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炼丹,豆腐,火药就是这样发明的,这炼丹的一支:炼丹术,也经由*传到欧洲成为了现代化学的前身。可明世宗,宋真宗,包括秦皇汉武等许多历代帝王,他们追求的是长生不老,房中之术。这第一是不现实的。第二就是劳民伤财!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出海学道,访长生之术。菩提祖师要教他“术字门中的请仙扶鸾,问卜揲耆(草头旁),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流字门中的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中的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中的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孙悟空都不曾学,被祖师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孙悟空知道三更要传他真道,道又是什么呢?菩提祖师说:“难,难,难,道最玄。”
释迦牟尼用拈花微笑的方法传道。几千年前,骑青牛出函谷关的老子碰到关令尹写下洋洋五千字《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非常玄妙,它要说出来就不是真正的道,万物都是有名字的,但它的名字并不是它本来的名字。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要传他的道,正是不可言传之道。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孙悟空卖弄本事被祖师赶出来的道理了。
这应是作者见明世宗好道,借此以讽政之说。是不是由于明世宗不去追求治国长久之“道”,却要追求“旁门左道”:
请仙扶鸾,朝真降圣,入定坐关,采阴补阳之类,这在当时社会形成风气,十分盛行。可惜此等皆不可长生,殊不知,人间正道是沧桑。胡适也曾说“《西游记》有为国为民那片仁心,绝没有道家一点丹心。”毕竟这才是作者的寓意所在。
长叹三: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见虞廷诛四凶
孙悟空学得一身好本领,可玉皇大帝不举贤任能,重用他(对应明世宗几十年不上朝,沉迷道教,昏庸无能。)孙悟空纵有“十万八千里之才”。只得一个管马的官弼马温(对应世间英雄)。究竟这官有多大呢?在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中有这样记载: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台,马有圍,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自阜而台是各级奴隶,马夫,牛牧不列等,比台更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饲养马牛的人比最低级的奴隶还卑贱。著名的百里奚就是在北海为楚人牧马,被秦穆公以最贱的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称为“五羖大夫”(五羖就是五张羊皮的意思)。
但是如来不计前嫌,大胆启用无背景的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的骨干力量,实际上这三个徒弟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触犯过天条: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戏过嫦娥,沙僧打碎过玻璃盏。如来以宽大的心接纳过来重用他们。
在《西游记》中第八回中如来说道:“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碰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努力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菩萨用紧箍咒收了孙悟空保唐僧取经。禁箍咒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咒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
历史传说中的虞舜就是一个举贤任能,虚怀若谷的人,相传他的父亲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早死了,父亲娶个继母,生个儿子名字叫做象。他的父亲溺爱小儿子象和舜的继母,他们常常要杀掉舜,但舜对父亲、继母、弟弟都非常好。“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史记》五帝本纪)当舜三十岁的时候,帝尧听说了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又让自己九个儿子与他相处观察他的品行“舜居妫 汭,内行弥谨”。总之舜作事非常谨慎持重,连尧的女儿也非常简朴贤惠,九个儿子言行举止也比以前好多了。历山以前都争抢田地,舜到以后,历山人民都争让田畔。雷泽以前都争抢高地居住,舜来之后,雷泽人民都会相互谦让。舜在河滨烧陶,那里烧出的陶器质量都非常精美。他所在的地方,人民就会投奔他,第一年是个村落,第二年就是一个小镇,第三年就是一个大城市了。尧给舜许多粮食牛羊。舜的弟弟和父亲非常嫉妒,让他上房修粮仓,要烧死他,舜用两个大斗笠绑在手臂上跳了下来。后来舜的父亲又让他挖井,当舜下到井底时,他的父亲和后母弟象用土把井埋了,舜顺着预先挖好的一条暗道出来了,象以为舜死了,霸占了舜的妻子和他的琴。当他在舜的房间弹琴的时候,舜回来了,象非常惊讶,忙说:“我正在怀念你呢!我以为你死了呢?”舜回答说:“你真是我的好弟弟啊!”舜用自己宽厚仁慈的行动感化了他们。舜依然爱着父亲、弟弟。尧又试舜治国之道,舜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任用八元,八恺,流放四凶。四凶是帝鸿氏的后代讙兜,人民称之为混沌;颛顼氏的后代鲧,人们称之为 檮 杌 ;缙云氏的后代三苗,人们称之为饕餮,少嗥氏的后代共工,人们称之为穷奇。《史记》中记载:讙兜进谗言举共工治理天下,帝尧认为共工能言善辩,自私自利不可用。四岳举荐禹的父亲鲧来治水,九年无功。三苗不听号令,自立为政,于是虞执政时用放逐他们的方法来阻止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少数民族的扩张。百官各司其职,虞任命禹治水患,平水土。后稷教人民种庄稼,契来教育百姓,皋陶当法官,垂来监督工商业、、、、、、“天下明德皆从舜始。”
