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准备工作还不是最忙的,生意上的事情因为都已经提前有了安排,只是有些没注意到的地方又嘱咐了几句,然后便是行装的准备,为了速度一些,这次小婉一家三口带着简单的行装和护卫人员先行,其他的人员和行李随后慢慢过去。
最忙碌的还是应酬,官场中的人最重要的是见风使舵,一些愚钝的人只知道张陵调到泾州,虽然是升了半品,可以他们看来却是明升暗降,自然不当回事。但稍有脑子的人都会想到泾州的地理位置和李世民的战略意图,尤其是从派内侍亲自过来传旨,就知道了张陵在他心中的份量,所以大多数人都过来贺喜、邀宴,而那些消息灵通的商人们更是一张张的请柬如雪片般的进入张府。
“婉姐,我们还是早些上任去吧,再呆下去,恐怕没有死在与突厥人作战的战场,先要在沧州的酒桌上醉死了”张陵诉苦道。
“呸呸呸,大吉大利,说什么呢?”
小婉不满地瞪他一眼,“既然如此,我们收拾一下早些起程吧。”
说走就走,虽然说是轻装简从,可也有三辆大车,都是那种再草原上使用的特制车辆,不但能载人载物,而且里面还可以睡觉,随行的人除了张有和紫鹃、雪雁之外,还有八名护卫和黑虎、黑豹这两头獒犬。
十二月二十日,一行人在沧州南门,与前来送行的沧州官员和那些商户告辞。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沧州的百姓不知道从什么途径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同样是来了许多人,送送张陵这个给他们带来好生活的人……老百姓是最实在的人,他们记得谁对他们好,不仅仅是沧州的百姓,那些逃难来的边民也来了许多。
张陵自从来到沧州之后,大力改善百姓们的居住环境,尤其是治安方面,虽然不至于路不拾遗,可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那些横行乡里的地痞,而且推行新农具的使用,发展商业……就是码头的使用,给许多无地的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这在现代也是非常难得的,何况是那个时代,如果的沧州和三、四年前的沧州已经大不一样,其繁荣在河北道来说,是首屈一指的,再过两年,鲇鱼湾码头比得上泉州的码头了。
也不知道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声:“张大人在沧州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没什么好报答大人的,在这里磕一个头,祝大人一路顺风”
这一声当真是一呼百应,送行的数千名百姓都高呼一声:“祝张大人一路顺风”立时黑压压的跪倒了一片,只有沧州府的那些官员、商人以及张府的人站在那里,脸上都是一片错愕。
张陵激动得满脸通红,眼中甚至出现了泪影,拱着手连连说道:“诸位乡亲快快请起,张陵承受不起承受不起”
好不容易,人群才站起来,其中已传来呜咽之声。
那些沧州府的官员们都低着头,脸色如何别人都看不清楚,送行的人群中,身裹皮裘的厉如海对旁边的儿子厉宗山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张大人虽然年少,却是做到了这一点,前程不可限量。宗山,为父已经年纪老迈,力不从心,你却正当年,一定要跟紧了这位张大人,则我厉氏富贵,再延续几代也没有问题。”
泾州(今泾川县),因泾水而得不,治所在安定县,领安定、灵台、临泾、良原、潘原五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泾川、灵台、镇原以及宁夏固原东部等地泾水中游地区。
小婉前世是来过甘肃,却没有去过泾川,一路紧赶慢赶的,总算是距离泾州已经不远。这一日正行走间,天气忽然转变,彤云密布,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雪,连北风都变得低沉雄厚,似乎蓄势待发,又或是被压制了一般。
车队在半路打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辆大车圈了起来,车夫们开始将牲口的鞍鞯松开,喂以水食,其他人则找了柴草,生起了篝火。
张陵有感而发道:“曾听到别人说这里如果困苦,却没有想到会是这般模样,虽然不至于是十室九空,可这十里八村的一片荒凉,连客栈这等歇脚的所在都十分难得。”
宝儿笼着双手道:“难怪爹爹总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比我们沧州难看多了。爹爹,我们在路上看到的那些人,一个个眼神凶恶得跟咱们家的黑虎、黑豹似的,他们是坏人吗?”
