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作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傻瓜作文-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瞧那个园丁,他就是凶手!”
  招法招数分析:
  ○1:绝对悬念,绝对精彩
  读完最后一句,很少有人不爆笑叫绝!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悬念“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他为什么要报复?他是怎么报复的呢?”悬念高高地挂在那里,故事在不露声色地进行。在服务员指出凶手前,你明知道作者在一步步地揭开悬念,但就是怎么也摸不透情节的走向和最后的结果,而这一切又更加地吸引你不漏过文章的每一个字,直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悬念真是被做到极致!悬念对读者的吸引力也体现到了极致。
  关于悬念,有如下的结论:
  一、“有问题,无答案”是悬念吸引人的关键。答案越不可琢磨,悬念感就越强,文章的吸引力就越大。反之,悬念感就弱,吸引力就小。
  狗咬人毫无稀奇,人咬狗才是新闻。
  做事情做一半,留一半,是毛病。毛病惹人烦,谁都不想要。
  讲故事讲一半,留一半,是悬念。悬念令人迷,少了不过瘾。
  例如:在《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中,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呢?因为这个服务员可能的报复方式实在是太多了,在得到实际结果之前,我们的确无法判断或估计出来,所以,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非常强!文章的吸引力也非常的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4  三分手法吸引你(2)
而《一封写给上帝的信》中,莱恩科大叔能否收到上帝的回信呢?这个答案不外乎是:是或否,因而,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远远弱于“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
  二、悬念对记叙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文章充满吸引力,或者说是诱惑力,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揭开悬念为止。
  所以,让一篇文章充满悬念不难,难的是让文章从头到尾都充满悬念,让读者没有不被吸引力的时候。我们比较熟悉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相声《祖传秘方》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品。
  如果你觉得文章的吸引力不够,不妨考虑把悬念作为调味品,加入到情节中去。哪怕没有让悬念充满情节的始终,哪怕只是像《一封写给上帝的信》那样,只在文章的中间才提出悬念,并很快给出悬念的答案。
  14—2/4  刺激人的反差
  大家还记得第8节《美文共赏》中《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这篇文章吗?文中讲叙了一个充满强烈反差色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文章:
  永远的内疚      方方
  人有时很奇怪,或许他干过很多的坏事犯过很多的错误他却一点也不记得;而一件很小的很算不了什么的事却可以让他萦绕于心,永远地感到内疚。
  我便有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说起来那的确是一件很小的事,而且那时我才十二三岁,可是它却折磨了我许多年,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想起来便觉得沉重。大约是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姓丁的女教师突然调走了,换上了一个姓田的男老师。田老师又矮又胖,脸上没有一根胡子,眼睛又是出奇的小,简直与英俊潇洒无缘。与漂亮苗条的丁老师相比,实在令人看不顺眼,这一下子引起女生的愤怒,竟众志成城地对田老师采取了抵抗态度。然而在丁老师交班之时,曾单独将我作为班主席介绍给了田老师,田老师找我了解了一些班上情况,大约我谈得很有条理,田老师对我很满意。头一天上课他便夸了我几句。这一下竟使我陷入一个很难堪的局面:我被敌视田老师的女生们孤立起来了。
  我很不自在,感到孤独的滋味很难受,于是决定和我的同学们站在一起。我也开始与田老师为敌,和我的同学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很快成为学生领袖之一。田老师先是莫名其妙,后则失望无比。而我却因重新获得同学拥戴而兴奋不已。我们决定集体罢课,只要是田老师的课就全体到操场去做游戏。时值文革期间,老师已无力管教学生,只能听之任之。田老师的愤怒和焦急溢于言表,可我们却毫不理睬。有一天我们决定耍一耍田老师,这个主意是我出的。我说,等田老师一露面,我们便拥进教室,他以为我们是进教室上课了,心里一定很高兴,但我们进教室后就马上从窗户翻出去,让他空欢喜一场。我的主意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于是我们照此实施了。那天,当我们所有的女生一窝蜂地跑进教室又一窝蜂地翻越窗子时,男生们不明白我们究竟要干什么,只是一旁起哄,如同助威。田老师远远看见我们进了教室,果然欢喜异常,然而当他走到教室门口时,脸色却骤然大变,他身体晃了一晃,仿佛是晕眩,手上的粉笔盒从备课本上滑下,粉笔“哗啦啦”撒了一地。那时的我们正在窗外偷看,许多女孩发出嘻嘻的笑声,然后一哄而去。我离开得最晚,我被田老师的表情所震动。大约便是那一天,有一个画面就永远嵌在了我的脑子里:那是一个胖胖的大人呆立着露出一副失魂落魄的神情。
  从那时,一种对田老师的内疚就一直纠缠着我。我对自己自责过很多也对自己自慰过很多,可我仍然摆脱不了这种纠缠。我很想找田老师去认错,让他骂我一顿以便我得以解脱,可是有人告诉我,说田老师已经死了。
  这件事使我常常想,人不能图一时之快去伤害别人,否则,更加深刻地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招法招数分析:
  ○1:哀乐反差 刺激倍加
  就在作者觉得非常得意痛快之时,接踵而来的内疚竟然让她终生难忘。由此可见作者受到的刺激之深!大喜之后的大悲、大善之后的大恶等等强烈的反差给人的刺激,比从头悲到底、欢到底、善到底、恶到底给人的刺激要强烈得多!
