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受清华-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期末考试又要到了,已经有几门不及格的他不能再有闪失了,老师让他写下了“字据”:保证从今日起到期末考试结束前的20天里,不许玩游戏,好好学习。这哪里是管大学生的方法呀,写这种保证简直像是在管小学生。 
  翻出这位同学在入学时写的一份感想,上面写着“我从小就有一个理想,就是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真希望他玩一个能用盖茨叔叔做主角的游戏,让他再有机会想想自己的偶像,想想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一个年级已经退学8个了…… 
  清华某系一个一百多人的年级,上完了大三,还有一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但年级里已经有先后8个人退学回家了。按照清华对学籍的规定,是不及格课程累计达到20学分退学。如果按照一门课程平均3学分计算,那么有六七门课程出现了不及格就危险了。并不是说在清华毕业有多么困难,清华从来没有淘汰率一说。进清华的确是一个高门槛,但想从清华毕业,只要自己认真、努力,高考能考上500多分的都应该没有问题,可不是非要是状元、省里的前几名才有能力完成学业的。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当地的佼佼者回家了呢? 
  回家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自己不学习。即便学生再聪明,只要因为贪玩、感情和其他杂事耽误了学业,都有可能出现不及格、休学、试读甚至退学。而遗憾的是,总有一部分同学自制力特别差,在大学自由的空间里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渐渐堕落下去。 
  每年,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有平均10%的人不能合格毕业,这10%当中,好一点的是休学到第二年毕业,而更多的是因为不及格过多转为大专、甚至退学的同学。如今清华一年招生3000多人,也就是说到毕业的时候,有300多人将没有毕业文凭。这章讲了这么多真实的例子,正是这10%当中一些同学的缩影。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其他学校:北大某系,一个年级130几个人,最后竟然有20几个人没有毕业。     
“重返”清华     
  我非常佩服高考失利,复读最后成功的同学。但有比这更值得佩服的,是从大学因为学习原因被劝退回家,再次参加高考考入清华,重新踏入校园的学生。 
  小田上到大三因为已经有太多不及格的课程而被清华劝退,回去复习了半年,从南方某省又以前十名的身份考入清华。小王也是有类似的经历,在北大已经学到大四最后不得不退学,回到家乡重新准备高考。而这样两个相同经历的人,幸运地来到了清华的同一个系,同一个年级。 
  挫折教给他们对未来要加倍珍惜,好好把握才是重振自己的最好方式。在清华最初的一年里,小田和小王两个人都非常努力地对待学习,小王还以很高的成绩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而到了大二,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让小田又开始有些管不住自己了。他开始不去上课,每天对着电脑看小说、打游戏,甚至午饭也不吃,班里的活动也不参加。由于他的年龄比班里其他人都大,班长说他,他也根本不放在心上。一不留神,又出现了一门不及格。似乎他又走上了以前的老路。 
  小田开始“颓废”,辅导员不得不经常找他谈话,但每次谈话都没法继续。小田一看辅导员找他是谈学习,他就说:“辅导员,您别和我说了,您说的道理我都懂,再说,您怕我再出现不及格,我上学期不是都及格了吗?不及格的那科我重修也及格了。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满意。”当初入学时自己的豪言壮志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小王并没有放松自己,不仅学习上抓得紧,还积极参加了学生会的社会工作,还积极申请入党,成为了老师和辅导员心中的好学生。由于他的年纪比同学大几岁,经历更加丰富,因此他总给同学一个老大哥的形象。不久,他在清华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党员。过了一段时间,又成为了学生会的一个部长,他用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激发了自己在第二次的校园经历中迅速成长。 
  对比这两个同学,一个只能是无药可救、破罐破摔,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天赋;另一个是知错就改、重获新生,顶住压力,真正地把握好了自己的命运。     
状元卖快餐     
  北大毕业生在西安街头卖肉的新闻,前一段在社会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百度”网站上搜索关键词“北大 卖肉”,就能搜出58000多篇文章。而其实这样的情况也不仅仅是北大才有,清华里就有更加离谱的状元。 
  阿军是中原地区当年堂堂的省状元,进清华时可是风光无限。但从大一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对大学学习不是很适应,大一第一年的成绩就排到了年级的后三分之一。同时,他又迷上了电脑游戏,经过对游戏的潜心研究,他成为了全系有名的高手;但同时,他的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出现了一门又一门的不及格。最后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转成了大专生,最后只拿到了大专文凭。 
  毕业后,阿军找了一份销售工作,但干了没多久,他感觉这个工作没有意思,不想做了。于是他在清华附近,租了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平房,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钱,决定自己开店,卖快餐。条件特别艰苦,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阿军亲自送餐。 
  起初,清华里知道这是清华同学自己开的快餐的时候,都纷纷订他的快餐,给他捧场,希望他的生意能做好。五块的、八块的、十块的,各个价位轮流点。但学校周围的快餐种类是何其之多,竞争何其之激烈。店已经开了一年多,生意还是没能做出好成绩。而我们的状元阿军,已经走上了他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 
  学会交流(1) 
  阿生是华中地区的一位高考状元。在清华里,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他很喜欢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很强,平时常去一些公司做兼职,本科的时候就到系里的实验室做些研究生的工作。大三的时候,他就开始抱怨他的生活:“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就坐在老板边上,也不能上网干别的事情,只能专心工作,现在已经干了两个月活了,老板就发过一次400块钱,平均1天才挣10块钱。”说的时候一脸的痛苦,同学听了之后都非常同情他,感觉怎么他这么像是被剥削呢? 
