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饶人,转眼间各自都是拖儿带女持家过日子的人了。这姐妹俩相见后是说一阵,笑一阵,哭一阵,恨不能把分别十几年的思念之情一古脑儿向对方诉说出来。
狗蛋听完母亲的介绍,突然见到这么个从没招面的亲戚,觉得生疏,显得有些窘迫。后来姨妈上来摸着狗蛋的头,嘴里直夸赞他长得好,把狗蛋夸得心里直痒痒。狗蛋长这么大,还没听人这么亲热夸赞他,让他越发不好意思了。狗蛋妈见此,便让他带上表弟出去玩。狗蛋领着表弟出门玩打弹子,不一会儿就和表弟混得烂熟了。
表弟告诉他:他七岁就上学堂了,读完了百家姓、三字经,已跟着先生学习诗经。这次离开家乡,舍不得和先生分手,还哭了一场。狗蛋听说后笑了。说他要是能这样离开先生才高兴呢,省得读不好书被先生责罚打板子。狗蛋又把他怎样被先生打板子,自己怎样报复捉弄先生的事,竹筒倒豆子一个不剩全向表弟倾诉出来。表弟听着眼睛睁得多大,因为这干种事,他连想都不敢想。
本来姨妈打算吃了饭就带着孩子们离开,可是狗蛋妈说什么也不让她走,要她留下来住一夜。两家孩子们刚刚混熟,也不愿立刻分手。没办法,姨妈只好留下来住了一宿。第二天,狗蛋妈仍是要挽留,姨妈说什么也要动身了。因为一家人行程时间安排得紧紧的,路上不能多担搁。狗蛋妈见状,不好再苦苦相留。只好一家人把堂姐和孩子送到集镇。在镇上又和守候在客栈里的姨丈见了面,大家又叙述一番,然后依依惜别。
狗蛋大姐自从和表姐分手后,有一桩事一直缠绕在心头。这个从没见过面的表姐上门,俩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所以各人都把心里话掏出来说给对方听,开始只是相谈些女孩子家的事,晚上,等到狗蛋二姐熟睡后,表姐便向狗蛋大姐诉说了一件亲身感受不寻常的事情。这件事不易启齿,她一直压在心头,从没跟第二个人说起过。
………【第七回 大姐蒙羞】………
表姐要告诉狗蛋大姐的事原是这样的:有一天,表姐坐在家堂屋门口忙针线活儿,身子冲着院门。可能是坐下来裤子绷得太紧,裤裆叫炸了线,露出一条长长的裂口子,太不雅观。可自己却只顾忙活儿,对裤裆炸开口子这事儿一点不知情。
当时,亏得父母都在外面干活还没归家,家里也没人上门。要不然叫人撞见了,没出嫁的姑娘家,还不羞死人。
就在这时候,弟弟从学堂放学回来了。弟弟一进院门,抬眼看见姐姐的样子,羞得满脸通红。又不好当面说,怕姐姐害羞难为情。弟弟就只好站在那儿不走,眼睛不朝姐姐看,嘴里大声吟起了诗,吟诵一遍又一遍。开头姐姐没在意,仍是忙手上活儿。后来耳朵老是听着觉得奇怪,心想弟弟怎么啦?今天放学回来不进家,好好的站在院门口那儿,吟诵诗干什么?
姐姐就细心留意地听听弟弟到底在吟诵什么,发什么神经?后来听明白了,弟弟就跟鹦鹉学舌一样,吟来诵去就两句:“一朵鲜花顺地开,慌恐外面闲人来!”
姐姐感到好笑,但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了。你想,那有这么吟诗的?一定是有原因!就无意中朝身下看一眼,一下瞧见裤裆炸开一条口子,羞得忙爬起来钻进房里去换衣服。
表姐说到这儿,直夸弟弟人不大,文才出众,将来肯定会出人头地,光耀门庭。越说越高兴。
狗蛋大姐听了表姐的叙述,心里便打起了鼓,做姐姐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小弟也是人才出众,将来有出息!所以送走表姐后,就把这事儿一直放在心里捉摸:自己的小弟也正在学堂读书。听说父母说,先生曾夸过弟弟学习很聪明。如果真是这样,何不考考弟弟的文才,试试弟弟的才思。
大姐思来想去,一心想考考自己的小弟。于是有一天,她终天按捺不住冲动,想出一个馊注意,按照表姐所说的样子,照葫芦画瓢,拿剪刀将自己的裤裆剪开,然后拿上针线装模作样地坐在门口忙活。面冲着院门,一心等候弟弟放学回来,看看弟弟的文才如何。
不一会,弟弟从学堂回来了。跨进院门后一抬头瞧见大姐裤裆炸开了一条大口子,马上冲大姐嚷起来:“大姐快看,你的裤裆炸开了!”
