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红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红利-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12年10月,反思后的许朝军重新推出新产品“啪啪”,并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这款聚焦在手机上的有声照片应用带来了新的玩法,迅速开始了自己的走红历程。半年之后,啪啪的注册用户数就已经超过1000万,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门兄弟点点网,更超越了其他手机应用。

    对比点点网,啪啪在很多方面都有些不一样:直接采用了成熟社交网络的账号登录体系,用户制作有声照片后,被鼓励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络中去。许朝军说,这一做法是为了利用社交网络,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注册、找到自己熟悉的朋友并留下来。和社交网络的融合还能让创业公司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借此甩开可能的潜在的对手。确实,自上线以来,啪啪至今未逢敌手,追随者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正是社交网络带来的红利,分别以:更海量的流量和用户获得、更快速的发展速度、更低廉的获取成本、更优先进入用户视野,以及更好的用户黏着留存、更高的收入而呈现出来。除去收入暂未体现,啪啪充分体现其他各个角度的收益。

    在过去的两年间,仅腾讯开放平台给合作伙伴的分帐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从零起步的快速增长的市场。2011年6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腾讯开放大会上曾对外表示,希望通过开放能再造一个腾讯——通过分成带给合作伙伴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或许是社交网络所带来的红利最直接的营收数字预估。每天,更有近亿条网页链接被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微信,又转而带走数亿点击流量和用户。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中,看不到慢下来的迹象。

    包括微信、微博、QQ空间在内的不同形态社交网络的次第崛起进入主流,为业界与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社交红利。每时每刻,海量的用户、流量、注意力乃至收入从一张张庞大的社交网络中,充沛流动到外界合作伙伴的产品、网站上。自社交网络而来的用户更加黏着,也有很强的意愿停留。

    红利在过去的概念中,多指人们在资本市场投资或者生产中获得的额外收益。在社交网络中,这些额外收益变得更加醒目和诱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协助一款创业应用快速爆火,获得百万计的新增用户或者全民皆知的名气,国民级应用每年都会有多款诞生或依附在社交网络上。以至于今天去看任何一款全民应用中,利用好社交网络进行自传播、自扩散都已经是基础能力。早在2010年,部分网站开始发现,来自社交网络的流量正在逐渐逼近乃至超越搜索引擎,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来源。

    但红利也非常吝啬,观察数据时我们会发现,海量且充沛的流量更宠爱部分网站和应用、事件和内容。如果将社交网络中用户与红利的去向的分布用一张图表表示出来,我们可见的是一张巨大的尖刺图,有能力获得这些诱人收益的网站和应用屈指可数。

    这个现象令人迷惑不解。现实中,社交网络并没有嫌贫爱富,用户与企业、应用、服务接触的门槛在其中消除,不论时间和地域,从这一点看,社交网络更适合于创业和勇于尝鲜的人群。在这个领域内,新崛起的创业者比比皆是。即使在目前业界最有成效的需要资金投放的QQ空间广点通系统中,投放金额多不一定就能获得最为理想的产出。

    一切都指向企业和创业者对于社交网络的理解与认知。

    开放平台是观察社交网络的最佳观察点。2010年,笔者调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工作后,每天可见海量的数据纵横往来。数据总是能揭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指向简单的答案。开放平台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网站、数十万计的开发者和创业者。他们如何看待并运用微信、微博、QQ空间这些大型社交网络,其中独特的角度与方法层出不穷,值得借鉴。

    如果我们将这些数据和优秀案例一一排列出来,哪怕是粗略统计,也会发现业界核心理解与认识都可被归纳到几个基础的原点中来,它们即是“信息”“关系链”、“流动”。微信、微博、QQ空间概莫能外,其他社交网络同样被囊括其中。

    红利收益正是从这三个原点散发出来。就像一个简单的等式,“收益=信息×关系链×互动。”我们可以将这个等式,及业界诸多案例中陈述的观点提炼为一句话:“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或者是鼓励“让人们讨论你”。

    不同特点的网络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性,如在微信群和QQ群中“谁的群多帮忙转发一下”、微博上“有共鸣的人请举手”,广点通上强调“素材”与“投放人群”,都是指向推动更多人群关注、讨论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尤其在早期阶段,人们进入一个新的社交网络,所能采取的动作甚至都惊人的一致。被社交网络钟爱的网站与应用,恰恰都是在三个环节中的某一个深入而领先。

    红利的产生源自于此。当人们在讨论“去中心化”时,潜在的意思正是指,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再是依靠大型媒体,不再是单一接收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而是更多聆听身边朋友的话语与分享。每个人都是信息产生的源头与扩散渠道。借助用户的讨论,信息迅速流动到更大的人群中。这个利益的获得是巨大且扩散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获益还在不断累积乃至加乘。

