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作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傻瓜作文- 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7  让世界鲜活起来(2)
雪中透红、寒冬留香,沙枣树的确还是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之一。
  最耐旱的树种之一、最抗高温的植物之一、繁殖力最强的树种之一、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之一,这就是我家乡的沙枣树。
  怎么样,这样一改写,笔下的客观世界是不是清晰、鲜活多了?!
  回放与练习
  精华回放              用心看自然  鲜活写世界
  一、说明文的结构章法:1、说明文的根本用途:讲事实2、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客观性3、说明文的构成元素:对象、焦点、焦点事例、辅助事例、展开线索4、 说明文的关键要素:焦点、焦点事例、展开线索。特别提示:焦点是说明文的第一要素,焦点是否清晰,从根本上决定了一篇说明文的品质。二、说明文的精彩奥秘:1、 用深刻、独到的焦点让说明文充满创意和灵性,告别平庸和乏味;2、 用鲜活的焦点事例让说明文精彩生动、风趣幽默,远离枯燥拘谨;3、 用相关的典故传说、轶闻趣事等辅助事例,让文章富于色彩和内涵;4、 用跌宕起伏的展开线索让文章生动活泼,拒绝平淡直白;特别提示: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说明对象;上面的1、2、3、4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三、让说明文精彩的写作程序:1、花1分钟的时间确定你要说明的对象;2、花2分种的时间确定文章的焦点;3、花2分种的时间选择焦点事例和展开线索;4、花1分钟的时间考虑辅助事例;然后开始动笔作文。像这样写作,一篇95分左右,充满创意、灵气和活力,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说明文就会出现在你的笔下。以往的零散杂乱、无聊乏味、空洞无物的文章将绝尘而去。
  练习:
  1、找出你以前写过的说明文3篇,1)分析其构成元素,看是否齐全?2)老师评分高的作文是焦点清晰深刻的作文吗? 3)改写其中的两篇;
  2、找3篇范文,分析其构成元素并进行点评,看书上的点评和你的点评谁更准确。
  3、尝试在20个字以内,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10例。要求既要体现住这种事物的本质,又要通俗易懂,还要具有趣味性。如果不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本题,请一定在一年内做完本题!!
  练习研讨:
  鱼苗和广告
  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30年前,在我的家乡,长江中游段,渔民们一条船一天捕个上千斤鱼,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可现在,一天能捕到几十斤,就算不错了。
  渔业部门在实行季节性禁止捕鱼的同时,还把很多人工培育的鱼苗投放到长江中去,以补充自然资源的不足。在运送鱼苗到长江的路途中,必须不停地搅拌鱼苗,以给这些鱼苗制造“危机”,让它们四处追逃。鱼苗如果太安逸了,死亡率就会上升。
  广告,就有些像那些鱼苗,在产品特性和消费者的兴趣间追逐奔跑。既要吃透产品的特性和内涵,把它们的真谛展示给受众;又要做到生动有趣,让消费者爱看记得住。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抓不住,就是死路一条。
  高压之下,广告的品位、内涵和美感不断提升。有很多经典的广告,焦点清晰、表达准确、内涵丰厚、趣味十足,不谛于一篇精彩的说明文。我们看下面的事例:
  ·新鲜牛奶,新鲜肌肤 ………某品牌化装品广告。简洁明了,充满诗情画意地把产品的原料、效果表达了出来。说明文的对象、焦点、焦点事例、辅助事例等元素一应俱全,个个精彩。
  ·柔柔的风、甜甜的梦  某品牌电扇具有模拟自然风的功能,这在当时尚属首创。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种功能清晰而又极具美感地表达出来了。八个字,对象、焦点、焦点事例、辅助事例、展开线索等元素一应俱全、非常精彩。
  ·一网打尽  某门户网站广告。客观、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网站的功能、特色。文字简练、快捷明了。
  ·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某品牌奶粉广告。简单一句话,把奶粉的成分、特点全部表达出来了:不掺杂任何化学添加剂,和鲜奶的唯一差别就是抽出了水分。真是绿色、健康又环保。
  ·鱼死网不破 ………某品牌鱼网广告。本来是鱼死网破的成语,只一个“不”字,便大出人们的意料,却又把鱼网的结实程度,以一种形象生动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样的事例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只是想说明,经典的广告,对打开我们说明文的思路和表达手法,的确很有好处。本节的练习3,也是锻炼我们这方面能力的。如果实在做不出这题,你可以抄20个你认为经典的广告语,并体会它们的妙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33  手脚不相往来
人,用脚走路。可一迈腿,手怎么也随之摆动?
