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 解囊相助】………
两个黄嘴鸦被村人弄得哭笑不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狠狠心将两人的遭遇向村人和盘托出。两个村人听完黄嘴鸦的叙述,方知刚才错怪了他们,心中感到有些内疚。稍许沉默后高个子村人便抱歉道:“搞半天是这么回事。这也怪你们!开始你们怎么不直说呢!”
“是啊,要我说,你们这些当先生的就是文皱皱、清高高的,心眼深得要命!说话做事偏要转弯抹角,让人家去猜心思。不像我们庄稼人心直口快,说话从来是开门见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搞弯弯绕。你们刚才要是跟我们直说了,哪里用得着费了这么多口舌!”矮个子村人一这奚落,一边伸手从怀中掏出纸包的点心,用眼鼻过一遍,然后嘴一呶,递给一个黄嘴鸦,说:“拿去吃吧。家里的孩子下次赶集再给带。”
高个子村人见此,也忙解开怀衣掏出点心递给另一个黄嘴鸦。
两个黄嘴鸦接过点心,受宠若惊的谢过村人,然后等不及的将点心塞入口中,伸直脖颈三口并作两口往肚里咽。眨眼工夫几个点心被两个黄嘴鸦吞噬得精光,直呷得二人半天喘不过气,眼睛发亮,脸膛发紫,整张脸憋胀得跟死猪肝一样。
村人见两个黄嘴鸦的吃相如同饿死鬼投生似的,不免暗暗惊叹:看来君子也怕饿肚子。瞧这两个先生,平时在乡亲们面前完全是一副清高斯文君子样子,没想到今儿个为了几个点心,竟然如此低三下四的央求人,斯文扫地;吃起东西来又是狼吞虎咽,比要饭叫花子吃相还要粗野。这要是让外人瞧见:哪里是识文知礼的先生,简直就是猛张飞、莽李逵三年没吃上肉一样嘴馋!
两个黄嘴鸦吃下几个点心后,精气神恢复了不少。村人见状准备告辞,就在要离身时两个黄嘴鸦又摆出一副可怜相,央求二人能否接济些钱财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日后加倍奉还……
两个村人心中直埋怨,今早赶集上路定是撞上倒霉鬼了,不然怎么遇到这种倒霉事!二人埋怨归埋怨,怎不能见死不救吧!俗话说:“杀人要杀得死,救人要救到底。”于是二人只好将集上卖货换来的银子全搜刮出来,加在一起不上一两银子,全给了两个黄嘴鸦。
两个黄嘴鸦见村人将身上口袋底都要搜破了,凑上全部银子交给他们,深受感动。两人不停地向村人打躬作揖,千谢万谢,恨不能跪下给二人瞌头。
要知道庄稼人不太习惯礼节繁琐过份的客套,瞧着两个落难先生如此卑躬屈膝反而于心不忍,于是,各人将担子放上肩头准备离身。
这时候,其中一个黄嘴鸦见村人真要离去,不免鼻子一酸,泪水汪汪的向村人交待:“烦劳你们回去后给我俩家人捎个信,就说我们在外逃难,等躲过了这阵风头再回家相聚。”
另一个黄嘴鸦听到同伴这样说,更是悲上心头,嗓子哽咽的说道:“你我二人自小读书,从没干过体力活,手无缚鸡之力。此番遭难出去流浪,人海茫茫不知何处容身?也许等不到回家的日子了!”
村人见两个黄嘴鸦说出这样凄惨惨、悲切切的话来,心里是又厌烦又可怜。高个子村人只好劝慰二人:“你俩不要把事情想得这样糟。大男人到哪里挣不到一碗饭吃!家里事只管放心,我们一定把信带到。”
矮个子村人接着说道:“要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尽是些锈花枕头——耐看不受用!平时在村里,瞧着你俩比谁都能过。仗着读书识字,一双嘴巴成天谈古说今,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要说溜嘴皮工夫,方园几个村没人是你俩对手?你俩就是捏着半张嘴也能把全村人说睡着!可是眼下遇到这点儿事情就不知所措了,就跟天塌下来似的!亏你俩还是个读书人,难道就不能想想办法嘛,大活人还能叫尿胀死!”
