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象牙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又见象牙塔- 第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氐募Φ八鸵搪瑁苹ń幽荆魈旃#挂彩×瞬簧偾啤�

  但是这样做是要冒风险的,万一事情败露,得罪一帮亲戚不说,还要被人耻笑,这辈子要想抬头,只怕是比登天还难。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咬紧牙关,打肿脸来充胖子。

  志心家是没法充胖子的。都要为柴米油盐发愁了,王芳哪里还能顾及到亲戚?就连兄弟姐妹都断了来往。

  每到冬季,志心家便显得格外清静,这一年同样如此。王芳一边烤火一边织毛衣,听见马路上有汽车响,便跑出去看看是不是县城方向开来的班车。

  第二天就是春节了,家家户户门前贴满了大红对联,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出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里唯独缺了志心。

  “第五个春节了呀!”王芳和心远搀扶着站在家门口,踮起脚尖看着公路那头。眼看最后一班班车过去了,还是没有志心的身影。母子俩此时失望到了极点。

  按当地的风俗,大年三十是不通车的。也就是说,志心今年不会回来了。

  心远看见母亲的手冻得又红又肿。他说:“妈,我们回去吧。”

  母亲说:“妈在想,志心会不会从大路走回来?”

  等啊等,远处的山峰、道路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王芳依然没有走的意思。

  心远见母亲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他说:“妈,你到屋里去吧,我在这里看着。”

  母亲说:“还早呢,天还没黑呢。”

  就在此时,远处扬起一片尘土,十几辆摩托车排成一路纵队呼啸而来,一眨眼就到了河对面。在岔道口,车队减了速,拐了个弯,直奔这边而来。

  王芳的眼神不好,她只看见人影在晃动。她说:“心远,你看看弟弟在不在里面?”

  心远定睛一看,大惊失色!他看见跑在最前面的那辆车的后座上,端端正正的坐着文高!

  文高来还能有什么好事吗?每次逼债的人都是他领队。

  心远说:“不好了,文高带人来要钱了。”

  “要钱?”王芳差点没有站稳,“怎么一下来这么多人?”

  说话间,领头那辆摩托车已经冲到了前面,“嘎”一声停在了院子。后面的摩托车鱼贯而来,将院子挤了个水泄不通。

  文高敏捷的从车后座上蹦了下来,接着所有人都下了车。王芳壮起胆子瞅了瞅,一共二十五个人,大部分都不是债主。她更加的摸不着头脑了,于是问道:“你们这是……”

  文高说:“志心不是没有回来吗?少了他,家里也怪冷清的,我们来就是图个热闹,没别的意思。”

  “那,大家快进屋坐。”

  王芳心想文高肯定又犯酒瘾了。尽管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她还是堆出笑脸招呼大家进了屋。大伙坐定之后,心远端上了糖果点心。

  王芳说:“大家先坐坐,我去把酒热一热。”

  但是文高把她拦住了。他说:“我们今天不喝酒,坐一会就走。”

  文高不喝酒?王芳盯着他看了半天,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这次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她说:“不喝酒,那就喝茶吧。”

  今年的酒酿得又酸又苦,用来招待客人还真有点拿不出手。于是她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

  一盏茶过后,众人身上都冒起了热气。

  似乎是怀着什么心事,屋子里将近三十个人,谁都不愿意讲话,这让王芳更加忐忑不安。

  二狗说:“文高,我看你还是把事情说了吧。”

  “好吧。”文高啐了一口茶,仿佛那就是酒。他咋了咋舌头,说:“嫂子,志心有消息了。”

  王芳刻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惊喜。她说:“真的吗?他在哪里?”

  文高说:“在深圳。”

  王芳问:“在深圳做什么?”

  文高挺了下将军肚,说:“我只知道他在深圳,具体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王芳说:“你怎么知道他在深圳?是不是有人看见他了?”

  二狗说:“没有人看见他,他寄钱回来了。”

  文高慢吞吞的从西装口袋摸出一张汇款单,说:“六万元哪,平均每年一万五,比我还多。”

  “我们买摩托车这千把块都来得很不容易,他一下挣了六万。”一片艳羡的目光。

  文高说:“嫂子,明天邮电所还开门的,你赶早去,把钱存进银行,这样就保险了。”然后把汇款单递给了王芳,但是王芳没有接。

  她说:“就一张汇款单,没有别的?”

  文高说:“哎呀,真是死脑筋,这些钱够你吃够你喝的,你还要什么?”

  王芳说:“我想见到他人啊,钱有什么用?”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扑哧扑哧”往下掉。

  文高说:“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难道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王芳说:“你是说,志心不久后就会回来?”

  “是啊,说不定过完春节就回来了。”不知是谁插了一句。

  王芳说:“这孩子也真是的,在家吃年夜饭多好啊,为什么要过完春节回来呢?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心远说:“妈,你别胡思乱想。汇款单上不是有地址吗?我看看他在什么地方?”

  心远从文高手里接过了汇款单。还未等他细看,众人已经围了上来。其实那种汇款单每个人都看过,但是大家关注的是上面的数字,所以并没有人留意到详细地址。

  原来是在沙头角。

  心远说:“沙头角我去过的,在那里可以看见香港。香港回归那天,我就在沙头角。”

  文高说:“说不定志心现在就在香港呢,这孩子真是有出息。”

  二狗说:“你不是说,志心要是能翻身,你就倒着走路吗?”

