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从西里西亚来到现在法国加龙河以北至塞纳河间的广大地区,成为最早的高卢人。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器。公元前58年,居住在今天瑞士境内的凯尔特人的一支赫尔维特人向加龙河口迁徙,高卢人遂向罗马人求援,恺撒大帝率军进入高卢击败赫尔维特人,但“请神容易送神难”,恺撒却借机留在高卢不走,引起了高卢人的不满。公元前52—51年冬,高卢阿浮尔尼邦的维钦及托列克斯(Vercingétorix)率领全体高卢人起义,重创恺撒军队,但终因寡不敌众,遭到恺撒严厉*。迄今,维钦及托列克斯领导的高卢人联合大起义还是法国人以弱抗强引以自豪的榜样。公元前50年,高卢境内反罗马武装斗争基本平息,高卢罗马两种文明并存,当时罗马人在高卢的首都就在里昂。今天,如你有机会开车到法国南方旅游,这种高卢罗马文化交融的遗址在通向地中海的A7高速公路沿线随处可见。
从公元5世纪起,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异族入侵而与法兰克部落联合起来,其联合的总部就是今天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塞纳河中的西岱岛,其所辖的势力范围就是以西岱岛为中心方圆100—150公里的广大地区,叫法兰西岛。从5世纪延续到10世纪,是法兰克王朝的墨罗温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时期,高卢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并形成了早期法语和法兰西最初的版图。公元842 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查里曼大帝的3个孙子三分天下,形成了今天的法、德、意三国的雏形。当时用的法律文书,即《斯特拉斯堡誓词》就是用法语写的,这也是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份用法语书写的法律文献。
法语基本成熟是在11世纪末。她作为文学语言享誉欧洲,人们公认法语最为优美和高雅。不少外国人也用法语写作,如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这一时期的法语基本上都是韵文文学,是便于行吟诗人传诵的一种口头文学,但用法文表述的文学作品已屡见不鲜,主要代表作有英雄史诗《罗兰之歌》、骑士故事诗《亚瑟王故事诗》、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等。但此时六边形还未形成,法语也远非六边形内所有居民的语言,她只是法兰西岛的地区语言。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全国各地形成了各自的语言,主要有两大系统,即南方的朗格多克语和北方的朗格多依语。朗格多克语中包括普罗旺斯语、多菲内语、奥弗涅语、里摩日语等。朗格多依语中主要有皮卡尔迪语,勃艮第语、诺曼底语、普瓦图语和法兰西岛语。此外,尚有非罗曼语系的巴斯克语、加斯孔语等。随着王权的增强和王室领地扩大,法兰西岛逐渐在14—15世纪成为整个法国的政治中心,法语也逐渐成为民族语言。各地的语言或被淘汰,或慢慢降至方言的地位。然而,语言的多样性仍是很长时期内法国文化的一个特征。令人吃惊的是,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两成以上的老百姓仍不讲法语,另有两成以上把它当作第二语言。这种语言的差异性不仅凸现了六边形非对称的美,也使法国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在语言的差异性下明显得到强化。
从语言学角度看,法语应属印欧语系的罗曼语族,同属该语族的语言还有拉丁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也正因如此,法国人讲南欧语言要比讲其他外语流利得多。同理,此法则也适合中国人学法语。记得我在比利时工作时,当时的大使丁原洪,是外交部有名的大秀才。他在燕京大学念的是英文,进外交部后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罗马尼亚的留学生,后来成为毛主席、周总理的罗文翻译。历史阴差阳错,丁大使在外交部一直主管美国事务并长期出任乔冠华外长的大笔杆,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到瑞士当大使,法文居然脱口而出。90年代他到比利时,法文之流利,令我们这帮科班出身的下属瞠目结舌。丁大使英法双枪的语言功底委实使改革开放的国家形象无论在使团,还是欧共体高层得到大展示。我曾向其讨教语言学习之诀窍,大使笑而答曰: 非先知先觉也,乃罗马尼亚语功底使然。
谈到法语,读者们会联想到法文独特的语言美。如你有机会在六边形里旅行,向路旁玉立亭亭的女郎问路已成为人生一大快事。那金发碧眼,加上夜莺般的语言,每每让你忘却旅途的疲劳。此时,归途对你已不再重要,那美丽的语言足以使你止步。的确,法语很美,美就美在其独特的小舌颤音与抑扬顿挫的语调融在一起,如同潺潺流水,是一种极高的音乐享受。她富有韵味和节奏感,念起来余音绕梁,听起来细腻、流畅,加上其丰富而又十分维妙的词汇,如同一架语言钢琴,能弹奏出人类最深邃的内心乐章,反映出人类情感最细微之处。读者朋友一定还记得中学语文课上念到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都德将法语描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和人类通向自由的语言。这篇课文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法国战败后,法语将被普鲁士当局强加的德语所取代,法语教员哈麦尔和小学生法朗士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文章写得非常感人,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龚汉城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解现在依然历历在目。也是这篇课文,萌发了我日后学习法语的念头。如今,法语虽然没有英语使用得那么广泛,但法语依然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欧盟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展览局的两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是法语,全球讲法语的人数约有亿人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讲英语,再加上法语,你就可以在全球旅行并和任何一个人自由交谈,更不用说可以与那玉立亭亭的法国小姐“套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杰地灵的法兰西(2)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法国毕竟不是世外桃源,法语再美,也敌不过美国的快餐文化和几乎不需要语法的美式英语。