,所以,锦言要制备的就是这样的稀有药材。

    一家医馆,想要救更多的人,不仅仅要医者医术高明,药材种类齐全,也是重中之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相同的道理。

    又是三个月过去,一切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医馆的生意一炮而起,以至于近来邺城最热闹的事,便是谈论城东医馆的神医——温言。

    而且越传越邪乎,说是这温神医能治百病,只要是你还有一口气,不论得了什么病,他都能医活,而且更加神奇的是,这温神医只是一个半大少年,这话说出去,谁都不信,可是,整个邺城那么大,生病的人又那么多,见过锦言的人,没有上万也有上千,一传十十传百下,不但流言越传越大,还越传越让人相信。一时之间,锦言可谓名声大噪,甚至连楚国皇都都不时有人慕名前来求医治病,眼看事情一发不可收拾,锦言只好退居幕后,所有的病人,在经过前面的大夫诊治无果,到了苏绵绵手上也没办法,才会转到她的手上。所以,更多的时间,锦言都在研习经商之道,以及各种奇妙的医书,还有寻找更广阔的药材补给之路。

    春去秋来,寒冬眨眼间到来。

    这日,锦言抱着暖炉坐在书房里,正在对着上个月医馆的各项进出货单据,说起这单据的写法,还是锦言教给冷月的。她用表格的方式,并且,教她认阿拉伯数字,很快,冷月便学会,并且用了她的方法,用阿拉伯数字记载数据,做出表格的形式,这样单据一目了然,锦言看起来轻松,她做起来也省力。

    外头忽然有人敲门,随即便听得平安的声音道:“公子,单公子来了。”

    单飞宇么?

    这半年的时间,倒是多亏了他,锦言的生意好起来,顺其自然的,也带动了他药材的生意,不过却并没有像她一样红红火火,但比起之前的一蹶不振,可算是好多了。

    所以,单飞宇大抵也是为了感谢她,常日来医馆帮忙,他甚至送给锦言一本手抄本的百药书,上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草药名字样貌和功效,据单飞宇所说,那是他家祖传的宝贝东西,常人连碰都不给碰一下,因为感恩锦言救过他的命,又知道锦言在寻各种各样的草药,便将那本书偷偷抄录了一份送给她,让她千万保密,不可外泄,否则,这件事要是被祖母知道,他是要被打断腿的。

    锦言原本是不打算收这东西的,不过,单飞宇说,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更何况锦言有它在手,还能医治更多人的性命,是大功德一件,他也想为那些百姓尽绵薄之力。这样一来,锦言才没有推脱。

    那本书也确实给了锦言极大的帮助,单飞宇家几百年医药家史,有了那本书在,锦言也不必大费力气的去查古典古籍去弄一些草药的出处和样貌了。

    也正因为两人这半年来的互帮互助,锦言也把他当做好朋友看待,所以平凡在外面通传一声,锦言想都没想便让他进来,头也不抬的道:“这大冷的天,外头都下雪了,你居然不在家里好好呆着?若是奶奶知道你又来了我的医馆,指不定怎么骂你。”

    说起一件好笑的事就是,单飞宇今年已经二十又一了,却尚未娶妻,可谓是奶奶心头的一块心病,所以老夫人近日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城西做丝绸生意家的王姓小姐,今年刚几笄,听说生得样貌端正,知书达理,是极好的大家闺秀。

    其实,在单飞宇说亲前一个月,老夫人是找过锦言的,因为现下她的生意已有了起色,应该考虑终身大事,不过却被锦言婉拒了,老夫人平生识人无数,只怕也是看出来了,锦言的心根本就不在自己孙子身上,故而,这才断了念头,给自己孙子求了另一门亲事。

    毕竟,老夫人已经年纪大了,怕自己时日无多,等不及,若是在有生之年能抱到曾孙,那就此生无憾了!

    不过,这单飞宇却似乎并不中意这门亲事,总是千方百计地躲着对方家里的姑娘,上一回,便是老夫人请亲家人在邺城酒楼吃饭,单飞宇只坐了小片刻便借口有事溜到了她这里,在她面前唉声叹气地说,他向来觉得女人啰嗦,不及男人万分之一,此生怕都是跟女人无望了。

    锦言笑着说他是还没长大,他当即面红耳赤地反驳说,锦言都才十六而已,就开这么大的医馆,他大她四五岁,怎么就不算大了?锦言笑着在心里摇了摇头,默然不语。

    锦言知道他这般性子,故而今日才刻意拿话笑话他。

    不过,她说完之后,却迟迟未听到反驳声,反倒是从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道尴尬的咳嗽声,她当即一怔,随即抬起头来,这才看到,原来今日这单飞宇竟并不只是一人前来,他的身侧站了一位看起来二十三四岁的男子,他生得剑眉星目,高大英俊,身姿挺拔,锦衣玉带,一双星眸极尽锐利之色,看人之时,看似不动声色,却给人极致的压迫感,尤其眉宇之间依稀有王者霸气,尽管他此刻面色带笑,锦言却觉得,他根本就未笑入心底。

    她顿了一顿,随即看向单飞宇,责怪道:“怎的带了新朋友来,也不提前支会一声,我也好准备准备,这样打我一个措手不及,可真是怠慢朋友了。”

    她随即微笑着看向单飞宇旁边那人道:“温言未曾预料有客人远道而来,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她随即便吩咐外头的下人上茶,请二人就座,那人听闻锦言此言,微微挑眉道:“你怎知我是远道而来?”

    单飞宇也同时疑惑的看向锦言,只听得锦言微微笑道:“公子一身锦衣华服,不似寻常人衣着,而反观邺城,最权贵的人家也不过绫罗绸缎做衣,再者,公子脚上沾有黄泥,邺城周围,唯有十里外的禹王坡有这种泥色,而那里恰巧是出城的唯一出路,而现在的时间是上午,公子若是城中人,一来一回,这个时间是到不了这里的,所以锦言猜测,公子必是远道而来。”

    “好缜密的思路。”那人眸光一闪,颇为赞赏的看着锦言,道,“都说邺城人才辈出,我还以为,只是有人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