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文稿选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谷雨文稿选辑-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者相互依赖、维系并相互促进;3。重视文化价值取向,更不忽略商业价值取向,以二者的相互有机配合和相辅相成来造就文化精品;4。不能随波逐流,一味屈从商业价值取向而放弃对文化价值取向的坚持,同时也不能过分坚持文化价值取向而轻易置商业价值取向于不顾;5。价值取向的选择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自身的修养,换句话说,一切有赖于编辑个人的职业素质、品格操守和真才实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图书编辑的案头必备书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两本放在显要位置的常备书,一本是《图书出版管理手册》,另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前一本不常用,每每紧要处查询,后一本则时不时翻阅,为了一个字或一个词。我中学时的老师说过,词典是最亲近的老师。

  《图书出版管理手册》是2001年版的,由新闻出版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手册的内容丰富、权威,并且实用,相关出版行政法规、规章,各类图书出版规定,出版行政管理,出版经济政策,版权保护,国家标准等,对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即便是一个普通编辑也应该对其有所了解,对一些重要的政策或规定条款还应该熟知。当然,这样一本包罗图书出版万象的一千多个页码的书不必要通读,但挑选重要的章节看上一遍绝不多余。我每每有闲会顺手翻翻,遇到牵涉政策条款的问题更是“急用先学”,还真能“立竿见影”。

  《现代汉语词典》应该是编书人须臾不可分的“亲密伴侣”。用词典很讲究版本,商务印书馆的辞书自然是首选,同时还要讲究版次、印次,因为语言学也在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和一些字词用法的新阐释等,都需要及时了解。因此,对图书编辑而言,案头必备“现汉”,而且应该是最新版的。再就是要重复强调的是,必备书就是常用书,遇到不认识、不明词义或发音不准的字词,就要进行认真查证,每一个字或每一个词都不要放过。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成就大学问。

  也许是常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缘故,我对各类工具书有一种特别情愫,除了常用或不常用的辞书外,其他一些与编务有关的工具书也不时买来充实我的书柜,如《写作学词典》、《新闻学大辞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国近代史词典》、《科学学辞典》、《近义词应用词典》、《常用法律知识手册》、《常用词用法例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历代诗歌类编》、《唐诗鉴赏辞典》、《现代国际关系史辞典》、《新知识词典》等。我有点儿得意的是大部头的辞书也有那么几套,包括《辞海》、《辞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

  然而,书到用时恨少。案头和书柜摆放再多的书都不为多,重要的是个人读了多少书,读懂了多少书,尤其是工具书的使用就是一门学问,可以说许多人包括不少专职图书编辑往往不知道或不善于使用工具书。前些日子参与编排《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与河南日报十几位编辑校对一起工作时,在《辞源》使用上跟一位资深校对老师就学到了许多。

  读书是学习,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对图书编辑来说,时常并善于使用工具书尤为重要。结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辞书是编辑的好老师好助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编辑怕就怕“认真”二字
笔者从做记者到做报刊编辑,再到做图书编辑,20余年弹指间,体会良多,感触颇深,有两点尤以为然:一是做编辑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二是做编辑要有为责任感所驱使的认真态度。前者笔者有《守住做编辑的底线》不再赘述,本文想认真地说一说做编辑必须具备的认真态度。

  认真是对职业的尊重。大千世界,百色人等。人在职场,各有选择。仅就编辑而言,具有职业精神当不可或缺,如能以职业为事业必能有所作为。一个以职业为事业的编辑,不仅会遵从职业道德,勤奋执业,更不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心,更不会缺乏做好本职的认真态度。

  认真是对作者的尊重。当作者把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书稿交给编辑的时候,就把一份对编辑的尊重和信任寄予编辑。编辑是敷衍了事,还是悉心对待这数十万言的每一个字,其间差别天壤,由此察明编辑是一个负责任态度认真的编辑,还是一个“撞钟和尚”式的编辑。后者不仅谈不上对作者的尊重,更是对编辑这一崇高称誉的亵渎。

  认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作者的尊重就是对编辑自己选择的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显现在字里行间,需要付出心血和精力,还需要才学和智慧。当一本书出版问世并得到读者肯定的时候,作者所获得的荣耀就是对编辑的认可,也是对编辑的尊重。

  适值当今浮躁社会,应该倡导认真做人,认真做事。常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谋事之谋就是认真。做编辑更是这样,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里不妨借言“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认真就是编辑的天职。

守住做编辑的道德底线
“为他人做嫁衣裳”被誉为编辑的美德,我以为,这是做编辑的本职。值得称道的是要乐于并善于为他人做嫁衣,做他人功成名就的铺路石子。在这方面有许多前辈做出了好榜样,吾辈应该向前辈看齐,甘心付出,乐于奉献。

  叹如今商业社会,在种种诱惑面前,人的善良天性有时很容易被扭曲,文化人更甚。就做编辑说来,能否敬业尽责乃是本分,而能否甘于寂寞,以苦为乐则不啻是一种考验。因此,乐于为他人做嫁衣不是那么容易说到做到的。

