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沙场。反观策马而过的一队禁军骑兵,却是神情轻松,说说笑笑,如同郊游,这也未免太托大了。
毕竟有跟官军多次交手的经验,小五向来瞧不起禁军的战力,平时趾高气扬,战时一触即溃,这便是大宋禁军的真实写照。至于西兵,在雄州大营里才初次见识,感觉好过许多,单只那份不让人欺的血性,就强赛禁军。
不过话说回来,决定战场胜负的不在兵,而在将!小五对主将刘延庆并不知道多少,但至少他也是西军名将之后,所谓将门虎子,不应太差。
但小五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他看看前后的行军队伍,虽然旌旗如云,步骑相接,声势隆隆,但纪律参次不齐,队形松懈冗长,在此平原地带,正犯了首尾不能呼应的大忌。现在是宋境还好,若进入辽境,只要敌军以骑兵横腰一冲,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小五的疑虑担忧中,宋军大队过了拒马河,正式进入辽境。小五领着自己队卒,秩序通过白沟桥,看到似曾相识的界河两岸,他眼前一阵恍惚,与韩九儿同车过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忽然远处传来轰震之声,只见烟尘起处,冲出一骠人马,兵甲鲜明,队伍整肃,以极快的速度向这里接近,小五心头一跳,十万宋军大半已过界河,正是敌军邀击的良机,他大吼一声:“应敌!”
说着,小五一个弓步上前,左臂前横,右臂下撤,双手握紧长枪斜指天空,左臂所挎的盾牌刚好遮在眼角下方,几乎同时,他的左右亦斜伸出无数长枪,这个动作,每个队卒也不知练了多少遍。
只听各个队官的“应敌”口令此起彼伏,很快,这军“敢战士”按队为基数,列成一个个互相拱卫的长枪战阵,将辎重队护在中间,如此阵仗,即便有数倍于我的敌骑,也一时难以冲破。
后军这里如临大敌,而中军、前军的禁军和西兵步骑却无多大反应,颇有任敌千万、我自巍然的镇定。
看着那骠人马直往中军而去,小五心紧万分,却见一个旗牌官高举令旗打马而来,边行边喊:“撤械、撤械!来的是郭药师所部……”
原来是镇守涿州的降将郭药师率部赶来作为先导,一场虚惊,小五浑身一松,便令队卒撤步收枪,想到那个跟自己交过手的郭药师,暗叹造化弄人,当日各为其主,今日却一个阵营了。
小小耽搁了一会,继续行军,小五并不知道这小小的耽搁是因为接应的郭药师也看出了十万大军行军的弊病,向主将谏言,若遇伏兵突袭,首尾不能相顾。
刘延庆哪里听得进降将之言,吩咐郭药师只管尽好先导本分,不须多言其他。貌似,刘延庆度敌有谱,几日行军下来,宋军只遇到零星的抵抗,在十万之众面前,顷刻星散瓦解,宋军愈发骄傲,连小五都觉得辽军可能真的日落西山了。
然而,愈顺利的的表象背后往往蕴藏着愈大的危机,这日,宋军行至卢沟河附近的良乡,正是埋锅造饭的当儿,忽然鼓声大作,一直隐忍不发的辽军伏兵突然出现,仅以万余之众,大败十万宋军。
若非后军的“敢战士”和前锋的郭药师所部压住阵脚,宋军只怕又要上演一溃千里的丑戏。刘延庆勉强聚拢队伍,下令筑起营垒,与辽军对峙卢沟河两侧。这个刚愎自用的宋军主将,转而畏敌如虎,面对辽军的挑战,居然闭营不出。
后军大营,众队卒议论纷纷,或许,这一场伏击战打掉了禁军和西兵的傲气,却打出了“敢战士”的信心,原来辽军并不可怕,也是爹娘生的,骨肉长的。
作为该战中阵形未乱的两只队伍之一,“敢战士”的大半士卒竟是第一次上阵,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见了血后,便再无人紧张害怕,成功抵挡了契丹骑兵的几次冲锋,为几近崩溃的中军、前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居功至伟。
小五队中的五十手足,挑死了几十个辽卒,自己无一伤亡,如今个个充满了杀敌的欲望,谁知主将却挂起免战牌,着实令人郁闷。
此时,深知辽军底细的郭药师再次向主将献策,言辽军主力不过万人,今倾军而出,燕京必然空虚,愿领兵五千,奇袭燕京,再以三将军刘光世为后援,一战功成。已经后悔没听郭药师先前谏言的刘延庆,闻之大喜,当即采纳。
郭药师自带一千出身常胜军的嫡系,又要了在伏击战中表现出色的一军“敢战士”,再加上大将高世宣率领的一军轻骑,总共六千兵马,人衔枚,马摘辔,趁夜搭建一座浮桥,过了水流湍急的卢沟河,绕开辽军大营,直扑燕京城。
郭药师的眼光一向奇准,从他的崛起到弃辽投宋,无不证明了他对大局的把握,此番挑中“敢战士”自然平添胜算,但他唯一看走了眼的是三将军,这个绣花枕头成了这一战的致命败笔,甚至宋、金、辽三国的历史亦因此战的功败垂成而彻底改写,此是后话。
星光下,小五和众队卒轻装简甲,只带了弓箭刀盾,咬着系在脖子上的竹枚,弓身疾行,紧紧跟随着前方引路的一队轻骑。虽然天黑看不清彼此,但出发前每个人脸上激动昂扬的表情都传递出不惜以死报国的决心。
拂晓时分,这一军“敢战士”最后抵达到会合地点,六千奇兵集结完毕,遥望黑蒙蒙的燕京城墙,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即将被黎明的曙光照醒。
是时,五更将至,城门当开,郭药师派出谙熟燕京情况的原常胜军五十人为死士,扮成平民混杂在等候入城的城郊百姓中。
“梆!梆!梆!咣——”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公鸡的叫声此起彼伏,五更了。辽军守卒打着哈欠、揉着眼屎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忽然感觉入城的百姓似乎比平日多了不少,尚未反应过来,那五十死士突然发动,抽出暗藏兵刃,切瓜剁菜一般地杀过来。
片刻工夫,巍峨燕京城的东南门户——迎春门便已失守,远处窥伺的六千奇兵得了信号,蜂拥而起,潮水般冲入城门。
这是自百余年前,太宗皇帝赵光义统军攻入幽州城以后,第二次有大宋的军队进入这座幽幽古城。此前,有无数的汉人设想过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他们都以为,幽州汉人身陷北虏二百年,早就思归大宋,人心所向,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旦大军入城,不独箪食壶浆,更当香花楼子以迎也。
这个想法,不独宋之汉人,就连归宋的燕人赵良嗣和渤海铁州人郭药师也都这般以为,但事实却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燕京城的平民百姓、商贩店主,忽见大街上平白冒出一队队杀气腾腾的宋军人马,无不惊惶失措,纷纷闭门掩窗,如见瘟疫。
这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辽国以燕云为立国根本,省徭役,薄赋敛,苦心经营二百年,深得民心,燕云之地的汉人早已和契丹人水乳融交,对跟自己毫无瓜葛的大宋王朝哪里还有什么感情?
