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岗村的故事-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一定会把生产搞上去!”
  不过,他解释说,小岗目前搞的是“包干到户”,和历史上搞的“包产到户”不完全一样。为此,他把小岗队分田前自己在“秘密会议”上说过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
  陈庭元听得很认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说:“你这比‘包产到户’更彻底,也更聪明!”
  严宏昌趁这空儿不失时机地提到稻种,希望公社帮助解决一点。
  陈庭元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就对张明楼说:“稻种还是要给他们吧。”
  张明楼只得应允。
  严宏昌万分感激陈书记,第二天就带人找到公社去办手续,很快从板桥粮店弄到了稻种。虽说当时依然缺水,小岗人却硬是打旱秧把水稻栽了下去。
  这边稻种刚下地,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就响起了张浩的来信。这信,被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信中说:“轻易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是脱离群众,是不得人心的。”说这“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对搞农业机械化也是不利的。”
  这封来信还被加了一个长篇编者按语,按语的口气很强硬,完全是命令式的:“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当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坚决纠正错误做法。”
  那时还看不到电视,国内国际上重大的新闻,大家全靠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那天,电台是在收听率最高的时段连续播放的,大喇叭哇哇直叫,不仅让人感到很有来头,而且大有要在全国搞一次运动的气势。
  听到张浩的来信,严宏昌直发愣。他蹲在地上,连吸了两支烟。由不得心里一阵阵发紧,他想,连“包产到组”都批了个狗血喷头,小岗搞的是比“包产到户”还要彻底的“包干到户”,岂不大逆不道,问题更加严重?
  他预感到一场风暴将要来临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1)
这场风暴的中心在北京。严宏昌当然不可能知道,在高层,“包产到户”,甚至连“包产到组”,依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被认为是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集体化道路的背叛。*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以及国家农委主任王任重,都是态度鲜明地反对的;*中央秘书长*和严宏昌崇敬的*,对此均没有明确表态,这就使得安徽省当时的农村改革险象环生,如履薄冰。
  万里听到张浩来信的广播时,正在合肥。在后来的一次讲话中,他回忆道:“听到广播后我说糟糕了,这跟我们的‘六条’规定精神相反,是批安徽的。”
  张浩来信及《人民日报》编辑按语对包产到组大加*,那么,安徽省委支持的肥西县山南农民正在搞的包产到户,岂不更是大逆不道,问题更大了?现在安徽农村改革的发展势头很好,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的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春耕春种,指望秋后有个好收成。由于在农村责任制的问题上,安徽就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许多人依然心有余悸;现在突然冒出个张浩来信,还是由党中央的机关报以罕见的规格推出的,这一下就把干部群众的思想搞乱了,给春耕生产造成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震惊之余,万里当机立断,要办公厅以省委的名义向全省发出八条“紧急代电”,要求各地不论实行了什么样的责任制,都要坚决稳下来,集中精力搞好当前的春耕生产。接着,就与生产责任制搞得一片红火的滁县地区通话。
  在电话中,万里要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不受干扰”。他明确要求:“不要管报纸和广播的话怎么讲,我们不能听他们的,我们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
  他同王郁昭通了话,依然不大放心,第二天又亲自跑下去,一路之上,他反复对大家说:“责任制是省委同意的,有问题省委负责。”“我看既然搞了,就不要动摇,一动就乱。管它《人民日报》怎么说呢。”
  他差不多是在大声疾呼,奋不顾身了。他问当地的县委领导:“生产上不去,农民饿肚子,是找你们县委,还是找《人民日报》?”他问社员群众:“《人民日报》能管你们吃饭吗?”
  当万里了解到王光宇书记正在与凤阳县毗邻的定远县检查工作,就要他代表省委立即赶到凤阳去,迅速果断地排除干扰,让广大干部群众的情绪稳定下来。因此,张浩的来信,虽然声势浩大,可以说它当时对凤阳的影响并不大。然而,*中央紧接着就下达了一个“三十一号”文件,再次向全党发生最严肃的警告:“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划小核算单位”,且明确指出其性质“是一种倒退”,这在凤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这时候,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已成公开的秘密,凤阳县许多社队都跟着把田偷偷分到了户。此前,这些社队的干部知道“责任田”的好处,所以大多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中央以最权威的“红头文件”形式,向全党发生了最严肃的警告,明白无误地强调“不许包产到户”,他们一下感到问题的严重。
  不过,梨园公社党委书记张明楼的感受,会与众不同,他感到的或许只是侥幸,因为他当初对小岗的处理和对严宏昌的批评被证明是正确的,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他是清醒的。小岗不并起来,他扣除他们的牛草,化肥、种子、贷款一样不给解决,这些,都并没做错。虽然后来他为严宏昌解决了稻种,那也是县委书记陈庭元要他办的,上头追查下来,他对此是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没有不透风的墙(2)
因此,张明楼觉得这时梨园公社党委需要说话了。
  梨园公社党委要说话,并不等于一定要他张明楼出面,他让公社党委副书记马德全,派人把小岗队的三个队委一起喊到了公社来。
  那天,严俊昌家的草屋因为老漏雨,就找了一个大晴天,准备把房顶上的茅草翻新一下,小岗历来就有一家有事众人相帮的习俗,严宏昌和严立学听说了,自然是会不请自到的。小岗人望着自己生产队的三位当家人,是那样情同手足,团结得像一个人,虽明知分田到户风险太大,但有这样亲密无间的三副肩膀为大伙担着责任,还是很踏实,甚至从中看到了小岗人可以期待的明天。
  三人有说有笑地干着,他们从下午就开始忙活了,一直忙到天黑了还没收工,就是打算全部完成后再吃晚饭,因此公社来人时,虽然已到了晚上八点多钟,他们都还空着肚子,严宏昌当时正站在屋顶上。
  “严队长,”来人冲着房上喊,“马书记叫到公社去一趟!”