两个黄嘴鸦被村人说得满面含羞,沉默不语,但在村人就要动身之际,一个黄嘴鸦忍不住喃喃又说道:“我们不是没想办法,想了许许多多办法,可是没一个行得通的!”
“自己想不到办法,不能去向别人讨教替想想办法么!”矮个子村人似乎被两个黄嘴鸦喋喋不休纠缠得有点不耐烦,回说道。
“去跟谁讨教?这种事谁能给出主意呢!”黄嘴鸦带着失望口气向矮个子村人讨教起来。
“嘿,不怪人说读书人能读成书呆子,一点不假!你们不是说过庐州城北二十头村出了个小算师么!说小算师上懂天文,下识地理,比三国的诸葛亮还要聪明。许多人包括官府老爷碰到解决不了的事情,都去求教小算师,而且一求就准!你俩不能去求小算师给想想办法么!”矮个子村人说道。
两个黄嘴鸦叫矮个子村人一点破,似乎醒悟过来,脸面马上变得阴转多云露出了喜色。可是没等到一会儿工夫,二人脸上又叫一片乌云给罩住了,依旧回到垂头丧气的模样。其中一个黄嘴鸦叹气道:“人家现在可是个大名人呵,身份地位高!上门求教准得要带厚礼重金。我们身上这点银子上门,唉,恐怕连他家养的狗都没眼角瞧得上!去也是白去。”
村人听了黄嘴鸦诉苦,拍拍二斤半脑袋瓜子想想也是:你想诸葛亮原本是个山村乡野之人,仗着在卧龙岗出点名,竟然叫刘皇叔大老远累死累活跑上三趟才肯出山帮忙。现如今的世道更是不得了,听说在外国,皇帝轮流坐,老皇帝禅位给新皇帝后,仍是要利用自己当过皇帝的大名大把捞钱:周游列国卖卖嘴皮子就能赚上万两银子,谁要是想跟他同席喝点老酒就得花上好几百两银子!看来这就是名气大的好处。难怪乎如今的人一个个挖空心思想出名。
………【第一百二十七回 名人厚礼】………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想成为名人可不是件容易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种苦尽甘来的好事放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只是九牛一毛的故事,播下一亩田种子最后出不了几个苗!因此,一般人想在这上面出名恐怕是武大郎混在在模特堆里——啥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哟?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咳,简直是哄骗小孩子把戏,多少人以此为座右铭辛苦一辈子,熬得头发白,眼睛花,三条腿走路,背成大龙虾也出不了名!
于是,有些人想出名就开始不择手段,心里想堂堂正正出不了名,就通过歪门邪道也要搞出名,反正只要出名,管它是岳飞还是秦桧,管它是香还是臭!于是,一时间社会上便出现了许多怪事:有钱的人想出名好办,花些银子雇佣一帮吹鼓手对自己又是吹又是捧:明明是个湖中的小米虾,偏要吹成是海洋里的一头大白鲨;明明只是乡里跑腿脚的小秀才,偏要说成是上书房行走的老翰林……反正是一个字“吹”!要是不把自个儿吹上天,惊动玉皇大帝绝不肯罢休!
要不就干脆花钱买假,挂羊头卖狗肉,这样更方便快捷。诸如假翰林、假状元、假洋鬼子、假姓、假名、假祖宗、假仁假义、假装正经……直至假老虎、假皇陵等等一个个从造假地穴爬出来,耀武扬威的在人间扬名。可以说,只要是能出名,什么假招牌、假行头都可花钱买来。再说,只要出了名,还愁花出的银子赚不回来!这叫做:“名利名利,有名才有利吗!”
