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环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能源、经济、环境-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适应

  1、适应的机制框架。要建立综合的适应机构,以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2、建立附属机构。在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下,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适应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并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区域中心。

  3、在公约下建立新的“适应基金”。基金将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主要用途包括:(a)加强能力建设,包括数据收集和脆弱性评估;(b)涵盖制定国家适应行动计划的所有成本;(c)实施适应行动、项目和规划;(d)实施风险管理和减少风险战略;(e)通过经济多样化增强适应能力;(f)促进适应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g)促进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提高。

  4、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该机制用于监督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并评估所提供支持是否充足。

  (四)技术开发和转让

  1、机构设置。技术开发和转让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关键性作用,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应的机制安排,以具体落实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所承担的相关义务。

  2、在公约缔约方会议下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附属机构。在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下,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国际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活动,包括:(a)制定和实施重要气候友好技术的联合研发计划;(b)评估技术需求;(c)提供可转让的技术清单;(d)确定技术转让中的障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e)确定推动技术转让的激励措施;(f)管理技术信息及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活动;(g)处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h)加强能力建设;(i)进行绩效监测和评估。

  3、建立多边技术获取基金。该基金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

  4、绩效评估与监督。定期对技术转让的进展,包括范围、规模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资金支持

  1、机构设置。为有效运作公约下的资金机制,要分别设立适应基金、减缓基金、多边技术获取基金和能力建设基金。资金机制的管理应接受公约缔约方大会统一指导,体现公平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资金易于获取且管理成本较低。

  2、资金来源。发达国家缔约方政府有义务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和可预期的资金。私营部门和碳市场资金资源可作为发达国家缔约方资金的有益补充。

  3、资金比例。发达国家缔约方每年应至少拿出其GDP一定比例(如)的资金用于给上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四、关于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一)紧扣谈判授权。根据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决定(1/),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应当就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达成协议,并通过议定书附件B修正案的方式加以确定。

  (二)议定书是长期有效的条约。为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议定书确立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模式,是实施公约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量化减排指标,并就确定发达国家在后续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作出了安排。议定书是一项长期有效的法律文件,并不因第一承诺期的结束而失效。确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进一步减排指标的工作组授权简单明确,就是要通过修改附件B确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绝非全面修改议定书。

  (三)议定书工作组是双轨制的重要一轨。议定书工作组是落实“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的重要一轨,应尽快完成谈判任务,确保议定书第一、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档。只有明确了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的进一步减排指标后,才能为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下非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确定可比的减排指标。否则,发达国家减排义务之间的可比性就无从谈起。工作组能否如期确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直接关系到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取得成功。

  (四)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 。。

第八章  未来的能源体系
第八章  未来的能源体系

  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世界各国科学院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现IAC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美国科学院前院长布鲁斯。艾伯茨共同担任。IAC的宗旨是动员和组织全世界优秀的科学群体,就全球和区域最关心的经济全球化、减少贫困、战胜饥饿与疾病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向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政府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2005年1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五次IAC理事会上,IAC决定启动“未来之路:向可持续能源迈进”研究课题,由各成员国派专家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际科学院委员会能源研究专家组组长朱棣文教授和巴西前科技部长哥登伯格任专家委员会主席。经过两年半的工作,研究报告终于问世。该报告从能源效率、能源供应、政策与科技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了在向能源可持续利用过渡中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和资源方面的各种不同选择方案,以及应对当前挑战需要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需要考虑的研发重点。 

  报告经深入研究得出如下九个结论,并分别就其向有关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行动建议:(1)满足地球上最贫困人口的基本能源需求是一项道义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个责任的履行能够、而且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2)必须做出协同努力,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世界经济的碳强度。(3)从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中捕获并封存碳的技术,可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低成本、高效益管理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4)对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竞争在今后几十年里有可能成为很多国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及经济脆弱性增加的一个原因。(5)作为一种低碳资源,核能可继续为世界未来能源供应做出重要贡献,但前提是人们在资本成本、安全性和核武器扩散等方面所担心的主要问题能够得到解决。(6)很多不同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提供巨大的机会。(7)生物燃料对于同时解决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问题来说非常有希望。(8)低成本、高效益的能量存储技术、新能量载体和改进的输送基础设施的发展,可能会大大降低成本,扩大各种不同的能源供应方案所做的贡献。(9)科技界与广大公众一起,在推进可持续性能源方案方面能扮演关键角色。 

  中国科学院组织国内能源、环境、气候、科技政策等方面的专家,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成果和学部咨询项目基础上完成了《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逐步减少并清洁使用化石能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类社会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有能力应对挑战。然而,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和资源分布的不均,多数国家在短期内仍无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如何在过渡时期既保障能源供应,又保护生态与环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挑战。逐步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可持续能源过渡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展望我国2050年能源需求与保障供应的可能性,我国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突出矛盾,一次能源结构将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电源结构也将改变。主要变化是,煤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约70%减少至2050年的约40%,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还有约15%的缺口要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补足。

  在2050年中国能源的战略目标上,报告认为,要发展水电和核电,使之占发电总量的20%%以上;大力开发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力争使其占一次能源总量的2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立即着手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继续发挥煤清洁利用的重要作用;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充分发展水电与安全、可靠、先进的核电;大规模发展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大力支持未来新型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

  为此,21世纪迫切需要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革命造就全球下一代的能源体系,而信息革命面临的最深刻挑战就是逆转目前的传统能源的消耗方式,帮助清洁能源建造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这个转变有三个使命,其一是要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是以发展智能互动网为基础提高能源效率;其二是要逐步更新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利用体系,采用就在自己本国国内、低污染、能够大量获得、可以良性循环的清洁能源体系;其三是要建造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互动的能源运转体系。

  首先,要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总耗量,万元GDP能耗,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为:煤占、石油和天然气占、水电和核电占。综合分析全球及我国化石能源可开采储量和环境承受能力,我认为,通过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节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到2050年我国GDP增长的目标,我国必须而且可能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比较理想的是化石能耗总量比2005年增加不超过50%;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届时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我国能源结构必须向大幅度增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份额的方向调整,比较理想的结构是非水力可再

  生能源至少占(一次能源的)25%左右,水电和核能占(发电总量的)20%以上。

  其次,要制定我国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制定我国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路线图是建设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制定

  路线图必须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前瞻世界能源前沿。

  近期(至2020年),重点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力争突破新一代零排放、多联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高超临界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等,解决CO2捕捉、储存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并进行技术示范,积极发展安全

  清洁核能技术和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前瞻部署非传统化石能源技术。

  中期(2030年前后),重点推动核能和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向主力能源发展。突破快中子堆技术并实现其核电机组商业示范发电,核乏料有效利用和安全处置技术等。突破太阳能高效转化技术,创新太阳能电热集成应用系统,创新光合作用机理并筛选或创造高效光生物质转换物种,实现农业废弃物、纤维素、半纤维素

  高效物化/生化转化技术的工业示范和规模产业化,发展智能能源网格和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