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姥爷花了不到市面价格的一半买到了一顶上等的好帽子!
在这篇记叙文中,各元素罗列如下:
故事的时间:抗战前后
地点:汉口;
人物:我的姥爷、帽店管事的、老板和伙计;
起因:姥爷要买顶好帽子;
经过:屡挑不中、推荐“绿帽子”、找老板、老板机智的应对;
结局:买到好帽子;
主题点:不要以衣冠取人;
矛盾冲突点:只重衣冠不重人、贻笑大方害自身;
情节线: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悬念、诙谐和幽默;
“五块钱成交” 保尔·哈维
警察局拍卖脚踏车,出现了一个离奇的场面。
由于警察局寻回的失物往往无人认领,或者物主提出证据后又放弃不要,因此,警察局的贮物室里收藏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令人惊奇。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照相机、立体声扬声器、电视机,工具箱和汽车收音机等。这些无人认领的东西,每年一次以拍卖方式出售,去年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警察局的拍卖中,就有大批的脚踏车出售。
当第一辆脚踏车开始竞投,拍卖员问谁愿意带头出价时,站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说:“5块钱。”这个小男孩大约只有10岁,或12岁。
“已经有人出五块钱”,你出十块好吗?好,十块,谁出十五块?”叫价持续下去,拍卖员回头看一下前边那个小男孩,可他没还价。
稍后,轮到另一辆脚踏车开投。那男孩又出5块钱,但不再加价。跟着几辆脚踏车也是这样叫价出售。那男孩每次总是出价五块钱,从不多加,不过,五块钱的确太少。那些脚踏车都卖到35或40块钱,有的甚至一百出头。
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男孩为什么让那些上好的脚踏车给人家买去,而不出较高价竞争。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拍卖恢复了:还有照相机,收音机和更多脚踏车要卖出。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出5块钱,而每一辆总有人出价比他高出很多。现在,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
经过漫长的一个半小时后,拍卖快要结束了。但是还剩下一辆脚踏车,而且是非常棒的一辆,车身光亮如新,有10个排档,69厘米车轮,双位手煞车,杠式变速器和一套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吗?”
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失去希望的小男孩轻声地再说一遍:“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
观众也静坐着默不作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出第二个价。
直到拍卖员说:“成交!5块钱卖那个穿短裤和球鞋的小伙子。”
观众于是纷纷鼓掌。
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汗湿拳头里揉皱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美丽的光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6(中) 精彩典藏的无形世界(2)
这篇记叙文的各元素如下:
故事的时间:不详;
地点: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警察局的拍卖场;
人物:小男孩、拍卖员、众人;
起因:拍卖无人认领的失物;
经过:前两辆脚踏车的拍卖、暂停时的交流、暂停后的拍卖、最后一辆脚踏车、
大家的期待、小男孩的行动;
结局:5元成交;
主题点: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出一句很合适的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给我的最大的感受,但每次读完这篇文章,都会被感动,都会有一种特别美好、特别崇高的感情在心中油然而升。或许,本文的主题点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吧。
孩子不过是拍得了一辆脚踏车,我们却和孩子一起,得到了一个温暖世界。
矛盾冲突点:拍卖场的行为惯例与恻隐之心间的不断撞击。(孩子的坚持不懈点燃了众人性灵深处的那些最美好的情感。);
情节线:层层深入,一环套一环,直到你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为他欢喜为他忧。
。 想看书来
06(下) 今夜星光灿烂
认识了记叙文的构成元素,对实际作文又有什么用处呢?
前面,在记叙文的本质特点中,我们谈到了记叙文的故事性是写记叙文的切入点。写记叙文的第一件事是用一句话说出:“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笨小孩变聪明”的故事。
可下一步,怎么构造、展开这个故事呢?当时还是一个空白。
怎么构造、展开这个故事呢?
真是漫无边际、一头雾水啊!。。。
现在,知道了记叙文的构成元素,故事的构造、展开就从“漫无边际、一头雾水”一下子集中到这九个构成元素身上了。
主题点
而且,以前“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的简单罗列,变成了“在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展开线的串联下,充满故事性的联接”。结果是:
元素多了,毛病少了!
故事有了,流水没了!
九个元素,个个闪光!
精彩故事,梦里文章!
记叙文的九个构成元素,是记叙文构造、展开的基本依据。通常,在用一句话归纳出“你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后,只要简单地把上述九个元素备齐,一篇基本结构和内容不走样,75分以上的作文就有了稳定保障。如果情节编排得当,文章还能更精彩,得分也会更高。75分以上,锁定!
真是这样?
