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将--周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谋将--周瑜- 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麋安慰樊能:“即使孙策攻下了横江城,我们兵多将广,还怕夺不回来。”    
    残阳如血,把西天染成一片血红。    
    周瑜和孙权眉开眼笑,慢慢地策马而行。    
    “公谨大哥,你真是料事如神,樊能果然没有立刻攻山。说心里话,当时我是强作镇定,很害怕,双腿都在发抖。”    
    周瑜这样解释:“有庞涓的先例,樊能和于麋自然会百倍小心。我正是利用了他们这个心理。而且我还料定,他们一定不敢夜行军。”    
    “这又有什么根据呢?”孙坚和孙策都教训孙权,要他把周瑜既当兄长,又当老师。    
    “我在山坡上,观望樊能的军队阵形整齐,阵法纯熟,可见他是个十分慎重稳健的人。夜里行军,速度要慢一半,被我们的疑兵一阻,本该天黑之前赶到横江城下的,如今要等到天明之时。一夜的急行军之后,兵马疲惫不堪,迎击强敌,乃是兵家大忌。何况,他们怕我们趁着夜色掩护,真的在险要之地埋伏下重兵。”    
    “啊,那我们的时间就富裕多了。”    
    


第二部分第八章 初试锋镝(3)

    孙策攻城十分顺利。    
    横江守将徐韦轻敌,不把年轻的孙策放在眼里,禁不住江东兵的辱骂,愤然出战。在交战中,不到三个回合,就被孙策一枪刺死。黄盖等人趁机掩杀,身先士卒,一举破城。    
    进城之后,孙策一面清点城中的粮草和军用械器,一面布榜安民,下令士兵在空地上扎营,不许扰民,违者格杀勿论。百姓们无不欣喜,几个德高望重的士绅受百姓们委托,送来几十头猪羊劳军。    
    只有三百多名樊能的死党不肯投降,期待回援的大军解救。孙策不想让横江百姓看到太多的鲜血,落个残暴之名,就把他们囚禁起来,等到击败樊能之后,再劝降他们。到那时还不愿意降的,就赶出横江城。    
    周瑜的疑兵之计,给孙策提供了极宝贵的时间。    
    第二天中午,樊能和于麋的大军才到,一见城已失守,不以疲劳之军攻城,而是后退五里,扎下大营,严阵以待。    
    周瑜见对方军容整齐,防备森严,无懈可击,兵力又是他们的两倍有余,就不主张出战。但孙策求胜心切,执意要趁敌军疲惫,迎头痛击,否则就是坐失良机。他让周瑜和孙权守城,自己和程普率领三千兵马杀向敌营。    
    周瑜站在城头上,忧心忡忡地对孙权说:“上兵伐谋,何况敌军是我们的两倍,不能硬拼,只能智取,但如何智取,我尚无良策。”    
    于麋亲自率兵迎战孙策,樊能则居中指挥,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阵法纯熟,队形变了几变,很快就把孙策等人围在中央了。孙策没想到樊能用兵如此厉害,暗恨不听周瑜之言,轻易冒进,急忙返身往回杀。    
    孙策神勇异常,枪锋所指,根本无人能挡,共有七员战将被他挑下马,就连以勇武自恃的于麋也被刺伤了肩头,血流如注,退了下去。    
    孙策率兵杀出重围后,让程普和黄盖领兵进城,自己断后掩护。只见他右手持枪,左手舞剑,神威凛凛,追兵无不骇然止步。    
    这一仗,双方各死伤五百人,看起来是平分秋色,其实却是孙策败了。他的兵太少,禁不起消耗。孙策看似出尽风头,杀得敌军闻之丧胆,但两军对阵的胜负,终究是取决于有组织的相互配合,而不是个人的英勇。    
    孙策见到周瑜,情绪很低落。    
    “好汉难抵四手,猛虎经不住群狼,我不该不听你的话,恃勇出战。”    
    “敌军的战斗力也很强,而且阵法的变化,还比我们高出一筹。”周瑜在城头上,观察得很细致,“这样硬拼下去,我们必败无疑。”    
    直到此时,二人才真正感到征战的艰难和凶险。    
    孙策见周瑜低头深思,一语不发,觉得很闷,就打开了窗户。    
    冰冷的夜风吹进来,很大,桌上的那盏灯应声而灭。    
    周瑜心里猛地一亮:“我有破敌之计了,用极少的代价,把樊能和于麋杀得片甲不留。”    
    这一回,孙策都将信将疑:“敌营的四周是空旷的平地,无法设伏,无法偷袭。樊能和于麋又精通兵法,慎密过人,有什么妙计能以少胜多呢?”    
    周瑜笑得很自信:“这风就是我们的百万雄兵,伯符,你率领人马在樊能的南面埋伏,准备拦截。我只带五百名强弩手,就能把樊能的一万大军杀得溃不成军。”    
    孙策一时不解其意:“五百名强弩手,对樊能的一万大军?”    
    “两军对面撕杀,胜负无非是看谁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自然之力。风雨火水和木棒、剑一样,都是自然之力,只是有时不好掌握,就被忽视了。”    
    周瑜把窗关上,似是怕被人听见,“两军对阵,都有第三股力量存在,并被共有,那就是自然之力。兵战的最佳境界就是运用自然之力打击敌人。人力是有限的,自然之力无限,用无限的自然之力,攻击有限之人力,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在我眼里,天地万物都是兵,都能冲锋陷阵。”    
    孙策恍然大悟:“用火攻。”    
    这天夜里,周瑜率领五百名强弩手,迎着猛烈的北风悄悄出城。绕到樊能兵营的北面,冲到近前,将一排排火箭射向敌营,眨眼间,数十座帐篷就被点燃了。    
    火借风势,一片片地飞落到其它帐篷上,转眼间就成燎原之势,哪里扑救得及,兵将乱成一团,连方向都分不清,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樊能和于麋飞身上马,面对的是一片火海在风的推动下,迅速向他扑来,他想拼命都找不着人,只好下令后退。逃至半路,忽听得前面喊杀大起,伏兵杀出。孙策如猛虎下山,一马当先冲杀过来,丹阳兵土气如虹,人人奋勇。    
    樊能和孙策相遇,一看身后的兵将被烧得焦头烂,丢盔弃甲,哪里敢应战,掉头又往东逃去。孙策的马快,一枪刺中了他的后心,将他挑到了半空中。于麋也在乱军中被杀。对方群龙无首,纷纷投降。    
    这一仗歼敌四千余人,大都是被烧死的,还收降了四千余人,而孙策只损失不到一百人。    
    孙策的将士们欣喜若狂,士气大振:想不到我们的小主公比老主公还厉害得多。    
    大军在横江城修整三日,又进军当利。当利的守将闻听于麋战败,大军全军覆没,就弃城而走。    
    孙策连破两城,威名大震,收编降兵和流勇近万人,幸好有周瑜筹集的两万斛粮食,才养活了急剧膨胀的军队。    
    


