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匡的爸爸立刻停车过去问:“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怎么就你一个人,以前不都是跟同学一块回家的吗?”
匡匡神秘地说:“今天班里进行大扫除,他们都在扫地擦玻璃呢,我看老师也没在,也没人管,就先出来了,这样我就不用扫地了。”
匡匡的爸爸听了匡匡的话后问:“今天的大扫除是全班都参与的吗?”
匡匡说:“是的,所以趁着人多我就溜出来了。”
匡匡的爸爸听后严厉地说:“回去!”
匡匡不解地说:“回哪儿?”
爸爸说:“回去打扫卫生去!”
匡匡开始还以为爸爸会为自己的聪明行为感到高兴,谁知爸爸却变得不高兴,并让自己回去打扫卫生,于是也生气地质问爸爸:“为什么?”
爸爸严肃地对匡匡说:“这是你的责任!既然是全班都要参加的大扫除,就有你的一份,你就有责任去为班集体贡献你的这份力量。”
匡匡说:“责任?我不懂什么是责任,也不管什么是责任。”
爸爸说:“责任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必须去做,你犯下的错误必须去纠正,你作出的承诺就一定要履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将来是不会有出息的!”说完,没等匡匡再反驳,爸爸一把抓起匡匡就把他拉进了车里,然后把他送进了学校,并陪他一起到了班里。这时同学们都已搞完大扫除,爸爸二话没说又带着他去向班主任承认错误。匡匡一时还没想通,回家后一肚子的气都“挂”在了脸上。
晚饭后,爸爸来到匡匡的屋里,坐到匡匡的床边,对匡匡轻轻地说:“还生气呢?爸爸今天下午做得可能有点过激了,向你道歉。别再跟爸爸生气了好不好?爸爸也是为你好啊!好孩子要有责任心,应该做的事情就要做,不能耍小聪明。爸爸不希望你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你要理解啊!”
经过这件事后,“责任”二字总是萦绕在匡匡的心头,他知道了该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坚决做好的道理。他总是提醒自己: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就要承担,要像一个男子汉。
本领养成4招
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某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自杀了。惋惜的同时,也令人深深的反思: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错误行为的养成,除了后天影响之外,很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太溺爱,担心孩子无法自己将事情完成,而一味地帮孩子做,长此以往形成的。其实,不让孩子为家操一点心,实际上就是剥夺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呢?所以,家长朋友要注意,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有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的面对,敢于负责任,这也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
■ 让孩子去承担家庭中的责任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心过渡。
■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轮流担任教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待孩子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计家庭财政安排。
■ 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当孩子没认真完成安排的事情时,父母一定不要代劳,比如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必须让孩子重新或继续完成,而不是直接动手将事情办好,这样,孩子才知道如何负责任。所以,父母要注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某些人生中的难题,必须靠自己努力解决,要勇于面对,勇于负责任,相信自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 父母首先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
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功课11 成于乐观——乐观是成长的必修课
孩子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父母和老师也会鼓励他们乐观对待,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但过度乐观并不是一件好事。父母要让孩子牢记一句话: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亲子放大镜
琪琪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现在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表现得很悲观。在她的眼里,天空总是灰暗的,没有一点色彩……
为了让这个孩子变得乐观起来,妈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二战时期,犹太精神病专家弗兰克在法西斯的集中营里失去了妻子、孩子以及一部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手稿,几乎一无所有了。换成别人的话,肯定早已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痛不欲生了,但他却坚强地选择了活下来。为什么有些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很快就绝望而死,而另一些人能够活下来,而且变得更加坚强呢?经过研究,他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天壤之别是人生态度的差异造成的。面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的暴行,弗兰克说:“有一种自由是无法剥夺的,那就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人生态度的权利,这种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妈妈接着告诉琪琪:“这是因为乐观的人会变得坚强坚韧,悲观的人会变得脆弱。这乐观和悲观都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态度,都一样要度过这一生的,那为什么不以乐观的态度和笑脸面对每一天呢?”
琪琪看着妈妈说:“我不知道怎么才能乐观起来,我很早以前就不会笑了。”
妈妈说:“什么是乐观?就是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啊!比如下雨会给你的行动造成不便,但你也不必郁闷。你可以这样想:这雨下得多及时啊!那田里的秧苗,花园中的花草,多么需要这场雨水的滋润啊!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记住,凡事往好的方面想一想,每天都试着露出笑脸,就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实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我们难免会有悲伤的时候,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悲伤中。我们要用乐观的精神来对抗生活中的悲伤。只要你试着乐观起来,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原来生活还是如此美好的啊!试试吧!乐观起来!”
听了妈妈的话,琪琪的生活真的有了许多变化,她不再每天都绷着脸,开始主动跟同学接触了,试着去微笑了。回家的路上她也不再低着头,当她仰望天空的时候,她觉得那里变了颜色——已经是一片蔚蓝。这大概就是乐观的魅力吧!
本领养成8招
乐观的情绪,能够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有益于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相反,悲观的情绪有可能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孩子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格、豁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 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只有乐观才有机会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和让孩子读书的形式,让孩子了解一些名人因乐观进取而成功的事实,知道做什么事都不容易,让孩子逐步提升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出乐观精神。
■ 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事都有转变的可能
要让孩子明白,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指导和帮助他克服这些困难,让他知道,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办法,他就会成功。
■ 不要对孩子管教过严,让他“掌管”一些事情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允许孩子选择午餐吃什么,上街时穿什么衣服,假日去什么地方玩……只有从小就享有“*”的孩子,才会感到乐观、自立。
■ 让家庭保持乐观的气氛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经常保持乐观、开朗、活泼的情绪。如果家庭中总是吵闹和争执,甚至充满敌意或暴力,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乐观的孩子的。父母可带孩子多听听音乐,平时让歌声充满家庭。
■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
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觉得十分快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容易悲观失望。
■ 保护孩子的快乐感
如果孩子是个书迷,但同时他还热衷于体育活动、饲养小动物或参加舞蹈训练,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父母无休止地把孩子送往这个班那个班,使孩子失去读书、打球、交友、唱歌的时间,这样极易造成孩子的疲惫和厌倦,情绪自然低落,做事无精打采,更谈不上乐观向上了。所以,做父母的,在送孩子学东西之前,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与天赋?是否以剥夺孩子的休闲快乐为代价?
■ 父母要首先具有乐观精神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让自己的胸怀宽广些,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大将”风度,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接受教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功课51 学会尊重——尊重做起来其实不难
开朗、自信和强势的性格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自立自强有好处,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只有尊重别人,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建议。
亲子放大镜
东子不懂得尊重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他总是在别人面前做出一些不尊重人的举动。他经常讥讽他人,嘲笑他人。比如,看见别人衣服上有个泥点什么的,他会故意做出夸张的样子说别人身上好臭之类的话,让别人很气愤也很无奈。
为了让他学会尊重别人,东子的爸爸给他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我们公司里有个业务员,主要是为公司拉主顾。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