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歌,原来一直感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歌,原来一直感动-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于他两,还有有很多好听的故事。 

  有一次,半斤酒坐在学校门口酣睡,瘩啊呀找来香和纸钱,在他面前点着,并念着祭祀的咒语。半斤酒口水长流,学生们在一边笑着,也有的学生找来小石片盛上叶子给他当供品。。。。。。 

  他们还当村里的调解员,张三打老婆,李四骂父母,王五偷杨六家的东西,这些事情一般都找他们解决。 

  后来,村里盖了所希望小学,他们也就光荣退修了。现在两个都已经离开了人世。 

  半斤酒死于他的最爱,酒,喝多了,睡着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很安然。 

  
  我后来投身到县里上初中,偶尔回去还能遇到瘩啊呀,他和我说很多话,夸我是花朵,要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啊之类的。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骗子,对学校来说我们是摇钱树,不是花朵。在一个春节的早晨,他也走了,下葬的那天,全村人都去送了。 

  关于有才小学的很多东西也随着这两个老头的离开而结束。新的希望小学是上海的一个大企业投资20万办的,村里也投工投劳,还真的建得有模有样。 

  学校教学楼是两层的平房,除了集市,这条山沟里就它最豪华了。还有操场和围墙,教师宿舍。刚刚成立的时候,邻村的都来观赏,有远方的客人来的时候,也喜欢带他们到里面逛逛,这所小学成这条山沟的骄傲。 

  学校落成的那天,村里干部请了很多有头有脸的人。这似乎是一句废话,谁没头没脸还是人啊?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确实是有头有脸的。从省到村的领导人物也都到了,本以为上海的赞助方也会当天到场,村里的人们都拿出百分之几百的热忱,可后来说那边要过几天才来。 

  今天招呼的是各位领导,坐着很兜风的车子。可把路上的动物们吓坏了,鸡们忘了做爱,牛儿把还没完全拉出来的半驼屎硬是吸了回去,都在拼命的跑呀,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欢喜。 

  光屁股的小屁孩们也把屁股遮了起来,穿上了新衣服。妇女们把蓬乱的头发梳整齐了,学校里弄得花花绿绿的,光彩夺目。 

  学生手拿鲜花,站在路的两旁。按排练好的像车队招手: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邻村的人们换上了新装,大的提着小的,老的拄着根竹竿,也来了。平时集市里摆摊的小贩也来了,卖玩具和小吃。有人甚至开起了赌桌,小孩们穿来串去的。 

  鞭炮响起了,要开始了。小孩在场内哄抢着鞭炮,外围的大人掂着脚对西装革履的人指指点点,他们很少见到这么有头有脸的(又说笑了),老人裂着嘴,傻笑。 

  首先由领导说话,大家就死劲的拍手,至于说的什么嘛,没几个人听懂。本来就不是经常说汉语,而且今天很热闹。领导说完要村里的几个老人代表也说几句,老者双手紧握麦克风,对着嘴不停的喘着大气,傻笑半天挤出一句“共产党好,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早死了,可能是过分紧张突然想起当年文革批斗会上的一句话吧。 

  记者杠着摄影机飘来飘去,也总有一大群的尾巴跟着甩来甩去。 

  村里的少女们穿上民族服装,唱着山歌,跳起自编的舞蹈。 

  晚上,领导们走了。村里依然热闹,年轻的男女在幽会,对唱着情歌。 

  几天后,上海的赞助方也来了,阵式没有前几天热闹,人也没有那么多了。有大人叫小孩们故意穿的烂一些,他们才会再出钱赞助。还有人依然是指指点点,猜着为什么那个老板为什么会那么有钱,有人说是继承遗产,有人想这个人是不是疯了,20万都舍得啊,真是钱多到没地方花了吧。 

  学生带上红领巾,老师说没有红领巾就找些红色的破衣服让妈妈缝一下。目送着村长带他们走几进学校会议室,就散了。也许是前几天欢乐够了。不到中午,也就开着车走了。 

  听说他们会赞助村里的100个孩子上学。 

  鸡们又开始做爱了,牛儿继续拉屎,张三K老婆,李四骂孩子。平静了,和以前不同的是多了一所新学校 。 小学的名字,多了“希望”两字。 

  邻村的村民纷纷送小孩来有才希望小学上学;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全校从原来的40人增加到了200多人;原来只有两个年级;现在要办到6年级了。师资远远不够;新学校落成后;半斤酒主任和瘩啊呀校长也就要退休了。 

  乡教育站给下夜村派了6个正式的教师。因为是下夜村的人;我的父亲也被调了回来;瘩啊呀坚持要教育站这么做;老爸也愿意。所以就回村里来浇花了;我也随他转到村里来上学;9岁;上3年级,开始学乘法口诀。 

  学校还请了6个民办教师。都还不错;除了有一个小学毕业;一个初中文凭;其他的4位都还上过高中。月工资是100块;还比较可观。没课的时候还可以在地里干些农活之类的。 

  新来的校长很能干;请木匠做了办工用的桌椅。又做了些书架;把城里捐赠的书放在上面;摆在一个小教室里;作为图书室。 

  校长带领老师们到县城里买了很多办公用品和体育用品;用一部拖拉机拉来;屁颠屁颠地开进学校。然后叫正在马路上玩土的小屁孩们来搬;奖励一毛钱的冰棍。小朋友们很积极;很快就做完了;校长给了他们两块钱;十几个小孩唱唱跳跳的去王驼背家买冰棍了。 