大姐万万没料到弟弟来这么一着,一瞧见便高声大嗓喊叫,又说得这样直白露骨,实在担心叫别人听见了闹出笑话。所以一下子慌了神,忙对小弟说:“你用文……”
下面话还没说出口,弟弟就不耐烦了,生气地叫道:“什么,你叫我闻?”
大姐满以为弟弟心领神会已明白过来,忙点头称是。谁知弟弟像是受到了侮辱,一下子暴躁起来,大声叫:‘看都看不得,还要叫我闻呢!’
大姐被羞得满脸红到耳朵根,爬起来捂着脸一头钻进房里。
古话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狗蛋把把两次捉弄先生报仇的事告诉了要好的同学。谁知不到三个月,狗蛋便和这个患难之交的朋友发生了纠葛,闹得不愉快。这个朋友一气之下就将狗蛋阴谋陷害老先生的事件向先生告了密。
老先生听说后气得胸口发闷,两眼上翻,差点儿一口气上不来去见了先圣。等半天缓过气后,立即派人去把狗蛋父母喊来。狗蛋父母听说狗蛋闯了祸,孔先生叫他俩过去,以为狗蛋淘气,和学堂里同学们拌嘴打架,便急急忙忙跟着来人向孔先生家走去。来人直接将狗蛋父母带到孔先生家正堂。孔先生坐在堂上,脸色发白,见了狗蛋父母过来,也不叫坐,喘着气用发抖的声音将狗蛋所干的好事讲给二人听。说完挥挥手让两口子将狗蛋带回家去。
狗蛋父母见儿子犯了如此弥天大罪,又气又恨,忙不及的向老先生赔礼道歉,求老先生手下开恩。丁大脸红脖子粗,怒气冲冲走进学堂,上前给狗蛋就是几巴掌,打得狗蛋眼冒金星,脸上立即出现几块血红印。又责骂一通,然后一把将狗蛋拖到先生这边来,搡到老先生面前跪下,请老先生责罚。
狗蛋从没见父母对他如此凶狠,一见这阵势,吓得面色如土,只好两眼汪汪跪在先生面前。跪了半日,也不见先生答话,孔先生老伴一旁瞧着有些心不忍。就上前劝说老头子说:“孩子小,淘气,只要认错就行了。不能老是让他就这样跪着。”说完,上来要拉狗蛋。
丁大不愿意,拦住不让拉,说:“先生不开口,就跪死这个小畜生!”
