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其实就这么简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寿其实就这么简单-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实,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需要找保姆,但是怎么找保姆、找什么样的保姆却是个难题。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年人即使需要他人照顾,也不愿意找保姆,或者很难与保姆“和平相处”。老人通过几十年的信息积累,已形成了固
  定的生活模式,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愿意有外人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一些老人连环境的改变都不愿意,更何况家中多了外人。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心理承受力较差,如果保姆找不好,很容易造成心理伤害。老人找保姆需要一个“适应期”。比如,可以先请小时工,每天来几个小时,给老人做饭、打扫房间等,让老人有个适应的过程,等老人习惯后,再请保姆不迟;也可以找远房亲戚来照顾老人,等老人适应有人照顾了,再请外面的保姆。如果老人身体好,生活可自理,没必要一定找保姆。
  那么,老人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保姆呢?一般情况下,建议年龄差距不要太大,因为年轻保姆容易和老人有“代沟”,进而产生矛盾,最好找50岁以上、有照顾老人经验的保姆。其次,最好到正规社区服务中心找保姆,那里的保姆大多经过系统培训、管理也相对正规,安全性相对好一些。
  有些老人不愿意找保姆,正是反映出他们心理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因为老人更希望家里人照顾自己,害怕请了保姆,儿女对自己不关心了。对于这些情况,儿女要尽量体谅,多和父母沟通,以解开他们的“心结”。
  如果老人对保姆太过挑剔,家人应提防早期老年精神疾病的可能。一些精神疾病早期会以性格改变为表现,如脾气怪僻、记忆力下降、多疑、情绪不稳等。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尽早就诊于精神专科和心理医生,明确诊断。
  作者:侯洁
  支持专家: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卜力
  老人为啥与“外姓人”难处
  刘妈妈已退休多年。由于早年守寡,她含辛茹苦抚养了两双儿女,他们也深知感念母恩,结婚成家后一直轮流照顾她。可让儿女们感到苦恼的是,无论怎样给妈妈好吃好喝,对妈妈好言好语,似乎都不能使她满意,三天两头闹别扭,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甚至离家出走。说起老妈,做女儿的一脸无奈,做女婿的更有一肚子苦水:“她家姑娘儿子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不大在意,而女婿、媳妇稍微说了句不好听的话,那就出大问题了。”原来,刘妈妈的不快乐,是针对四个“外姓人”的。
  刘妈妈的丈夫去世得早,她把全部的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在了四个孩子身上,等于跟他们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她在很长一段艰苦生活的日子里,不管自己多苦、多累、多难,她都不怕,一切都为了四个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而努力。现在子女们虽然都长大成年了,但在刘妈妈的眼睛里还是小孩,还应该像从前一样——“我说什么他们都听,大事情都是我来做决定。”而现在她却觉得自己的孩子被“外姓人”左右。
  其实她没注意到,随着子女一天天长大,家庭环境、社会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原来他们是小孩,现在都成立了家庭,有了爱人,这时候再把他们当孩子看,用原来的方式跟子女打交道,就有很大问题了。
  刘妈妈若想快乐地生活,首先要转变一种想法:不要再跟自己的儿女连接得太紧。孩子们长大成家立业后,他们的生活已不仅仅按照原来的方式只跟妈妈打交道了,还要通过婚姻与伴侣和睦相处,否则婚姻就会出问题。只有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生活得像一家人。。 最好的txt下载网

Part1 心中有爱更健康  (6)
刘妈妈为什么不喜欢四个“外姓人”呢?主要原因就是觉得他们不仅抢占了自己在子女心中的地位,还对自己有“外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子女包括子女的伴侣,真诚地去关心她。
  作者:吴国平
  支持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杨凤池
  帮母亲摆脱“文化休克”
  许多老太太辛辛苦苦一辈子,到了晚年,本想帮助儿女带带孩子,或者帮助工作忙碌的儿女打理家务,继续在家庭里发挥余热。但是,由于难以适应新环境和大都市的文化氛围,与周围人交流出现障碍,导致出现非常强烈的孤独感、自卑感和无价值感,心理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文化休克”。
  其中,性格内向、缺乏爱好、文化水平不高、从偏远山区移居到城市社区的老太太,“文化休克”反应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老人由于口音的原因和文化差异,难以和周围人沟通,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与邻居聊天、接电话时屡屡碰壁,顿时就感觉到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如果再加上儿女忙于事业,辛辛苦苦照料的隔辈人上幼儿园或者入学,更是有一种失落感,仿佛被隔绝在单元房中。有的老太太即使有老伴陪伴在身边,也常常由于缺乏兴趣爱好,不愿意走出家门,不对周围人打开心扉,更不进行深入的交流。
  还有的老太太身体不好,经常看病、吃药,更不愿意让周围的人知道,担心邻居说三道四。在这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下,“文化休克”紧紧束缚住老人,其中一些人难以在心态上进行自我调节,长此以往,变得越来越苛刻,对家人的照顾越来越不满意,常常和儿女找茬吵架,还出现失眠、暴躁、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
  所以,儿女应该多帮助老人寻找兴趣点,将老母亲“推出”家门。像有的老人喜欢养狗、养猫,但是儿女家里条件不允许,儿女最好利用晚饭后带老人到小区里转转,遇到带宠物遛弯儿的人,就主动搭腔,让老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的老人育儿经验非常丰富,儿女不妨在社区搞亲子活动时,让老人和宝宝一起亮相,这样老人可以现场为邻居传授经验。有的老人希望能在社区做一些公益事业,儿女可以动员老人到居委会报名,如果公益活动恰好在双休日举行,儿女最好前几次陪同老人,让老人有一个适应期。
