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好胜的冲动
A型人身上的好胜冲动常被当做正面特质称赞——说他们“勇往直前”。但本着这种精神工作就会危害健康,对谁都没有好处。
你经常能在报纸的分类广告里读到下列文字:“诚招推销员,应征者必须强势。”换句话说,应征者要准备好强迫别人买下自己不想买或用不上的东西。推销员的全部才能(可能相当可观)没有用来服务人群,而是违逆其意志和判断,用来激发人们对浮浅的物品和服务的欲望。“强势”当然是个精确的描述。这种技巧固然能增加销量,但我们应该记得,推销员是卖家的同时也是买家,他永远都在订购一长串对身体和情绪具有毁灭性打击的病症。他的强势不仅以顾客为目标,也指向了自身。
这种好胜的冲动不仅限于挣钱和攫取权力,在以娱乐为目的的各种业余运动和专业赛事中,也会意外地见到它的身影。比赛的目标由享受变成了获胜;误入歧途的成年人又将这种态度强加在加入篮球和足球联盟的年轻人身上。
还有人以同等的狂热发展爱好,他们非得拥有城里最多的进口啤酒罐才肯罢休。为“匆忙病”所苦的不仅是职位高、责任重的人们,普通人也常把好胜的激情浪费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即便匆忙者的身体能逃过心脏病或别的重大疾病,它也会过早消耗殆尽。我确信一点:今天和老化联系在一起的许多问题,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许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自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变得衰老,会在浴缸里跌倒,行走时要拄拐杖,或者会彻底地生活在过去。我们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老去,我们就会变得孤立无助,或者成为别人避之不及的负担。我向各位保证,事情不是非得那样,我们可以从现在起努力,避免那样的前景,办法之一就是避免匆忙,使其不至于将身体的精力榨干。东奔西走时,我们的活力就会迅速衰竭;若能平静地行动,那么就算到了生命的黄昏,也还是能散发出力量和美的光芒。拿我的祖母来说,她在因高寿而摆脱躯壳之前一直焕发着神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们该怎么慢下来
若想获得行动的自由、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与活力、心灵的平静以及成长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慢下来。无论匆忙的代价有多么诱人,我们都承担不起,因为这代价是我们的生命。说到这儿,我又想到了梭罗的隽语:“我可没时间匆忙。”
但就算嘴里这么说,并在保险杠上贴上“前面是个慢性子”,那也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对付的是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和长久形成的习惯。我们需要制定策略,脚踏实地,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一旦起步,收益就会越来越大。改变习惯,放慢身心,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
具体的步骤之一是早些起床。不早起的话,你又怎么能避免匆忙呢?有几件事是必须在开工之前做的:你需要沉思、吃早饭、刷牙洗脸,等等。要是在十一点醒来后再实施放慢计划,那就根本做不成任何工作了。
因此,要尽量早起。乡间的清晨具有无可比拟的美:凉爽的空气,特殊的光线,花朵和蛛网上结着露珠,微风与小鸟相互伴随,齐声吟唱。城里的万物也正处于最佳状态,四周宁静,充满机会。华兹华斯 甚至在城市的清晨中看到了美: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起床后,在某个固定的时刻开始沉思,这样就能使之成为类似条件反射的行为。就像许多人在午饭时刻感觉饥饿,心灵也会在清晨时分渴望沉思,它会想花上三十分钟,让自己静一静。你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夸大的主张,但藏在习惯后面的反射不会说谎!我们可以训练身体,使其自动去做对身体、心灵和精神有益的事;就像我们现在常常不由自主地去做对它们有害的事一样。
沉思结束后,如果起得够早,那么还有时间走进餐厅,和家人或朋友同坐,说几句充满爱意的话,悠闲地吃顿早餐。要享受食物的滋味,你就得学会慢慢来。看看那些吃了就跑的人吧——附近有家餐馆就叫这名字:“吃了就跑”,我可不打算进去。东奔西跑就够糟了,用餐后奔跑简直就是给消化系统找麻烦。但据我猜想,还是会有不少人这样自找麻烦,因为到处都能看见那种一小卷一小卷的抗胃酸片像糖果一样摆在柜台上出售。
我从没在印度听说过有什么叫“吃了就跑”的餐馆,但现代生活还是以其他的方式留下了印记。我们那儿有种奇怪的现象——提供“火车餐”,我希望各位永远不会有那样的经历。印度的火车在驶入车站时提供餐饮,你有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用餐。送饭的人就站在你身边,看着你吃,因为他担心托盘会和你一道上路。他观望,他等待,你要明白,只要铃声一响,不管你吃完与否,他都会把托盘一把抢去。乘客们吃得狼吞虎咽,每咽一口就看一眼表,然后又急忙夹起些饭菜塞入口中。他们的意识被托盘和手表拆成了两半。
人们之所以会忘事,往往不是因为记性差,而是因为匆忙。在学校里,当导师要求上交论文时,总是会有记性差的人说:“哎呀!没带在身边!”——还会无力地加上一句:“一定是放在另外那辆车的后座上了。”事实上,就在他们四处扑腾着准备离家时,他们并不在那里。狂奔疾走的身体还是你认识的那个人,但心灵已经离开现场。当你离开家门,准备工作、出差或旅行,最好先放慢脚步,花个几分钟在心里清点一遍行李,确保需要的东西全都带了。你曾和这样的人同行过吗?你们已经离家两三里,他突然一拍额头或呻吟一声,说他忘了带某件东西。遇到这种状况,你们要么转身回家——但重新出门总是不太有趣——要么拨个电话,制订个复杂的计划取回物品;要么干脆空手上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同伴想通过匆忙出门来“节省时间”。
早做准备不就好了么!那样就不会顾不上礼貌、在最后一刻闯进目的地了。为什么不提前十分钟赶到办公室、商店或教室,提早获悉别人的情况呢?和收发室里的人聊聊天,跟维修部的员工说几句话,他们很可能会告诉你一些趣事呢。
一次在伯克利的校园里,我和站在身边的一个男人聊了起来。我问他是做哪行的。
“我呀,”他说,“我可是比大学校长还要重要呢。”
“是吗?”我问道,“你是谁?”
