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人物解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之人物解读-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花和尚机关藏在这里,他就这样一摇一摆地扇着两只膀子上山来,面红耳赤,醉眼迷离,前仰后合,东倒西歪,踉踉跄跄,那样子实在可笑。

  鲁达一摇三摆地走到山门下,浑然不知自己已犯了寺规,大摇大摆地回来,那两个门子看他那样,自然明白他喝醉了酒,因而拦住他,喝问他为何私自喝酒,置寺规于不顾,并且要按寺规打他四十蓖,鲁智深岂能由他,他要不喝酒还能收敛一些野性,这一醉酒那匪性全上来了,瞪着环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他酒劲上来,心里火烧火燎,正想发泄,却遇到这两个门子要来打他,岂不是正好让自己活动手脚,他正愁满身的力气没处使呢,那两个门子看他目露凶光,扑上前来,一个机灵点的赶紧去报寺监,一个不知轻重地拖着竹蓖来拦截他,鲁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往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他眼冒金星,捂着脸踉跄,差点被他打爬下了,却还想挣扎,鲁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叫苦不迭,鲁智深一头撞入寺内。

  那寺监听到门子的报告,叫起老郎火工等众多杂役约二三十人,各拿着木棍向鲁智深围攻过来,智深虎吼一声,如睛天霹雳,大踏步抢上前来,那些人看他如此气势,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慌忙躲避,乱成一团,反应慢的,被鲁智深打翻在地,那些人个个只恨爷娘少生了两条腿,四处逃蹿。那寺监一看这么多人都制他不住,反而被他打得东躲西蹿,只好告知长老,长老听说后,急忙带领着三五个侍者直来到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鲁智深虽然酒醉,头昏眼花,意识模糊,但是长老他还是认得的,放下抢来的棒子,向长老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这鲁智深喝了酒,犯了清规不说,还抗拒执法,打伤了人,冒犯尊长,殴打同门,还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招惹他们,他们却来打自己,好象他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殊不知他喝酒就是犯规,既然犯规就要接受处罚,他不但不接受处罚还出手伤人,别人要打他是执法,他打别人是犯上作乱,这个道理稍微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长老却叫他看在自己的薄面不要和他们计较,这简直是混账逻辑,明显地还一味地护着他,纵容他。其实不然,长老心明如镜,见识超人一等,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这鲁智深野性难驯,要想在短期内教他痛改前非,是不可能的,又深知他是天生吃软不吃硬的主,此时他酒后意识模糊,不便教训他,只有暂且拿好言哄他,免得另生枝节,日后再慢慢开导方能凑功,对于这种*不羁而无礼的人只能慢慢感化,强制改造只会适得其反,乍一看是长老一味的姑息迁就,实则是用心颇深。

  第二天长老再把智深找去训导一番,此时是清醒状态,鲁智深自然虚心接受,长老重声了寺院的清规,智深也保证今后再也不旧病复发了,一定痛改前非,看到鲁智深的认罪态度甚好,长老很欣慰,赏了僧衣僧鞋给他。

  智深之所以屡犯清规,与嗜酒有莫大关系,人常道‘酒能误事’醉酒后神志不清,任意胡为,情绪容易失控做出后悔不及的事来,且酒后容易失德,还有一种说法,酒能乱性,尤其是青年男女对饮更容易烘动春心,常言道‘*茶说合,酒为色媒人。’好在梁山好汉在女色中犯罪的少之又少,但是喝酒闹事撞祸是常有的事,鲁智深表现得尤其突出,但鲁智深一生嗜酒如命,要他戒酒就象是戒了他的命一般,他对酒的酷爱不亚于当年的李白,李白喝酒虽能斗酒诗百篇,但也因酒惹祸,轻慢君主又得罪权贵结果导致流落异乡做个孤魂野鬼,一代英才落得如此结局,实在令人惋惜,那智深喝酒虽说喝酒添了不少豪气和胆力,如果上战场前喝点酒倒也能让他的武艺得到超常发挥,就象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一般,但平日里还是少喝点好,免得惹事生非,这不,就在这次喝酒惹祸不久,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其情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对长老的许诺也全抛到九霄云外了,只因为酒后失控。


打山门事件仅仅隔了三四个月,鲁智深又旧病复发,故态复燃,此时正是二月天气,初春时节,春和景明,阳光明媚,正是万物生机勃发的时候,此时鲁智深也是野性勃发,从闭塞的寺院里探出头来,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他那光秃秃的脑壳一伸一缩从幽暗里露了出来,看着这大好的景致,忍不住又喝彩一回,他极目远眺,感到心情格外舒畅,听到泉水丁丁当当,那声音清脆悦耳,猛然间想起了自己忘记带银子,赶紧回到僧房拿些银两,揣在怀里,兴高彩烈地走下山来,他步履轻快地来到了一处市镇,看那市镇颇为热闹,人口稠密,有菜市酒店面店,鲁智深喜出望外,不禁后悔当初不该抢那个人的酒喝,只一心到这里来买些岂不好,他干熬了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喝酒吃肉,因而四处找寻看有没有吃的东西,听到一阵叮当的打铁声,就走过去一看是家铁匠铺子,他想到自己正没有兵器,因而要求那打铁的父子二人用好钢铁给自己打一条禅杖,一口戒刀,那铁匠问他要打多重的禅杖,鲁智深说要打一百来斤的,那铁匠吃了一惊,告诉他就是关王爷的刀也只有八十一斤,鲁智深却说凭什么说我就不及关王爷,他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意思是说难道我的刀就不能比他的重些,那铁匠见他相貌凶恶,左右为难,只有耐心给他解释,说兵器大了笨重,用起来不方便,劝他说就是四五十斤也嫌重了,鲁智深说那就参照关王刀,也打八十一斤,那铁匠还是奉劝他不要贪图兵器大,不好使,实在要大的就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到时候如果使不动时休要怪他,鲁智深勉强同意了他的建义,那铁匠说出打那两件兵器须要五两银子,鲁智深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并说打得好还有赏钱,双方谈妥,鲁智深临走时还给了些碎银给他买酒喝。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爽快的汉子,买东西也不讨价还价,为人豪爽,做事干脆利落,绝不斤斤计较,只要别人善待他,他也会礼貌待人,并非一味蛮不讲理的。

