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札记: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饮膳札记: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肴-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者于此不妨纸上作业,先假文字描述一番。
  包粽子,先需准备者分两部分:一是包裹用的竹叶,有绿色叶片较窄而质地稍细致者,又有浅棕色带斑点略阔且质地颇坚韧者。常见台湾夜市或端午节家庭喜用后者;但我因为从小习惯吃食母亲所制“台湾肉粽”系取用前者,便也习惯挑选绿色竹叶。至于我母亲何以舍彼就此?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想到疑问,如今欲追寻而不得。世事往往如此,怎不令人惋惜感慨!叶子无论取阔或选窄,都需用两片以包裹一粒粽子,故购买之际大略要事先有所预算。粽子的内容则又分两部分:一为糯米,一为馅食。糯米选择颗粒完整而新鲜者为上。老式米店可以辨认,事实上,新鲜的糯米大致不会破碎不完整,至于超级市场所卖,视所标示日期即可为据。馅食,不外乎猪肉、香菇、虾米、花生粒及红葱头等,外加盐、酱油、胡椒、色拉油即成。
  购自市场或杂货店的竹叶,每常污秽多灰尘,故须于包粽子的前一夜先行浸泡冲洗干净,并选一通风处晾干备用。前一夜所要准备的工作另有馅食的调味,诸如猪肉、香菇、虾米,都先洗净、切块、腌渍作料,如此方能入味而久煮不失其滋味。
  猪肉不宜太瘦,太瘦则吃食之际涩滞口感不佳;但太肥亦须忌,以其稍不合卫生之道,且油腻倒胃口也。通常我会选购肋条肉二斤至二斤半,去皮不用。视其肥瘦如何,若太肥,则切除多余的肥肉,粗切为条丝,先入锅,以文火熬炼出油,供做炒制馅食用。肥瘦得宜之肉,先切成三厘米左右之肉块。台湾粽子的馅肉虽不如湖州粽子那样巨大一片,但也不宜太琐碎小气,要之以红烧肉块大小为准则即可。每一粒粽子需用两块,此供做购买或备料之际的参考。
  切块后的猪肉,置于略深的大碗或锅中,加入深色酱油、料酒、砂糖少许,亦可滴入香油数滴,最后撒一些胡椒末,即将诸种作料与肉搅拌均匀。至于各种作料用量,古人每称调味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然而粽子包妥后须在水中煮甚久,味道难免外溢而自然变淡,故宜较平时烧煮略重,方不至于煮熟后淡而乏味。
  香菇宜取朵大而较为厚实者,冲洗去灰除砂后浸入温水略泡,待微微变软,即将其蒂切除;切下之菇蒂仍置回原先发泡用之水中,以令充分吐露出鲜味,留供调味用。香菇要斜刀切为三四片,若朵粒小,或免切开,或对半切,以与肉块大小相配称为依准。至于每粒粽子需菇片三四,勿少于肉块,亦可以视为其用量多寡之根据。浸泡后的香菇,以其饱含水分,先须挤干,再拌和调味料。调味较腌渍猪肉为简单,仅取酱油及砂糖少许,或略滴些微香油,以提味增加效果而已。

台湾肉粽(3)
虾米亦用中等以上大小较佳;太小者细琐不足取。同样洗净,以淹过碗中虾米之水,浸泡大约二十分钟,便将水与虾米分开。浸泡过久则虾汤虽鲜,而虾米发白且无味,故特须注意。虾米无须调配作料,只要浸发后略予沥干备用,其汤亦十分鲜美,要留为馅食炒制时之作料。为了节省空间,不妨将浸泡香菇之水与此羼和入一稍大之碗中。虾米的用量,则约为一粒粽子五六只程度。
  最后,将花生米冲洗干净,浸入水中发泡使不至于太脆硬。花生是准备羼入糯米中之用,多寡随意,半斤左右足供包二三十粒粽子。选购已去皮膜者,可省时省力。
