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加分析,可以发现,商品的物美价廉,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商品本身,与其它商品相比,有优势,质量好,价位低,这是传统认识上的质优价廉的涵义;另一个是,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反映,也就是消费者对一商品的印象。若干种同类商品放在一起,他更对哪个有好感,更信任哪个,更了解哪个,即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认同,这对他们购买哪种品牌的商品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本身的物美价廉与消费者心中认定的物美价廉是否是一回事呢?在传统意义上这是一回事,是紧密联系到一起的,不可能存在二者矛盾的情况,或二者脱节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只要试一次,立马就知道你的商品是真的还是假的物美价廉。这对一个需要回头客才能维持生意长久发展的商品来说,他是不敢做名不副实的宣传的,是不会注意消费者的印象,而只会注意商品本身,只会努力地去真实提高商品本身的质优价廉,因为二者实在就是一回事,是不可分开的,商品真的做好了,过硬了,人们马上就会知道,消费者印象肯定好,这还用去宣传吗?试一次不就知道如何了吗?“好酒不怕巷子深”,说的就是这种传统观念。
在古代,这每个人试一次是不值钱的,靠它是发不了的。因为,消费者有限。但现在不同了。当一种商品面对千千万万人时,为了验证是否名实相符,每个人试一下所带来的消费量,对商人来说,就是天大的数字了。也就是说,商品本身物美价廉已不是商人关注的对象了,让广大消费者感受认同我们的产品、服务是物美价廉的,才是我们的目的。商品做得好是一回事,让消费者认同你的商品又是一回事,这中间隔着一个环节,那就是试用一次。千千万万人试用一次,我不就发了吗?所以,商品本身真的好假的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消费者要认为我的商品好。自己的产品稀松平常,质次价高,但并不代表消费者不喜欢、不认同,不能热销,既二者已经脱节了。商人已没心思去搞真的质优价廉了,这样费多少劲啊,即使费了钱费了力就能有把握搞好吗?不一定,而在电视等媒介平台上夸大其词,投其所好,采用欺骗性的低价字眼,挠到消费者的痒处,就能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让消费者认同,产生好感,并踊跃采购。只要没有良心,不顾事实,怎么管用怎么吹,怎么有效怎么干,做到这一点则是简单至极的事。可以这么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人已经悟透了这个道理,把绝大部分财力、心思都花费在广告上的物美价廉了。这种投入产出比,其他一切手段都相形见绌。踏踏实实日积月累经营企业的思路实在是落伍了,老土了,你苦干加实干,拼命加老实,搞出一个拳头产品,从实际商品比较,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但是,一到宣传上,广告上,你还能保持这种优势吗?你技术先进,质量优异,价格低廉,这是事实,但谁知道这是事实呢?不试一次,又怎么知道你说的是老实话呢?话说回来,既然消费者不试,牛皮就吹不破,那些昧良心的商人会在质优价廉的宣传上落后于你吗?谁更质优价廉?在宣传上谁更能成功?不是讲良心的人,不是实际产品的好坏,而是那些没良心的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狠招都敢用的奸商,你在宣传上永远也干不过这些骗子,在同样不了解内情的前提下,消费者会偏向谁呢?更倾向去试谁的商品呢?不言而喻,总是那些小人得计。踏踏实实地一年能挣多少钱?能有暴利吗?一辈子挣的钱,可能不敌这类奸商一年挣的利润。管它商品怎么平庸,怎么质次价高,只要略施小计,出一奇谋,白花花的银子就自己飞来了,何必苦自己呢?广告业何以产生?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就在它这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非凡、点石成金般的“神奇一指”上。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中国人都相信这句老话,我也相信,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时间。在时间面前,一切弄虚作假都是徒劳。所以,对那些大企业集团、有了巨大的品牌价值的商人而言,对那些想长远发展、想更大更强的企业来说,这一招就要慎用。但对那些没有名的企业、产品而言,不想做大做强的商人而言,这一招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广大消费者知道上当了,我恶名昭著了,又怎么样,钱已挣到手了,不买我的商品,关门也大吉了;如果我早做准备,筹划完美,无懈可击,你知道上当受骗了,也是哑吧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只要不出大事,不惹公愤,缺德而不违法,就是骗了,你也难奈我何。只要我在,就有不知情的送钱来,就总有人上当受骗,没办法,这世界人太多了。
势大的,打广告,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势力小的,打不起广告的,为数众多的想发家的低层人物怎么办呢?假冒伪劣。什么东西好卖“盗”什么,什么牌子硬“装”什么,什么档次的东西赚钱伪什么,谁的名声大就冒谁,什么手段什么诈术能让别人不设防就抓紧时间骗一把。一些名人名牌,被公然侵权,且大肆招摇,根本不怕被侵权方知道。不怕你来告,就怕你不告,告与不告,他都是赢家。你不告,他借你的名声品牌大赚特赚;你告它,它早有准备,早留了后手,跟你在法庭上打个不亦乐乎,你也不一定能赢。即使最后赢下来,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早把你拖死了。耗尽了精气神,你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失去的却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过程中,电视报纸大报特报,无名的也变得有名了,管它好名坏名,能吸引眼球混个脸熟就是胜利。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无可奈何,不是百姓不辩是非,而是百姓无从辨清是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一个通过媒介的大肆宣染而知道这件事的旁观者而言,如何知道究竟谁对谁错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试用一下。每个潜在顾客都这么想的话,生意不就日加繁荣、更上一层楼了吗?
