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美国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美国世界-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想感受中国在低成本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到沃尔玛就可略见一斑。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年收入是微软公司的8倍,占美国GDP的2%。它雇用了140万名员工,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和IBM这4家公司的员工总和还要多。沃尔玛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它通过高效(也许有人认为是残酷)的管理向顾客提供了可能的“最低价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沃尔玛采用高新技术,推动经营管理创新,也许最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低成本生产商。如沃尔玛每年从中国进口商品大约180亿美元,它的绝大多数国外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因此沃尔玛所谓的“全球供应链”,其实就是一条“中国供应链”。
  中国还实行高度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中国不会是又一个日本,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没有走日本(或韩国)式的发展道路。日本和韩国都实行一种出口导向战略,其国内市场和社会都是对外封闭的,中国则向世界全面开放。如今,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贸易与GDP的比率)高达70%,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过去15年来,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增长了7倍多。200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销售额超过25亿美元,它的很多产品都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比如海飞丝洗发水和帮宝适纸尿裤。据星巴克咖啡公司预测,到2010年,它在中国的咖啡厅总数将超过美国。中国对国际品牌也很开放,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品牌人物。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新中国的标志,这其中大都有外国建筑师的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场合,为此北京曾经选择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来执导。中国给一位外国人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在日本或印度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持有者。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万亿美元,比位居第二的国家(日本)多50%,是欧盟所有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的3倍。拥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未必是明智之举,但它确实表明:无论遇到任何动荡或危机,中国都将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恢复能力。总而言之,这一切使中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产品制造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最大的储蓄国。但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从军事、政治或经济等任何角度衡量,中国在几十年内都不可能超过美国,更不用说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支配地位了。可是,中国正在一个又一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这将为国际体系注入全新的要素。
  

中国的发展体系(1)
许多人对中国的经济纪录表示怀疑。一些记者和学者声称,中国的统计数据有掺假的成分,*现象屡禁不止,银行业岌岌可危,区域矛盾日益尖锐,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潜藏着危机,总之,中国已经千疮百孔、积重难返了。必须要指出的是,持这些观点的人太多了,而且已经反复讲了20年,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核心预测—政权危机—并没有发生。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但它有一样东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望尘莫及的,那就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中国把馅饼越做越大,这就使其他一切问题—无论多么严峻—都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可控了。在对中国的批评者中,学者裴敏欣是最聪明的一个,但就连他也坦率地承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做法是最成功的,这远远超出我们任何人的想象。”
  令人吃惊的是,作为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国并不讳言它接受了市场经济。我曾经询问过一位中国官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们必须让市场来发挥作用。市场会使人们离开土地、进入工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历史上看,这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工业化。”当我向印度或拉丁美洲官员问同样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则非常复杂,大谈特谈农村福利、贫困补助及其他类似的做法,但所有这些做法都在削弱市场的力量,扭曲市场驱动的工业化这一历史性—同时往往也是痛苦的—进程。
  然而,中国的做法与许多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理念并不相同。后者要求在各个领域同时进行改革,有时又被称做“华盛顿共识”。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做法不同于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采取的“休克疗法”。中国领导人曾经认真地研究过休克疗法,并且经常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引用。中国领导人的看法与斯特罗布·塔尔博特①的精辟论断不谋而合。塔尔博特在克林顿政府中供职期间,曾经对休克疗法做过这样的评价:“太多的休克,太少的疗法。”中国没有轰轰烈烈地进行改革,而是选择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我将它称为一种“扩大分母战略”(Grow…the…Denominator Strategy)。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中国没有急于关闭经营不善的企业、勾销不良贷款或大规模地进行私有化,而是奉行一种“绕开亏损领域发展经济”的政策,以便使这些不良领域在整个经济(分母)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这样一来,中国赢得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直到现在,中国才开始整顿银行业和金融部门,比大多数专家强烈主张的时间整整晚了10年,而且采取行动的步调还远远慢于专家们的建议。