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风大,尤其北方一些城市,常感觉沙石漫天,好像空气里一点水分都没有。同时也觉得嗓子好像被风沙吹干了一样,或者有痰停在气管里,憋闷得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会吃冰糖蒸梨,又甜润又治病。一般把梨拦腰切开,去核儿,内部的梨肉稍微弄碎点儿,放进去些冰糖或蜂蜜,把上半部的梨盖上,然后蒸熟就可以了。可能有的人还会觉得这样有些麻烦,再简单点,可以把梨削成小块,放到电饭锅里,加点水和少量的冰糖或蜂蜜,跟煮粥似的煮一下就可以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去皮,如果虚热咳嗽的症状很严重还可以在里面加几粒川贝母,但不要用得过多。
有人说:“我也经常吃梨啊,为什么还是会肺燥咳嗽呢?”梨味其实是甘、酸的,其性为寒。吃多了还容易损伤脾胃呢。所以古医书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无论蒸煮,每次吃得都不要太多,最好一天两次。早上也可以把梨切片,加粳米煮成粥,当早饭吃。
◎ 金主肃杀思振奋,秋虽寂寥胜春朝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是万物成熟,容受平定宁静的季节。“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时要收敛我们的精气神,减少秋季的杀气,使其平息。一直不要外驰,要让肺气清静。这就是保养收敛秋气之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也在秋季,一般家里人都聚在一起吃水果、月饼,赏月。但是秋天给人的感觉却跟这种丰收的喜悦大不相同。到了秋天人们看到草木凋零,感觉冷冷清清,阳气在做回藏前的最后挣扎,阴气渐渐充盈于天地之间。
古时候为了避开农时多在秋天开始结兵打仗,打仗就要兵戈相见,就要死人。而萧瑟的秋风又容易让人心情不好。有首很有名的宋词,开头两句就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什么是愁?就是心上加个秋。秋瑾也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古人悲秋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怎样调养我们的精神,不使它受到这种阳收阴长的影响呢?那就要安宁。思维要趋于平静,不要张扬,这样就符合秋天阴阳消长的特征了。再有,让精神平静不等于低迷,我们不能让生气随秋天泄掉,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别到了秋天就跟古人似的悲起秋来。秋高气爽,积极振奋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也觉得轻松起来,过一个开心的秋季,人也会觉得年轻的。
乾卦——立冬:养骨温阳初冬始(1)
乾卦()包括三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
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孝经纬》上说:“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就要结冰了。
◎ 冬季叩脚最养骨,早卧晚起待日光
肾主冬,主骨生髓,在冬季要注意肾脏和相应功能的保养。其实在立冬到冬至之间按周易八卦来看,还是属于秋冬之间的。乾卦也属金,而不是水,说明还没到深冬,冬至才是肾气最旺的时候。但老话讲未雨绸缪,所以要想保养某个脏腑和身体的某种功能就要提前着手,最好不要等亡羊了再补牢。
一入冬就要注意骨的保养。尤其对老年人,骨简直太重要了。老年人的骨关系到晚年时光的质量。骨健就能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能行动,不易骨折受伤,也不会成“弓背奶奶”“弓背爷爷”。
要保证骨的健康就首先要保证肾的健康。火性炎上,水性就下,我们也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所以人体的脚便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的脚底只有一个穴位——涌泉,脚心有个人字沟,它就在脚掌前1/3人字沟的交点上。
这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根”。什么是根?根就是根本、开始,是肾气的起始。这类穴也叫“井”,我们看到井就会想到是出水的地方,也就是源头,是精气的源泉。而肾经的起穴又叫“涌泉”,就是让精气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此处也接地气,只有它直接贴在地面上,大多时间都与地气相接,因此我们才总是强调脚要保暖。
立冬后,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过脚,就用两手大拇指在这个穴位上按揉,脚掌皮层一般比较厚,老年人多体虚乏力,力道不容易渗透,这时做子女的最好能帮帮忙,一边陪父母聊聊天,一边帮父母按按涌泉穴。丈夫妻子也不妨互相帮帮忙,今天你累了我帮你按按,明天我累了你帮我按按。如果没人帮忙也不要紧,自己慢慢按,边看电视边做既不耽误事儿又能保健。
按完涌泉后用两手手掌搓双足内侧面,也就是脚大拇指侧面这边。这上面可是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肾经、脾经都从这里经过。搓到温热就行了,如果能再按按这里就更好了。
这些好用的小方法我告诉过很多朋友,有一次我问一个人按我说的做了没有,他说:“你说完我就想做啦,但过几天才是立冬呢,我好不容易才忍住。”我听了之后不由得大笑。不光是节气养生,其实其他的养生方法多没有那么拘泥的。非要几时几刻做什么,错开一点也不行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太少太少了。对于保健,要掌握阴阳的大规律,《周易》告诉我们的也无非就是阴阳,其他的都是从这两个范畴派生出来的,是人为的细分,所以把握总则,然后适时而行就可以了。我们说什么节气做什么也是个大概的情况,北方和南方气候相差那么大,也不可能都统一啊,所以再告诉大家一次,养生不要刻板。像按揉涌泉穴,要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做那还更好呢。