第二部分第八章 初试锋镝(4)

    在当利城内修整数日,大军即将渡过长江,进入江东地区,辗转作战。    
    孙策摩拳擦掌之余,又感觉如履薄冰,他和周瑜反复讨论战略计划,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细节。二人每次讨论,孙权都凑过来旁听,渐渐也能提些建议。    
    孙权聪颖过人,读书勤奋,作战勇敢,从不怕苦累、避风险。孙策和周瑜都很喜欢他,只是他年轻还太小,不能担当重任。对此,孙权一直不服气,总怪二人把他当小孩子,一直吵着要“重任”。    
    这一日,周瑜找到孙权,考问他:“得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得人心。”    
    “我们如何得到江东人的心呢?”    
    孙权毫不犹豫地答:“我们的大军纪律严明,秋豪无犯。”    
    “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据我所知,刘繇和王朗的军队也是如此啊!做一件事,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稳操胜券。”    
    孙权惊问:“在争取人心这件事上,我们有刘繇和王朗都不具备的优势吗?”    
    周瑜含笑点头:“孙家世代都是江东人,而刘繇和王朗不是。孙家突出这一点,就不难得到江东世家大族和百姓们的支持。这一点很重要,我义父在中原攻城夺地,名震天下,却无法立足,白白将胜利成果拱手让给袁术,原因就是得不到当地士族的认同。”    
    孙权听得连连点头。    
    “仲谋,你就做这件事:大力宣传孙家和江东的渊源、孙家和江东的血肉相连,孙家对江东是一往情深,就连我们的士兵,也大都是江东人,以博得江东人的同情和支持。还有一点不要忘了,孙家是兵圣孙武和孙膑的后代,这也要大讲特讲。长期以来,百姓和英雄豪杰们,都觉得具有高贵血统的人比贫贱之人,更能代表天意。”    
    孙权不太情愿地说:“论冲锋陷阵,我不如我大哥,论谋略机心,我不如你,所以只能做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    
    “仲谋,你说错了。你做的这件事最重要。我们在江东能不能成霸业,最终将取决于江东人的认同和支持,否则,你大哥再勇武,我再有智谋,也无济于事。”他拍了拍孙权的肩:“我也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今后很长一段日子,不能和伯符并肩作战了。”    
    孙权很好奇:“何事比打仗还重要。”    
    “大军即将渡过长江,转战秣陵和江陵等地,论勇武和用兵谋略,这些地区无一人是伯符的对手。我在他身边,作用也不大。我要着手培养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密探,把他们派到全国各地去。”    
    “这件事很重要吗?”    
    “百战不殆的条件就是知已知彼。一个人多么有智谋,但他如果变成了聋子和瞎子,也就成了傻子。敌人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你,那你就百战百胜了。凡是割据一方的豪强,都重视敌方消息的反馈,但我觉得他们重视的程度都不够,密探们的地位不高,奖赏不厚,组织不严密,任务也很简单。我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密探组织,从密探的训练,到消息的收集和传递,再到归类和分析,都要设立专门机构,彼此相互联系又独立,分工明确。”    
    “好,公谨大哥,我很有兴趣和你一起干。”    
    “等到这个组织成熟了,我就把它交给你。但你现在,首先是要把孙家和江东的血肉相连说给每一个江东人听。”    
    过江之后,孙策率大军攻城夺地,周瑜和孙权都留在后方。    
    孙策治军有方,慈严相济,他的士兵纪律严明,秋豪无犯,深得民心。    
    孙权遵照周瑜的意思,大力宣讲孙家和江东的亲密关系,并指责刘繇是江东的“外来人”,对江东的热爱远不及孙策。    
    这一招果然生出奇效,那些本来在孙策和刘繇之间摇摆不定的江东人,在孙策的大军节节胜利之下,都毫不犹豫地倒向孙策。这个结果反过来又使孙策节节胜利。    
    大军每到一地,孙策的大旗一举,很容易被百姓们当成自己的队伍,或应招当兵,或贡献钱粮,没有反抗情绪。    
    刘繇的统治基础从“根部”渐渐瓦解,许多官员一听孙策到了,都失魂落魄,或弃城而逃,或开门迎接。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江东震动,都称孙策是“小霸王”。    
    孙策在胜利之余,静心思想,对孙权说:“这一切胜利,首功非公谨莫属,是他根据三大战区的规划,给孙家指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孙家在江东威望极高,这威望随着父亲的死而消失,因我们的崛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