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为一种洞察力与判断力的深入浅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他的表现产生反感,自我定位为“斗士”的###,甚至将白岩松看成了一种虚伪的典型。从窦文涛的角度看,这自然与他过多地享受了那本发行量不小的书的风光有关,可惜能读懂这种因果关系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段落的招法招式分析:
○1:字面意思直截了当,明白易懂
这一段文章,字面意思很明确、直白,不会让人产生歧义。而且,文章的立意、视角和很独特,所以,议论得很精彩。
精彩的文章,读起来美不美呢?这就要看字、词、句的韵律和节奏了。
○2:韵律、语气、节奏前半部分张弛有道,后半部分混乱出招。
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涂黑部分),句子有长有短,内容有疏有密,句子节奏的快慢、语气的松缓与内容配合得很贴切,相互辉映。
1、对白岩松听话时的描述,句子短、节奏快、很俏皮;
2、对白岩松说话时的描叙,句子长、节奏慢、语气稍滞缓,与白先生说话的特色很符合!
可惜的是,后半部分,对白岩松的表现进行议论的那些句子,就太随意了。没有体现出一种明确的目的和节奏。相应,文章的美感和个性就不连贯了。
○3:个性不明 赶超有道
显然,作者注意到了文章内容的立意、视角,但在用字、遣词、造句上略显粗糙,文字的韵律、句式不够精细。自然,这样的文章就无法达到叫绝的程度,并给我们的赶超留出了相当的余地;同样的视角和立意,我们也能写出类似、或者更精彩的文章。不信,大家可以一试。
段落2: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段落的招法招式分析:
○1:字面意思亲切平和,略富哲理
这一段文字的字面意思,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亲切平和、富于哲理。所以,文章很精彩!那么,这一段文字文采和个性如何呢?
○2:韵律用字、选词、造句讲究,韵律优美。
本文不是唐诗宋词,却韵律优美。我们可以读一下,读出声来,看是不是很上口,而且不自觉的就抑扬顿挫了。
○3:节奏造句有的放矢,节奏清晰,个性强烈
文章的句子大多不长不短,10个字左右。长短有变化,但差距不是太大;句子的松紧适度,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的语气。
这种平和但不缓慢的节奏、从容又不拖沓的语气,配合富于哲理的内容,使得全文的风格与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凸现出一种从容、睿智的个性和美感。
好的段落,犹如好的音乐,个性风格协调优美,韵律节奏错落有致。
在这个时候,你就能知道谁是大师、谁是作家、谁是作者了。顺便提一句:段落1摘自大洋网网友的评论,段落2摘自钱钟书先生的名著《围城》。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一段文字,如何写出预想的风格?
如何构造预定风格的段落:1、设计段落的风格、节奏;根据作文的意图和设想,确定本段落的风格、节奏基调。2、选择句式;以段落的风格节奏基调为准,选择主要句子的长短、松紧,并适当加以变化。这样,整个段落的风格节奏便能基本实现预想的风格,既整齐匀称、个性突出,又错落有致、不单调呆板。3、调节词汇调整段落的遣词,使其神韵兼备;进一步完善预想的风格。4、 推敲字眼调整段落的用字,使其符合韵律;进一步增强文章的美感。 如此练习,还有什么风格的段落,你写不出来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8 三围文章(1)
常言道:文如其人。
既然如此,人有三围,文章有吗?
呵呵,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人的三围,是用来衡量体型的。三围合适的体型,看起来的确很美。
文章也有三围。文章的三围,就是文章开头、主干、结尾的篇幅比例。不同三围比例的文章,表现出不同的节奏、风格。而且,和人一样,三围比例在一定的范围内,文章才显得流畅优美,个性风格突出。
其实,不仅文章是这样,一切有一定艺术含量的事物,都是这样!
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主角不能老不露面。据说,迪斯尼的动画片,就有专人负责设计片子的三围,在片子开始的3秒内,主角必须露面;而主角退场后不出5秒钟,片子就要结束。否则,就无法确保吸引儿童。大家不信,可以握着秒表去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片子。
还有,足球不能老是传来传去,而不射门。有研究表明,传球不超过4次的射门最流畅精彩、最激动人心。
那么,文章的三围都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对应着什么样的风格特色呢?我们看下面三篇文章:
另一种坚持 廖玉蕙
开头:中午,懒得做饭,我到附近一家颇负盛名的牛肉面店,叫了两碗面。
主干:伙计看我单身前往却叫了两碗,有些疑惑地问:
“两碗?”
“嗯!两碗!”我笑着回答,没多加解释。
近午餐时分,店里人潮汹涌,想都是慕名前来的。我坐在接近炉火的位置,看着师傅以娴熟的手艺下面、捞面、切牛肉、配青菜,丝毫不被扰攘的顾客所影响,似乎是当创作艺术品般地享受着制作牛肉面的快乐。我在一旁看着,不知不觉也分享了他的快乐。
面来了,伙计端着,又纳闷地问我:
“两碗?”
我取出身旁手提袋里的铝制提盒,刚要把其中一碗倒入,正巧被无意间转过头的老师傅瞧见,突然忙不迭地大声朝我喊过来:
“你这是干什么?”