  有的老人很难融进社区的圈子,不妨让老人多去公园,和那些有共同语言的人及时沟通。总之,只要能让老母亲有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做儿女的就要积极抓住。让老人真正成为社区的一员。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量中心主任张东
  老人搬家易闹情绪
  住房条件的改善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近年来有一些迁入新居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长期住在四合院的老年人却因对新环境不习惯而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迁居老人的孤独感。是指迁居后的老年人有一种无依无靠、无奈无助的感受。迁居后的老年人由于失去了原有熟悉的环境和关系密切的街坊邻居后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是那些“空巢”老人,子女离家后本来有一些老街坊、老邻居、老朋友相互照应,但来到新居以后,面对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单调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眠之外无事可做,只有在电视前打发时光,自然会产生孤寂凄凉的感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Part1 心中有爱更健康  (7)
迁居老人的失落感。是指自认为失去人生价值的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原来在老住宅区曾承担一定社会工作的老年人,在新的环境中失去了这个社会角色,有时会觉得好像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有的还会觉得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产生烦躁不安或心情沮丧的情绪反应。
  迁居老人的衰老感。是指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做事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迁居后的老年人每天有较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而缺乏适量的活动,故而产生了体力下降、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衰老的感觉。
  迁居老人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加重。原来就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老人由于对新居环境的不适应会加重病情。
  迁居老人心理问题的防治措施:
  第一;提前做好迁居的思想准备工作。有迁居可能的老年人应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并对新居的环境多进行观察了解。属于集体拆迁的地区,最好是与平时关系较好的街坊邻居一起购买新住宅,以便到了新环境之后能够相互照顾。
  第二;做好迁居后的生活安排。老年人迁入新居后的前半年是其不适应感最强烈的时期,不与老人一起居住的子女要多到迁入新居的父母家去看一看,多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子女与老人的住宅最好在一个小区,提倡所谓“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相距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
  第三;迁居后的老人要尽快适应环境。在新居环境中的老年人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社区活动以消除不适应感。我们提倡老年人要“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
  第四;加强对老年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防治,以免因迁居后情绪波动而发生意外。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喜
  应邀写字很累人
  前两天,偶遇一老年朋友,见他一脸倦容,我连忙问他怎么了。他说:“唉,真是老了,写了一天字,一个星期都没有缓过来。”
  我很纳闷,不就是几个毛笔字嘛,居然被累成这个样子。公园里还常有拿着水笔去练字的呢,岂不是找罪?
  当天,我就把这件小事讲给一位中医朋友听。他严肃地告诉我,这一点也不奇怪,练书法的人常常会犯这个“毛病”。
  这位中医朋友是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解释道:“爱好书法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完美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在自我感觉很好的时候下笔,这个时候可能是凌晨,也可能是午饭时间;第二,写好后,要仔细端详,找毛病,一旦发现有不好的地方,就放弃,重写;第三,要一气呵成,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懈怠。”
  他还告诉我:“写字的人有个潜规则,知道写字很辛苦,从不找人要字。”
  听了这些话,我的脸红了,因为我总向他索要书法作品。也才明白,“要字”因为有时间限制,本是修身养性的事儿一下子变了性,成了考试“负担”,再加上他们的完美主义“通病”,难免让他们受累。
  逢年过节,想把书法作品当礼品的人,请不要向身体本就不好的老人要字,因为要字可能就是要命啊。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李海清
  让便携秤尽早下岗
  我母亲是位退休老教师,做事非常认真。退休后为了买到足斤足两的菜,她特意买了一只质量非常好的便携秤。

Part1 心中有爱更健康  (8)
母亲常说,在小区里的便民菜亭里买菜,虽然分量足,但是菜的品种比较少,有的不新鲜。小区的菜贩子看到拴在布兜子上的便携秤,一般都不少给分量。小区外面的早市就不一样了,菜虽然便宜,但分量不够,令她感到气愤的是,菜贩子对便携秤熟视无睹,常常是一斤只给八两。母亲的做法倒也干脆,不是据理力争,就是明白地告诉他们多赚了她多少钱。
  我非常担心这种正面冲突会给母亲的安全带来危险,并努力搜集社会新闻,吓唬母亲。比如,有一则消息说,一位老大爷,因为看不惯菜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