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释】忧先于事,乃能去忧;事至而忧,则无济于事。所以,圣人循理应物,慎于始而不躁进,谨于终而不放肆,以致处事能顺遂成功。一个轻易许诺的人,必定是很少坚守信用。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很容易,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举轻若重,慎终如始,这样一来,他就自始至终都不会有困难了。


意译

 为顺应自然无主观妄为之为;
 做遵循道理不造端生事之事;
 以淡泊明志美意延年为趣味。
 利、害、福、祸之大小多少,皆是由因致果;
 用广慈博爱,至诚不移之德来答报嫌怨者。
 解决困难要从容易处着手,干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处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是从细微处开始。
 因此,圣人始终不待把问题酿大,所以能成就他的大业。
 那轻易许诺者,必定会少有信用;总是把事情看得容易者,必定会多次遇到困难。
 因此,圣人还总是重视困难,所以终究没有困难了。






 原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其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无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其散。
【注释】安:稳定、安定。持:维持、掌握。未兆:未见征兆,未露苗头。谋:图谋、谋划。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有其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重大的事物,都是由细微的事物发展而来。而安定的局面则容易维持,未露苗头的问题则容易设法,祸患脆弱时则容易化解,事故细微时则容易消散。
老子教导我们要认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这种辩证法,遵循自然规律,防患于未然,在弊端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有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征兆就应及时地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注释】为:做,防止。未有:尚未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荀子大略篇》说:〃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合抱之木:两臂围拢,形容树的粗大。
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近至远的发展过程。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嫩芽;九层的高台,从一筐筐土堆起;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迈出第一步。
俄国伟人托尔斯泰的名言:“最坚强的战士乃是时间和耐力。”美国诗人和哲学家爱默生曾说道:〃对于一件做得很漂亮的事的最佳奖赏就是做成这件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注释】为:指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妄为。执:强行把持。 
庄子说:〃天下事物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园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故附离不以胶接,约束不以执为。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则天无为故无败,顺物性无执故无失。”
进化论证明,每一个物种都在以自己完美的生活方式适应着自然。所以,不能顺应事物的客观自然,而主观任意妄为妄作者,必将遭到惩罚,以失败告终。古今中外能圣治天下者,其举错未必相同,但其顺应于事物的性命之情,其合于道则一。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释】几成:几乎要成功了。慎终如始:始终如一的小心谨慎。
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虑先于事,循道而行,且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则将百事以成。