  园丁们在村里买了条狗和一只刚会打鸣的小处男鸡;叫我的母亲做多点饭。他们要在我家吃饭。 

  我看见年轻的校长提着他家的锄头;狠狠地朝狗的脑袋打去。狗被打晕了。 

  ";快;快拿刀子来;别让它醒过来。。。。。。哇;呜呼!";狗的喉咙被割断了;流着很多血;黑红黑红的。我看着几个老师笑着叫着把那条狗砍成小段小段的。 

  我认得这条狗;那是小松家的。前几天我们还带着它在山上找小野兔。王康带着一条狗腿去找小松;小松说他不吃。 

  他们还在我家喝酒;喝完了一瓶又一瓶;完了就叫我去驼背那打来。酒是驼背自己酿的;1块钱1斤;很便宜。 

  ";高声喜呀。。。。。。四季财啊";;他们在划酒拳,这很像香港的黑社会老大们,不断的有人起身上厕所。后来;有人发现校长不见了;都骂校长不是东西;怎么就跑了。校长突然从黑油油的沙发底下滚出来;";谁;谁骂我不是东西了?来来来;喝酒;他说。听说那天他喝醉了;本来是在沙发上睡觉的;不知怎么的就睡到了下面。   

  那里的乡下人好酒;送礼也经常送这东西。提上两斤去访亲戚;亲戚抄两盘菜;对饮或者划拳。醉了就屁颠屁颠的滚回家;或者到处乱闯。 

  小松经常和小屁孩们拿小石子扔这些在路上屁颠屁颠的人;大狗小狗也叫着跳着追赶他们。弄得村里鸡犬不宁。 

  也有很多人因为喝酒而送命的。半斤酒算是一个。有人家办丧事;办斤酒坐在桌子边喝酒;一直坐着;睡着腥来接着喝。几天后;要送槟了;人们发现他还在那里睡觉;就去叫他;可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听人们说;他被玉皇大帝提拔为新的酒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老爸教我唱的歌
开学啦! 

  开学典礼上首先由校长发言,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村里大小老幼,包括路上做爱或拉屎的动物们也成群结对的来了。挤在学校门口像里面张望。校长每说一句话,人们就拼命的鼓掌,也引来几声狗叫夹杂其中。 

  小松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多人的###,以前的那个有财小学也就40几人,没有开过啥典礼的。改成“有才希望小学”后,多了“希望”两字,仿佛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一样。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咋觉得比他家毛坑里的俎虫还多。 

  也不就200多人,比以前我读的学校人少多了。 

  我和小松同桌,班主任是我老爸。除了班主任,校长也上我们班的课。每个班都是两个老师,分担所有本班的课程。老爸教的是语文,音乐,思想品德。校长上数学,自然,和体育。 

  每天早晨8点半上早读,11点半放学。下午是2点到3点半。课程表贴在墙上,以防上级的检查。课是随便上的,星期1,3,5是老爸上,2,4是校长,随便他们上什么。通常是一整天都是语文或者数学,偶尔也来节体育或者音乐。 

  老爸教我们唱歌,讲故事。讲赖宁的故事,然后教唱关于赖宁的歌。把歌词抄在黑板上,一便两便的教。那段时间,村里,山里都有人唱王老师教的歌。不伦不类,赖宁经常被唱成为“奶淋”。 

  也有人模仿赖宁了。英雄是出于乱世的,但他们应了毛某人的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他们是“有乱世就当英雄,没乱世创造乱世也要当英雄”。 

  这些小屁孩啊,到山上把小的荒山点着,然后唱着那些赖宁小英雄的歌捕火。结果学习赖宁先进精神的那段日子,村里能烧的山都烧了,英雄们为了救火烧头发的烧头发,烧眉毛的烧眉毛。幸好都是些小草,不会引起火灾。 

  有时候,也是一个老师上一个星期的。然后另外一个老师休息一个星期。 

  很多孩子都是本村的,一下课,就有很多人跑回家。每节课就跑一次,吃得满嘴都是饭砾。听到上课铃响了,才连滚带爬的跑回来,屁颠屁颠的滚进教室。迟到就罚站,金鸡独立,有时候还要用手举着两颗石头,高过头顶。这里没有体罚的概念,老师不懂,学生也不懂。家长都要老师死劲的打,不听话就打。这些人平时都忙着地里的,孩子当鸡当狗的养,到时间给他吃就行。 

  那时,村里还没什么大学生。文化高点的就王康的父亲和另外一个青年。 

  那个青年叫王含木,师范刚刚毕业(是相当与中专),也在发财教书,还当了校主任。取了个老婆,是师范的同学,在乡里的小学上班,王康以前和父亲在的那所学校。 

  村里人没有见过这么白的女人,都很羡慕。看她们牵手,都在一边切切私语。好象光天华日上牵手很污秽,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没人敢说什么。对王含木,大家都很尊重。 

  王松就很不平。看到他们牵手,王松想到的不是爱情,而是更深层次的做爱,他们眼里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却知道什么是做爱。他说,这么白的女人,竟然跟含木那呀干。。。。。。村里的小屁孩懂的很多。村里有录象放映机,村民像看电影一样挤在一起看,没有女人的时候就放黄色电影。所以王送不懂爱却懂做爱纯属正常。 

  发财希望小学有个篮球场,可惜没有篮板。听说本来是配套有的,运来的时候被村干部卖了。 

  学校买了很多的小球,村里的小孩知道是球,像他跨下的东西一样圆溜溜的东西就是球。但不知道那是什么球。放在管理室里,一下课,就有很多屁孩去抢。前扑后继的压成一堆,跑得最快的就被压到了下面。而球,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溜到外面去了,外面的人都抢到球玩了。里面的不知道还在前扑后继的压着。 

  这是一项全民性的游戏,球被抢来抢去,扔来扔去,想扔谁就扔谁,想砸谁砸谁。最好别抱着,要不又要被压在下面堆人墙了。操场上乱成一团,就像古战场一样。时不时看到操场上的人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