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莽篡汉传-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吗?”

  “爱妃知道吗?”

  “妾心只知道,陛下。”

  班婕妤说。 。。

第六章
到东宫去向皇太后传送消息的宦官返回来报告,太后赞成明天探望大将军。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该是要为皇上准备礼物了。他们两人便找个地方坐下来,等着刘骜。作为宦官,他们是侍奉皇上的奴仆,但若说工作,也算不上是劳累的。

  半个时辰过后,陈衡看见成帝和班婕妤互相搀扶着,慢慢从亭子那边的方向走过来。他便站起来,恭候他们走来。他不敢正眼直瞧着他们,那是不礼貌的。但他能感觉到,班婕妤依偎在成帝身边时的那种美态,他也能看到,在班婕妤晰白的脸颊上的,那美丽的红晕。他没有生育能力,但不等于没有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刘骜看上去有点疲累,头发也有点乱,但是神采亦亦的。

  “太后说明天去探望大将军很好的。”

  当他们两人走近时,陈衡便这样向刘骜汇报道。

  “哦。那很好。既然太后这么说了,那就很好。那就准备一下,准备些礼物。朕看,明天早朝之后就出发,朝中的大臣们也一块过去。”

  “好的。”

  “你要预早通知张丞相一声。让他也有个准备。”

  “好的。”陈衡又再说道:“另外,陛下打算赐大将军些什么礼物呢?”

  “这个嘛……”刘骜略略的想了一下:“爱妃,你说呢,你觉得朕该赐大将军些什么礼物好?”

  他问班婕妤。

  “小妾觉得,可能赐些药品一类的比较好吧。”

  班婕妤没怎么想,就真的是凭感觉回答刘骜的问话。

  “这主意不错。”

  “只是不知道什么药品好,这个小妾可就不知道了。”

  “这个好办的。这不是问题。”刘骜便对陈衡说:“把太医叫来,朕要问他一下。让太医给拿主意,这准没错了。”

  “来这吗?”

  陈衡一脸的狐疑。

  “你真是蒙了。是第一天在宫里做事情吗?”刘骜虽然是提高些了声音,但并没有要怪罪陈衡的意思:“不。叫他到承明殿去。”

  后宫是皇上私人的生活空间,外臣当然不能进入。但太医身份特殊,有时要到后宫给妃嫔们看病,所以陈衡才有这么一问。听刘骜吩咐后,陈衡便指派人手通知太医立即到承明殿。

  刘骜回过头对班婕妤说:“爱妃,明天你也跟朕一块儿去吧。”

  刘骜的提议,让班婕妤感到很高兴。

  “谢陛下恩宠。”

  她没有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回答道。

  成帝的这个提议。对她来说真是很好的。进宫有些日子,难得有机会到宫外面走走。能有这么个机会,怎么不叫人兴奋呢?班婕妤其实高兴得连眉毛都像鸟儿般要飞起来似的。但她跟一般的轻薄女子不所同,不会一高兴起来就忘乎所以了。

  “但是……陛下,皇后……”

  她想到了许皇后,一个因自己的受宠而皇上冷落了的女人。她小心地提醒刘骜,像这样的正式活动,按理说,皇上是应该跟皇后一块儿出席。

  班婕妤不是个怀有不当野心的人,所以,没有把这作为自己谋取皇后位置的机会。她心里对刘骜有真爱,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事情,是情不自禁地以是否真的有利于刘骜为着眼点。当然,不说他的地位,刘骜长得一表人才且心地纯良,也是值得衷爱。

  刘骜对许皇后冷淡久了,一时也就没想起她来,经班婕妤这么一提醒,也觉得明天外出,不应没有许皇后的位置。便说道:

  “好的。明天你就陪着皇后,跟她在一起。”

  “谢陛下。”

  班婕妤说。

  这安排,本来也说不上好。自她受宠以来,许皇后便对她有诸多不满,两人相见时,相处得并不愉快。班婕妤是更乐于陪皇太后的。不过,想想明天外出,皇后其实也是要陪着太后出行的,她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随后,班婕妤便离开刘骜回昭阳殿,而刘骜则到承明殿去。

  太医还没到。

  刘骜两手握在背后,在殿内来回走了几圈。他心中有个想法,是希望能找到一种办法,帮助大将军恢复。他来回踱了几个圈后,在书架前停下脚步,翻一下,找出《黄帝内经》这本书,便抽出来阅读。

  他走回自己的王座上坐下来。这本书,新近由黄门侍郎刘歆辑录后特别呈上的。刘骜已经阅读过一遍,有些感觉,这会儿又想再拿出来读读。书中的道理,因为过去没读过,就觉得很新颖的。有些他明白,有些,则还不是很理解。或许,这里能找到让大将军恢复过来的办法?

  太医来了。

  “皇上无恙。”

  太医给成帝行礼说。

  “赐坐。”

  刘骜说。

  然后,刘骜问太医:“太医,你看呵,《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话是指有病不治,而只治未病吗?或者是表示,比如阴虚有病,那就该调控阳气以达到阴阳谐和呢?”