在秋季的时候我们说要早卧早起,按古代的计时法就是早也不要早于鸡叫前起。到了冬天就还要晚一点,一般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这时候开始见阳气,年老体虚的人不易被阴气所伤,使人体之阳接于自然之阳。但很多上学的上班的人都是天不亮就得爬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条件的人就尽量多睡一会儿。当然,多睡可不是要太阳晒脊背了才起,那样阳气不得生发,所以我们才会有越睡越不清醒,越睡越累的体会。
乾卦——立冬:养骨温阳初冬始(2)
◎ 固气少酌山药酒,性防积冷定需姜
山药本来叫薯蓣,因为唐代宗名叫李豫,为了避讳,山药只能改名。到了宋朝,宋英宗又叫赵曙,为了避曙字的音,它最后就改成叫“山药”了。
山药是平补的药物,它的作用很和缓,能入脾、肺、肾三经。不但滋阴补气时用它,脾胃虚弱的时候也可以食用。爱喝酒的人可以到药房买些处理过的山药来泡酒,如果肾虚严重的话还可以连带山茱萸和熟地黄一同泡,每天喝上两盅,对固肾气养阴津很有好处。不过要注意,酒不可过量,别以为是药酒就可以随便喝,再有,山药酒不用全年都饮用,跟上面我们讲的按摩涌泉穴不一样,一般喝到立春就可以停了。
喜爱《红楼梦》的朋友肯定对大观园里吃螃蟹的那段故事记忆深刻。薛宝钗作了一首螃蟹诗,其中有一句是“性防积冷定须姜”。古人在吃螃蟹时都要配上姜,因为螃蟹性寒,要吃点姜把寒气化开。
有句俗话叫“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姜是温阳的圣品,不但男性,对女性也一样重要。到了冬天,无论外面天气多冷,可能冻到我们的皮毛,但千万不要冻伤我们的脏腑。这时不妨在做菜的时候加些姜,对家里人都有好处,女性多吃些姜还不容易生老年斑。
姜喜欢长在温暖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阳光要温煦,又不可太燥烈,想想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上不失阳,下不失阴,得阳又非大刚大烈之曝阳,得阴又非寒冻霜凌之至阴,其温阳的作用必然强盛,又不会大伤阴津。不单单是吃,用它洗头洗脚都如小药。
但姜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吃的。宋朝奸臣秦桧一直想通过拉拢权臣来控制朝廷。一次,他写帖请大臣宴敦,宴敦早就知道席无好席,宴无好宴。不仅谢绝赴宴,还叫使者带口信给秦桧,说:“姜桂之性,到老愈辣。”民间所谓的“姜还是老的辣”跟这个故事如出一辙。姜毕竟是辛辣之物,老姜更胜新姜,所以体虚寒盛的人宜食。阴不足、阳偏亢的人就不宜多吃了。
◎ 身要息止心要静,无怨无惧百病消
《阴符经》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气功里也有一门“龟息功”。练功时只需静坐潜心,然后按功法运气修炼即可。可为什么要像乌龟那样呢?龟是好静而长寿的,它最懂得息止对于生命的意义。
到了闭藏的冬天,就如同土地一样,人的身体也要休息休息了。我们说早卧晚起,说保精养气,其实都是给身体一个环境,让它能歇过来,等来年春天再跟万物一同复苏。这时我们的神,我们的心也要休息。心神要静,静不是完全的不动,出家人尚不能完全做到,我们也就不必这样做。所谓的静、止是说我们的思虑不要太杂,不要太多。
冬属水,在情志主恐。对于老年人来说,恐的是什么呢?常听到很多年纪大的人说“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过去”“真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对生命的渴望和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往往让人心生惶恐。但我们再想想,这世界上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七八十岁的,我们能活到这个岁数,每天吃饱了,还能出来聊聊天,晒晒太阳,跟朋友打打小牌,享享天伦之乐,不是应该庆幸,应该感激的吗?这样一想,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可愁的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身体养好,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坎卦——冬至:最宜护阳养气血(1)
坎卦()包括三个节气:冬至、小寒、大寒。
冬至这一天,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冬至日阳气归内。”正如坎卦所示,这时虽然气温最低,但中间已有一点阳气开始凝聚。冬至,水旺。我们的肾阳已经达到顶点。就像夏至的离卦中有一阴一样,我们须知天气与地气其实是不同时的,所以在天之阳高的时候,气温都会很高,但地气却会有残余的阴气。
◎ 年高少浴不早出,大热生汗恐春伤
现代人都很注重个人卫生,而且生活条件也好了,数九寒天的时候也大江南北各显神通,或暖气或空调或小太阳,把室温弄得高高的。这时大家都觉得跟夏天似的洗个热水澡对身体没什么,反正屋子里不冷,又不会感冒。
其实在冬天即使室内温度再高,老年人也不宜洗澡洗得太多。现在的人冬天也能享受到的温暖是跟自然界规律相悖的。天地有四时,阴阳有消长,人在冬天身体也应处在闭合的状态。说得通俗点,洗澡的时候腠理毛窍是开着的,体内的阳气容易散掉,在夏季,外面也充满阳气,这样人与自然的气息交流置换,以阳易阳,符合自然规律。但冬季即使人为地把室温升高了,天地间还是阴盛阳衰,老年人体弱,阳气本来衰微,所以以养、以保为要,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