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兴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的兴衰-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时/天X 3 0天/月X 12月/年X 几代人式的全接触。时间一延长,问题就不简单了。就会遇到各种灾难和困难,再想说“我想怎样就怎样”就很难了。从长期来说,谁最值得依靠?是钱?是权势?还是亲戚朋友等圈内熟人呢?

  财富是好东西,作为财富化身的“钱”也同样是好东西,人们天天忙活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它吗?贬低它的地位是不公平的。但,钱或财富是身外之物,你喜欢它,别人也喜欢它。它又不是你的影子,谁也抢不去。谁控制它,谁就是它的主子。所以,钱或财富多了不一定是好事。钱有多多,你的能耐就要有多大,否则,立马就会为你带来杀身之祸。在现代社会里,钱确实变得万能了,但它因此就能依靠得上吗?现代社会就像一个大魔窟,它可以让你一下子挣好多钱,同时也为你准备了无数个多少钱都填不满的诱惑之洞,可以轻而易举地瞬间将你掏个干干净净。谁会觉得自己钱多呢?总而言之,钱是好东西,但钱靠不上。它能保命吗?它能保你长命百岁、兴旺发达吗?它能保你世代无忧吗?不能,它不但保不了你的命,反而是你的催命鬼。它唯一的能耐就是能满足你当下的各种需求、你的虚荣心,给你自由。对这一点,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清楚,所以,不论有多少钱,都不敢染上挥霍的恶习,都不会停下挣钱的脚步。没人敢说,我这些钱够花了,我这辈子花不了了,更没一个人敢说,我这些钱不但这辈子花不完,子孙后代也花不完。

  权势更是如此。首先要承认,与钱一样,权势也是好东西。可以为你带来荣华富贵,带来虚荣心的满足。但它也跟钱一样,由于宝贵,所以争之者众。钱虽然是身外之物,但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不愿意,谁将其剥夺都是违法的。权势完全是身外之物,是别人赋予的,不属于你自己,你的乌纱帽总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所以更不具有长久性。再长不过几十年,两腿一登,就要把这顶乌纱帽还给上级。

  金钱权势靠不上,什么能靠得上呢?如果我说唯一能指望上的是周围的熟人,肯定没人会相信,都会叱之以鼻:亲戚朋友再好,能有金钱权势好吗?俗语有云: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没有金钱、权势,谁愿意理睬你呢?不必讳言,这也是事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活的都不容易,从理智上说,人人都有势利的一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圈内人是你兴旺发达长顺久安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条件,你不一定能飞黄腾达,但,没有这个条件,你肯定不能万事如意。在古代,财产越多,越需要有忠诚的卫士,越需要有好人缘;事业越大,对忠诚能干的帮手的需要就越大,信的过的人就要越多,没有这样的人能行吗?;在社会上混,哪个人一身清白、一点毛病都没有?哪个人能光明正大一点劣迹都没有?哪个人能一切言行都敢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一点隐私都没有?偷税漏税、坑蒙拐骗、欺诈舞弊、假冒伪劣,国家机关不知道,外人不知道,谁都能瞒过,你能瞒过熟人吗?你能瞒过朋友吗?。俗语云: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有道理的。杀人犯、抢劫犯、盗窃犯,黑社会流氓地痞,在社会上无论怎么坏,在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面前,都要收敛起来,要有情有义、要忠诚可靠,要善良有信。。。。。。他在外面坏,要靠这些人,他想不犯事,要靠这些人,犯了事想出来,也要靠这些人,他想挣到钱之后在这个根据地里安安稳稳地生活,更要靠这些人。处于强势地位的人也是如此。你想以权谋私吗?你想贪污腐化吗?你想一边为人民服务一边醉生梦死、三妻四妾、为所欲为吗?你想步步高升、前途远大吗?如果是这样,你就必须即讨得上面喜欢又能让下面的人满意,总之上下左右所有较亲密的熟人都要对你的为人和品德认同,否则,长久不了。如果你真的是人品不错,上下都认同,即使贪污了,且被小人告发了,你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逢凶化吉。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性质同样恶劣的大案要案,但结果却迥然不同。不要一味地责怪官官相护,正义不在。一个人人恨之入骨的人,一个小灾小难都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没一个人会为他说好话,趁机落井下石的人倒是大有人在,有修养的人可能不屑此举,但也会心里祝他早日完蛋。此情此景,即使想为他说情,也不敢开口了。与此相反,当上面的官员下来调查时,对这个贪污腐败的坏蛋,人人都对他有好感,认为他是被小人陷害不但不落井下石反而纷纷为他说好话时,是非正义就会颠倒过来,告发的人成了小人报复成了坏蛋,贪污的主儿却成了落难的英雄。此情此景,想趁机说坏话的人也不敢开口了。