花20分钟做完本节的练习(见下页),有了切身感受就明白了。
回放与练习
精华回放: 你的构成元素 我的保底分数
一、九个元素联手,天下故事全有记叙文的构成元素有九个,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具体为:有形部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无形部分:故事的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发展线;二、你的构成元素,我的保底分数明确了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后,只要简单地把九个构成元素备齐,一篇基本结构和内容不走样,75……80分以上的作文就有了稳定的保障。
练习:
1、 分析P11《记春节文艺晚会》的元素构成。看其九个元素是否齐全,如不齐全,如何补上?
2、 找出你写过的记叙文3篇,看其九个构成元素是否齐全,然后把它们按老师评分的高低排列起来,看看是不是元素齐全的文章得分高?
3、 为什么九个元素齐全,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就不走样,75—80分以上的作文就有保障?
练习研讨:
下岗·放水·构成元素
加入WTO后,不少企业积极与国际接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转换管理机制,使企业出现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其中一个困扰人心的难题就是:对调整下岗的人员怎样安排?
对此,有人打了一个比方:一个水池子,水满了,得放水。放水的办法,大抵有两种:或扒个口子了事,或先挖好水渠再放水。哪一个办法好?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前者虽然简单省事,但后患无穷,不敢说一定会泛滥成灾,但起码是周围泥泞一片,行人叫苦不迭。后者则不同,水有水道,人有人道,各行其所,秩序井然。所以,对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不可简单地一推了之。
同样,写一篇记叙文,如何组织素材、构造文章呢?
是按自己的感觉随意倒出?或是按传统的六要素一一罗列?还是根据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线、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这九个构成元素,各行其道地描述呢?显然,这个问题与前面的“是扒口子放水还是挖渠放水?”是同一个道理。其实,不光记叙文是这样,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也无一不是这样。
本质特点、构成元素等基本章法是渠,素材是水。
渠道有漏洞,水就会有遗漏,不说泛滥成灾,起码在有漏洞的地方会泥泞一片,按感觉或按传统六要素理论展开故事,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看到流水帐、偏题跑题、结构松散等毛病横溢,防不胜防。而按九个构成元素构造、展开故事,就好比渠道周密无漏洞,素材自然不乱流淌,文章自然不走样!条理清晰,各行其道,稳稳当当得个75……80分有什么稀奇?!
不仅75—80不稀奇,如果知道了这九个元素中,那些是关键要素,文章还能写得更快、更稳、更好,得分还能更高!不信,我们就继续往下读。
07(上) 敏感让我如此关键
构成元素那么多,我怎么知道哪些元素是关键要素呢?
是呀,的确不能只凭各人感觉下结论了。以往,关于要素的争论也很多,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呢?在我们的制胜武器库中,有一个“愈敏感愈关键”的敏感性原理,它可以很容易地帮我们把要素找出来,这个原理如下:
将事物的各元素分别做一些改变,看由此引起的事物整体面貌和最后结果的变化有多大?变化越小,这个元素就越不重要;反之,就越重要;那些处于“牵一发而系全身”位置的元素,它的任何细微调整变化,都会引发事物全局的一系列动荡,甚至导致事物整体方向性的改变,这样的元素就是事物的关键要素。
以上节《吕大爹买帽子》为例,看记叙文九个元素的敏感性如何,并找出要素。
1、改变时间: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或者就发生在昨天,如何?
没有任何问题,没准乾隆爷那时候,这种事情比现在还多。面对时间的变故,除了人物的语言要结合时代做点小调整外,整个故事的面貌可以不受到任何影响。显然,在这个故事里,时间处于附属的地位,不是关键要素。
2、改变地点:假设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们家附近,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任何一个地区,文章的整体需要推倒重来吗?
不需要,你们家附近肯定有这样势利眼的商人,除了人物的语言可以根据地域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整个故事的面貌仍然不受到任何影响。所以,就这个故事而言,地点起的作用有限,也不是要素。
3、改变人物:在这个故事里,由于“绿帽子”的特殊内涵,买帽子的和管事的这二个人一定要是男性,除此之外,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都可以有较大的改变,而不会影响到故事的全局面貌。人物仍然不是这个故事的要素。
4、改变起因: 如果吕大爹不是买帽子,而是买鞋子呢?
那就没有这个故事了,显然,买帽子这一点是万万不可改动的,起因是要素。
5、改变经过:如果帽店管事的直接给吕大爹好帽子,或者没有说出那句“绿帽子”的话呢?
如果是那样,这个故事就面目全非了!毫无疑问,经过是故事的要素。
6、改变结果:如果吕大爹拒不买半价好帽子,然后,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帽店,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要是那样的话,整个故事就不再风趣幽默、转折起伏了,故事的主题点,矛盾冲突点和情节都会跟随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结果也是故事的要素。
7、改变主题点:勿要以衣冠取人,就是这个故事想传递给我们的主要思想。它的变化,会导致文章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