我搞了20多年法语,发现法文已城池难防。这种语言危机感无论是法国政府,还是法国有识之士都很强烈,说他们“像对自己眼睛一样”保护法语一点都不夸张。成立于1635年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aise),几百年来一直精心审订法语语法和每一个出现的新词,为维护法语的纯洁性孜孜不倦地工作。20世纪的90年代,法国在宪法第二条下特意增加“共和国的语言是法语”的附加条款。后来又通过著名的“杜蓬法”(Loi Toubon),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场所的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违者将被课以重金罚款。此外,政府还通过法律要求全法所有电视、广播电台必须播送至少40%的法文节目,否则罚款。更有意思的是,政府还请法兰西学院40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审“字”,任何法语新词及其解释都必须经过他们和在政府公报上发表后才能使用。每年12月,泰斗们还要发表“语情咨文”,对一年来法语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做一个评价。我想,法国保护民族语言纯洁性的做法已无以复加,但对我国也有借鉴作用,如今国内的汉语已被美式英语、网络文学搞得面目全非,实属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我以为,语言的美,既是修辞学,也是社会学,更是美学。那纯洁的小河流水般的语言,自然让人想起那个美丽的六边形……
法兰西文化——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块酵母
“一部巴黎的历史胜过整个美洲的历史”——巴黎人自豪地对我说。
“法国不产石油,但法国出思想”——蓬皮杜总统也曾这样说过。
她仅为世界人口的1%,但“法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总是远远超过人们对这么一个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4%的国家可能寄予的期望,而且不仅在戴高乐总统任期内是如此。”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如是说。
的确,一部人类文明史清楚地展示了法兰西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法国都在努力扮演世界思维创造活动的中心。我曾想把法兰西对世界文化的作用比作佳酿与美餐的关系,但我细想后发现,她已不单单是一瓶陈年好酒,而更像是一块酵母,让世界文化为之发酵,使世界文化因为有了法兰西而更为精彩。
这块酵母就是在法兰西土地上培育出来的难以计数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及其由他们所创造的独特的文化。这样,一大群伟人和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和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或正在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印迹……
是16世纪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使日内瓦新教徒发动了比马丁·路德95条论纲还要激进的对教会的*并由此开始了世界伟大的宗教改革;
是17世纪笛卡儿精美的解析几何开辟了近代科学的新纪元,更是其“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点燃了人类思辨的火花,从而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哲学基础;
是轰轰烈烈的法国启蒙运动,使世界脱离封建王权的桎梏、从而进入人类求自由、讲*的思想大解放时期;
是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使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鼎立成为世界*政体的基石;
是卢梭的平民情结,使主权在民思想写入了世界资产阶级宪政;
是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使世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从此懂得了何谓“以人为本”;
是法国大革命将法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从而为世界开创了人民革命,推翻君主统制、建立共和时代的先河;
是拿破仑的“民法典”,使人类社会人与人的权益关系第一次完整地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
是巴黎公社,使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成为现实,从而开创了持续两个世纪的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运动;
同样,也是傅立叶、圣西门,使社会主义从乌托邦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年仅25岁的青年托克维尔写就的《论美国的*》,使年轻的美利坚*制度在欧洲的精英中广为传诵。它不仅使美式*和美式民族大熔炉成为多少欧洲知识分子想往的精神麦加,也为国际政治学留下了一部经典的著作;
是儒勒·凡尔纳通俗的科幻小说使多少痴迷科学的顽童成为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又使多少人类对征服自然的憧憬美梦成真;
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使经济学家将边际效用价值引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从而开创了西方数理经济学的先河;
是法约尔的管理14条,使管理从经验成为科学,从而使管理教育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进入学校的课堂;
是孔德和迪克汉姆,使社会学成为分析人类社会的一项有效工具并开创了世界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先河。
诚然,获得诺贝尔奖恐怕是任何一国科学家一生最大的企求和最高荣誉,而居里夫人却一人囊括了二次,并以其发现和提炼出的镭和钋,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新时代;
是亨利·柏格森生气勃勃的思想性及表达的卓越性,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奖杯,也使其生命冲动的思想成为人类精神解放的钥匙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