“我是管道工,”他说,“如果校长不在,学校还能正常一阵子;可没了我,你看他们怎么办!”
如果能这样建立人际关系,别人就会对你释放善意。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就会给你体谅,给你时间。
在工作中放慢步调
工作时,许多人都会在时间表中填塞多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不是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以缓慢而细致的方式完成任务,而是找些不重要的工作先行完成。
对此我们印度有句俗话,叫“粉刷牛车的轮子”。试想跟你同村的邻居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他的亲戚即将到访,得把房子修一修。他郑重地表示准备行动,但先得花些时间把牛车的轮子装修一下。几个车轮相当巨大,普通粉刷都得花上很多时间。如果再加点小花样,比如小三角、小花体字,刷上几种不同的颜色,那么粉刷工作就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他就这么刷呀刷的,把重要的工作全都扔在一边了。到了最后一刻,在妻子的中肯提醒下,他才意识到事情不能再拖了。一阵焦躁中,他开始四处奔走,做起了重要的工作。但这样通常是干不成什么事的。
拖延之时,你就为日后一出灾难剧的上演拉开了序幕。等到事情再也无法耽延,你就会四处奔走,那时,你肾上腺素狂飙而上,身体压力重重,心灵支离破碎,表现沦为二流,几乎难以为继;要不就是完全错过期限,必须接受惩处。我有个朋友,他住在一家半夜才打烊的邮局旁边。每到所得税缴款期限——4月15日,拖拖拉拉的人们就在夜间十一点半冲到那里邮寄税单。很快,后面就排起了长长的车队,每个司机都焦急地等着他的信封在最后期限之前盖上邮戳。最后,有个男人从邮局里走出来挽救了大伙——他拿着个大大的纸盒走到街上,让人们将自己的信封投进去。当然了,还有许多人并没有准备好税单,所以不得不给山姆大叔发笔奖金。
工作和别的事一样,要分清主次,找出轻重,再以适中的步调一一完成。匆忙完成或是迫于压力完成的工作是没有乐趣可言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根本不把工作和乐趣相提并论。我们总盼着能在下班后找到幸福感,但是富有创意的人都知道,工作和其他活动之间并非那样泾渭分明。工作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不那么容易完成——但这并不是工作缺乏乐趣的理由;事实正好相反。
在一片匆忙中,做事的人是不会获得满足感的。匆忙会遮蔽判断力,让人靠牵强的方法或者捷径来节省时间,结果反而更糟糕。他会把东西弄翻、打碎、撕裂、浸湿、引爆、点燃;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放慢步调并不会降低效率,相反,它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它意味着你会犯更少的错误,遭遇更少的意外,并完成更富创意的工作。
不光是在工作的时候,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在邮局、餐馆、银行的时间——你同样可以击败他人的快节奏。灵性的礼仪要求你对帮助自己的人说:“慢慢来,我不急。”这么做,你就可以服务为你服务的人,他们也会立即做出回应。我还记得有一次圣诞期间在伯克利的邮局里排队的情景,队伍里的人都怒气冲冲,用脚掌拍打着地上的瓷砖。轮到我时,我走到窗口告诉柜员我不着急。她叹息一声,望着我的眼睛道了声谢。还不光是这样,听我这么一说,排在后面的人都对自己的急躁感到了一些惭愧,他们也都放松了下来。
工作中、出差时和在家时表现出来的耐心是一份保险,能预防匆忙带来的恼人疾患。耐心意味着消化良好;焦躁意味着消化不良甚至肠胃失调。耐心意味着缓慢而深沉的呼吸;焦躁意味着衰弱的肺脏和紊乱的呼吸。耐心还意味着——自己去发现吧,发怒时测一测自己的心跳就知道了。耐心使一切重要机能都顺利运作。
当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你或许可以试试提前结束手头的事务,留出些时间清理工作台或者办公桌,藏好工具图纸,整理好材料,以供明天使用。据我了解,有些经理从不在办公桌清理干净前离开办公室。我们大概不必认真到这个地步,但至少可以避免工作区域的堆积凌乱,从而也让心灵避免堆积凌乱。
。 想看书来
紧急状况
如果一整天都能保持悠闲的步调,那我们安全返家的可能性就会大些。傍晚是车祸的高发时段,其中有个明显的原因:我们被一天的匆忙弄得筋疲力尽,感官和心灵都已不再警觉。当事态变得紧急,能平静应对的人反应更快——他们能真正看清眼前发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