  我的理解是,要想做一个称职合格的好编辑,首先要真正热爱编辑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仅任劳还要任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尤其是要做到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再则,热爱编辑工作更要做好编辑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为他人做嫁衣。就图书编辑而言,能够不辞辛劳地爬格子敲键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编辑出版高质量的书,不仅为作者负责,还要对读者负责。事实上,不乏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者,但善于为他人做嫁衣者却是凤毛麟角。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许多做编辑的都需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我热爱编辑工作,并愿意以此陪伴余生,但我深知,要想把编辑工作做好,却是很难很难的,况且还面临着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我甚感惭愧的是,做编辑经年却无甚建树,看到那么多内容好又受读者青睐的好书,心里好生羡慕那些编辑高手。好在自己心志颇高,也不怕辛劳,愿以勤补拙,有道是:取其法上,得乎其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还有,就是要做真挚坦诚,与人为善的编辑,懂得尊重作者的劳动,尊重作者的思想,尊重作者的人格,这是从根本上尊重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工作。简言之,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在编辑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本书时,都不能掺杂任何个人的偏见,更不能为个人恩怨所左右。那种自以为聪明假字里行间藏微言大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借古讽今,为我从来不屑,并一贯鄙夷而厌恶之。我想,作者的笔千钧重,编辑的笔也重千钧。不管是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还是善于为他人做嫁衣,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作者的尊重。我将此作为做编辑的底线,并倾力守住。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能忘却的火红年代
一部电视连续剧《暗算》把人带回那个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年代。那是一个年长于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的生活的年代,那是一个火红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崇高的年代,那是一个热血奔涌、激情迸发的年代,那个一个令人景仰和倾慕的年代,那是一个正值和善良的人永远寻觅和追逐的年代!

  这是笔者看《暗算》的一点儿感触。

  这是一部重播的电视剧,起剧情结构和人物命运以及演艺明星之类不在评述之列,所反映的生活真实如何也不是圈外人能够加以品评的,引发笔者感触的是那群人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和置生死于不顾的精神,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那种难能可贵的激情。

  有了那样的激情,可以坚守信念,忠于理想,矢志不移,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有了那样的激情,可以斗志昂扬,无畏困难险阻,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心力,服务社会;有了那样的激情,可以不过于在乎流言蜚语,谗言诽谤,讥讽嘲弄,栽赃陷害,勇敢地直面人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有了那样的激情,可以努力做到顾全大局,不计个人私利和利害得失,哪怕是蒙冤受屈也心甘情愿,决不为境内外邪恶势力所利用!决不让那些居心叵测、图谋暗算之人的阴谋得逞!

  是的,人不应该总生活在过去,更不可一味纠缠于以往的是是非非。但是,过去荡涤一代和几代人心灵的崇高和曾经的激情需要永远铭记。当然,这一切对那些心术不正、物欲熏心的人来说真真正正是对牛弹琴,但对笔者却是永远不会消弭的理想召唤,是永远不可或缺的生活动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生终极目标,也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使用任何手段都不可以剥夺的精神愉悦!

  志不同,道亦不同,此道彼道非常道,人生追求差一点儿差很多,好在各行其道,甘苦自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大的委屈能有多大
凤凰卫视播放专题片《难忘的邓老爷子》,介绍了小平同志坎坷人生中的一段特殊经历,看时心潮起伏,看后深有感触。

  在那场运动期间,在江西南昌城郊的一个不大的工厂,邓老爷子每天步行到厂里上班,最初做的活是清洗拖拉机配件,这是一件脏兮兮油腻腻的活。三个月后,在工人师傅的建议下调换了工种,开始做起钳工,整天与锉刀、钳子为伴。这是在1969年至1973年。

  一个共和国的元勋,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竟是如此境遇。但邓老爷子却是像岩石般沉默,认真地做着分配给他的工作,品味着蒙冤受屈的苦涩。

  一次,正在做活的邓老爷子突然晕倒了,工人们用拖拉机送老爷子回家。卓琳从工人师傅家借了红糖冲水给邓老爷子喝下。第二天,邓老爷子心怀感激致谢,并将一包红糖送还给工人师傅。

  多少个不平静的日日夜夜?老人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和屈辱?其中悲凉和酸楚又有谁能够体味?然而,邓老爷子是如何面对这天大的委屈和极不公平?

  在英文版《邓老爷子文集》的序言里,他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博大襟怀。

  看着一个个闪动的画面,听着主持人充满激情的解说,在感佩伟人的意志坚韧和心胸豁达之余,联想到个人境遇,曾经一直缠绕不休的焦躁心绪一下子释然。知道了什么是委屈,而个人一丁点儿被误解和屈辱又算得了什么!

  我是中国人民的孙子(与邓老爷子排辈份),深深爱着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