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虽然其人口众多、资源条件有限,但其发展的内在取向要求全民能够共享幸福和繁荣,因而,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家统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规模、深刻的变迁和快速的发展所引发的挑战和问题都必须在当下的时空中得以协调和解决,这就更加要求国家的领导力量和治理资源能够时刻保持其内在的有效性,以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作为一个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遵循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推动着国家成长,但是,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也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成长有中国自己的逻辑。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结构与要求,决定了这个逻辑的核心就是:用有效的政治力量,推动和保障中国这个大国的成长。
创造转型发展:权威、秩序与活力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成长先后经历过三次大的转型发展:首先是辛亥革命前后所形成的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专制走向共和的转型发展;其次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形成的从新*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型发展;最近这次是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这三次转型发展先后解决了中国三大基本问题:第一次转型发展解决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取向问题;第二次转型发展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取向问题;第三次转型发展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取向问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探索从计划迈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每一次的转型发展都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境界。相比较而言,第三次转型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发展与国家成长体现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具体。这固然与第三次转型发展有前两次转型发展所形成的基础有关,但也与第三次转型发展第一次实现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高度有机统一有关。反观前两次转型发展,可以看到,这三方面的要素都没有在转型发展中获得有机统一,并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资源。第一次转型发展,虽然创造了一个新的秩序体系,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权威力量支撑,新的秩序体系既不能获得有效的巩固和完善,也不能激发出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第二次转型发展,虽然确立了强大的权威力量,但由于缺乏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秩序体系选择和社会活力激发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结果强大的权威没有形成强大的发展。只有到了第三次的转型发展,权威、秩序和活力才获得有机统一,从而创造了中国30年大发展的奇迹。
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8)
中国的这三次转型发展都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社会所出现的任何形式的转型发展都离不开权威、秩序和活力这三大基本要素。权威力量的存在是转型发展的前提,秩序是转型发展的保障,社会与民众的活力是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权威力量,转型发展就无法展开;没有秩序基础,转型发展就必然陷入无序与危机;没有社会活力,转型发展就无法持续进行。这三大要素之所以会成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要素,原因就在现代化发展本身。在艾森斯塔德看来,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转型发展与传统社会中的转型发展有深刻的差异:在传统社会,社会变迁本身“则是以传统的方式给定的,而不是以变迁为其指向的;而且,与其说是维持某种社会秩序,不如说是在维持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越社会的秩序”。然而,在现代社会,“实现向现代性的重大突进,不仅在于大大改变这个中心象征的内容并使其世俗化,而且在于对人类尊严和社会平等的价值观日益重视,以及广大群众参与形成其主要象征与制度的可能性日渐增长,即使这种参与是以某种间断的或局部的方式进行的”。艾森斯塔德认为这是“所有一切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基于这样的特征,现代化的发展必然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一是形成持续变化和发展的开放的社会结构;二是形成能够容纳持续变迁的问题与要求的制度结构。显然,这两个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结构,对变化和发展的持续性、秩序性以及相互协调性有着深刻的内在需求。持续性来自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有序;秩序性以及相互协调性,尤其是制度结构对开放变迁的社会结构的适应和容纳,则来自制度的有序发展和有效作为,这其中自然需要权威与秩序力量支撑。由此可见,要形成转型发展,就必须使转型与发展同时建立在权威、秩序和活力的内在统一基础之上。在这方面,国家权力自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以国家权力为主导力量推进的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国家,国家权力能够创造出权威、秩序与活力的内在统一,自然对整个转型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对于处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来说,国家权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创造出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不仅取决于国家权力本身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作用,而且取决于国家权力对政治发展的驾驭和把握,以保障政治发展既能在*化的原则下完善国家权力本身,又能在自我的变革和发展中保持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作为和能力。因此,国家权力要能够创造转型发展,就必须首先在政治层面上形成有效的政治发展与政治有效性提升的良性互动:即通过有效的政治发展提升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有效性;通过政治的有效性所创造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实现有效的政治发展提供必要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动力。中国30年的发展经验证明:权威、秩序与活力的内在统一不仅对整个社会转型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一样,对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也起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政治建设与发展,实际上与国家权力创造出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之间是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现代化运动要形成成功转型发展,就必须将政治建设与发展积极地统一于创造和实现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上。中国30年的成功转型和发展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9)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政治变革与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1978年12月13日,*在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讲话中,*规划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框架: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动力,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的基础与保障;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真正实行*集中制,尤其要扩大*;要扩大*,一是要让人民发表意见;二是要给人民以自主的权力,从而全面激发出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保障*的发展,必须努力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推进*的制度化,就必须全面建构法制,做到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法,有了国法和党法,党和国家就能够提高其治国理政的能力与权威。显然,这个逻辑框架实际上是围绕着改进政治形态展开的,它力图从一开始就改变“*”所形成的政治逻辑,使“*”所形成的无效的政治迅速转化为能够推动改革发展的有效政治,所以,这一逻辑框架十分明显地将政治逻辑的转变、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创造中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基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并以创造这些资源为取向:首先,通过解放思想和扩大*,激化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为转型发展创造所需要的社会活力;其次,通过*与法制建设,创造新的治理体系和秩序结构,以结束“*”的无序,满足变革与发展对秩序的要求,从而为转型发展奠定基本的秩序体系;最后,党纪的规范和法制的健全,增强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提高国家用法律规范和治理社会的能力,从而为转型发展提供有能力、有权威的领导和组织力量。
*的这个逻辑框架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定位了中国改革开放中政治建设的取向、任务和原则,从而也就定位了政治改革与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政治改革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并要通过创造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构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这种定位。总结他的分析和设想,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三个:其一,改革体制,理顺关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其二,改善领导,干部“四化”,保持党和国家的领导力;其三,解放民众,发展生产,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虽然这三个目标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但其关注的是整个改革开放,所以,它们影响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展开和发展。正是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中国的30年变革过程成为一个成功的转型发展过程,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这样的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10)
从这一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条道路的内在基点依然是权威领导、制度规范和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在这个道路上的政治建设,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基点,不仅如此,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巩固和增强这个基点服务。
政治有效性:中国政治发展的中轴原理
在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极为鲜明: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就要改革;不改革、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发展的态度,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决心。这个态度和决心,在决定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不停顿、不倒退的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不停顿和不倒退。
对于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做了这样的整体概括:
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