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最后讨论到这次两党会谈需要发表一个公报,苏方拿出一个公报草稿,其中有两句话:一句是“会谈在友好的、同志式的气氛中间进行”,一句是“会谈达成关于停止公开论战的协议”。小平同志看了这个草稿后提出,对这两点我们有修改意见,建议双方指定两人去共同商量怎么修改。我方指定吴冷西、姚溱,苏方指定萨丘科夫(《真理报》总编辑)。双方经过商量和争论,把公报草稿中“会谈在友好的、同志式的气氛中间进行”,改为“在会谈中双方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苏关系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阐述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后来苏方又在“双方就”之后加“现代世界发展”几个字。草稿中另一句“会谈达成关于停止公开论战的协议”,改为“中苏两党代表团一致认为,我们两党和各有关兄弟党应当共同努力,寻求合理的基础,以达成一个能为各方接受的、公平的关于停止公开论战的协议”。双方同意把公报最后一段写为:“根据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代表团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再过一些时候继续举行会谈。继续会谈的地点和时间将由*中央和苏共中央另行商定。”
双方修改后的公报草稿,各自提交自己的代表团,取得一致同意。这样,这次中苏两党的莫斯科会谈就宣告结束。
7月20日晚11时,代表团和全体工作人员分乘两架飞机回国。抵京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同志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数千群众到机场欢迎以*为团长、彭真为副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务胜利归来。
莫斯科会谈期间,北京发表了几篇配合会谈前线
斗争的文章;会谈结束后,针对苏美英签订部分停止
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7)
核试验条约接连写了几篇评论
1963年7月,中苏两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谈期间,我们就获悉苏联同美英开始进行关于部分停止核试验的谈判,但代表团没有来得及对这一动向发表评论。
当时,8号楼写作班子留在北京的工作人员,同人民日报国际部同志一起,在乔冠华主持下,接连起草了几篇配合我代表团在会谈前线的斗争和反击国际反华运动的文章,经毛泽东、党中央审核,以《人民日报》社论和观察家名义发表。除上边提到的《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1963年7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外,还有《不许美帝国主义插手中苏分歧》(7月14日,人民日报观察家),《必须同铁托集团划清界限》(7月15日,人民日报观察家),《反华大合唱中的印度反动派》(7月16日,人民日报观察家)等。其中第一篇社论标题“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是毛泽东亲笔改定的。毛泽东在审阅《反华大合唱中的印度反动派》一文时,对文中引用杜甫诗句的那段文字,表示赞赏。这段文字是这样写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革命力量总是要纠合在一起来反对革命力量的。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以铁托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反动的民族主义,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牛鬼神蛇,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世界规模的反华合唱队,异口同声地痛骂中国共产党。他们以为,只要这样骂下去,中国共产党就会完蛋了,*列宁主义就会绝种了。让他们咒骂去吧。正如中国古诗所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引自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全诗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月20日,中苏两党莫斯科会谈结束。7月25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了部分停止核试验条约。毛泽东很重视这件事。中央连续开会研究对策。7月31日,针对三国条约,发表了《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的声明》。这个声明,是由周总理主持起草和修改,由毛主席审定的。在这期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由乔冠华负责,8号楼工作人员和人民日报国际部同志参加,连续起草了几篇关于三国条约的国际评论和外交文件,包括《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评苏联政府八月三日的声明》(1963年8月15日),《为什么三国条约有百弊而无一利?》(196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观察家),《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争取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1963年8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这是对苏联人民的背叛》(1963年8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这些文件和文章,庄严地宣布了我国政府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建议,同时尖锐地揭露和批评了苏联同美英签订部分停止核试验条约是对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背叛,是一个大骗局,并对苏联领导的种种荒唐的辩解和对中国的无端攻击,给予有力的驳斥。这样,以上这些外交文件与评论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就成为中苏之间越来越扩大的公开论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乔冠华主持起草的文章和文件,喜欢引用古诗古文揉入其中,或者用普通的白话组成很有生气的文句。例如,在《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评苏联政府八月三日的声明》中,就有这样的文句和段落:“社会主义国家不要核武器。核武器不能当饭吃。如果能把核武器彻底销毁掉,再没有人比我们更高兴的了。……”“苏联声明说,三国条约反对不得,谁要是反对三国条约,谁就是反对和缓国际紧张局势。好大的帽子啊!”“但是这种所谓和缓,是用什么代价取得的呢?这是用牺牲苏联人民利益、社会主义阵营利益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代价取得的。……苏联领导人这种做法,正像中国古语所说,是图一时之苟安,贻百年之大患。”
