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月郎-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的雄图大志居然就是为了这个?”
  “不行么?现在你甘愿受委屈,我权衡一下,倒也只能依着你,将来朕一言九鼎,第一条,要天下各族皆一视同仁不分彼此,第二条,便是要封下男妃男后,而且要史官记下,一字不漏,流传后世!”
  “第一条倒是不错,那男妃男后,的确是惊世骇俗可以流传后世,成为千古笑谈。”
  “哼,不如你等着,看是笑谈,还是美谈?”
  “你啊……”
  冷靖翊发现,开起玩笑来,君素笛言辞之犀利,可一点不输给自己。两人唇枪舌剑,笑闹了好一阵。
  君素笛静下心来,敛容道:“靖翊可拿定主意了,让瑜王回朝?”
  “他在江南也挺久了,”冷靖翊斟酌片刻,点头道,“若不是你,他自然是最好的辅政人选,那帮老头子最近越来越放肆,有心岩回来,想必他们会收敛点。不过当初放逐心岩突然,现在又突然召他回来,我又膝下无子,恐怕一下子也会惹来流言蜚语。”
  东宫无主,又突然召回在外的藩王,很容易引起朝野猜测,动荡国本。君素笛沉思片刻,忽然问:“瑜王年轻,当日去苗疆便是陛下要他历练,如今在这江南历练了三年,可有什么收获?”
  冷靖翊一怔,旋即明白君素笛的意思。江南乃富庶之地,在那里居住三年,即使明里不过是闲散王爷,暗中为皇帝做事,又有谁知道呢?“瑜王在江南为朕办好了事,朕即加封他为诚王,召还朝中议政,妙哉。”他停了一停,又笑着对君素笛说,“我就说该你帮我,你看,一句话就给我指明了道路。”
  君素笛好笑道:“明明你自己知道,何必非不给我点清净?还说什么要封我当妃,现在就要给我预设个干政的罪过了?”
  冷靖翊大笑不止。
  待他笑完,君素笛又道:“不过瑜王还朝之后,我要与他见一面。”
  “不行。”冷靖翊想也不想就回答,又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粗暴,摇头道,“见他做什么,他还不是跟我长得一样,有什么好看的,看我就够了。”
  这般孩子气的回答,让君素笛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我与他本就有朋友之义,叙叙旧总行吧?好了,不与你玩笑,事情总要有个了结,你若是担心,可以陪我一起。”
  “朕,朕是这么小气的人么?见便见,等他回来朕原本就要在宫中设宴的。”冷靖翊一说朕,君素笛便知道他是情急了,“正好,也让他明白你是他的皇嫂。”
  “唉。”对于这个对自己有着绝对占有欲和矢志不渝爱情的男人,君素笛从来不去纠结他是如何称呼和看待自己的。“那就这么定了。”
  冷靖翊很快便开始着手准备召瑜王冷心岩还朝。以安定江南有功,改封瑜王为诚王,并借着左右丞相相争的局面,将诚王引入朝廷内阁,正式开启诚王辅政的契机。
  一系列复杂的斗争过后,再加上繁琐的礼仪,诚王回京的时候,已经是年末。
  宫中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新年而做准备,诚王也因为新回京城而诸事烦劳,这样一直拖到了年夜大宴群臣之后,冷靖翊才有机会在宫中宴请冷心岩夫妇。
  这场皇家小宴设在望君阁附近的吟风轩。吟风轩是先帝时期营造的,仿造了南方园林的清雅设计,以巧匠预先在轩阁四周暗设暖道。作为先帝最喜欢吟赏风月的所在,每到寒冬腊月,宫中会在暖道中填设热炭,然后精心培育出本不该在这季节绽放的花朵,冬日里在此宴饮,非但不会觉得寒冷,而且如同置身春日盛景,妙不可言。
  冷靖翊只留下了一名负责布菜斟酒的侍女,将其他侍从都屏退了。他坐在主座上,左边是皇后沈曼容,右边挨着君素笛,正对面是冷心岩和桓瑾玥夫妻,五人边赏景边宴饮,无拘无束。
  提起当年苗疆盛会,五人都是亲历者,说起往事也格外亲切。说到韩浩歌与叶怀瑾时仍忍不住唏嘘,冷心岩说韩浩歌的遗腹子韩子衿,现在由其舅父方锦程教养,而叶怀瑾远在敦煌,至今还蒙在鼓里,倒是听说他与摩诃嘉莲琴瑟和谐,在敦煌颇负盛名。
  酒过三巡,往事也说的差不多了。沈曼容一早就看出来这场家宴的目的,她已有孕在身,便借此推说身体疲惫,要桓瑾玥与她一同先回宫,姐妹两也好说说话。
  桓瑾玥自然心领神会,最后敬了冷靖翊一杯酒,便告辞陪着沈曼容先行一步。临走之时,沈曼容看见冷靖翊坐在原处岿然不动,心中一动,轻声道:“陛下,多饮伤身,不如出来醒醒酒吧?”
