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动机是宠爱一个女人骊姬,从而溺爱骊姬的儿子。于是,杀死世子申生,逼走重耳等公子。史称“骊姬之乱”。
为了巩固小儿子的国位,他让荀息当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卓子的师傅,以辅佐他们俩,并在临死前不放心地对荀息说:“士人怎样才能算守信?”
荀息说了一句空话:“假如死去的人复活,活着的人可以毫无愧色地验证自己过去对他说的话,那么他就守信了。”
晋献公属于开疆拓土的一代,为后来晋文公的称霸打开了一个大局面。但其人性的扭曲,令人惊讶。可见大道已没,人心到此时已经不再敬畏上天,敬畏良知。
秦穆公
(?—前621)秦晋之好
秦穆公姓嬴,名任好,在位长达三十九年。
秦原来是一个小国,地处西面,与戎、狄为邻。秦穆公即位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清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秦穆公选拔人才,能够打破尊卑贵贱界限,选拔贵族以外的人,选用别国前来投奔的人。百里奚曾是个奴仆,他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换了回来。
在外交上,秦穆公很有谋略。为了打开通道,争霸中原,他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击败了楚国。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时机已到,想取代晋成为霸主,但在“肴之战”中败于晋。“肴之战”中惨败的秦国大将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率军归国时,穆公站在城郊迎接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失掩大德。”
秦穆公认真检讨了自己的过失,及时改变战略方向,全力进攻西戎。他通过投奔来的由余,了解到西戎各国的山川形势和兵力部署,采用离间计、美人计等策略,突出奇兵,发动全面攻击,征服了这些国家,扩地千里。这样,东从陕西、山西交界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秦穆公终于成为西方的霸主。
据《诗经·黄鸟》记载,秦穆公临死时要求几百名平民殉葬,其中包括三名贤人子车氏兄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阖闾
(?—前496)勿忘国仇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嚭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阖闾读后,大为叹服,拜孙武为将军。他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以之为称霸的根据地。阖闾九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河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但楚自此一蹶不振。翌年,越国君主允常率师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从此,吴国威振中华。阖闾十九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两军在嘉兴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趾。
阖闾回到吴国,就咽了气。他死后葬于虎丘,史载:“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得名虎丘。”
阖闾临死时对儿子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参考:《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魏斯
(?—前387)儒法并用
魏文侯,名斯,为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和杰出的国君。
魏文侯是儒家道德所标榜的榜样,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魏文侯归于《儒林列传》,并推崇说:“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史记》记载,他拜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并多次向子夏弟子田下方、段干木请教,毕恭毕敬如同小学生。
魏文侯善于用人,用而不疑。有人说吴起贪而好色,魏文侯看重他在用兵打仗上有才能,便以吴起为将,进攻秦国,连拔五城,守西河,一方为安;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很多人怀疑、攻击他,诬告信装满了一箱子,魏文侯信而不疑,终使乐羊大功告成;此外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黄为上卿,这些人努力建功立业,为魏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
魏文侯大胆起用法家人物,在魏国实行变法。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都是法家人物,魏文侯重用的李悝,更是一个法家代表人物。为了保护变法成果,魏文侯公布了李悝制订的《法经》,用法律的形式巩固变法的成果。
魏文侯临死前,召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将太子托付给他们,是为魏武侯。
参考:《史记》、《新序》、《说苑》等
赵武灵王
(?—前295)胡服骑射
前311年,赵武灵王派乐池护送流亡在韩国的燕公子回国,是为燕昭王;前306年派赵固护送质于燕的秦公子回国,是为秦昭王。
他曾扮成使者到秦国,侦察地形,观秦政治。
前302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创建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骑兵兵种。后灭中山国。在位二十七年,传位给赵惠文王,自称主父,计划由儿子主持内政,自己统兵在外。
然而,他的两个儿子内讧,发动兵变。他被权丞李兑、公子成围困在沙丘宫,讨水不得,活活渴死。
参考:《史记·赵世家》
。 想看书来
秦始皇
(前259—前210)千古一帝
嬴政十三岁立为秦王,由相国吕不韦和宦官专政。前238年亲政后,镇压了的叛乱,次年,去掉吕不韦的相国之职。吕不韦畏罪自杀。整顿内乱之后,旋即任用李斯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仅用十年先后灭掉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
前210年,秦始皇出游,生病。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知道秦始皇时日不多,但因为秦始皇忌讳说“死”字,所以没有人敢向他问身后的国事如何安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也意识到生命到了极限,便留下了遗诏,要长子扶苏奔赴咸阳主办丧礼,并继承皇位。诏书放在任中车府令的赵高那里,还没有等诏书送出,秦始皇便在公元前210年的七月暑热季节,在沙丘平台病死了。
秦始皇的每一项措施都可谓是历史性和创造性的。他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和”的功劳,秦始皇功莫大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邦
(前256—前195)安得猛士守四方!