此时,燕京外城的八座城门,七座已落入宋军之手,唯一还在辽人手中的,是设而不开的丹凤门即皇城南门,正是这座没被占领的暗门,最终成了辽人的救命稻草。
作为此次奇袭行动主将的高世宣派了七员偏将、每将带二百士卒,把守七座城门,其余兵力在悯忠寺集结,准备进攻萧后所在的皇城。根据得到的消息,皇城只有守卫千余人,不足为虑。
一切是如此的顺利,看起来,燕京必归宋矣!被眼前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高世宣,不仅未发榜安抚燕京百姓,反而下令,挨家挨户搜索,杀尽城内的契丹人和奚人。
郭药师大惊,上前苦劝,却是徒劳,只有节制自己所部,不得参与其中。而那一军“敢战士”,则被派往皇城,作为先锋展开攻打。
小五率领着队卒,快步小跑在空无一人的青石大街上,向皇城挺进,身边不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一队队轻骑风驰而过,那是高世宣的手下开始执行他的搜杀令。
只见这些最能代表大宋的禁军,见到华门大宅便下马,一个个如狼似虎地冲进去,接着响起男子的惊斥、女子的尖叫、孩童的哭泣还有摔盆砸碗的声音,小五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景,但闭上眼睛也能猜到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干甚么来了?小五的心一阵发堵,队卒的步伐也开始散乱,不少人嘴里嘀咕,凭甚么咱们去厮杀,他们倒寻快活?
此时,被禁军闯入的屋宅中不时有受惊的百姓奔出,有的呼天抢地,有的满脸鲜血,还有衣衫不整的年轻女子,而随后走出的禁军,个个手里抓满了金银珠宝,面带得意,这哪里是搜杀虏人,而是公然抢掠奸淫了。
正在行进中的“敢战士”,亦有不少小队禁不住这等诱惑,呼啦一声,也冲进民居,效行而为。
“众家兄弟,咱们也上吧!”队中的张莽荡最先忍不住了,蠢蠢欲动。
“谁敢擅自离队,我便杀谁!”小五咬牙切齿,两眼通红,那喷薄欲出的杀气没有半点余地,他是真想杀人了,杀掉这些丧心辱国、欺凌黎民的腌臢狗子!
《13—24》考
① 关于岳飞与三十六结义考: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影响远及海外,有国外译本改名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它取材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由于受到《水浒传》的影响,长期以来,国人都以为梁山好汉兵强马壮,仅头目就有上百人,手下喽罗更是无数,但事实是:梁山好汉从上到下,满打满算,不过三、四十人。
《宋史·侯蒙传》有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后人理解为三十六个头目,施耐庵又添加了七十二地煞,凑成一百单八将。其实在古语中,三十六是一个模糊的数字,如同十八、七十二一样。十八般兵器,不能理解为兵器只有十八种。七十二行也不能理解行业只有七十二个啷里咯当。“三十六人”的真实意思是三、四十人。而且,自古言及兵力,就从没有以头目人数代替总人数的。如同时期的方腊起义就说其“有众十万”。说到底,宋江一伙不过是只有三、四十人的流寇,可是他们的影响力为什么反倒超过了历史上很多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正是因为他们人少,才可以神出鬼没、才富有传奇性,最终形成了梁山泊神话。
至于岳飞与三十六结义的关系,史上无载,但《张叔夜传》有叙:“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河朔即当时岳飞的故乡河北,至少在地理上,当时正当少壮的岳飞还是有机会跟宋江产生联系的。
尤其可以佐证的是,岳飞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在发妻刘氏身边。这从岳飞夫妇的生育可以看出,岳飞的长子岳云和次子岳雷都是刘氏所生,中间整相差了七年,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古代,一对新婚夫妇隔了七年才生下第二个子女,这是不可想象的,唯一的解释是,两人有过一段相当长的分离。一个农村青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离家许久,自然不会出去打工,只有两个去处,一是从军,一是落草!
至于三十六结义的结局,《张叔夜传》所载最详:“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 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