  冷靖翊挥手让服侍的侍女也一同退下了,自己执壶倒了一杯,故意装作听不懂,道:“不妨事,朕还没醉,皇后与弟妹先去休息便是。”
  沈曼容望了望君素笛和冷心岩,也只好点点头离开了。
  只剩下三人,冷心岩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从入席开始,他虽然没有开口询问,但冷靖翊与君素笛的一举一动都让他明了两人的关系,而现在冷靖翊独自抱着酒壶自斟自饮,君素笛则是端然坐在一旁,如冷眼旁观,这阵势让他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安。
  良久,冷心岩不得不硬着头皮打破这沉默:“皇兄,臣弟再敬你一杯。”
  冷靖翊眼皮也不抬一下,将手中酒杯扬了扬,算是应下了,道:“你们要继续叙旧便继续,不用管朕,朕就在这里喝酒,不会打扰你们。”
  “皇兄……”冷心岩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觉得冷靖翊话中有话,又不能挑明。
  君素笛完全不以为意,好像他一开始就不打算避开冷靖翊,微微一笑,他亦端起酒杯,向冷心岩道:“心岩,这杯酒,是君素笛向你赔罪。”说罢一饮而尽。
  冷靖翊眸光霍然一闪,偷眼看着冷心岩的表情。
  冷心岩只是呆了一呆,不明所以地应下半杯酒,问:“君先生何出此言?”
  一个心岩,一个君先生,显然是当年的情境。君素笛道:“说来惭愧,君素笛自以为天纵英才无人可比,却无端让好友卷入麻烦之中,一别多年,直到今日才有幸以这一杯薄酒致歉,万望心岩原谅。”
  冷心岩越听越糊涂,君素笛接着道:“从今往后,但愿心岩能不计前嫌,与陛下兄弟同心,为大冕创盛世辉煌。君素笛在这里先干为敬,预祝心岩与陛下宏图大展,早日功成。”又是一杯酒一饮而尽。
  “岂敢岂敢。”冷心岩急忙也应了一杯酒,开始有点明白过来。
  当年君素笛虽然不曾言明对冷心岩的感情,但相处时点点滴滴,冷心岩自然也能隐约觉察到他的心意。经过东陵雪落一事,冷心岩明了这样的感情的痛苦,选择了回避和假装不知。只是没想到一别数年后,君素笛竟然成为了冷靖翊的爱人,惊讶之余,他也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被远逐江南。
  看君素笛望向冷靖翊的眼神如此柔和与多情,冷心岩心如明镜,释然道:“过去种种,何须介怀?君先生的意思心岩明白,今日再敬君先生三杯,以成全此义。”
  冷心岩连饮三杯,忽然掷杯于地,转身面向冷靖翊,顿首再拜,朗声道:“陛下,臣弟冷心岩,愿竭忠尽智,效犬马之劳,此生此志,绝无后悔!”