    更慷慨的是,创业团队、企业获得这些海量的流量和用户、收入所因此支付的成本,有时廉价到近乎免费。许多企业与创业团队不断聚焦在社交网络上,一方面是因为新用户(包括下载、安装、注册或者仅仅是品牌关注)的关注获取速度迅猛,成本低廉。这成为很多新应用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另一方面,企业与创业团队在社交网络上所聚拢获得的用户、获得的听众粉丝,所部署的分享按钮,都是可循环利用的。从每一个发布、分享、评论信息的开始,细微的循环成为另一个细微拓展新用户、流量的开始。这不同于其他渠道与平台的一次性流量分配模式。

    依据上述环节,我们可以得窥产生红利的几个部分:他们可以从一条基础但又精彩的信息中产生,通过不断的、更多的用户分享,在他们的好友中得到信任与共鸣,并因此传递到更多人面前。不管是精彩的信息、深厚的用户关系链(结识好友的多少)还是互动(由简单的评论、转发所引起的激励效应),都会带来社交红利。

    甚至,先行一步进入并聚焦在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网络,还有可观的先发红利。今天在微博、微信上取得成效的大部分账号、自媒体及企业与案例,都是先发红利的受益者,源源不断地诱惑着后来人。

    利益的获取或许不再依赖于宏大叙事、大资本投入,以及企业间的大规模战略合作、资源倾斜,而是只关乎细节。信息文案的拟写、推动目标用户之间的积极分享与互动,这就是细节。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微信中的诸多火爆现象与催生的不同玩法,人们都能从过去网络媒体、博客、论坛,乃至传统媒体、线下市场运营活动中找到相同的影子和范例。许多事情就像是历史回放,只是社交网络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在这些网络中,信息的充沛流动、互动海量而频繁的发生,撰写发布的方式以及浏览设备的变化,都带来了信息呈现方式的变化及人们消费、使用信息的方式变化。每一个变化就意味着一个崭新的世界的到来,孕育着新的机会。世界变了,我们所面对的互联网或手机的玩法也变了,比如前述的啪啪,再比如疯狂猜图。

    在一段时间里,来自“疯狂猜图”的求助信息,迅速挤爆了微信朋友圈。许多用户在玩这个新的轻松休闲应用时,会将自己碰到的无法猜出的图片发到微信上去,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设置,让“疯狂猜图”迅速成为2013年六月间里最热的应用。这在以前,需要更多的时间。

    过去,我们在微博上看到了微信和QQ的需求,许多人在微博上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版聊,这其实是好友之间强关系的互动需求。今天在微信上,也眼见微博的需求,部分用户不断在微信群中复制某些信息:“谁的群多?请帮忙转发一下。”人们希望信息覆盖更多人群。不同的社交网络,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与互通,由此,信息流动在不同社交网络中,所带来的红利放大效应也要远超单一平台。

    现在,尽管社交网络们都具备着“信息”“关系链”“互动”同样三大环节,但不同的产品,信息流动的速度、覆盖的人群范围与沟通密切程度截然不同,所引起的互动形式、所能承载的应用和服务也不一样。微博越来越聚焦于信息一端,QQ空间的各种玩法强调指向于用户关系链自然沉淀的结果,而微信,在无线与碎片、关系链的多种作用下,“互动”会成为极为核心的部分。

    并且,伴随着时间的延续,即使是同一平台之上,也会发生许多不同的变化。比如信息,我们会悄然发现尽管信息的保鲜程度越来越脆弱,可能5分钟一过,好友们或许就再也看不到了,但它们却意外地通过互动的增加而使生命力强劲且漫长。这些细微而奇异的变化,带给了企业与创业团队许多可值得思考和利用的不同角度。

    在不同社交网络面前,企业和创业团队可借助并采用的方式方法会存在不同,要判断出如何采用它们也有迹可循。观察QQ空间、微博,乃至新崛起的微信及其他平台,基础的用户发布“信息”、相互之间添加好友结成的“关系链”及所进行的互动方式,是理解社交网络的最佳切入点与行动指引器。这些虽然琐碎,却洋溢着巨大的力量。

    窥一斑而知全豹,每个细微的分享和评论背后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大型平台合作的方式,不再是用过去资源互换等传统方式进行。通过观察并充分利用、优化每条细微的信息,每个细微的分享、转发与评论,不仅会发现它们正在构建出一个庞大的洪流,将社交网络的红利带到合作伙伴面前,也能清楚地看到社交网络自身的未来发展与运营规律,让他们及他们的能力为自己所用。

    那些从QQ空间、微博、微信中每天带走海量用户和流量以及收入的前行者,正是这样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