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刚毕业留校时,宋如华经常与住同一层楼的年轻同事们一起〃摆龙门阵〃,其中有一个人姓任,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教授〃,〃教授〃翻译成英语是〃Professor〃,大家就称他为任〃P〃。后来有人说,如果要办公司,公司的名称干脆就叫〃TP〃,十个(教授)〃P〃,但是在高校中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后才能当上教授,大家就在〃TP〃之间加了一个〃O(Old)〃,即〃TOP〃……〃Ten Old Professor〃。如何翻译成汉语呢?
单纯从表面看,〃TOP〃也是一个英语单词,是〃顶峰、顶尖、卓越〃的意思。一个学数学的同事建议用〃拓普〃,而且与一些世界知名的IT企业如惠普、夏普等音近,但是后来发现已经被注册了,于是就改成〃托普〃。
不能不提的是,没过多久,为〃托普〃公司注册立下汗马功劳的戴礼辉也加入了宋如华的团队,后任托普集团资深总裁、上市公司托普软件董事长、成都海思凯董事长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骑三轮车送货的教授
要技术没技术,要背景没背景,呱呱坠地的托普,举步维艰。
公司办公室临时设在宋如华的家中,他负责〃跑〃业务,陈德利负责〃办公室〃工作,周抗负责技术工作。因为心里也没底,宋如华决定从〃串串生意〃(成都方言:即倒买倒卖)做起……寻找到需要电脑的用户,再从销售电脑的商家手中调货,中间赚一些差价。可是当时账上的5000元钱,买一台电脑主机都不够,只有赊账,先拿货,再付钱。可是别人凭什么相信你呢?宋如华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身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托普的第一笔生意,是宋如华在自己工作过的应用物理研究所做成的。大家都是熟人,生意很快就谈定了,托普卖给研究所两台386电脑,一台8000多元钱,每台赚了800元钱,两台共计赚得利润1600元。这与当时每月一两百元的工资相比,已经算是一大笔钱。为了多做些生意,宋如华凡是见到认识的人就自我介绍,自己办了一家公司,能不能帮忙介绍些生意。有一次,经原社教队成员陆兆祥介绍,宋如华卖给学校图书馆一台UPS电源。
相较而言,这些都可算是〃天上掉馅饼〃的买卖。大多数情况下,和许多小公司的境况一样,宋如华是骑着自行车拜访客户,在形形色色的人面前坐冷板凳、吃闭门羹……
初生的托普是渺小脆弱的。有一次,宋如华找了个三轮车夫去城郊外拉货,在一段下坡路上,〃三轮车〃速度很快,转眼就要看不见了,他心急如焚,拼命追赶,追得他浑身大汗,终于在一座立交桥下面追到了那辆三轮车。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如果一车货找不回来,宋如华非常清楚,对托普公司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为了节约成本,宋如华率先学会了骑三轮车,像街头的三轮车夫一样,戴草帽顶烈日、穿大衣冒严寒四处送货。骑三轮车是一门技术活儿,对初学者来说,车把又松又活很难掌握,车的重心在中间,既要把握好龙头的方向,又要用力得当,否则很容易原地打转甚至翻车。第一次骑三轮车送货,宋如华把头压得低低的,生怕遇到熟人,偶尔被熟人看到,打个招呼,很快又低下头继续骑车。他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蹬一下一毛钱,蹬两下两毛钱,一百下就是十块钱,每蹬一下就又向赚钱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后来,宋如华骑过的三轮车被托普集团档案馆收藏,作为创业精神的象征还被复制了两辆,分别摆放在上海和浙江嘉善的托普集团展示厅。
当然,也有人讥笑宋如华,说堂堂大学教授,斯文扫地,竟沦落到蹬三轮、卖苦力,丢人!宋如华没有理会这些冷言冷语,而是更加激励自己。在办公桌的玻璃下,他压了个小条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后来又改为〃吃得苦中苦,争得强中强〃。
为了生存,为了尽快完成资本积累,宋如华想了很多办法,他说……
第一个办法是〃借鸡生蛋〃。靠公司或个人的信用,利用别人的钱做生意,即做别人的代理。没有钱,没有人,怎么办?创业初期,为了发展,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我称之为〃善意的欺骗〃,或者叫〃友好的欺骗〃。这种〃欺骗〃不对国家、不对别人造成任何伤害。比如请别人来参观,我们从其他公司借来几十台微机,摆在库房里,说是我们的,用完马上还。
这种〃善意欺骗〃的萌芽,后来成为宋如华在资本运作时自我安慰的理论依据。萌芽发端的事实过程其实很简单:某日经熟人介绍,宋如华骑自行车去拜访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主任,结果行到途中,忽然雷电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为了在约定时间内赶到,宋如华被淋成了落汤鸡。原以为别人会被自己的副教授头衔和做事的诚意所感动,没想到,刚一谈业务合作,主任就严肃地问了4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实力?公司现在有多少人?办公地点在哪里?做过哪些项目?〃问得宋如华一阵慌乱,勉强镇定下来,他回答说:〃公司有近十名员工(加上一些兼职的学生),办公地址在建设北路二段四号,为学校、研究所做过一些项目(其实是周抗以前在一家公司兼职时做的)。〃交谈结束时,主任提出要到公司考察,宋如华嘴上答应了,心里却非常不安,此后不好意思再去登门拜访,生意也没有做成。
要使生意越做越简单,宋如华认为,就必须使托普公司保持有良好的形象和强大的气势。他要求员工:平时衣着要整洁利索,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听电话的第一句话要说:〃您好!〃接待客人来访要彬彬有礼,拜访客户要讲礼貌。办公环境即使简陋,也一定要干净整齐,如有条件,办公桌上应摆放一小盆花卉植物等。
