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莽篡汉传-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莽拍打去手上的泥土。

  “嗨,你们两个,也快过来吃饭吧。别让饭凉了。”

  大嫂朝赵根和赵驹嚷道。

  赵敬放下手中的活计,朝大嫂这边走,他感到肚子饿了。赵根是个细心人,他把犁从牛身上卸下来,让牛也得以休息一下,然后再过来。

  “他们用新方法来耕地,还是很不熟练。如果不能把这地耕好,会影响我们明年的收成的。所以,得要多教他们一下,让他们慢慢熟练起来。别把地耕得一会儿深、一会儿浅的,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收成。瞧我们这地,说实在,真的是很好的地,我们应该是能够有更好的收成。”

  说到种地,王莽当然不比两位长工更有经验。但他这人有个特点,就是做事认真。既然来向他们推广“代田法”的技术人员,根据地的特点制定了农田建设的基本规范,他就要一丝不苟地按照规范的要求严格完成。既然他请教了技术专家的意见,那就按人家的意见办。“否则,这规范有什么用?人家制定这规范,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人家是专家,不按人家的要求做,那与胡来没什么两样?”

  他们围成一圈在地里坐下来。大嫂揭开提篮的盖子,里面放着三个瓦缽。一个盛着瓜菜、另一只盛着咸菜、最后一只盛着馒头。与他们的早餐相比,他们的午饭也不复杂。

  王莽解开缠在腰间的葫芦,喝了一口水润润喉咙。

  “来吧。咱吃饭吧。”

  王莽说着,便拿起一个大馒头,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嚼了一会,提起筷子夹了一箸清菜,又放进嘴里。

  “哇,这菜好香。”

  因为昨天杀了鸡,今天王母用鸡油来烧菜,所以特别香。

  “真的是好香。大嫂您吃了么?”

  赵根也夹起一箸青菜放进嘴里。他一面大口大口地嚼着馒头,一面对大嫂说。在年龄上,他比大嫂还大几岁,但他跟着王家的人叫,也习惯称她大嫂。

  “我当然吃过了。我们是在家吃过了以后才来的。不然走这么远的路,我还走不动呢。”

  大嫂回答赵根说。

  “您其实可以叫冯姬跟着来,帮您提点东西。”

  赵根又说道。

  “对呀。以后您就可以让她过来,不用自己跑得这么累了。”

  赵驹附和着说。

  “这倒没什么。这点东西我还提得动。况且,冯姬在家里也有别的事要做。”

  王莽留意到,在和大嫂说话时,赵根脸上显有一种特别兴奋的神色,仿佛是有那种意思似的。

  “那也是。这小姑娘虽然勤快,不过,看上去倒也不是很能干活的人。先在家里头熟悉下好。”

  “嗯。王太太就是这个意思。”

  大嫂回答赵根说。

  “谁天生会干活呢?不都是慢慢干出来的吗?”

  赵驹跟堂兄抬杠说。

  王莽看大嫂的样子,倒没看出什么意思来。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就大嫂改嫁,王莽没意见的。人之自然欲望,虽然不应放纵,但应该受到尊重。当然,如果大嫂不愿再嫁而想继续留在王家,他也没意见,大嫂本来就是王家的人,继续在王家生活,是理所应当。但大嫂若改嫁给赵根,这会有些问题。虽然论出身,赵根也曾是有过自己土地的小地主。但土地被兼并后,他已经一无所有,得外出打工出卖劳力了。一个只能靠给别人打工谋生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不稳定,他的未来,会有什么前途?他们王家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仍是有所依靠的小地主。而且,不管他们怎么穷,总也是皇上的亲戚。论身份地位,相差太大了。

  用过餐后,大嫂就要回家去,她把东西收拾好。犁牛还需要休息一会,赵根和赵驹也得以躺在地里睡个午觉。王莽背上背篓,吃过饭,他不用急着回家。他陪大嫂走了一小段路,到一个叉路口时对大嫂说:

  “大嫂,你回去跟娘说一下,我去看一会书再回去。”

  “哦。好的。”

  大嫂跟王莽摆摆手,独自提着几个空缽子回家去。 。。

第十章
一走到那条熟悉的小路上,大黄狗又兴奋地冲到了前面去。王莽跟在它后面走,心里想着大嫂的事。他曾想过给她找过人家,不过,不好直接跟大嫂说,以免大嫂以为他要赶她离开王家,而是让王氏找个机会不经意地问她一下。大嫂告诉王氏,孩子太小了,她没有再嫁的打算。

  “可是孩子小些,这不是正好的事吗?”