刘邦平叛英布,班师途中,经过沛县,特别召集沛郡故人、父老弟子举行酒宴,大举庆祝。
酒宴气氛进入最高潮。刘邦亲自击筑,并自为歌,慷慨高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和英布进行的蕲西会战中,刘邦为鼓舞士气,曾亲自到前线,被流矢击中,而且又没有好好保养,还到沛县去举行酒宴,回京后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终于他金疮(刀创伤)并发,病情恶化已到难以医治的地步。
御医的判断很悲观,但吕后还是到处探访良医,经人推介有一名治疗金疮颇有名气的医师,他替刘邦诊断后表示还可以治,吕后也立刻把这个好消息转告刘邦。
刘邦却骂道:“我以平民身份靠三尺宝剑而取天下,这都是天命啊!如今我天命已尽,就算扁鹊再生也没有救了!”于是不准此医师治病,赐金五十斤,令离去。
刘邦临死前让众人杀白马宣誓:“不是刘家子弟不得封为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为重臣。如有不从者;人人得而诛之。”
吕后见刘邦心意已坚,也不强求,便问道:“陛下百岁以后,萧相国年岁也已大了,他死后,谁可代为相国?”
刘邦:“可用曹参!”
吕后:“接下来呢?”
刘邦:“可用王陵,只是这个人比较憨直,可用陈平作其副手。陈平智慧够,但意志力不定,难以单独负责。周勃个性坚强,文采上则较弱,不过可用之为一股安定的力量,请命之为太尉(最高军政长官)。”
吕后再问:“接下来呢?”
刘邦笑道:“接下来的事,你也不用知道了。”
这是刘邦最后的遗言,也是他留下来最有远见的话。
参考:《史记·汉高祖本纪》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汉文帝
(前202—前157)爱民如子
读《史记·孝文本纪第十》,常常为司马迁笔下的这位皇帝感动。
在文帝口中,我们常听到的是“不佞”、“不明”、“不德”、“德薄”这样的词语,声声透着谦逊,字字传着美德,是对自己的抑制,更是对自己的鞭策。
文帝对人感恩。当年跟从高帝入蜀和汉中的官员,孝文帝都给予了奖赏;当年从代国跟随他来都城的功臣,也都论功行赏。
他立了太子,马上“赐天下民当代父后者爵各一级”,就是赐予天下百姓中,应当继承父亲做后继的长子每人爵位一级。
他立了皇后后,马上“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就是赐予天下鳏寡孤独和贫穷困苦的人,以及年龄八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一定数量的布、帛、米、肉。
文帝对民体恤。他当政的二十三年,废除连坐的法令,废除治诽谤妖言之罪的法令,废除肉刑,免除农田的租税。有一次,他打算修建露台,叫工匠计算费用,需要黄金一百斤。文帝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文帝对己严律,“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劳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对身边的人,也很苛刻,“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淳朴,为天下先。”感人至深的是他遗诏,可为古今律己之教材。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糤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