1963年8月下旬,乔冠华来钓鱼台,要我和刘克林等协助他再起草一篇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回答苏联政府8月21日的声明。当我们讨论到苏联领导人嘲笑中国贫穷落后,没有资格发展核武器,说中国所以批评三国条约是因为中国想要搞到原子弹而不得时,乔冠华激动起来,仿佛指着对方的鼻子发表了一番议论,刘克林把他的一些议论记下来形成文句(刘是下笔行文的快手),然后乔冠华再和我们一起加以反复推敲和修改,最后写成下边几段文章:“苏联领导人嘲笑中国落后,未免太早了。他们也许说得对,也许说得不对。但是,不管怎么样,即使100年也造不出什么原子弹,中国人民也不会向苏联领导人的指挥棒低头,也不会在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面前下跪。”“在苏联领导人看来,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历史,都是围绕着核武器在转的。因此,他们紧紧抱着自己的核武器,唯恐旁人拿去,打破他们的垄断地位。他们神经很紧张,把中国对三国条约提出的批评,说成是由于中国想要原子弹而不得,这实在是很好笑的。……”写到这里,乔冠华提出,他记得《庄子》里讲过一个寓言故事,想办法去找一下,看看可否在这篇文章里引用。我找到《庄子·秋水篇》确有这个寓言,乔冠华主张请教专家找一个更好的版本,并译为白话文。这样,接着上述的那段话写了下边一节文章:“我们觉得,苏联领导人的这种态度很好笑。这种态度,使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下引《庄子·秋水篇》一段文字,这里根据人民日报编者注释译为白话文):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来,是要夺你的宰相职位的。’惠施非常恐慌,赶忙下令在国内到处搜寻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听说,就去见他。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叫凤凰,你知道吗?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饮。猫头鹰抓着一只腐烂了的老鼠,洋洋得意,见凤凰飞过,抬起头来,盯着凤凰大叫一声:‘吓!不准抢我的死老鼠!’现在,你难道怕我来夺取你自以为了不起的宰相职位吗?”“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人各有志,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外交文件里,加进这么一大篇古代寓言故事,的确是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当时有的同志觉得,中央领导能否通过,没有把握。但结果,这篇政府发言人声明稿不但为中央领导通过,而且毛泽东同志对文中引《庄子》那段话表示赞赏。
九篇评《公开信》编辑部文章的准备工作(1)
毛泽东说:苏共发表《公开信》,使我们得到解放,苏方指名道姓地公开论战,我们也指名道姓地公开论战
中苏两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谈期间,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用四个版的篇幅发表了《苏共中央给苏共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公开信》。7月20日,*中央决定,在《人民日报》上再次发表*中央6月14日给苏共中央的复信,同时全文发表苏共中央《公开信》(译为中文有三万三千多字,占了三个整版)。
同日,*中央发言人发表声明,指出《公开信》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它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同意的。毛泽东在这个声明稿上加了一大段话,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双方的两个文件:“我们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的信虽然早在6月中旬广播了,那时可能有些人没有收到,又很可能有些反对我们立场和观点的人们不愿意收听,现在我们再广播一次,希望上述两类人,特别是反对我们的人,耐心地听一听,以便这些人手中有材料,可以对我们作出像样的批判。老实说,这些人对我们的一切批判,都是不像样子的,都是不能说服人的。至于我们广播苏共中央7月14日的公开信,则只有一个理由,即这是一篇奇文。中国人有过两句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恐怕世界上广大的革命同志和革命人民当着苏联广播这篇‘奇文’时,不愿意和不耐心听,我奉劝这些革命同志和革命人民,不宜采取这种态度,而要耐心收听……以便把正反两种材料对比起来。”(文中所引两句诗,出自陶渊明的《移居两首》)
《人民日报》在发表苏共中央这封《公开信》时加了一个两千多字的“编者按”,指出苏共中央《公开信》采取了*列宁主义者绝对不能允许的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手法。“编者按”以战争与和平问题、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价问题、和平过渡问题以及把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的问题为例,对《公开信》的拙劣手法作了初步的揭露,接着指出:“类似这样的情况,通篇皆是,总共有七八十处的样子,举不胜举。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提供材料,加以澄清。”(最后一句是毛主席审定“编者按”时改写的。)
7月21日中苏两党莫斯科会谈结束,我代表团回到北京后,根据中央的部署和指示,钓鱼台写作班子立即投入起草评论《公开信》文章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和中央常委对于如何写好评论《公开信》的文章,非常重视,从我们开始着手起草工作时就给予了一系列指示,据吴冷西传达,包括以下一些内容:7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一次会议上说,由于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是公开指名攻击我们党的,这使我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