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现场的山谷,距村子大约二、三公里,地上落叶等腐殖质很厚,头顶林木茂密。除了当地人偶尔来此打猪草,基本没有人为破坏痕迹。看完现场,提取了当时现场的实物。天黑前,我们赶到了位于半山腰的村庄,这是一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当晚,找到了受害的老太太和其家人。因为支书一家和老太太是亲戚,支书的儿子做翻译,访问进行的比较顺利。
受害者叫朱某某,63岁。受害者家人说,老太太受害后,可能是因为受惊过度,一个多月不会讲话,也不会动,靠人喂饭,至今只能说一些简单的语言,并且至今吃饭的时候不知道饥饱,只要手里有食物,就会一直吃下去。现在,半边身子还不能自如活动。
老太太的儿子说,事发当日,一同上山打猪草的,除老太太以外,还有两个年轻妇女。“变婆”出现后,两个年轻妇女先逃回了村子,因为迷信和恐惧,没敢吱声。天黑以后,两个儿子潘老拥、潘老里在村子周围寻找母亲,找了很久找不到,后来知道一同上山打猪草的还有这两个年轻妇女,便前去询问,她俩开始说不知道,说可能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后来,再去追问,两个妇女才说,老太太可能在出事的那个溪沟。两个儿子前往寻找,才果然找到了母亲。
我们访问的时候,老太太自述对当时的情况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们还去访问了那两个年轻妇女中的一位,也是说什么都不知道。其中原因,潘书记的儿子潘贵宏分析说,这是因为,一则,她们还是害怕“变婆”报复;二则,如果现在承认当时看见而没有回村庄呼救,担心村里人说她们见死不救,怕家属找麻烦。
据当时营救母亲的大儿子潘某某说:当时,他和弟弟二人急忙奔向那个溪沟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两兄弟一路吼叫壮胆。找到老人时,看到老人头在溪边; 头发已经散开,头发上全是草。事发现场草很密,老人露出一点身子,上衣被解开,头帕和围腰都放在旁边,没有撕烂的痕迹,很完整,但是皱皱巴巴。老人浑身冰凉,他们以为老母亲已经死了,就哭了起来。这时,老人突然叹了口气,儿子们就急忙把老人背起回家。途中,老人慢慢有了点知觉,却猛掐儿子的脖子,但是,很快又昏了过去。
回到家,儿媳妇用热水给老人擦了很久,才慢慢恢复体温。儿媳妇说,老太太浑身很湿,身上有乌青,有些伤痕就像人类亲吻的吻痕,也像是人手掐得很重的痕迹。当时感觉老人的脸特别干净,就像洗过一样,口水和鼻水分泌物特别多,背他回来的儿子背部都被弄得湿透了。这一天是农历2004年8月28日(公历10月11日)。
老太太朱某某被救回时,身上只有一件飘蕾(类似于裙子)。这件衣服,回家后,就扔在屋外,一直没人动过。征得家属同意,我们将该衣物和现场所有遗留物一并采集,寄往北京王秘书长处。
关于1996年的伤害老头事件,通过对当事村干部以及村民的走访了解我们得知,受害者叫朱某某,身材高大,身体硬朗,遇害前还能背着100多斤的大米走山道。据村文书莫胜忠介绍:老头那段时间孤身一人住在距村子二三公里的牛棚,事发前,受害者朱老掉还曾提醒村民说:这里有个“野货”,是个女的,屡次骚扰他,让大家小心……谁知道,没过几天,他自己就遇害了,地点就在老头的牛棚附近。
两起“变婆”伤人事件的发生地分别在村庄村的两端,都属于月亮山的一个支系。
之后,我们赶往距月亮山主峰最近的上拉力村,希望能到山顶看看,沿途能发现一些线索。据《贵州商报》报道和朱法智先生介绍,上拉力村至月亮山主峰途中,曾发现过“野人”窝等痕迹。可惜,连日的大雾更加浓郁,能见度还是只有几米,只好放弃。
通过在几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和所见所闻分析,这里的村民将熊或者猴子之类误认为是“变婆”、“野人”的可能性相当小,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有打猎的习惯,不会分不清这些东西。我们此行就拍摄到了猴子手、用熊爪制成的佐料罐等等物件。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媒体上关于贵州月亮山“野人”的报道,虽然多处失实,有新闻炒作夸张的成分,但事实基础是存在的。贵州月亮山区,目前尚存在人形动物活体的可能性相当大,深具研究价值,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
(四)、希望“野人”之谜在中国彻底破解
(四)、希望“野人”之谜在中国彻底破解
关于“变婆”,回到榕江县城后,县委宣传部陈绍新副部长介绍说,《榕江县志》编辑委员会曾搜集到不少有关资料,后来正式出版时,觉得荒诞不经,没有实证,便没有收入。原稿据说尚存,但我们此行没有收集到。
在相邻的从江县,我们查找《从江县志》,发现了,找到了有关“变婆”的记载,《异闻——人类变兽》,全文如下(p742):
