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五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总理五日-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水磨镇到都江堰市区,40公里的路程,要在平时开车不到1个小时。但现在,就是徒步也几乎无法行走。强烈的地震,使得沿途桥梁几乎全部被毁,多处长达上百米的隧道也出现塌方。更为严重的是,余震不断,道路两旁的高山上不时隆隆滚下巨石······
  谭斌和四个同伴开始艰苦的跋涉。隧道有塌方的危险,于是大家绕行山路;桥断了,他们就顺河行走,到最浅的地方徒步过河。余震不断,虽然一直防着山上滚落的石头,谭斌还是被砸伤了双腿和膝盖。
  雨一直在下,汗水混着雨水早就把衣服打湿。天色渐暗,最难捱的黑夜来临了。漫山遍野不时传来石块滚落的声音,一眼望去,看不到一丝光亮。
  最恐怖的是失去与外界的联系,谭斌已经记不清摔了多少次跤、被石块砸中多少次,但这种刻骨铭心的孤独感、无助感却更让他惊悸不已。
  第二天下午,在到达距离都江堰市区大约20公里的地方时,他沉寂了20多个小时的手机终于收到了第一条短信,是一条都江堰市的天气预报,在那一刻,谭斌终于松了一口气。接着,他就看到了解放军的救援人员。军人们顶着暴雨,艰难地向灾区挺进;两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谭斌和4个同伴不约而同地说。
  抵达都江堰市区后,谭斌急切地拦了一辆车,就要赶往德阳与家人团聚。
  “经历了生死磨难,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记者问他。
  谭斌一字一顿地说——“平安就好。”
  新华社的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3日19时,地震造成四川人员死亡12012人,9404人被掩埋仍未脱险,失踪7841人,收治伤员26206人。目前已到达四川灾区开展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达到两万多人,14日还有两万多人到达。13日部队共出动18架直升机,飞行28架次,向受灾地区空投物资12吨。另有六千多名公安干警到达灾区参加抢险救灾。中国国际救援队和四川、重庆等地的地震救援队分别抵达灾区,已经开始从废墟中救人。
  在这一天晚上,某红军师装甲团1100人开进了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在这里展开了大规模的救援活动。几个小时前,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对着电话吼道:“带上精干人员,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用嘶哑的声音报告说,几个小时前,他已经带领一支30人的先遣队,徒步进入了失去联系多时的映秀镇,并已经成功解救了300名灾民。同一时间,一支500人的后续部队正在向映秀进发。军人们现在正聚集在都江堰与汶川交界的紫坪铺水库大坝周围,试图用冲锋舟从水路进入汶川县城。另一方面,有十万灾民被困的彭州,人们在救援队伍到来之前就展开了大规模的自救活动。地震造成了这个四川省人口第三、面积第二的城市一半人口受灾,600多人死亡,近3000人失踪。彭州市设置了6个灾民安置点,但仍有两个距离震中最近的乡镇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在那里,人们正聚集在一起,统一分配食物和水,收集柴火,点起篝火,静静地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最可爱的人依旧(2)
13日晚上8时30分,抗震救灾指挥部被转移到了列车上,###在这里两次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指出,尽管困难很大,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连夜抢修,抓紧抢救人员。同时,参与抢险救灾的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要通过各种不同途径,采取空运、水路、步行、翻山等多种方式尽早进入汶川等重灾区。
  命令在这里被下达,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们冒着大雨、山体滑坡和余震,艰难地向震中失去联系的区域挺进。通信困难,作战室里的参谋们喊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李世明也再一次对着话筒吼叫起来:“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谁先到汶川就给谁记功!”他的嗓门越来越大,“焦点在汶川,制高点也在汶川,关键的关键在汶川!你们要连夜出发,进入汶川!”