是以圣人欲无欲,不贵难得之货;
【注释】欲不欲:欲望的却是别人不屑一顾的东西,是以澹泊宁静视为追求。不贵难得之货:不看重那些稀奇珍贵的东西。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所以行〃道〃者能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生,使之爱憎不牺于情,忧喜不留于意,虚无恬淡而心常和平。
【漫谈】韩非子说:〃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范应元说:〃众人贵难得之货,而轻至重之身,欲之胜也。圣人则不然,欲乎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将以辅万物自然之理,而不敢妄为也。〃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注释】学不学,是说学习世俗不学的顺应自然之学。
过,谓或过中,或不及中。《礼.中庸》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蒋锡昌说:〃普通人君之所学者,为政教礼乐等有为之学;其不学者,为无为之学。为有为之学,以致天下难治,此多数人君之过也。圣人学人之不学,则复多数人君之所过,返至道矣。〃 
【漫谈】老子珍视人的天性,但这是否就是说老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尽善尽美的呢?不是的。因为人的天性是不能以“善”或“美”来评价的,它只是一种自然。而自然而然,却是天下事物各自进化的最优解。
文明是什么?道德是什么?秩序是什么?文明、道德与秩序都是人的天性和理性之间的东西,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在各依其天性本能的交往中产生的自然理性。它是相互间长期磨合的结果,它在微妙地平衡着各方的利益和冲突,使之达到和谐。这种自然理性不是出自某个圣贤先知的设计或理念,而个人的理性知识,因受其本身生物属性的局限,不可能将事物间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影响彻底理清。
  从笛卡尔的主观主义发展到现代的理性主义者认为,抛弃传统,抛弃实践,只是凭借精英人物单纯的理性就可直接为我们的各种愿望效力,就能建立一种新道德、新习俗、新法律,甚至能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这种〃建构主义〃或“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其严重背离社会客观现实的错误虽然显而易见,但它凭借其富丽堂皇的设计,美妙高尚的理念,仍然在支配着许多科学家的思想,也在支配着怀有良好意愿的文人、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的思想。而且,它可能会在今后相当长的岁月里,继续制约着有关理性在人类事务中不应夸大作用的严肃思考。这种狂妄自大病态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滥用理性的、错误的科学学说和理性学说,最为重要的是,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们对人类各种社会制度的发生和性质做出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解释。各种豪杰先知、真假人物还会利用这种解释,以理性和文明最高价值的名义,去诱导民众去干各种严重扭曲自然的事物,这将会造成很大混乱。
【漫谈】人们往往爱将其主观的认识强调过头,进行超出范围的肆意延伸,以致形成荒谬。例如,有人将生物基因中的利他性行为,在逻辑推理时引伸为生物进化是〃为其群体谋利益〃这一错误概念。以致在英国电视一个有关澳大利亚蜘蛛的节目中,主持评论说:“大部分的小蜘蛛最后为其他物种所吞食,这也许就是它们生存的真正目的,因为要保存它们的物种,只需要少数几个生存就行。”岂不知这种讲法同科学的进化论是完全抵触的。
群体选择理论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原因之一也许是它同人们的道德和政治观念相吻合。然而这种吻合却是与事实相悖的。如果将理论歪曲使之附和主观意愿,那么这种歪曲的理论将成为把双刃剑,谁也难保其不会被歹人利用去附和歹愿。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就是部分的利用了这种被歪曲的理论吗?
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因为基因中有自私行为而把唯利是图宣扬为理所当然。列宁说:“真理走过一步,那怕是向同一方向走过一小步,即成谬误。”所以,我们一定要随时小心谨慎地检察我们的一切理论、行为,切忌勿过。
【漫谈】对事物的省察之要,是须去除私欲外诱之贪,而充其本然之善,反求自身便可得之。而世俗却大多热衷于外饰伪学,而不从正心诚意上下功夫。孔子说:〃道者,能近取譬〃。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说:〃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漫谈】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漫谈】《准南子》曰:〃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达人之学也,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也。若夫俗世之学也则不然,握德逆性,内愁五藏,外劳耳目,乃始招蛲振缱物之豪芒,摇消掉捎仁义礼乐,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号名声于世。此我所羞而不为也。〃 
【漫谈】近人何新先生说:《楞伽经》讲人习禅有四境界:
(1)愚夫行,有人无我(盲从他人)
(2)观察行,有法无我(教条主义)
(3)攀缘行,诸法实相(求法于外)
(4)如来禅,自觉智境(见佛于心)
这四种境界其实反映了常人颇普遍的认知规律,并不仅仅是习禅如此。但或有人云,我一生来即已在第四境界中了;那才真是〃野狐谈禅〃…“狐〃(胡)说了。
人的这种认知四阶段,可谓有很大的普遍性。就连孔圣人都说:〃六十而知五十九年非〃。这并不是说人必须年满六十方有正确的观点,而是说世人对真理的认识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便是圣人也不例外。从过去的失败和错误中吸取的教训,会加深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教训与信念相比,虽然少了些执著和坚强,但却多了些稗益和清醒。阅历的增加,会促使人们理智地从多个角度观点而不是只从一个僵化的角度观点看问题,从而会对事物能有一个相对客观和周全的认识;会觉悟到有许多人间世事曾被自己的耳目所欺骗、被自己的情感或主观认识所蒙蔽。才知晓〃盲目崇拜〃、〃绝对信仰〃、〃予智自雄〃、〃师心自用〃等等惯常幼稚意识的不当。所以,经验几乎是惟一能够让在群体心中牢固扎根的幻想真理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而且这经验必须发生在非常大的范围内。然而可悲的是,这一代人惨痛的经验教训却对下一代人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基因在控制着人体的制造,而后天获得的特性是不能遗传的。不论你一生获得的聪明才智、经验教训有多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