历史上有这样胸怀的人还有很多。曹操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招聘广告:“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侮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正是虞舜,曹操,如来不计前嫌,胸怀若谷,唯才是举,不因错误否定人才,才能不拘一格降到人才。 。。
长叹四:对礼教的讽刺
作者希望尧舜之圣,见于今日。“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这昭融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中国通史》记载着《礼记礼运》篇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尊重)能(酋长公选),讲信修睦(和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长(抚育),鳏(老男无妻)寡(老女无夫)孤(幼儿无父)独(老人无子),废(残废)疾(疾病)者皆有所养。男有分(职业),女有归(婚姻不失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可是明王朝封建礼教重重,专制达到顶峰,是不可能选贤任能的,所以孙悟空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人才被派去管马。直到有一天,佛祖伯乐慧眼识才,保唐僧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有一回孙悟空竟然哭了,为什么呢?《西游记》三十四回写道:“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曾下九鼎油锅,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作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在十六回写道:“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这些话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孙悟空是个敢打敢拼响当当的硬汉子,他知恩图报,不会因为权势而去向别人屈服。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第四回孙悟空见玉皇大帝唱个大喏的做法和甚至还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番大逆不道之言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作者吴承恩,反对封建重重礼教,因为它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中国通史》中讲“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制度到明朝达到极高的程度,明朝皇帝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一般都是凡庸贪婪的皇帝。”这当然会引起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的不满,吴承恩巧妙的把这种不满元素写进了《西游记》。如第八回中作者借着猪八戒说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大大讽刺了明王朝一回。 。 想看书来
长叹五:虚假的仁义道德
后来群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
话说孙悟空学得一身好本领,东海取定海神针,大闹阎罗殿,玉帝要启用天将下界收伏。太白金星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太白金星这话就大有玄机了,一方面表明朝廷招安的仁义态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借机除掉隐患。吴承恩不正是为了考取功名“被籍名在箓,拘束此间”,留在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吗?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被朝廷招安后,奉命*方腊,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的。
这位刚降世,拜了四方,便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的孙悟空碰上森严等级制度被天丁挡住,只能望南天门兴叹了,因为嫌官太小,反下天宫,天庭不得已封他齐天大圣这个虚职,隆重的蟠桃会又不曾请他,明明是轻视他的意思,当他被听调不听宣德二郎神抓住后,天庭一反常态“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这天庭最终虚伪的面目终于露了出来,既然天庭有好生之德,就不应该拿孙悟空去炼丹。
也正是这时候,孙悟空练就了火眼金睛。原文写道:“他即将身站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撇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这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穿妖魔鬼怪,美女画皮,无论再好的伪装,做为眼中钉的妖精始终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相对于当时明庭的不正之风不也是逃不过吴承恩的火眼金睛!这不正暗合国史非余敢议,野史氏其何让焉这句话!
长叹六:天庭的遭遇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当具有反叛精神的孙悟空,碰上腐朽的天庭,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这位刚出生便目运金光,射冲斗府的少年英雄,被论资排辈的天庭,屡次三番忽略了。孙悟空居然闹起来天宫,这事就值得探讨了,堂堂天庭,孙悟空如入无人之境,天庭岂非无人能敌?
应该说这是天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