狗蛋妈见儿子脸上被打得一块块血印,早已成了一个泪人。做母亲的到底心软,虽然刚才听孔先生说狗蛋犯下的滔天罪行,恨不得将儿子千刀万剐方才解恨,可是眼见儿子跪了多时,先生仍不叫站起,禁不住起了怜悯之心。就走上前责怪儿子说:“谁叫你对先生做出这种缺德事,还不快向先生赔罪,求先生饶了你。”
狗蛋吃了父亲几巴掌,又被骂得狗血喷头,早已变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所以跪在地上,只知流泪。叫母亲一说,马上边哭边向先生认错,并保证下次如不好好学习,手掌心叫先生打烂也不敢想歪点子了。一边哭诉,一边头瞌得像小鸡啄米。
孔先生从狗蛋苦苦央求中明白过来:狗蛋所做这些事,原因起自于受到责罚打板子引起的。心想,这孩子是丁家独苗,父母宠爱,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皮肉之苦。所以受到责罚,稍微吃些苦头便接受不了,心生怨气,做了这样的蠢事。既然认错了,再追究也没多大意。何况小孩子能想出这些鬼点子,说明他天资聪慧,如果好好调教向正道上引,说不定将来会中个进士举人,自己脸皮也能跟着沾光。想到这,老先生一肚气消下了大半,但脸上仍是怒冲冲的说:“好,看在你父母的面上,这次就饶了你。下次如果再犯,决不轻饶!”说完,先生示意,让狗蛋起来。
………【第八回 打闹学堂】………
狗蛋由于跪得太久,爬了半天才站起。狗蛋父母又向孔先生老俩口赔不是说了许多好话,然后拉上狗蛋回家。
一路上,丁大瞧着儿子满面怒容不吱声,只有狗蛋母亲不停地责备儿子不争气,干了这样的事,叫父母都跟着丢脸,抬不起头。狗蛋喏喏听着,一走一拐,像是从火线上撤下来的伤兵。第二天,狗蛋妈挎上一篮鸡蛋,拧着两只老鸡,陪着狗蛋上先生家。总算将这场风波了结。
狗蛋吃一堑长一智,在孔先生手下读书,变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了。时隔一久,大家把这事就忘了。转眼迎来冬季,时值三九心,天寒地冻,连狗都被冻得直往炉灶下钻。孩子们不怕冷,越冷越往外面跑。滑冰,挖泥鳅,捉小鱼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发僵也不愿歇着。
这日,先生上午有事,放了半日假。狗蛋闲在家中,耐不住寂寞,便和一群小伙伴拿上小叶锹,背上竹篓去田间地头挖泥鳅。冬天,田间沟渠水常干枯,泥鳅全藏在烂泥巴下面。只要用锹将泥巴翻过来,就能翻出泥鳅。狗蛋和小伙伴们不顾寒冷,一直忙乎的中午,各人挖了不少泥鳅才收兵。
回到家中,狗蛋将泥鳅从竹篓里倒入盆中,放上水养着,准备让母亲晚上烧泥鳅面糊吃。
下午,狗蛋去学堂上学,身上带着一股泥鳅腥味。那个曾向孔先生检举揭发狗蛋的同学闻见了,扇着鼻子问狗蛋中午是否吃了臭鱼,一身腥臭味。这下可把狗蛋惹火了,想起被他向先生告密吃了那么多苦头,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便走过去乘这个同学不备,一拳朝他脸上打去,正巧打在鼻梁上。那个同学没防备,当下被打得血流满面。
被打学生吃了亏,随手抓起一只板凳就向狗蛋砸过来。狗蛋一缩身,板凳砸空,一下子砸到先生的讲课台上,将台上先生的一只紫沙壶打得粉碎。小家伙见没打着狗蛋,又把先生的紫沙壶打碎,急红了眼,上前抓住狗蛋,又喊又叫。狗蛋也不示弱,二人拉开架式打作一团。学堂里顿时闹翻了天,孔先生和老伴听到这边又喊又叫,不知何事,忙慌慌张张跑过来。见二人打在一起难解难分,孔先生便厉声喝住。
孔先生只见被打学生满脸是血,正是上次告狗蛋状的人。便以为是狗蛋怀恨报复,再瞧见心爱的紫沙壶被打碎,一股无名火上扬,不问青红皂白就将狗蛋罚在院子里跪着。然后叫老太婆带着被打学生去清洗脸面。
狗蛋跪在院中,东北风像刀一样割着他的脸蛋,手脚如狗啃一般疼痛难忍,没多久就被冻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耳朵发红,鼻孔中拖出两条长龙下来。大约跪了一个时辰,老太婆不放心,走过来瞧瞧,见孩子冻成这样,马上去向老头子诉说,叫老头子把狗蛋快放进屋,别把孩子冻出病来。孔先生见狗蛋跪了多时,也有些担心,便吩咐一个学生去把狗蛋喊进屋。但不让狗蛋落坐,仍令他站了一堂课。
狗蛋放学回家,越想越气。认为今天的事明明是对方挑动起来的,紫沙壶也是打方打碎的,先生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所有的罪责全推在他一人身上,拿他一人出气。叫他吃了这样的大亏,太不公平了。所以心中又腾起对先生的怨恨。再想想自从读书以来,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