  “皇上英明。这话的意思,大概也就是这样。”

  “朕其实不是很理解这话的意思。你再详细讲讲。”

  太医便解释说: “《内经》中治病是有两重含义。治已病与治未病。已病之治与未病之治相结合。只是常人重治已病而忽略治未病,而圣人则意识到治未病是更重要的事情。否则,未病的也发生病变,自然就欲治不能了。”

  “嗯。这话在理。”

  “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人的生存,是适应自然。自然总在不断地变化,当人不能适应自然发生的变化时,就是生病。所谓病,就是不适应自然的意思。同一种情况,在一些人是病,在另一些人,就是自然。比如同样的情况下,有人可能会中暑,有人则什么事都没有。适应了自然的变化,就不再是病。人活着,就要不停地适应自然的变化,这就是治未病。”

  “这话的意思是说,病,不是一种东西,而只是一种不适应吗?”

  “病可能是一种东西,也可能不是一种东西。然而,它们的产生,都是对自然的不适应。”

  “朕是明白些了。但已病之治与未病之治相结合又该如何理解?”

  太医继续说:“治未病也是有两种含义的。有病之治未病与没病之治未病。没病之治未病,就是要增强适应力,让人能不断地适应自然的各种变化,达至人之健康。”

  “那有病之治未病呢?”

  刘骜继续问。

  “有病之治未病,目的仍然是治有病。这时,是要与治已病相结合的,是辅助手段,是间接之治。具体来说,比如陛下方才所言,阴虚有病,那就要调和阳气使之相互适应,使人体内仍然达致平衡。如果此时壮阳,那就失衡,没病也变有病了。”

  刘骜点头称是。

  “以大将军之病,依太医看来该怎么治,用些什么药物比较合适?”

  “象大将军之病,请陛下恕罪,是病已深之状况,其中发生的变化,人已不能与之相适应。病就这样来了。人上了年纪以后,适应力下降,病容易产生。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是与适应力无关的。人之衰老,阳气下降,虽然阴阳和谐相调不生病,但随着阳气的不断下降,最终走向寂灭。这也是什么药物都没有用的。”

  人总得一死。这话题,有些沉重。

  “太医所言极是。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有些事情,该发生的,它总要发生。但作为人,或许,也是有些高于自然的地方吧。太医,也不管怎么说的,你跟陈衡去挑一些药品,其中有些珍贵的,或许对大将军仍然有用,朕希望是有用吧,赶明天,朕要送给大将军,希望他能恢复,至少,能减轻些病痛。”

第七章
翌日早上,大约9点钟的时候,未央宫的大门打开了。但是走出来的,不是如往日般,退朝回衙的大臣。而是一小队手持大锣的黄门侍郎,他们走出大门后,在队长的指挥下,便敲响起了手中的大锣。

  锣声喧天震地,把全长安城的人都惊动了。

  锣队后面,是皇帝的御林军礼仪队。礼仪队分作两个部分,跟随在锣队后面的那部分是旗队,士兵们手持旗幡,高高举起,人们即使在远处也可以看到。旗队后面的另一部分士兵,手持斧钺,彰显皇家的威仪和权力。礼仪队走出大门之后,又走出来一队御林军。这一队御林军是护卫队,沿途护卫皇家车队安全的。

  护卫队出发后,皇家的车队便徐徐驶出宫门。全部是辇车,一种由人力挽行的车辆,车身只是罗帐,这样比较轻,容易挽动。与马车相比,辇车比较平稳,不那么颠簸,车上的人坐得较舒服些。虽然同是人力车,辇车与后代的人力黄包车不同,挽车的辇郎并非是从事劳役工作,而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是一种官级待遇。大学者刘向,是因为父亲的德行而获任为辇郎,而得以晋身的。

  辇车后,就是丞相张禹领着的大臣队列。除了史丹等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外,朝中大臣都在了。

  长安城占地约36平方公里,主要由8条大街组成。其中,皇帝的宫殿群占了三分之一,集中在城的中部和南部。以今天的标准衡量,这城的规模当然不大,步行走一圈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在当时,是全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城了。

  王凤的府第在长安城的北部。所以,队伍走出皇宫后,便往北行。

  随着锣声的召唤,不少市民便拥出街头看热闹,男女老少都有。上了年纪的人们是很高兴的,因为又有个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的见识了。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在自己附近的年轻人介绍那些旗幡的意思,教他们怎样判断那辆车上坐的是皇上,那辆车上坐的是皇后,而走在车辇后面的大臣又是谁等等。有的老人家,则无比详尽地向后生们介绍当年汉元帝出巡的情境,他们在这回忆中,得到甜蜜的乐趣。年轻人也是很高兴的。不仅有热闹看,还可以开开眼界。自然地,他们也是很想一睹皇后的风采。至于年纪小些的,大都是在发呆。他们也不知是被锣些震呆了,还是被盛大的场面吓呆了,一言不发地看眼前的一切,既不叫喊,也不笑,就只是摆出一副满严肃的样子,在发呆。

  第一辆辇御,在辇郎的拖拉下,徐徐而来。辇车身上,有明显的龙的标志,而且,车身鎏金,这是皇上坐的车辇呀,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了欢呼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岁!”

  人们激动地,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向刘骜欢呼。

  刘骜揭开罗帐,向民众摆手示意。民众的热情,让他内心感动。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实,当民贵之时,君又何如会轻?断不会如此的。民贵则君贵;民轻,自然君轻。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汉成帝实是一个政绩显赫的帝王。他登基两年,即定下重大决策,减天下税赋,让人民休养生息,充分体现了他的贵民惠民思想。建始年间黄河发大水后,他便组织力量对黄河进行大力整治。河平年间,虽然又连续几年发了大水,但都没有造成灾害。汉成帝在文化上建设就不用说了,张禹、刘向刘歆父子,都是其中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