  严宏昌问:“就叫我去吗?”
  来人说:“你们三个人正好都在,都要去,现在就去!”
  严宏昌不清楚什么事这样紧急,却预感到凶多吉少。尽管,这时他并不知道中央又有新的文件下来,但张浩来信的广播他是听到了。于是简单洗了一下手,连脏衣服也没顾上换,就和严俊昌、严立学跟着来人上路了。
  出了村,来人才小声向三人透露:“县委陈书记为你们包干到户的事已作了检查。”
  三人听了,吓了一跳。
  想不到事情来得这样快,而且,又是这样糟。
  到了公社,才知道张明楼、马德全几位公社领导早等在那儿,一个个铁青着脸,像看异物似的看着他们进门。
  马德全出面谈话,开口的第一句就直奔主题:“你们必须回到集体来!”接着,便是斥责。“昨天陈庭元书记已经在全县公社书记的会议上作了检查。他说,全县都在实行包产到组,你们小岗队的包干到户是他同意过的,他承认这是违背了中央文件精神的,他有责任叫小岗退回来;其他跟着小岗搞了包干到户的社队,都要退回来。你看,你们小岗这次不拢起来还行吗?”
  接着就宣布了公社党委的决定:“你们必须在三天之内,把属于生产队的耕牛、农具、牛草以及还没播下地的种子,全都集中上来!”
  当然,马德全也作了说明:“我们不要求你们回到原来的大集体,起码得回到作业小组。虽然中央这次转发的农村工作的《会议纪要》,有着不许划小核算单位的要求,《人民日报》发表张浩的来信也批评到了‘包产到组’,但是当初我们批准你们小岗成立作业组,是按照安徽省委‘六条’的规定,同时又有凤阳县委的正式决定,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可是你们别出心裁,搞什么包干到户,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个人木然地听着,谁也不说话。
  马德全把这事的严重性又讲了一遍,要求三人:“你们现在必须明确表态!”
  问题的严重后果,从张浩来信被反复广播就能看出来了,如今县委书记陈庭元都扛不住,也在大会上作了检讨,严俊昌和严立学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觉得无路可走,同意回去做大家的工作并起来。
  马德全显然很满意,转过脸又问严宏昌:“你的态度呢?”
  “我想不通,”严宏昌直言相告,“要我说,包干到户哪一条都比拢在集体里要强得多。我相信,要是*、列宁还活着,看到了,也会说这样干得好。小岗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你硬要我表态,我只有照实说。”

没有不透风的墙(3)
马德全很是惊讶地问:“这是政策性很强的东西啊!我们这是为你好,你就不知道?”
  严宏昌说:“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但我既然这样做了,就不后悔。”
  马德全严肃地指出:“你难道要和中央的政策对抗吗?”
  严宏昌毫不示弱,他说:“我光知道,中央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告诉我们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包干到户比拢在一起‘大呼隆’好,为什么你们就一点看不到?”
  坐在那一直没有说话的张明楼,这时,再也忍不住。他一下站起来,盯着严宏昌怒斥道:“你好像还很有理?县里陈书记、我这个公社书记都替你们作了检查了,你就这么牛啊?!”
  张明楼说罢,摔门而去。
  张明楼书记走了人,马德全也就失去耐心,他最后问严宏昌:“你说,你到底同意还是不同意并?”
  严宏昌的回答很简单,他说:“这要问大家。”
  从公社回到小岗后,三人再没心思上房苫草,饭也没吃,便各自回家了。
  严宏昌这一夜没合眼。
  他真的是想不通啊。一边是小岗人多年的热望,一边是中央的农村政策,他都不能违背啊!
  在公社,他其实无意要和书记们过不去,他说那些话,更不是想顶撞公社领导,他知道领导们也确实是为他们好,但是*要求大家实事求是,我这正是实事求是呀!分田到户就是好,它不仅已被历史所证明,今天摆在眼面前的事实也再一次证明,它是能够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是能够让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办法,可为什么就是不许干呢?
  这一夜,严宏昌想得很多,他把公社领导今后可能会再提出的一些问题,全打好了腹稿。但是严宏昌唯独没有想到的是,从那天以后,无论是张明楼还是马德全,有事就只通知严俊昌和严立学去公社,公社党委已经对他采取了组织措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