  很多电视剧、电影、歌剧等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这样的结构手法。
  关于反差,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一、“截然相反的对比”是反差给人以强烈刺激/震撼的奥秘。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宽带网上网速度快还是拨号上网速度快?比一比就出来了。所以,享受了宽带网快捷的网民是无法容忍拨号上网的,这就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如果把比较做到极限,用截然相反的两端进行对比呢?
  那就要比出心跳、比出刺激、比出震撼了!
  二、反差对记叙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你的文章充满刺激,给人的感官、思想以强烈的刺激,甚至是震撼,让读者很难忘记!
  如果你觉得文章的情节有些平淡,不妨在情节构造时,考虑加入反差的成分,好好刺激一下读者的情感和感官,让你的情节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4—3/4  富于戏剧性的夸张
   。。

14  三分手法吸引你(3)
有时候,我们手头的素材的确是比较平淡,很难提炼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构造不出一波三折、精彩绝伦的情节线。可大家又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平平淡淡,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夸张这种结构手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只要夸张的不失真,情节一样可以很精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我的傻瓜妈妈      朱建勋
  某报社记者王先生外出,适逢一所小学有一个作文比赛入选作品发表会,就便过去采访。于次日将采访的精彩片断及感想刊了出来:
  国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昨天,礼堂中挤满了孩子们的家长。获奖的小朋友——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听到孩子们朗诵“我的妈妈是天下最伟大、最好的妈妈”,千篇一律的内容真使人想打瞌睡。我心中盘算,再听几位小朋友朗读,就先行离去。不料,下一位上台的女孩开口的头一句话,便使我大吃一惊。
  她首先以清脆悦耳的声音高声地念出作文题目,并作自我介绍——《我的妈妈是傻瓜》(爆笑)五年级  甲班  陈小华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妈妈经常同时洗衣服和烧饭,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都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啊!”
  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大笑)。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事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
  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由这种爸爸和妈妈所生下的我,当然不可能是聪明的,弟弟也一样是傻瓜,我家里每一个人都是傻瓜(笑)。可是我……(全场突然安静下来)。我非常喜欢我的傻瓜妈妈,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还要喜欢她(观众席中许多母亲不禁拿出手帕来擦眼泪)。
  我长大以后,也要变成像傻瓜妈妈一样的女人,和像我的傻瓜爸爸一样的男人结婚、生小孩,然后抚养像我一样的傻瓜姊姊,和像弟弟一样的傻瓜弟弟,变成像我现在的家一样温暖又快乐的家庭。请傻瓜妈妈一定要保持健康等到那时候(大家纷纷流泪)。
  等到这个小女孩朗诵结束以后,我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身穿学生服、外罩红毛衣、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学生。她在泪水、笑容和鼓掌声中步下讲台,表情带着惊讶,然后跑向因高兴而流泪的“傻瓜妈妈”身边。
  招法招数分析:
  ○1:大智若“傻” 真情最酷
  这篇文章以“妈傻、爹傻、孩子傻”这三个带有夸张性色彩的悬念为线索,逐渐展开故事情节。每揭开一个悬念,引出一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变化(母亲对父亲一会就要回来的断定等),又马上推出一个新的悬念,情节跌宕起伏,紧凑自然。
  同时,悬念、转折中透出的真情(母亲做不好家务时父亲的反应,父亲忘记周日,冲出门去上班时母亲的表现等)也无不感人。情节线在“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夸张、悬念)”的三维空间中协调发展,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2:夸张出戏剧,平淡也出奇
  但我们细想一下,其实,文章的素材非常普通,不就是妈妈做家务时的偶尔手忙脚乱和爸爸偶尔犯糊涂这一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吗?这些情况我们也遇到过,有的甚至比这个还要精彩,但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精彩和不落俗套呢?
  关键全在一个“傻”字上!
  出洋相的情况谁都有,但一夸张到“傻”的程度,马上就有了悬念:只有说妈妈好的,那有说妈妈傻的呢?我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悬念和吸引力就有了。
  等悬念揭开,明白了所谓的“傻”原来是充满了温情和善良的“傻”时,细节中暗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