  另外,我们说金钱权势靠不上,是指金钱权势长不了,不能一路护送你直到永远,而是很快就会指望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权势,其次是金钱和动产,再次是不动产,然后是土地。在所有的财富中,土地最可靠,抢不走夺不去。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但也怕改朝换代,也怕兵荒马乱,也怕天灾。唯有这圈内活人,斩不尽杀不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茬人。什么天灾人祸,杀人放火、时局变迁、经济萧条、社会大乱、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外族入侵、抛家舍业、流浪它乡 。。。。。。任一种灾难都消灭不了我的熟人我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以及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任一种灾难打击过后,剩下的唯有这些熟人。与金钱权势比起来,只有他们能世代永存,永远在我身边,只有他们到了何时都指靠的上。孔子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有点唱高调,但却反映了一个真理。会计假设中有一个“持续经营”的假设,没有这个假设,企业就无法核算,企业的好坏就很难区分。一个人的处境也是如此。在短期内,在金钱权势能指望上而圈内熟人的重要性尚无表现机会的情况下,唯利是图就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以十年百年、永续存在为标准,那么,就没有比圈内熟人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价值得以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人类假设。大浪淘沙,泥沙去后方知谁是真金。经过几十上百年几代人的社会实践,你才能发现钱不是重要的,权势更不是重要的,唯有这群圈内熟人才是最重要的。上帝不在天上,就在你的身边。上帝在你的头脑中可以无时无处不在,他们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能让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长治久安世代繁荣的,不是上帝,更不是金钱财富,就是你身边的每一个平凡的人。他们才是你真正的主子。这些主子要求严苛,他们那无处不在的眼神会盯你一辈子,你活到老,盯你到老,绝对不会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做事为人要坚持原则,要对事不对人,要一视同仁,并持之以恒,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亦在所不惜;这些人永远不会喜欢你见利忘义、言而无信、冷酷无情,他们永远只喜欢心地善良、诚实守信、正直勇敢之类的人,那些不想傻的,那些想为所欲为的,那些屈服于淫威贪恋于富贵而忘恩负义的,在这个环境里永远不可能有好下场。所以孟子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有了价值,流传千百年而不衰。他们的要求就是道德善的内容,他们的要求与上帝的要求是一模一样的,上帝的要求只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才是合理的。 。。

第一节  道德产生的条件
名之为道德的各种现象何时出现的?自有文字记载之日起,即有记述。按《史记》及孔子等的记述,道德自上古三黄五帝时期即已出现且为大道昌行之时。以此论之,上古之时道德已达顶峰状态。因为自此以后的道德状况是明显的每况愈下的。按理说,道德不可能一出现即达顶峰状态,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可以肯定,道德现象产生的年代必早于上古时代。上古时代对后人来说,已是传说时代,无据可考,无证可察,何况上古时代的上古时代呢?由此可知,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考察道德现象是不现实的,已经没有可能了。

  人类至今有这样一个未解之谜:世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想从源头考察,和道德一样,是不会有结果的。但对这个问题并非无径可寻。大家都知道虱子是什么东西,它的卵俗称虮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知道,但先有虱子后有虮子,我们却是可以求证的。一个服饰洁净之人,不换衣服不洗澡,整日汗流浃背,持之一个月,不行两个月,再看看身上痒不痒,检查一下身上多了什么东西。不是虮子,而是虱子。也许这个刚出现的虱子有虮子的一切必要的生命成分,但这个虱子是在没有虮子的情况下出现的,这不会错。

  鸡比虱子复杂,体积也大。也许鸡的出现过程要长一些要复杂一些,不是一下蹦出来的,但不影响我们的结论:鸡必先生,而后才有蛋。对此可能无法找到直接证据了,但我毫不怀疑这点。何也?环境的功劳。有了一定的环境,自然会有相应的结果。道德虽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但概莫能外。其现象的产生也必归功于某种环境。有了这种环境,道德现象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任何人也抹杀不了。就像漫山遍野的青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如虱子,若不改善自身的环境,任你搜遍全身,时时日日捉虱灭虮,亦除之无尽头矣。反之亦然。没有这种环境,道德自然会灭迹,亦强求不得,任你如何鼓与吹,它也难枝繁叶茂了。

  基于此理,本文只能从历史的现实中找出这种环境,以“孵化”出道德来,别无它法。

  在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时代,人类总是被牢牢地束缚在一个固定的地域上,世世代代在固定的社会区域内生存繁衍。首先是土地,其次是房屋,再次是生产工具、牲畜、粮食、宅院、锅碗瓢盆等等生活的一应用具。几乎所有的财产都表现为有形物资,都是无法或极难如愿移易的。即使是金银财宝,也是贵重金属。这些有形的财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移动的,如土地、房屋;另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如金银财宝、粮食、一应用具、牲畜、箱箱柜柜、桌椅板凳等等,还有那些看起来没用但生活起来一个也少不了的数量众多杂七杂八的小东西。土地房屋可以变卖,但重置同样的房屋土地,并不是只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不知要多费多少劲,也不一定能办到。那些看起来没用生活起来一个也少不了的小东西,置办起来要费不知多少时间精力,但你想变卖就没人会要了,即使有人要也几乎价值为零了,所以,这些小东西一般都是白送人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既然有用,为什么不能与那些生产工具、箱箱柜柜等生活必需品一起搬走呢?非不想也,实不能也。一方面,交通工具太落后,一匹马,一头牛,一个平板车,这构成了陆路交通工具的全部。彼时的道路怎么样呢?能村村通公路、处处跑汽车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雨后烂泥浆、过河越岭愁断肠啊。另一方面,这些财产零零碎碎、繁杂无数、奇形八怪,装在哪里,大量有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