就这样在小打小闹的业务中,宋如华渐渐褪去〃酸气〃,他的商道日趋〃成熟〃。同时,托普也尝试着利用电子科大教师的小发明,推出一些小产品,比如胶卷分装器、无线遥控开关、报警器等,市场销售比较好的是波形发生器,但销售收入也不过数万元。
〃7·18〃是个〃良辰吉日〃
无论如何,托普帝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建立。
宋如华决定邀请各界朋友和业务客户,搞一次像样的开业典礼。在典礼前几天偏逢下雨,宋如华披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把托普开业仪式的请柬逐一送到学校的一些领导、同事的手中。通过戴礼辉,他还邀请了成华区人事局、工商局、审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
1992年7月18日,典礼如期举行。当主持人李智〃开业典礼正式开始〃的话音刚落,在楼下得到手势的卢柏明等马上点燃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把会场衬托得热闹非凡。这个默契的配合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托普虽刚开业,做事还是很讲章法。
当宋如华以公司总经理的身份讲话时,恰巧连雨的天空乌云散去,阳光照亮了楼房、树木、道路。看着窗外雨后初晴,在讲话的结语中,宋如华说:〃我相信,我们的前途会像窗外的阳光一样充满光明!〃本是一件〃阴晴圆缺〃的平凡事,许多年以后,深信宿命的宋如华还是认为〃这是天意〃,尤其是在托普后来〃顺风顺水〃的那几年。
比如,1996年12月的托普科学城开业庆典,成都冬季的连绵阴雨退避三舍,拨云见日;1997年建设西部软件园期间,拼命赶工期的施工队对夏日暴雨头疼不已,但是,雨云在接近郫县红光镇的某个位置就止步不前,驱车经过时,竟然是一边大雨倾盆,一边雷打不动,这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让宋如华津津乐道;2001年春,位于成都通锦桥的托普集团总部办公楼,固定在外墙上的托普铭牌被狂风吹掉了〃普〃字,企业名字变成〃托集团〃。消息很快传到宋如华耳中,在租期未到时,托普部分工作人员即接到搬离此处的指令……
这是托普内部一直流传着的〃神秘〃故事,宋如华相信它们都有〃特殊解码〃。
到〃7·18〃开业典礼时为止,托普已从3人发展到6人。宋如华是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是陈德利,总工程师是周抗,除此之外,李智担当了总经理助理,卢柏明、杨大让分别负责业务和开发。 每年的7月18日,以后也就固定成为托普的〃生日〃。
为了实现快速积累,公司赚到的利润全部用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几个人在学校还有任课工资。卢柏明进公司时,由于刚刚毕业,没有生活来源,才给他每个月100多元钱的生活费。在公司正式开业的第一个月,没有发工资。第二个月,工资是这样发放的:总会计师(兼职)180元,总经理100元,副总经理150元,总工程师80元……要知道,当时一包红塔山香烟都要10元。创业之初,托普给员工发放的第一个福利用品是每人一件雨披……
在〃借鸡生蛋、搭车上路〃的市场战略指导下,1992年8月,托普成为福建实达公司的西南地区总代理,当时的实达刚刚在计算机终端市场崭露头角……这为托普的发展带来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及现金流。但是,这种搬运工式的业务因代理商的获利空间被厂商所控制,并不能带来太多的利润。更要命的是,托普的业务骨干也随时面临着被实达〃收编〃的可能。而且,一旦合作破裂,公司就可能沦落为失去主业的〃边缘公司〃,宋如华越想越觉得不安。
直到有一天,一笔大买卖转手之间就创造出上百万元的利润。这是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即使宋如华本人在托普集团内部也绝少提及,只有极个别当事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第一桶金〃掘自青城山?
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托普典章》1997年版中,〃企业标识〃一节有一个企业注册商标……〃桃花源〃……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娱乐、公共游乐场、俱乐部服务、夜总会等〃。曾有托普客户好奇地问,〃托普是高科技公司,下属企业还有做夜总会的?〃
很快,这段内容在新版中被删掉了。但是,这个〃疏漏〃传递出了一个诡秘的〃淘金〃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宋如华展示出的超人投机本领,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华大地气功盛行,〃人体特异功能〃成为热门话题。当时最负盛名的〃中华养生益智功〃(简称〃中功〃)基地,就在〃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与该基地毗邻而居的曾经是某部队的一个小型研究所,占地几十亩。由于部队搬迁,研究所处于闲置状态,1992年底,宋如华等人通过朋友介绍以很低的价格取得了该所土地使用权,据说成本价不过每亩1万元,支付土地资金主要来自于拖延支付给实达的终端货款。
时隔不久,便有风声陆续传到〃中功〃基地:〃隔壁〃的新老板将投资500万元兴建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包括夜总会、按摩、桑拿、卡拉OK等〃特色〃服务。这可急坏了基地负责人……如果听任其建成,与灯红酒绿的〃是非之地〃做邻居,必然会极大损害基地在〃中功〃信徒心中的神洁形象,必须采取一切办法阻止这个〃不和谐〃的〃计划〃。
〃中功〃基地负责人开始希望诉诸法律解决,但是别人要在自己的地盘上搞经营活动,法律很难干涉。于是,辗转找来中间人,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协议,〃中功〃基地以数百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规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