  冷靖翊缓缓起身,一步一步走到冷心岩的面前,俯视着服跪他脚畔的皇弟,又回首望向含笑而立的君素笛,胸中忽然燃烧起一团炽热的火焰。
  这团火焰彻底烧尽了冷靖翊心中积郁多年的隔阂。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君素笛一定要见一次冷心岩,只有当面解开三个人之间的心结,消除所有的芥蒂,他和冷心岩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他所期许的未来。
  这是君素笛的情,亦是冷心岩的义。冷靖翊长叹一声,扶起冷心岩,拍着他的肩膀道:“起来,你我兄弟之间,不必多说,从今往后有你在朕身边,朕可高枕无忧!”
  ……
作者有话要说:  

  ☆、十三

  大冕聆华八年,在史册中大放异彩的聆华之治,在神武帝冷靖翊的统治之下慢慢开始展现。
  开春以后,诚王冷心岩以强势的姿态入朝辅政,在冷靖翊的背后支持之下,以雷霆手段打压了左右丞相的势力,将两派最为激进的大臣贬黜出京,转而拔擢中立于两丞相之间的底层官员。
  从聆华八年到聆华十二年,数年间,冷靖翊以极大的热情与如同雄狮一般的旺盛精力,轰轰烈烈地开辟着他作为最伟大的君王的神话。
  文官以卫烈为首,武将以方锦程为首,年轻一代的新秀们开始逐渐登上这个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
  在卫烈以极快的速度升迁为御史右副丞以后,他当日向冷靖翊提出的三条建议得以开始实施,此后数年间,无数传扬后世的名字开始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人们称这个时代为众星云集,最为辉煌的光荣时代。
  大冕内部在进行着一番狂风暴雨般的革新,而同一时间,冷靖翊从未停止对外的步伐。
  聆华九年,冷靖翊派兵平定北蛮各个部落的骚扰,修筑定北防线,从此北蛮各部不敢入中原半步,直至百年之后。
  聆华十年,冷靖翊通过叶怀瑾与擎天王朝达成协议,互开边市,保障了两国边境长达数十年的和平。
  聆华十一年,南方悠佩、兰绪遣使来朝,奉冷靖翊为大天子,两国正式成为大冕附属国。
  而在这光芒四射的帝王之路背后,冷靖翊从来也没有忘记他最原初的心意。
  从聆华八年开始,君素笛从安平候,一路被封为安平公,安平王,最后成为安平亲王。他依然居住在望君阁中,作为明明可以手握实权的亲王,却由始至终没有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他只是默默地站在冷靖翊的身后,也成为这位君王最大的支柱。
  聆华十一年,在多年的等待以后,中宫皇后沈曼容终于为冷靖翊诞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皇子,冷靖翊将这个孩子赐名为冷绛樱,并且很快册封为大冕太子。
  后继有人,冷靖翊和沈曼容如释重负。沈曼容从此开始一心一意教养这位大冕未来的继承人,冷靖翊终其一生都尊敬且爱护着这位皇后,虽然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爱情。
  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在冷绛樱册封太子之后一个月,冷靖翊的目光开始投向东南,那片大冕最后一块没有征服的土地。
  东南是宛人的土地,宛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国,名为宛语。宛语与兰绪相连,而在兰绪与悠佩纷纷向大冕称臣的时候,宛语却依然固执地坚守这方寸之地不肯低头。
  宛语王族与大冕中守旧的贵族多有交好,而这些老一辈的臣子,一直也对冷靖翊数年来激进的政策多有不满。冷氏皇族人丁单薄,直系血统传承到冷靖翊这辈,只有他和冷心岩两兄弟。
  冷心岩是坚定地站在冷靖翊一方的,守旧派不得不暂时隐忍,而冷绛樱的诞生,却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利用宛语在边境引起的骚乱,联合朝中的各方势力,一场危机悄悄降临。
  宛语依仗着大冕内鬼的支持和其王族内部所传承的古军法,屹立于东南之地,聆华九年冷靖翊曾经派方锦程带十万大军出征,结果却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冷靖翊不会让这颗钉子一直钉在大冕的腹地,聆华十二年九月,他再次征调十五万大军,御驾亲征宛语,同时让不到五个月的太子监国,由皇弟冷心岩摄政。
  这是一个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