现实中,绝大部分的弄虚作假、搞欺诈的商人,都会预先思虑周详,保证缺德不违法。采用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骑墙式,含混式,以达混淆视听、似是而非的目的,让人产生误解又进退有余,绝不会犯傻走极端。公开招摇撞骗,这种形式公愤太大,且违法,难保长久不出事。所以,误导别人的骑墙式最被坏人所看好,错误不大,挣钱不少,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
有利就有弊,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如此。这上述手段也有一个缺憾,那就是干不长。操此手段的,无不具有游击特色,时刻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准备,再为所欲为,他也不会傻到将此行当作为终身事业来做。不违法,但犯众怒啊,死赖着不放弃,很快就会犯众怒,一旦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时,再想收场就晚了。
如果骗一把,干几年,这一辈子就名声败坏,再做不了生意,那这代价也太大了,就没几个会愿意这么干了。事实绝不是这样。大挣一把,然后采用遁地式,人间蒸发,过一段时间再改头换面继续以往的把戏。这绝对是可行的方案,也是现如今无数骗子的不二选择。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无所不能,无人能奈他何。现在的商人,比孙悟空要了得的多,有七百二十变都不止,更是无所不能。古代流行商号、商行,一切生意都是以法定名号进行的,消费者知道的、注重的、认同的也是这块牌子,而不是牌子背后的所有人、控制人。这在古代也没有产生什么弊端,因为这商号与实际的东家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一体,商号完蛋,东家也就完蛋,大家都是世世代代的关系,知根知底,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根本无处可藏。但现在情形就不同了。广大消费者只知道公司牌子,只知产品,谁知道这个公司这个产品属于谁,实际控制在谁手里,这个人怎么样,以前干过什么?属于公司雇佣的天天与消费者打交道的伙计、雇员,他们能负什么责?也许他们也是受害者。即使他们中有个别人是帮凶,但与实际控制人作鸟兽散,片刻间消失于茫茫人海,你上哪里去找?手机一关,一个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想找他,势比登天还难。现如今,一个人若想做个与世隔绝的人,容易的很,手机一换,门牌一摘,即使近在咫尺,谁又能发现呢?公司、企业都是法人负责制,找个替死鬼充当这个冤大头,自己躲在背后收钱,即使出事了,也找不上我呀。靠这块牌子吃饱了,消化一下,再到别处故伎重演,一个新公司新形象新法人又出现在公众面前,谁知道这个公司与那个因坑人而倒闭的公司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罪大恶极,谁能奈他何?善良的消费者一次次地上当受骗,每次上当受骗,除了增加一条经验教训、提高一层警觉之外,别无所获。经得多了,见得广了,群众也开始变得百毒不侵了,一般的手段,老套的骗局,经过媒体大肆宣扬的缺德不违法的高招,绝大部分人已经有免疫力了。但是,这世界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百分之一的傻冒,那市场就是无限大的,就存在着暴利的机会。所以,这类勾当有着天然的生存环境,避免是避免不了的。即使将来有一天,所有的人都百毒不侵了,那也没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会有聪明的骗子想出一个新的手段,让你丧失免疫力,令人防不胜防。如此大的利益在前面诱惑着,会吸引多少聪明才智在这上面呢?骗局一个比一个高明,高招层出不穷,人的创造力在这方面显露无遗。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说,道德确实堕落了。这种道德堕落不是人心不古,人性变坏造成的,完全是环境的功劳。商人在起步阶段,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想从踏踏实实的物美价廉做起走,太笨,拼死拼活你也不一定能挣到钱,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可能没等你迎来胜利的曙光,就已经被社会无情淘汰了。那些能看开的人,能与时俱进的人,能把良心掏出来放在脚下猛踩一气的主儿,就会看到遍地黄金向自己飞来。我夸大其词,假冒伪劣,使套设局,是欺诈了,但你不试一次又怎么能知道这是欺诈呢?你不试,就不知道这是欺诈,你就会发现我的产品物美价廉,极具诱惑力,再老奸巨滑也不由你不动心。在面临诱惑的千千万万消费者中,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忍不住了,掏钱了,由潜在的消费者成为现实的消费者了,那生意会怎么样呢?能不轻而易举地就赚个盆满钵满?在他赚钱忙的不亦乐乎时,他的规模还非常小,在社会上的影响还微乎其微,可能仍没几个人注意到他的产品,注意到他的人中,仍然只是偶尔有人买了他的产品,就这样,就把他小小的胃撑得要爆炸了。在这种局面中,某企业某产品与广大消费者的关系,纯属偶然关系,谁也不知道谁,谁也不了解谁,确切地说,是消费者对这个商人这个企业这个产品毫不知情,谁知道这个企业在哪个山沟沟里,到底规模有多大?真实情况如何?更别提这个企业的主人了,即使这个企业身处闹市,只要把大门一锁,牌子一摘,除了内部人之外,外人谁能知道?这种偶然性关系,就给了他这种机会,可以胡吹乱编,瞒天过海,除了使用他的东西才会发现上当,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