  大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他又一次和同学们抱怨他的毕业设计,说是每天除了吃饭,几乎都要去,老板老盯着他干活,刚刚做完一样,马上新的任务就又来了,每天累得要死。 
  现在他去国外读书了,网上和同学聊天,他又提起他在那边多么多么的忙,根本没时间玩,连陪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 
  难道他真的就是忙得要命吗?怎么我们很多人也都是在一样的环境里读书,就感觉没他那样忙得昏天黑地呢?其实他的问题并不全出在环境和导师身上,他自己也有很大原因。他不应该总给人一种“你用我干活,我就心甘情愿去做”的印象。毕竟在读书期间,除了给实验室干活以外,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时间来做些学习和研究的。但是他不懂得和别人交流,也不会和上级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的心态一直都处在被动者的位置,在导师面前只表现得像黄牛般任劳任怨。老板看见你这么能吃苦耐劳,又这么聪明能干,自然愿意多用你了。可这种“能者多劳”,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我身边还有这样的同学,他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求别人做什么事。他在高中,别人问他问题,就把问的问题写在小条上放在他桌上,他看到了就在小条上把解题过程写一下,也不管是谁问他的,写完了还放在桌上,问的同学到时候再来拿自己的小条。 
  学会交流(2) 
  不主动和别人交流属于不会交流,同别人关系处理得很差,是另一种不会交流的表现。 
  小穆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中,已经换过两次宿舍了。他曾经的七位室友都忍受不了他的坏脾气,他居然也同时对他的七位室友都有意见。举个例子,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忍受不了他了。小穆刚上大一的时候逢人就讲,那年高考物理最后一道题出错了,少给了一个条件,他把这种少条件的情况写在了试卷上,结果那道题扣了他10分,最后他就差这10分,上不了他梦想的北大生物系,只好报了清华现在这个系。同学对他讲,怎么可能呢,高考题出错这么大的事情,报纸上怎么没说,何况还是最后一道题。结果他就和人家急了,还要争。他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和别人较真,总觉得是自己对,脾气还特别暴躁,特别容易得罪人。 
  如今,小穆已经在班里有些呆不下去的感觉了。课程做实验,没有人愿意和他一组做,宿舍里也没人理他。他现在想找人说话,都是跑到楼上找其他班的同学。不知道别的班的同学什么时候也会忍不了他,到时候他该怎么办? 
  学会交流,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也要学会让别人考虑自己的感受,向别人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清华里,同学最苦闷的两件事情就是女生太少,同学间缺乏交流。同学们都渴望着交流的机会,面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每个同学都在大学尝试着学会交流,体会着交流的重要性。     
不会说“谢谢”     
  刚刚入校的清华学生,有些同学的基础文明、基本素质是很差的。老师进到学生宿舍里,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也不起立,也不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找到同学谈话,同学就坐在椅子上和站着的老师说话,丝毫不觉得别扭。想想我们所有人小学加中学十二年,每节课上课班长都喊“上课、起立”,集体叫“老师好”,到头来,只是过了十二年的形式,根本不明白这是一种礼貌,一种基础文明。 
  我们的家长来北京看孩子,给自己孩子的宿舍打扫卫生,扫到别的同学脚下的时候,同学就抬抬脚,让同学家长扫,扫完又把脚放下。眼睛就始终留在电脑荧光屏上,看都没看家长一眼,更别指望他会和家长说声“谢谢,阿姨”了。 
  宿舍楼的管理员帮学生家长带东西给同学,同学从管理员那里拿了东西就走,根本没想过和管理员说声“谢谢”。 
  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同学们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而是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基本的文明,没意识到应该在什么时候说“谢谢”。当老师在年级会上讲过一次这个问题后,大部分同学很快就意识到应该懂得礼貌,以后再看见辅导员和老师都注意了主动问好。可见,如果从中学就教会同学这些基础文明,同学早就学会说“谢谢”了。 
  不懂诚信 
  如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非常地重视,但同学们的诚信意识在一些方面还非常淡薄。就拿上研究生这件事情来说吧。 
  很多同学其实是一心想出国的,但当年出国形式不好,于是“取其次而求之”,先在国内读个研究生。但在读研期间一直是在申请出国,上研究生第一年如果能拿到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么马上和学校违约,退了国内的研究生,拍屁股走人。对于他们来讲,他们损失的仅仅是半年时间和需要缴纳的一万多元违约金。但同学们的衡量标准是,国外只要能给自己奖学金,一般一年美国能给三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