张陵和小婉对视一眼,不禁苦笑。他们这一路上路过的人烟稠密之所不在少数,刚进入关内道时也没有什么,可越接近泾州,那些人看着他们的眼神就越不正常。后来他们找了一个人探询,答案却是让他们哭笑不得——
这几年突厥人越来越放肆,频繁骚扰地方,一般有钱的人家都将房舍土地交给了心腹之人打理,自己则举家内迁,从来只见大车往内地走,却是很少见大车往外走,所以他们的眼神才会古怪,而宝儿就觉得那些人的眼神异样可怕。
饭食很快就准备好了,是在上一处打尖的地方买的小笼包子,热热的,又用响水稻煮了稀饭,吃起来全身都觉着暖合,而天气却越发的坏了。
用完饭,众人熄灭了篝火,继续赶路,觉得风没那么大,张陵和小婉嫌坐在车里气闷,索性都骑了马,宝儿从车窗里不时探头探脑地跟爹娘说话,眼神中颇为艳羡。
从前方的密林深处不是传来溪流的淙淙声,这个时节河水还没有上冻,前方的道路却不似前两日那般崎岖,大车驶在上面安稳了许多。
小婉一行悠然自得的前行,再往前不远就是他们拟定休息的地方,所以不用急着赶路,欣赏着沿途的‘枯寂’之美。
天上仍然是彤云密布,众人已经习惯了虽然觉得有些担忧,但天气却不那么冷了,也算是坏事里面有好事了。
穿过一座山丘后,官道转为平直,远处有炊烟袅袅升起,张陵喜道:“前面应该就有休息的地方了,应该就是那个龙门客栈,听说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家客栈,我们今天晚上就要在那里住宿。”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能保证安全吗?”小婉担忧地问道。
“我打听过,这客栈在这里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很安全,而且这毕竟是大唐境内,怎么会不安全?”张陵说道。
“那可不一定,我们还是要多加小心。”小婉坚持道。
就在这时,一片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身后传来,众人忙回头看去,只见十余骑战马如飞般的向这边驶来。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零一节龙门客栈
第四百零一节龙门客栈
健马如飞般的从她们身旁驰过,马上的骑士向她们只略为扫视了一眼,便不再回顾,马蹄踢起慢天卷扬的尘土,像一堵墙般随风迎头照脸的扑在她们身上。
“这些家伙也太没公德心了”小婉低声嘟囔了一句道。
“你说什么?”张陵掸着身上的尘土问道。
“我说这些家伙自己倒走得爽了,也不知道要赶什么,结果让我们吃土”小婉抱怨道。
张陵向小婉笑道:“能比人赶快一步,总是要多占便宜的。”说犹未已,蹄声再起,二人回头看去,只见是一名身材瘦小枯干的老者骑着头小毛驴‘得得’的从后面赶上来,那头驴虽然长得矮小,速度却不慢,不多时便追到她们的身旁。
这个老者虽然身体单薄,长得却是一派仙风道骨般的秀气模样,来到近前含笑道:“诸位好,你们是哪个商队的?”
张陵摇摇头答道:“我们不是商队,这次是要去泾州安家落户的。”
“安家落户?”
老者脸上露出一丝愕然,想必他只见过往外般的,像这般拖家带口往泾州搬的,不说绝无仅有,恐怕也是罕见,他摇摇头:“你们可真够特别的。”
“老人家,您贵姓?是哪里人?”张陵难得在道上遇到一个人,正闷得慌,便开口问道。
“呵呵,免贵姓梁,大名九功,现在年龄大了,九功就变成了九公,老夫就住上安定县城,你们去什么地方?”老者也很健谈,长途寂寞,除非是心静如水的人才能够忍受。
“某姓张,这是贱内夏氏。”
张陵在马上拱了拱手道:“这会倒是巧了,我们也是去安定县。”
泾州的治所就是安定县,双方确实是一路。
“哈哈哈,”梁九公捻髯大笑:“真是巧极,这一路上总算是有同行之人了,前面便是龙门客线,这天色阴沉,随时可能下雪,我们今天就在那儿歇了吧。”
他的目光在小婉等人的坐骑上扫了一遍,精芒一闪道:“好马你若肯将这些马卖给马帮,赚它万两白银不成问题”
这老头倒是有几分眼力,小婉淡淡一笑,这些马匹都是上次从回纥带回来的战马,除了卖给军队一批之外,李承乾、高士廉、程知节、秦琼、李靖、平阳公主……这些人的府上都送了几匹,张府自己也留了一些。
这些战马都是那些马贼们精挑细选的精骑,虽然说不上价值连城,但中原很是难得,一般人可没有这等眼力。
“九公好眼力”张陵赞道。
“呵呵,住在泾州久了,看得多了,这眼力倒也锻炼出来了。”梁九公笑道。
“突厥人经常来泾州吗?”张陵问道。
“大股的倒很少见,但小股游骑不断,那些家伙化装成马贼,来去如风,都是好马啊”梁九公叹道,旋即他又皱起眉头:“你们这马也应该是突厥种的战马,如果被那马帮的人看到,却是一件麻烦事,如果不是这周围没有其它歇息的地方,老夫一定不会建议你们在龙门客栈落宿。”
“为什么?那些马帮是土匪吗?”小婉讶然问道。
“那倒不是。”
梁九公摇摇头:“那些人不是土匪,可他们的势力比土匪大多了,尤其是其中的崔氏马帮,是这一带实力最强的马贩子,有时候连马贼的马匹都敢下手,据说崔氏马帮的头子崔西远和清河崔氏有关联,真假就不知道了,反正那些马贩了都有后台,否则也做不起那样的生意。”
“这些马贩子都是与塞外做生意吗?”张陵问道。
“那当然,否则哪来的马匹。”
“可塞外对于马匹控制得不是很严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大草原那么大,有许多马贩子就是从马贼那里购置马匹的。”
“他们的交易是用什么交易?”
“大多数时候是以货易货,很少用金银交易。”
“以货易货?通常是什么货?”
“盐、铁、茶,丝绸和瓷器之类的东西不多。”
“这些东西不都是朝廷禁止的吗?”
“山高皇上远,那些马贩子都是朝里有人,否则也做不得这生意,而且朝廷也需要战马,大多数时候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原来如此。”张陵缓缓点头。
说话间,前面已经到了龙门客栈,小婉就一直纳闷,都说这里经常有突厥人和马贼骚扰,这家客栈怎么就能够屹立不倒?
近前看时,却发现这家客栈建得如同一座防御工事一般,甚为牢固。
龙门客栈所在的地势较高,相对于周围,颇有居高临下的味道。
主建筑物是一座两层高的土楼,以圆形高达三丈的石砌围墙统一环绕维护,围墙就由土褛两侧开展,环抱出敞开的大庭院,也是车马停驻的地方。大门与主楼遥相对应,只有一个入口,沿围墙设置客房,足有五十间之多,天井周围是环绕的回廊,置有数组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