于是乎,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弄出名,就会摇身一变——鬼成神仙!立刻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身份和地位是度量人生价值的标尺,身份和地位越高,人的价值就越高!人的价值高,求的人就多!求的人多,开出的价码就高!因此,名是水,船是利,水涨船高,不管是真出名、假出名还是臭出名,只要是出了名就行。出了名白菜能卖出肉价钱!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两个黄嘴鸦自然深知其中的道理。
再想想庐州城北二十头村的小算师,在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引得许多官府衙门老爷都前去拜求,可知小算师如今的身价地位之高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求教的!再瞧瞧眼前两个黄嘴鸦的熊样,如今落魄得跟叫花子似的:两手空空,衣不蔽风!就这样上门,不叫人家打出门才怪哩!
村人左想想、右瞧瞧,觉得两个黄嘴鸦的忧虑不无道理。但是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正在无计可施当头,还是矮个子村人头脑活络,一眼瞧见两个黄嘴鸦身上挂着玉佩,眼睛一亮,顿时有了主意,嘴上笑嘻嘻骂道:“看看,真正是活人叫尿胀死哩!你二人身上挂的玉佩难道不能拿出来当作见面礼么?”
两个黄嘴鸦叫矮个村人一点拨,如梦方醒,不约而同朝身上佩戴的玉件瞧去。咳,身上带着宝物还在哭穷,真正是急糊涂了!要知道,二人的佩玉都是祖上传下的上等和田羊脂玉,少说也得值二十两银子。有了这两件宝贝作见面礼,小算师一定不会怠慢他们。
于是,两个黄嘴鸦这回不等村人告辞,自己便急匆匆提出与村人分手,然后跌跌撞撞上路朝二十头村方向赶去。
大清早,狗蛋家一开门便迎来两个先生不像先生,叫花子不像叫花子的不速之客。瞧二人模样,仿佛在外追逐兔子跑了一整夜似的,弄得周身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要说两个不速之客,确实在乡村田野赶了一夜的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直到天明才摸到二十头村。见了起早的村人便打听小算师家,村人都说:瞧见院子里凉晒许多尿布的人家便是。
这就怪了!试想,只要谁家有娃娃,肯定院子里就会凉晒尿布。这就叫怎么找?但是村人都是这么回答,二人只好硬着头皮在村里转悠起来,一家一家院子里查看。寻找老半天,总算瞧见一家院子里的凉衣绳上挂着几块尿布。二人一阵窃喜,忙上前敲门,开门人听完二人诉说,便把头直摇说找错了,然后叮嘱他们睢见谁家院子里凉晒的尿布又大又多的才是。
两个黄嘴鸦可遇上了难题,急得抓耳挠腮!你想:瞧见谁家院子里凉晒的尿布又大又多的才是!这不是要叫两人挨家挨户的院子里查看,然后将有尿布的院子再进行比较才能找准谁是小算师家么。
因此,两人只好将村头村尾寻个遍,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总算找准了门。所以两人一进门,腿发软差点儿跪倒,吓得丁大赶忙将二人让到堂上坐下。
二人坐下后,狗蛋妈瞧见两个不速之客仿佛刚从坟墓中爬出来似的,脸堂青紫全没了一点血色,赶忙给二人倒了热茶。二人也顾不得客套,接过茶碗咕嘟嗜一口气全给喝下,然后放下碗,擦拭下嘴巴,这才慢慢恢复些生气。其中一人等不及喘口气,带着气喘吁吁的声息发问:“请问大嫂,这可是小算师家?”
“正是。”狗蛋妈答道,随即问:“不知二位客人来有何贵干?”
二人听说后,终于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脸上似乎来了精神,于是不约而同的央求狗蛋妈道:“大嫂,快叫小算师出来,我们有急事相求!”
狗蛋妈心想,啥急事这么一大早就赶来?莫非又是来购买外邦大白鹅么!要真是这样,这回恐怕连一片鹅毛也捞不着了。想到这便对二人说道:“你们来得太迟了,鹅毛都叫人收拾去了。”
二人听说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