  “谁知道别人的心里是怎么个想法呢?我不想他受欺负。要是打的人不好,我们就要遭罪了。”

  大嫂对丈夫的爱,也让她特别地珍惜他们唯一的孩子。

  不知不觉中,王莽随着大黄狗来到河边。这儿河水清澈,岸两旁,长着茂密的灌木林。他们沿河岸而行,走到一处避风的河湾。这一处好地方,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有树,有草,特别地,还有一张用几块石头垒起来的桌子和石椅子。

  大黄狗来到石桌子跟前,不再往前去。它围着石桌转了几圈后停下来,抬头望着王莽,观察着他。这地方,它很熟悉,它跟王莽来过许多遍。而王莽对这地方,当然更为熟悉,这石桌子就是他垒起来的。这儿是他在野外的一间小书房,这是他的读书桌。每次到地里看过以后,大多会来读一会儿书。他喜欢这儿的安静,喜欢这儿美丽的风景,喜欢在这儿可以独自一人静静地思考学问。

  已经几个月没来了,这儿的一切还是照旧,没有什么变化,王莽有一种重新回到那只属于自己的世界的那种感觉。是的,生活又将会如4个月前那般继续。不过,微微的变化还是有点儿。王莽解下背篓,放在地上,留意到石桌上有一堆小石头,这是他4个月前离开时所没有的。小石头堆的中央,横放着一朵野花,极吸引人的目光。看上去,花儿不是刚采下来的,放在这儿已经有好几天的样子,不是太新鲜。

  王莽把花儿拿在手上,心里想,应该是她放在这儿的吧?因为,没什么人会到这儿来的,只有他们会到这儿来。他们从没在这儿碰到过别的什么人,只是见过些小动物,应该是她放在这儿的。王莽把桌面上的小石块扫掉,把那花儿放回石桌上,不是放在中央,而是放在桌子的前沿,让桌子腾出比较大的位置,接着王莽坐下来,从背篓里拿出一卷书,放在石桌子上展开。

  这是《礼记》,一部由孔子的学生们所撰写的文集,内容是关于《仪礼》的解释和说明。最初,为刘向所编,收130篇文章。但篇幅太大,不利传阅,戴德简化掉其中的三分之一,得85篇,后来戴德的侄子戴圣又再简化,选出其中的一半得49篇。现在王莽读着的,正是戴圣所编的《小戴礼记》。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王莽小声地读着。

  这是《礼记·礼运》里记载的孔子的一段感慨。当时,孔子刚参加完一个拜祭祖先的仪式,走到宗庙门外,子游陪着他,孔子触景生情,向子游感慨自己没能赶上祖先们实行“大道”的那个时代。

  “道”,在现代语文里就是真理的意思。“大道”相当于绝对真理。行大道的社会,意指一个符合人类终极理念的社会。根据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这应是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在行大道的社会里,天下属社会公有。社会选举道德高尚的、有能力的人进行管理。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信用,关系和睦。人们不仅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仅只疼爱自己的子女,而是要让全社会的老年人得到善终。让幼有所爱,老有所养,男人有工作,女人有夫家,青壮年人有充分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对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废患病的人,社会都有保障措施。“货”是经商得来的财富,含有剥削成份。因此,人们厌恶之,人们拒绝占有不是自己创造的财富。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不自私自利,和平、团结,是为大同社会。

  对《礼运篇》王莽读过许多遍,至今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研究着。他对“男有分。女有归”这一句,尤其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如果男人没有工作,女人找不到婆家,那么,这社会,又怎可能会是一个安定的社会,又怎么可能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呢?他想到了赵根和赵驹,他们失去自己的土地了,如果又找不到工作的话,他们将怎样生存呢?他又想到了大嫂,她还很年轻,其实,是应该再嫁个丈夫的。

  王莽把那野花儿拿在手上,轻轻地转动着。她会归入谁家?他望着野花儿这样问自己。几个月没到这儿来,心里有过牵挂,但身不由己。这朵花儿,让他心里有股美好的感受。这时在远处,有只不知什么动物走过。大黄狗本来安静地伏在他脚边的,突然站了起来,并且迅猛地追了过去。又是一只倒霉的小田鼠吧,大黄狗呆闷了,正好拿它寻开心。

  王莽放下花儿,又再继续念道: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道”社会逝去了。公有制度被破坏,天下实行私有的制度。大家各人顾各人,各自分开单干,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家,不再顾及社会这个大家。人们一心只想发大财,财迷心窍,这样的心态,对社会的危害极大。但是,如果能够以礼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依照礼义的准则来建立法律制度。以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以礼义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总之,以礼义来约束人们的私欲,那么,这个社会,还是能给人一个稍安定的环境,是为小康社会。

  孔子告诉子游:“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王莽认为,这段话,对理解孔子一生的追求,有很大帮助。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克己复礼”,他的目标是什么?不是要建立大同社会,而是要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建立大同社会,正如他告诉子游的,是他的远大志向。但孔子显然认识到,以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不具备建立大同社会的条件。所以,孔子宣扬仁义道德,宣扬“克己复礼”,是希望将社会置于礼义的约束下,最后达到小康水平。

  突然,大黄狗近乎疯狂地吠叫起来,把王莽从他的思考中唤醒过。大黄狗叫得很兴奋,声音很猛烈。王莽想,难道刚才那只动物并不是小田鼠,而是只大猛兽?这还没见过。是野猪吗?这里及附近一带,已开发多年,并没有什么大型野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