“县内苗、仲族谓有变婆之说,言生人死后掩埋土中,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揭棺破土而出,形体依然,颜色不类,心尚知觉,惟哑不言,呼叫有声,腥秽之气随风飘荡,闻臭欲呕,毛骨悚然。当变婆初出土也,人性犹存,当即返家,睹生前经理事件犹能料理如常,见家人仅能摸抚洒泪而已。若妇人之变也,尚知怜其子女而哺乳之,潸潸然泪与涕俱。家人慰以善言,导其不类。变婆闻之,俯首若有所思,自渐化为异类。家人恐久留变异,遂备一公鸡,送往林菁,少置柴草火种,嘱变婆持鸡待享,籍辞觅柴燃火,绕道越山而返。变婆戏鸡痴待,久而失手,鸡则纵去。(变婆)满山溪谷遍地寻觅,遂忘却来时道路矣。斯时也,变婆人性犹未尽泯,时于溪涧深谷中觅蟆蟹田螺之类充食,由是登山涉水,不复知有险途。若不跌崖落水而灭者,迟之又久,形体改变,痛极惨叫,山鸣谷应。忽焉手足拳曲,忽焉蹄爪发现,忽焉遍体长毛,斯时或化为虎,或化为熊。倏忽之间,突变一庞然猛兽,奔走跳跃,窜入深林,不复稍有人性矣。凡是种也,不俱男女,死后均变,以故乡邻隐知底细,畏不结婚,恐为子孙累。婴孩尤忌食乳,稍沾恐即为同化矣。此种离奇怪异之说,惟苗*有之,他处则无,自古未之闻也。又惟苗、仲独有之,他族亦自古为之闻也。如此怪异难明之理,故博学君子闻之亦乐为而研究者也。考察变婆之说约有数端,一说:谓猎户捕虎,虎死其前足带有重八两之银圈,箍于胫下,由是足证人变虎,信不诬也。一说:谓人类手骨带扁,旁附一小骨;兽类足骨形圆,且无附骨,以此观察,园则是,扁则非。是说也,出自臆度,人多不信。一说:谓变婆妇女,富于感情,风姿尤为美丽,其说固近似矣。然苗疆女子明眸皓齿、妍艳动人,其死后不为变婆者亦随处皆是,固此种论断殊不足凭。又一说:谓人之眼目黑暗中不放光彩,若死为变婆之妇女则异是,于昏暗中窥之,则双目炯炯发现青光,若猫眼然。此种苗女死后必为变婆无疑。是说也,征诸苗仲言论,证以父老之传闻,实属信而有征。故此种人种,自知有此不良朕兆,夜间于人围坐时将灯火剔亮,以防灯陷昏朦被人窥破,隐识其为变婆种也。呜乎,苗山一带,处穷荒深山大泽之中,难免有山精物怪潜伏其间,为苗女害,以至怪种流传,至今未替,是苗族中无可如何之隐恨耳。彼世之谬托文明家者,动辄斥为讹传,笑为妄语,何其少见而多怪也。”
与神农架等地一有“野人”的风吹草动,便引来媒体大肆炒作不同,此行,我们深入月亮山现场前后,在榕江县城专门围绕“野人”走访了解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多日,竟然没有听到一点关于2004年事件的消息。可以说,由于当地特殊的民情和地理环境,这个消息当时竟然还没有传到县城。如果我们没有下乡,此时也不会知晓此事,也会错过,只会认为戳穿了一个假新闻。
本次我们在月亮山区的实地调查,关于不明动物的离奇传说还听到很多,有些离奇到荒诞。朱法智先生自述收集到很多实物,有“野人毛”,“野人”血液等等,但我们此行无缘得见实物,只见到了照片。
我们在月亮山收集到的现场实物,寄到北京后,王方辰秘书长组织专家初步鉴定后认为:事实证明,这些偏僻地区才是人形动物生境更优越的地区,本次调查所取得的证据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王方辰秘书长说,随着人形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证据日趋丰富,尤其在我国第二台阶中部以南,包括云贵、广西、四川、秦巴山区一直有关于人形动物的目击事件,以湖北神农架为代表的人形动物目击事件一直为世界所瞩目。由于湖北的旅游开发速度较快,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因此游客与人形动物相遇的机会也随之上升,近些年来神农架的目击“野人”目击事件多次发生,这是预料之中的。但是仍处在封闭落后的云贵深山区,即使发生人形动物目击事件也无人过问。本次调查所获的直接证据更引起本会对贵州山区人形动物活动的极大关注,贵州始终就有关于人形动物活动的传说,但是那里山大人稀,考察起来更加困难,当地群众多为苗族,语言不通,科技文化水平更显得落后,对人形动物十分恐惧,出现伤人事件后更不敢声张,认为是丑事且回避调查者的询问,这无形中增加了调查研究的难度,也更具有实证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我国古代文献和考古材料中,一直能够从历代史书中找到这种形状像人的高大动物,只不过对它们的称谓不同,有心人从战国至明清的《山海经》、《尔雅》、《淮南子》、《酉阳杂俎》、《太平御览》、《本草纲目》、《蠕范》、《古今图书集成》等30多种古代文献中都找到了蛛丝马迹。在这些文献里,关于这“野人”名称很多:赣巨人、髴髴、山(犬喿)、山精、山丈”、旱魃、山都、山魈、山鬼、熊罴、人熊、攫、变婆、东都、雅辔、木窠、枭蛘……等等不一而足。直到现在,一些亚高山区的森林周边地区,始终活生生的存在人形动物的传说。
自上世纪70年代神农架发现人形动物以来,在这里相继发现了各种与人形动物相关的多种实物证据。在过去的30年科学考察中,除数百起目击事件外,神农架地区一直就有脚印、粪便、吃食现场、睡窝等完全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痕迹被不断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这里几乎每年都有当地居民或外地游客目击人形动物。2002年曾两次发现新鲜的“野人”毛发;2003年6月29日16点40分,神农架天门垭再次发生多人目击人形动物事件;2004年3月4日在茅芦垭再次发现清晰的人形动物脚印;2005年9月15日,神农架木鱼镇木鱼园艺场5组农民张家洪,在金猴岭山梁目击到2个人形动物活体。这些人形动物的频繁的活动信息,是不是预示着在中国破解世界“野人”之谜为期不会太远了?
王秘书长说: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国际公认的古人类起源地之一,我国古人类学家找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