  以上,为包粽子前一夜的准备工夫。其所以要提前准备,一者使主要馅食调拌作料隔夜,能够充分入味,不致煮久即味道外溢;二者此类费事的烹调,分开两次处理,既省力且较为轻松有余裕的精神与兴味,免得临阵手忙脚乱,家人和自己都觉厌嫌,这是我掌厨的经验及守则。各种调味妥当的馅食及作料,先置入冰箱内,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次晨,竹叶都已干净,馅料亦自冰箱取出备用。首先要将糯米洗涤,稍稍浸水,时间约需一小时。我通常在早餐之前做好此工作,等用完早餐,洗好杯盘,甚至浏览报纸,正可以从容愉快地开始包粽子的工作。
  取一大而深的炒菜锅,最好是选用铁锅,传热较慢,但也较易控制火候,不像铝锅那么容易粘锅,且“一热不可收拾”。锅热后,加入先前熬炼好的猪油、复添加素油若干。须视猪油之量而定,但炒粽子馅食要较一般炒菜味浓油重,故油量不妨多些。待油热,即倒入红葱头切碎粒者大约一饭碗。爆香之后,依序放入稍稍沥干的虾米、香菇片及猪肉块。左手放入这些作料的同时,右手须不停以锅铲子翻炒各味。各物热透传出香味,遂将剩余在碗底的作料倒入,均匀翻炒,复倒入发泡香菇与虾米之水。再需要撒入精盐小半匙,以及胡椒粉约满一茶匙。初制时,往往害怕作料过重,味道太浓,待累积经验后,心里有数,胆量亦增,便不会畏首畏尾,尽管放心做去。
  视锅中的作料水分被翻炒渐收干,即停火,盛出馅料。锅中稍留作料亦无妨,更起火,再添素油约两大勺。油热即倾入沥干浸泡好的花生米,用铲翻弄数度,再倾入沥干浸泡过的糯米。此时,火宜由武趋文,以免米粒炒煳甚至焦干;同时抓些盐巴均匀地撒入锅内米中。胡椒可以添增香辣的效果,所以亦不可缺。若恐怕鲜味不足,酌量加入些许味精,也无可厚非。用手指撮取而尝食之,觉稍微咸些,即表示达到所需要的配量了。米与花生在锅中翻炒,因油与作料而呈现微微光亮且传出淡淡香气后,即熄火,但不必盛出。连锅子端出,放在低处,以备取用。。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台湾肉粽(4)
馅料与糯米分别已炒好,即可开始包裹粽子了。这包裹的工作,乃是真正成败的关键所在。台湾粽子与内地北方甚至江南的长形粽子不同,其形状呈锥立之四角形。包得好的粽子,有棱有角,非常好看;但技巧不熟练的人包出来,往往没边没样,真个恶形恶状矣!
  包粽子的程序如下:先取大小相若的两片竹叶,头尾相反地重叠(左边稍留一条没有重叠的部分,以便利折角),注意使叶脉清楚的正面向里。将相叠的两片竹叶在大约中间处对折,而令左边单层的部分反包过来,以免米粒漏掉。经验丰富的人,每常在对折叶片时,故意使一头较短一头稍长,如此较容易包裹得紧密无遗。以左手持竹叶,右手操作控制,此时左手掌心内的两片竹叶会呈一小巧的圆锥形状张开。稳住手力,令圆锥形状保持不变,以右手取汤匙,舀入约半汤匙锅中炒过的糯米与花生,塞进那个圆锥形的尖底里;米粒要塞满其最尖端,包出来的粽子才会硬挺好看。
  接着,挑取馅料,猪肉两块,香菇两三片,虾米五六只,而变软的红葱头自然跟着这些东西上来。把各物均匀地布置在已放妥的糯米上,再另舀一些糯米与花生覆盖其上,粽子的内容便装好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糯米煮熟后会发胀,因而叶内不可装满,约在九分满即行。
  其次的工作最难。一方面要紧握着包容糯米和馅食的叶子,使形状不改,另一面须将上端伸出的两头叶子徐徐覆盖于糯米上。这时由于手掌握物之故,圆锥形的上方会呈现面向自己的倒三角形。两头叶子便是要重叠盖于其上,而且两边均须保留一些,以包裹垂下的两面,米粒才不致溢出。