我一下子被他这样的声色俱厉所吓着了,嗫嚅地回说:
“我提一碗回去呀!”
“为什么不早说?”
“为什么要早说?”
这回,轮到我丈二金钢摸不着头脑了。
“为什么!要真等你把面吃完了,再提这一碗回去,那面还能吃吗?早糊掉了!”
我一听,松了口气,笑着解释:
“没关系,不过带回去给孩子吃的,没关系的!”
“不行!我不管是给谁吃的。我们这个店是有招牌的,不可以这样。这样怎么能吃!如果要带回去,等你吃完了,我再另做一碗。开玩笑,这不是砸我们的招牌吗?”
“可是,我没时间等呀!孩子快放学了。”
“不会让你久等的。保证你一吃完面,正好可以提走。”
结尾:我一边享受着牛肉面的美味,一边偷眼打量这位老师傅充满工作热情的身影,我逐渐明白为什么附近面馆林立,而独独这一家口碑最佳,这原是生命里的另一种坚持呀!
文章三围分析:
○1:快速开头、缓缓结尾,先快后慢,悠悠品味。
全文共605字符。各部分比例如下:
开头:30字符,为全文篇幅的 5%;
主干:501字符,占全文篇幅的 83%;
结尾:74字符,为全文篇幅的 12%;
开头的节奏很快,一句话就切入主要情节。迎合了大家想尽快看到故事的心情。
结尾的节奏与开头相比,慢了一倍多。快节奏的故事高潮迭起,有很多的东西耐人品味。所以,收尾的节奏可以缓下来,显得张弛有道!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本文的开头多用短句子,以实现快节奏的设想。结尾的句子偏长,以达到延缓节奏的目的。
捷径 永星
开头:我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因盛产板栗而闻名。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板栗挂满枝头。当地山民最忙碌的日子也随之到来。
主干:因新鲜的板栗最为抢手,所以谁都希望自家的板栗能够先人一步运到城里,卖上个好价钱。竞争自然十分激烈。大家争先恐后地从山上采摘果实,然后运回家里,将刚刚收获的板栗悉数倒出,全家老小围成一圈,依其个头大小进行遴选、分级、再马不停蹄地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运到城里向外批售,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可尽管每个人都在分秒必争,但他们发现自己始终要比村里的石根慢半拍。每次当他们心急火燎地赶到果品批发市场时,石根却已经喜滋滋地开着空车往回返。
几年下来,都是如此。人们不禁疑窦顿生:“咦,这小子难道有啥捷径?”
终于有一天,几个饱尝压价之苦的山民,将笑逐颜开的石根“劫”进了饭馆,向他探询总是抢先一步的捷径。
石根惬意地呷着酒,两眼眯成了一条缝,不以为然地说:“咳,俺哪有啥捷径?只不过每次摘完板栗,俺就直接装进麻袋里,撂上车,专拣坎坷不平的山路走,一路颠簸下来,小的就漏到了下面,大的便留在上面。这样就省去了用来分级、挑选的时间。。。。。。”
结尾:一语道破迷津,众人愕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8 三围文章(2)
文章三围分析:
○1:慢开头、快结尾,出奇不意耐人寻味
全文共476个字符。各部分比例为:
开头:55字符,占全篇的;
主干:409字符,为全篇的86%;
结尾:12字符,占篇幅的;
开头切入比较平缓,先烘托一下气氛,给读者预热一下,并有增强主干中的悬念的效果。
结尾的节奏极快,像急刹车似的,嘎然而止。这样的结尾,常常与“突然一个大转折,抖出包袱”的风格相配合。很多相声、小品都喜欢采用这样的结构。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开头长句多,以实现缓缓开头的艺术构想;结尾的句子则惜字如金,以实现嘎然而止的艺术效果。
天使在人间 史笑菲
开头:快期中考试了,上复习课真是累人。
这天上午,肚子忽然疼起来;我趴在讲台上,继续讲课,任脑门上汗珠直冒,学生们都静静地听着。到了下午,实在忍不住,决定去医院在黑板上写了一句“我去看病,你们好好的”之后,在学生的“欢送”声中匆匆离开。
主干:晚上,躺在床上时,记起第二天早上有校风大检查,才想起忘了嘱咐生活委员做好值日一夜辗转,早早就起了床赶到学校去。
路上,头脑里飞快地计划着怎样才能在十几分钟之内指挥学生把教室整理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现在的孩子有太多的理由对老师说“不”。
还没到教室,就遇到了一个淘气的男生,他笑呵呵地说:“史老师,您快回班去看看吧!”我的心慌了,这些孩子,又。。。。。。
急急地走进教室,我一下子楞住了
窗户被擦得跟没有玻璃似的,红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显出从未有过的色彩分明,小乌龟在洗得干干净净的缸里呼呼大睡,桌椅横平竖直的齐得惊人;一簇簇假花被洗得犹如初放,一根根粉笔整整齐齐地摆在盒里,连门后那张两年前贴的奖状微微卷起的小角,也被粘得服服帖帖。。。。。。初升的太阳将光芒洒进教室,阳光中我看到了真正的窗明几净!
早来的学生有的看看教室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