  智深离了铁匠铺后就找酒店,开始过他的酒瘾,可是一连问了几家酒店,都不肯卖酒给他喝,原因是怕他是五台山的和尚,因为这些酒店都是五台山庙里的钱开的,连同房屋都是寺院的,因而受寺庙的警告,不能卖酒给庙里的和尚吃,如果发现有此违规行为就要没收本钱,收回房屋,鲁智深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能网开一面,让他过过酒瘾,鲁智深尽管失望和气愤,但表现得还好,没有为难人家,但他既然好不容易下得山来,闻到这迷人的酒香和肉香,不甘心轻易放弃,于是急中生智,来到一处牛粪湖墙的破败不堪的酒店,生意当然也清淡,他估计这里要求可能没有这么严格,因而抱着侥幸的心理去买酒吃,他吸取教训,伪称自己是行脚僧人,不是五台山的和尚,心想这下总可以卖酒给自己喝了吧,店主没有怀疑他的身份,卖了酒食给他,鲁智深先过了会酒瘾,接着要求店家卖些肉给他吃,店家说肉卖完了,鲁智深是个天生贪吃的人,贪吃的人嗅觉特别灵敏,尤其对美味食品,更是休想瞒过他那狼犬一般灵敏的鼻子,他隐隐约约闻到了一股肉香味,走到屋后空地上,看到那里正在煮着一锅狗肉,鲁智深当场揭穿了店主的谎言,质问他为何有狗肉不卖与他吃,那店主推托说考虑到他是出家人不吃肉,但既然鲁智深知道了,也不好不卖给他吃,那知鲁智深竟然买他半只狗,并且当时就拿出银子给他,店主看在银子的面上,也乐意卖给他吃,于是鲁智深终于遂愿,又要来十来碗外加一桶酒,边吃边喝,狼吞虎咽,吃了个肚儿圆,酒足肉饱,把剩下的一只狗腿揣在怀里,酒意阑珊地出得门去,临走时还说,多余的银子,明日再来吃,把个店家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一个和尚吃酒吃肉已是稀奇,更何况他太能吃太能喝了,前后大约喝了三十碗加一桶酒,吃了约半只狗,这哪是人?估计他开酒店至今还从来没有见过。

  梁山好汉大都能吃能喝,不仅是武林上的英雄而且也是酒桌上的英雄。能吃能喝成了梁山好汉的身份标致,喝酒可以称英雄,人言酒色财气不分家,但在梁山上,却是好色称不得英雄,所以很少见到梁山上有好色的,除了矮脚虎王英等极少数几人之外,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除了三员女将'基本上是不近女色的,他们中许多人甚至一生都不知爱情为何物。或许作者施耐庵想要告诫世人‘万恶淫为首’的道理。从他不惜笔墨长篇累牍地描摹潘金莲,阎婆媳,潘巧云等人偷情丧命的情节,并且把她们的结局写得很惨,有些简直是惨不忍睹,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对女人红杏出墙深恶痛绝,男人可以杀人放火抢劫,女人不能出墙,出墙就活该千刀万剐,这也是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产物,作者好象对女人抱有仇视的心理,他笔下的女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令人敬佩的,至多令人同情,包括扈三娘,林冲娘子,就是那个一百零八将之一的母夜叉给人也是一个恶魔的形象,她的恶有甚于潘金莲和潘巧云,残杀无辜还包人肉包子,简直是灭尽人性,丧尽天良,罪大恶极,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得以封官任将,看水浒要有相当的心理承受力,其中的暴力和血腥令人发指,他是以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恶,难怪鲁迅先生说要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难怪他说众观人类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是人吃人的历史,其中不仅指肉体的虐待还包括对精神的摧残。

  过去有一句话说男不能看《三国》,女不能看《西厢》,其意思是怕〈三国演义〉教人学会使用阴谋诡计,学会杀戮,《西厢记》诲淫诲盗,教坏女子不守贞操,成为出墙红杏,其实《三国演义》和《西厢记》的危害尚不至于有那么大,《红楼梦》中林黛玉看《西厢》都是偷偷地看,生怕人知道,尽管她说诗书读遍今与古,难得西厢绝妙词,但也被认为是离经判道,如果说上面两本书有危害,那么《水浒传》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它经常被历代统治者所禁绝,但是一个真正开明的政府是不能这样粗暴地对待这些历史文化名著的,因为如何正确看待一本书,尤其是影响深远的名著,不能简单地归类是好书是坏书,应当分析作者写书的时代背景,目的和意义,造成的综合性影响,水浒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状况,反映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反映贪官污吏的暴行,当然也反映起义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不彻底性,投机性,以及暴力性,和不同程度的危害性,并不是简单地宣扬暴力,鼓励造反,它还包括正义,当然作者囿于时代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脱离封建社会崇尚的忠孝节义,全书的各种矛盾交织,并且贯穿始终,不管人物的性格还是思想,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大千世界纷纭复杂,良莠并存,善恶并存,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