  至此,粽子的形状已可见,最后乃取白棉线在圆锥体的侧面揽腰捆扎之。以往皆用植物天然的“咸草”(即早年市场上买卖鱼肉所用),但近年来亦颇有人径取白棉线,既省事且清洁卫生。无论用草或用线,都须准确而稳牢地在圆锥体形状的中间地带缠绕两圈,并打一个活结,以便利吃食之际易于松解。捆扎打结亦不能过紧,其原因与放置米馅不可过满同理。
  包裹之、捆扎之,既打好结,粽子才算真正包好。白线要留一头稍长,俾便众粽汇集成一堆。大小若拳握的肉粽,为了取舍方便,通常约莫十数个共结为一;此即白线留一头稍长之原因。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不致包好粽子才烧水,总会在适当时机,一面包即一面炉火已开。用一大型煮锅,装入六七分满的水,待粽子包完,大锅之水已开,遂提取总结的线端,将众粽徐徐没入滚水之中。阿基米德原理,容纳粽子的总重量与体积,水乃陡然自六七分之满,升为###分满。
  盖紧锅盖,以大火持续烧煮开水(中间可能须加冷水一两次),大约一小时后,属于粽子的独特香味便自锅盖隙缝溢出;再过半个多小时,乃至一小时,粽子内的糯米已熟透,花生也焖烂,便是熄火起锅之时。台湾式的肉粽,有别于湖州粽子,糯米要熟但不宜烂熟,吃起来稍具弹性,为其特色。
  粽粒离锅后,稍待片时,原先略微胀发的糯米收敛,才不致粘贴于竹叶,解开之后能保持依旧好看的形状。对于我而言,台湾粽子那种与香包相同的形状,至今仍是心目中端午节的象征,总是令人怀念留恋的。
  

跋(1)
随时随地做卡片、录笔记的习惯,大概是在教书和写论文的生涯里自然养成;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竟会广涉及日常生活的各隅,也真是积习难改,无可奈何。
  当初,在各色纸片上面记下大大小小的宴客菜单,只是为了选购素材之便、上菜次序之参考;至于附记日期以及客人的名字,则是为了避免日后再邀时菜肴重复罢了。一切都出于实用之目的,字迹既草率,更有多处涂改变更。但是重览那些陈旧了的记录文字,于一道道菜肴之间,令我忆起往日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而那些随意写下的名字,许多年以后再看,竟也有一些人事变化,则又不免引发深沉的感慨与感伤!
  翻阅一张张的菜单,有些欢聚与叙谈,仿佛有如昨日事一般清晰,但也有些事情似乎已经相当模糊暧昧了。例如早逝的女作家三毛,由于彼此都有些羞涩,我以为和她始终止于点头寒暄之交情而已,但她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一张忘了记日期的菜单之上。那上面所记客人的名字依序为:美丽(庄因太太)、秋鸿(郑清茂太太)、三毛、林海音、琦君、齐邦媛、殷允芃、咪咪(我所认识的女朋友中,小名“咪咪”者甚多,此盖为余光中太太)。全是女客,且多与文学写作有关者。猜想大约是十余年前某日的午宴小聚。三毛已逝,琦君迁居美国,当时主持纯文学出版社的海音姐近来健康情形欠佳,令人感慨系之,但那小小纸张上却明明白白留下欢乐的往事:
  糖醋藕片
  洋芋色拉
  虾仁镶冬菇
  奶油烤白菜
  腐乳大排骨
  酸菜肚片汤
  清蒸鲳鱼
  甜点及咖啡
  女性聚餐,复值午宴,这大概是我刻意安排如此清淡的菜单的原因吧。
  至于一九八三年秋日宴请台先生、杨牧、胡耀恒、Nancy(殷张兰熙)、林海音和齐邦媛的菜单则如下:
  卤牛腱
  小黄瓜炒剑虾
  烩双冬
  辣椒镶肉
  香酥鸭
  客家豆腐
  奶油白菜
  清蒸黄鱼
  冬瓜盅
  炒米粉
  什锦水果
  那次仿佛是杨牧自美国西雅图来台大外文系任客座教授,因而我邀约了同在外文系任教的齐教授和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