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 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始把这个理论记录下来,并把手稿送给一些朋友征求意见。他太清楚一旦自己的理论发表将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震撼了,而做为一个天性平和的人,这是他想要尽力避免的,因此他留下了一份遗嘱,他有关进化论的手稿只能在他死后发表。

  与此同时,阿尔弗雷德&;#8226;鲁塞尔&;#8226;*也在海外做着类似的工作,他比达尔文小14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早年做过土地丈量工作,在工作中他结识了亨利&;#8226;贝茨,亨利受过高等教育,与达尔文一样,他也受到当时社会上博物学流行的影响,他把*带入生物学的殿堂,他告诉*:“他在兰开斯特的乡下收集了数百种不同的甲壳虫,并鼓动*说还有更多的品种没有被发现。”1840年*接受雇佣勘察一条通往南威尔士的铁路的可能性,在威尔士,*开始了他的博物学家生涯,博物学是只当时对自然界研究的学问,由于科学分科没有出现,这些人什么都研究。1848年,*和亨利&;#8226;贝茨去南美洲考察,正式开始了职业博物学家生涯,他们到了亚马逊雨林,*写到:“进入亚马逊这样的几乎没有人知道的丛林中观察自然,并通过收藏而谋生。”与达尔文一样,常年的海外野生动植物考察改变了他对自然界的看法,四年后,*带着他的收藏品回到英国,然后又到马来亚丛林中继续从事他的职业博物学家生涯,前后共8年。在此期间,*形成了他的进化论思想并撰写了相关论文寄回国内,1858年6月18日,达尔文看到了*的手稿,他写到:“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惊人的巧合。”*手稿的出现促使达尔文加快编写并出版了他的著作,这就是《物种起源》。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轰动,它解释了生命进化的规律,将生物学从神学的阴影中拉了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在达尔文和*研究生物进化的同时,在微生物领域也取得极大进展,1590年,荷兰光学家詹森,发明了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们手中又多了一个利器,1650年,荷兰科学家文虎克对显微镜进行改造,把放大倍数提高到270倍,从此,人类进入了微生物和细胞的世界。(见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六))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巴斯德取得了巨大进展,路易斯&;#8226;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巴斯德认为病因在于细菌,那么显而易见,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8226;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巴斯德还发明了最早的狂犬病疫苗,为免疫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达尔文发现进化论之后,生物到底是如何进化和繁衍的成了一个新课题,最早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是奥地利神甫孟德尔,与达尔文一样,孟德尔所受到的教育是教会式的,不过他的兴趣很显然在种植和农业上面,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修道院后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但孟德尔的理论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00年,在孟德尔去世16年之后,孟德尔的理论被人们重新发现,又过了20年,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的开始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现代进化论的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生物学的发展将生物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生物不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与大自然中的任何物体一样的东西,同理,人类也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从这个时候开始,上帝就已经死了,当人们站在一种冷酷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时候,就象观察蚂蚁和蜜蜂一样,新的思想也诞生了,由于医学的发展,以科学的眼光来看,人类在生理和解剖结构上与生物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似乎是意识和思想的不同,于是,科学也进入了这一领域,诞生一们新学科:心理学。我们下面来看看心理学的诞生。

工业革命的扩散(十)
上一篇提到生物学的进展,科学家由生物学入手来研究人类的时候发现,以科学的眼光来看,人类在生理和解剖结构上与生物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似乎是意识和思想的不同,于是,科学也进入了这一领域,诞生一们新学科:心理学,我们来看看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30年代以后,生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成果,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W&;#8226;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881年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从此标志着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从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在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其一,确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研究必须来自直接经验,故他把心理学又称之为直接经验之学。其二,提出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他认为,心理学应该解决诸如意识的元素是什么,这些元素怎样结合的;结合的规律是什么等问题。因为冯特重在对意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以他的心理学也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其三,在研究方法上,冯特坚决主张采用实验法,走实验的道路,他首次提出实验心理学的名称,并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都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个性心理学上,他探讨了素质、气质、性格等问题;在变态心理学上提出了意识的变态、幻觉、错觉、睡眠、精神伤害等问题;在动物心理学上提出了度的差异的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上,提出了感觉、感情、言语、想象、游戏等方面的发展;在民族心理学上提出了集体意识、语言、神话、宗教、风俗习根的发展规律问题。

  19世纪末叶心理学脱离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到20世纪30年代,各种学派纷纷出现,交相攻击,各不相容。主要有五大心理学派:

  其一是构造派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W.冯特和E.B.铁钦纳。他们从心理化学的观点出发,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构成各种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元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所以构造派心理学义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E 。B.铁钦纳指出.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上。构造派心理学家们首先用实验法系统研究了人的心理的许多问题,并在心理实验仪器、设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其二是机能派心理学.它以实用主义行学为其理论基础。主要人物是J.R安吉尔,H.A卡尔。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这个学派受达尔文进化沦影响和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是意识的机能或功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它反对心理学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机能;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等领域。

  其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任务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行为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刺激和反应;因此他断言能将一切心理学问题及其解决都纳入到刺激和反应的规范之中,并提出(刺激…反应)的基本公式。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察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在方法上、他坚决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其四是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M.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他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即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所以他们坚决反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而强调整体的组织。格式塔派还援引物理学个有关“场”的理论来说*理现象及其机制,创造了“心理场”、  “物理场”、“行为场”、“生理场”、“环境场”等概念。格式塔派是以研究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通过实验他们结论认为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其五是精神分析学派,又称“心理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初产生于奥地利,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S.弗洛伊德。这一学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潜意识的精神过程。他们认为这是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其中隐藏着被压抑的欲望,这种欲望正是人们行为的真正动机;是导致精神病的真正原因,它常常通过梦、失言或不随意动作表现出来。通过自由联想等精神分析方法可揭露出在潜意识中隐藏着的欲望,使潜意识的联系变以有意识的,于是精神病的症状就会消失。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人的心理因素大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动作协调。正是在意识的管辖和指挥下,人的精神生活才得以正常地进行。意识的下面是“前意识”。这是曾一度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因与目前的实际生活的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被逐出意识的园地,而留在意识的近旁。在意识活动过程中,属于前意识的观念有时可以“溜”出来,参与人的现实生活。例如,我正在有意识地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