  据先遣部队报告,通往汶川的路70%被完全损毁,到处是塌方,桥梁全部崩塌。许勇在带队从映秀向汶川挺进,还有一支队伍,由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队,从理县方向冲往汶川。李亚洲的这支队伍,刚刚完成一次32公里的强行军,目标是理县。还有一支700人的队伍由茂县方向往汶川开进,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塌方,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根据北斗一号卫星的监测,一支携带了北斗一号卫星接收终端的部队正在沿阿坝州首府马尔康、黑水、理县这条线路,从317国道向理县推进。队伍前进奇快,在极差的路况下,居然还能达到6小时推进40公里的速度。13日23时15分左右,武警8740部队参谋长王毅报告,由他带队的200名武警官兵,已经成功抵达汶川县城!这是地震后,汶川县城进入的第一支救援队伍。王毅是地震发生当日主动请缨率670名官兵开赴汶川的。
  由于天气恶劣、余震不断等客观原因,当晚12点之前没能按总理的要求打通到汶川的道路。但在几乎无路的情况下,王毅带领的队伍已经成功抵达了汶川县城。打通道路,为的就是运人进去抢险救灾,现在路虽没通,人却已经进去了。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应该也能感到一丝欣慰吧。
  14日,《解放军日报》记者通过海事卫星电话联系上了这支部队,他的稿件里这样写道:
  12日16时30分,车队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艰难行驶,13日凌晨1时,部队行至古尔沟,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覆盖。王毅果断决定:带上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徒步向汶川进发!经过简短的动员,王毅率领200名官兵组成的先遣队强行军向灾区挺进。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此时,路上到处都是塌方,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加之连续的大雨,救援人员迎着6级大的狂风,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官兵们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爬着一步步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晚上,大家每6个人分成一组,一组1个手电筒,有时刚走过一个路段,背后就发生了塌方险情。战士刘强的脚被山下滑落的山石砸伤了,他硬是咬紧牙关,始终坚持不掉队。
  早一秒进入震区,就能早抢救一个生命。13日16时15分,部队一路疾驰行至车皮沟时,经过长时间山水、雨水的浸透,形成的10米多宽泥石流挡住了大家的去路。面对这道突然降临的险情,王毅参谋长带领连长白文汉率先跳进水中,200名先遣队员随后一个接一个地一只手拉手,趟着齐腰深泥石流艰难前行。泥石流中的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官兵的身体,官兵们忍着疼痛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每个官兵都成了“泥人”。
  13日23时15分,王毅参谋长带领下200名官兵,历经2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率先到达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四川省汶川县城,几乎每个人的脚上都打起了血泡,每个人的腿都跌伤、碰伤。200名官兵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并立即用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汶川情况。自此,震后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与外界有了联系,也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师进入汶川后,组织3个巡逻分队对银行、超市等重要场所、重要目标进行警戒的同时,把主要兵力迅速投入与“震魔”较量的生死争夺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最可爱的人依旧(3)
龙溪小学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多名师生被埋废墟下,官兵们拿起工具带领投入抢险,根据生还教师提供可能有掩埋学生的地方进行重点搜救,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刨去跨蹋废墟。战士们大声地一遍一遍呼唤,寻找有生还希望的群众。有的战士嗓子哑了,说话都困难,仍然没有停止;有的战士脚手给预制板的水泥给划烂了,血流不止,都舍不得耽搁一分钟包扎一下。
  参谋长王毅第一个走上4米多高的废墟,拿起手中的工具开挖起来。党员班长李强的手套被磨破了,干脆脱掉手套,搬走倒塌的水泥块。“叔叔,快救救我,给我点水喝——”一个细小微弱的声音传进王参谋长的耳朵。在手电筒的照明下,他在一个垮塌楼板的夹缝中发现了一名幸存的小男孩:“小朋友,不要怕,叔叔是武警,带了很多人来救你了!”在稳定小孩情绪的同时,他迅速派一名体形较小的战士钻进夹缝,采取里面托、外面拉的方法,将小孩及时抢救了出来。
  “龙西镇、映秀镇请求紧急救援!”官兵们又马停蹄地展开救援。
  如果救助方法不当,可能会给备受困群众带来二次伤害,甚至终生残疾!16时25分,当官兵们发现有一名青年男子被压在一块块长长水泥板下面,并发出微弱的求救声时,官兵们又高兴又着急。这时官兵们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喂水,趴在地上用双手奋力挖去水泥下面的石渣。经过2个小时的紧急抢救,终于将这名男子从水泥板下救了出来。当他看到连长白文汉的手指甲被抠掉了,不断渗出鲜血时,泣不成声地说:“是子弟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哪里有危险,那里有橄榄绿身影;哪里最需要,子弟兵就出现在哪里。该部挺进汶川来,近40个小时没有合眼,参战官兵冒着余震,用一双双手托起一个个被困群众的生命。截止发稿时,他们共抢救出幸存者503人,转移学生3700多人。
  残垣断壁,瓦砾片地;缺水断粮,急需药品衣被。13日23时15分,该师官兵到达汶川县城时见到的场景。必须尽快开辟生命“救急通道”,让外面的赈灾物资送达重灾区汶川,官兵们思想高度一致,态度相当的坚定。
  “限你在三小内开辟空投场、空降场!”狂风大雨击打在部队参谋长王毅的脸上,使他原本严肃的表情更加凝重。
  “虽然行军一昼夜,已经极度疲惫,但看到灾区群众期盼的眼神,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受领任务的营长教导员宋斌带50名官兵来不及坐下歇口气,迅速投入到抢险。
  官兵们把空投场地地址选在雁门镇的广场。由于受滑坡的影响,地面上满极为不平,滚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这对没有重型工具、已经奔袭一昼夜没的官兵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共产党员的跟我上!”指导员杜明璋站到队伍的前面用手一挥,40多名党员成立临时“攻坚突击队”,在一阵阵大雨中展开攻坚。但不到一会功夫,突击队队伍越来越壮大,团员、青年也纷纷地加入。官兵们用锹一下一下地将废墟铲掉,用手将石头一块一块抬走。工具不够,官兵们就用脚踩,有的找来大木棒一下一下的往实里夯。
  不到1小时,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投场就平整好了!另一路官兵又在威州镇开设空降场,设置了空降标志。接着,该师又将兵力分成6个小组,官兵们忍着饥饿,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分别向“龙西镇、映秀镇等6个乡镇抢远运粮食、帐篷等急需物资。”
  就在王毅成功开进汶川县城后不久,武警森林四川总队阿坝支队的100名官兵,也成功进入了汶川县,300子弟兵们在这里展开了大规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