  呵呵,四肢是一个整体,脚走手也动、全身协调用力,我们能走得更快捷、更轻松、更潇洒。反之,一定很别扭、很滑稽,而且还容易摔跤。
  走路的道理,我们都能明白。学习的道理和它没有二样,我们却常犯糊涂,文章的修辞就是一个例子。比如:
  ·字我们讲汉语拼音,却不讲抑扬顿挫的韵律;
  ·词我们学词语解释,却不学词语的音节和节奏;
  ·句我们常练习造句,却不分析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段落……我们归纳段落大意,却不归纳段落的句式选择和风格形成;
  ·文章……我们总结中心思想,却不总结文章的段落组合、风格个性和艺术效果;
  。。。。。。
  其实,这些内容并不难,不过是建立起“脚走手也动”的良好习惯而已。
  但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我们的作文,就能在结构严谨、内容精彩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变得修辞多样、文字优美、个性突出,叫好叫座又叫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4  韵律让我如此美丽
摘自
  好雨知时节,佳作耐品味。
  很多唐诗宋词,同学们儿时就能背诵。且不谈它的意境,即便是默读,都能感觉到一种“抑扬顿挫,爽朗流畅”之美。例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只是,这种读音上的美,对作品的影响有多大呢?
  一、韵律让我如此美丽
  我们不妨在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和意境的前提下,调换个别字眼,看看结果如何。
  鹅鹅鹅,曲项向天唱。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改动后,虽然意思没有什么变动,可读起来,就远不如以前流畅。而且,原来浑然一体、宛如天成的作品像被撕裂开了似的,整体上的美感给破坏掉了。
  原来,除了意境,文字的读音对词句的文采、个性、美感也有很大的影响。
  修辞学中,称之为韵律。
  二、把耳朵唤醒
  其实,韵律并不难,简而言之,基本内容只有两条:①押韵,②平仄协调。
  通过这两个手段,可以让文章的词句兼有悦耳的“音乐性”,而其它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用字讲究韵律顺  滋润文章若有声
  文章用字的规律:一、押韵1) 韵母:汉语拼音有声母和韵母之分。例如:纷(feng)、魂(hun)、有(you)、村(cun)中的eng、un、ou即为韵母。2)压韵:任意两个句子,如果结尾那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称为押韵。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光、霜、乡。3)押韵的句子一般都朗朗上口,好记忆、易流传,有时,还能给人以一种美感。文章中适当地运用压韵,能起到突出要点、增强文采、展示个性的作用。例如:班级做卫生,切忌有的干,有的看;干的满头汗,看的闲扯淡。二、平仄协调1)〃平〃就是高亢昂扬之声,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属于平声;〃仄〃就是低婉泄放之声,三四声和轻声属仄声。例如:哀āi、皑ái为平声,蔼ǎi、爱ài为仄声。2)句子中若平仄声交替得当,阅读起来便会抑扬顿挫,从而极具节奏感和音乐感。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仄仄平平仄仄平),春风送暖入屠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容,再老的人也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3)句子的平仄交替,理论上,一般可以借鉴诗词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即句中的偶数位字及最末字平仄要错开。实际作文中,没有必要这么严格,凭耳朵的感觉就可以了。关键是脑子里要有这个概念,凡是觉得拗口不顺的句子,多半是句子的平仄排列有问题。这个时候,调换别的同义字词一试,便可旧貌换新颜。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前面对古诗的改动为什么不好了。
  改动后,唱与波不押韵,句子的韵律美给破坏掉了,所以,整体就不美了。
  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文章的用字,有三个层次:
  1)基础级:字面意思准确无误;
  2)提高级:文字精炼,形象生动;
  3)专业级:整个句子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同学们达到基础级,没有什么问题。达到提高级或专业级,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只要脑子里有了韵律的概念,养成了用字推敲的习惯,长到一年,短到半月,不知不觉,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
   。。

35  朗朗音节也当时
行文造句,词汇越多越好吗?
  回答是否定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行。词不在多,到位就行。
  好文章,词汇的堆砌不一定多,多了反而容易显得臃肿累赘,破坏文章的整体效果。但就那么不多的几个词,一定要和文章的整体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传神又富于节奏美感。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小贩与青年    莫小米
  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卖吃食的小贩一直无生意。
  快到中午,卖烤饼的大概是饿了,就吃一块自己烤的饼。他已烤好一大叠,反正也卖不出去。
  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
  卖辣香干的开始吃辣香干。
  卖杨梅的也只好吃杨梅了。
  雨一直下着,4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香干的吃得辣死了,卖烤饼的吃得口渴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胀死了。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4个年轻人,他们从4个小贩那儿把这4样东西都买齐了,坐到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有辣,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
  词汇使用分析:
  这篇记叙文的用词不多,却非常的传神,把作者的意图完全表达出来了。
  4个小贩都很拘谨,于是,文章在用词上也都尽量的简朴,以衬托这种拘谨的气氛。在前几自然段,除了“无聊”,你几乎看不到什么词汇。最后一段,开始就用一个“嘻嘻哈哈”把这个拘谨的气氛完全打破,把年轻人的那种自在活泼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再加上后续的“有香有辣” 、“酸酸甜甜”,与前面的单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文章凭添几分文采。
  词不在多,到位就行。大家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许偷看
  泰国首都曼谷有间“酒巴”、门口横摆着一个巨型酒桶,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不准偷看!”许多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