但是,目前与10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一番,多元化程度也已经非常高。在此经济背景下,进行此类改革的条件终于成熟了。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如今已经没有人指望中央计划再发挥作用了。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计划确实已经不起作用了,就连在中国也是如此。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全国的了解和控制程度并不高,远远低于它自己的期望和外界的想象。举一个数字就能充分说明问题。在中国,中央政府掌握的税收收入只有大约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弱政府,但它掌握的税收收入却占全国的70%。换言之,“分权化”已经是中国经济生活的标志性特征,政治生活也日益朝着这个方面演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的弱化却是中央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鼓励发展真正的自由市场,向外国投资和贸易开放本国的经济,并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国内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步伐。中国的许多成功(如创业精神的兴起)和失败(如医疗保障的式微)都是由中央和地方缺乏协调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分权化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们美国会再次遭遇的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的发展体系(2)
中国政府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率,这往往有助于政府贯彻执行既定的战略。有些国家的政府注意到了这一事实,并且对中国政府的这一优势羡慕不已。印度官员总是说,他们的中国同行不用担心民众的反对。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不得不做了许多政治上广受欢迎的蠢事,而这些愚蠢的做*削弱我们的长期经济潜力。但是,政治人物在短期内需要的是选票。中国(政府)则可以做长远打算。虽然中国政府做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对的,但它确实做出了许多英明和高瞻远瞩的决策。”中国正在推动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是明显的例证。中国政府认识到为了提升经济价值链的水平,国家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为此政府将奖学金和其他补助支出由2006年的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27亿美元。官员们还计划大量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总额,由2006年仅占GDP的提高到2010年的4%,并且将其中的一大部分投向少数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精英院校。像这样重点发展某一行业的做法,对于*国家印度来说是不可能的。印度政府为了笼络选民,将大量资源用于发放短期补贴。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精英教育院校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限制按成绩录取人数的比例,录取学生的一半是以分配名额或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的。
  一个集权制政府能使经济保持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这实在是不同寻常的。大多数专制政府很快就会陷入四面楚歌、*成风和昏庸无能的困境,在经济混乱和停滞中艰难度日。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斑斑劣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在当今中国,政府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非常务实和能干。一位高级投资银行家曾说道:“我与世界各国政府都打过交道,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政府。”这种观点广泛地代表了在中国做过生意的企业家们的心声。比尔·盖茨2007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对于人们一直以来交口称赞的事物,人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据我个人观察,中国领导人正在冷静地考虑这些问题。”
  然而,以上所述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虽然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各个层面的机遇层出不穷,但由于政府奉行的是渐进式改革路线,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仍然相当可观。甚至就在今天,国有企业仍占据GDP的半壁江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5家最大企业中,有34家全部或部分归政府所有。政府控制有时会与开放、诚信和效率发生冲突。如中国的银行大部分仍然是政府性实体,每年都要斥资数百亿美元挽救濒临破产的企业,或者因为非经济原因向地方、组织或个人发放贷款。*现象也屡禁不止,而且*案件的高官涉案率急剧攀升。地区差距也不断拉大,贫富差距高得惊人,导致社会矛盾异常紧张。一个广为引用的统计数字能充分说明这一重要趋势:2004年,中国共发生了万次各类抗议活动,而这一数字在10年前仅为1万次。
  然而,这两个方面并非是完全割裂的。从许多方面看,中国的问题正是由它所取得的成功所造成的。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国把西方长达200年的工业化进程,压缩在30年里就完成了。在中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农田走向工厂,从西部来到东部。他们不仅在地理上迁往异地,而且还告别了往日的家庭、阶层和历史。中国政府能够跟上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这本身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裴敏欣指出:中国目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每万辆交通工具26人,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只有20人和8人。这或许是事实,但指出如下事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正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和印尼的增速却分别只有17%和6%。如果事态按照印度的愿望发展,当它的(汽车)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时,我敢保证其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会突飞猛进,这与它的政府是否*没有关系。
  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影响。这里不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而是只讨论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中国的主要河流体系中,有26%的水资源遭到了严重污染,并且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态功能”。仅长江沿岸就有9 000家化工厂。如果以空气污染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北京可以算作“世界的首都”了。按照欧盟的标准,在中国的亿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