  文高把小眼睛瞪得溜圆,说:“喝醉了讲的话能算数吗?”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当然应该算数。”

  众人相互使了个眼色,大伙一拥而上,硬生生把文高掀翻在地,几个壮汉一使劲,把文高倒拎了起来。

  “放了我!”文高的双手在空中乱抓。

  “在地上走两圈我们就放了你。”众人那肯善罢甘休?

  文高大喊起来:“我是读书人呀,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读书人更应该说话算话。今天你要是不倒着走两圈,你叫爷爷都没用!”一位壮汉说道:“那边不是有根梁吗?我们先把他挂起来!”

  话音刚落,一捆绳子从天而降,正好砸在了文高脖子上。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了,文高终于软了下来。

  “不就是走两圈吗?”文高把脖子一挺,众人立即散开了,几位大汉手一松,文高头朝地坠了下去。慌乱中,文高本能的用手一撑,便稳稳的立了起来。

  “好!”一片喝彩声。一位大汉扶住了文高的腿,文高便一步一步挪动起来。

  “咳!咳!”众人正看得津津有味,萧六爷走了过来。他问:“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我们在耍猴。”有人这样答道。

  “耍猴?”萧六爷说,“好几年都没看到耍猴了,那就多耍几圈吧。”

四 读书与反读书
大年三十,在心远的陪同下,王芳一大早便赶往了集镇,在邮电所取了一部分钱(多余的存那里了),王芳便站在一个路口等那些债主,来一个还一个,约莫九点多钟,十几份债全都还完了。

  志心欠的债并不多,一共四千多块。屈指算来,已经整整拖了七年了。

  志心迟迟不归,债主们都作好了血本无归的准备,如今拿到了这笔钱,自然是喜出望外。

  还了债,王芳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这七年,因为欠了别人的,王芳买两斤肉都要偷偷摸摸的,生怕别人看见了戳脊梁骨。有一次,心远剪了几尺布给她做了件新衣服。那衣服倒是挺合身的,可她就是不敢穿出去。

  她喜欢吃水果和饼干,所以每逢赶集她都要咽下不少口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年她咽下的口水,比屋后那鱼塘的水还要多。

  如今还了债,再也没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了。于是王芳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见什么想买什么。可最终她什么都舍不得买。

  她对心远说;“那可是志心挣的钱啊,我们绝对不能乱花。”

  大年三十,集市散的特别早。十一点不到,街上已经是人影稀疏。摊主们都在忙着收拾摊点。这时王芳突然着急起来。

  “志心说不定过两天就回来呢,我们总该有所准备呀。”

  母子俩匆匆忙忙买了几条鱼,一只鸡,一块猪肝,两袋花生米,一堆香蕉和桔子——都是志心喜欢吃的东西,之后便急急忙忙往回赶。这时集市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王芳说:“心远,我们抓紧时间回去把屋子收拾收拾。”挺直腰板迈开了大步,一会就把心远拉下了一大截。

  新年的钟声余音未了,村里的年青人又背上行囊开始了新的打工旅程。仿佛是一眨眼功夫,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山里人是无奈的,明知道打工总是与眼泪相伴,可他们还是要出去闯。孩子上学、买农药化肥、买彩电、买摩托车、建房子,几乎所有的开支都要靠打工挣来,不出去闯能行吗?

  偶尔也有几个对打工厌恶到极点的,绞尽脑汁寻思着别的出路,比如做点小生意什么的,但最终都失败了。村里上千号年轻人,没有一个逃脱了打工的命运。

  打工是充满变数的,很多人出去之后工作没找到,盘缠花光了,最后只好睡马路。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拼死拼活赶,往往还要遭到老板的责骂和侮辱。一不留神,就被机器切断了手指,压断了胳膊,村里已经有几十个这样的残疾人了。

  不过他们还不是最惨的,那一年,村里十五名年轻人结伴去了一个石场,结果只回来十一个,另外四年被炸药炸成了碎片,连个全尸都没留下。最终家属只得到了几万块赔偿。

  一条人命只值几万块吗?想想都让人寒心。

  血的教训终于让一些人懂得了没有文化的艰辛。于是一些人开始要紧要关供孩子念书。

  那时候,读书无用论还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村民们对于文化的要求,仅限于能识几个字,会算一算帐。村里念完初中的就算是高材生了。山里人一贯重男轻女,女孩子能念完小学就算幸运了。

  村民们眼巴巴看着别人家有了彩电,盖了楼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只恨自家孩子长得太慢。于是,一批有一批稚气未脱的孩子失了学,跟着兄长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这样一来,那些立志让孩子念书的家长不行成了众矢之的,他们承受着铺天盖地的批判和讥讽,总想找机会还击一下。

  这个时机出现在志心考上大学之后。志心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会,不少人还持有怀疑。但是志心办了户口迁移之后,这些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拥有城市户口,那可是几代人都没有实现的事情啊,可志心却办到了。那张户口迁移证就像是封条,把所有人的嘴巴都封住了。

  志心入学后,常有信回来。他说,学校的医疗是公费的,这更是让大家羡慕不已。后来,据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说,志心那个专业非常吃香,将来工作了拿的是美金。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