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还原直起身子,不必动作,依然可以浮而不堕;举目游顾,依然又是云,又是天。
玄珠心里越觉写意。
X X X
她在天上腾云驾雾,前面四周一片清淡。这是个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白云不多。玄珠在高空上,看得多了,就觉无聊。
人处仙界,无疑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古人说,高处不胜寒。这种寒,不是冷,而是孤独。
「不如到下面去。」她想。
玄珠思念一动,身体便突然开始向下堕。降低一点,再降一点;快些,再快。
玄珠感觉到自己如风驰电掣,向下速降。
先是穿越一层又一层云,然后,地面就开始在她脚下迅速地靠近。玄珠已经看见下面的城镇街道了。
而且楼房在脚下也变得越来越大。
又过一会,甚至可以看见下面走动的人。是的,她快要接近地面了。
「我又回到人间。」她在告诉自己。
与此同时,她有这样一个念头:「我最好不要惊动任何人。」于是,她向着一处偏僻的地方飘去。「尽量不要让人看见。」她想。
X X X
找寻热闹,就要进城。
玄珠就到了一个城。不知道那是什么城,管它?反正来了。它是个城。就进去看看热闹吧!
闹市的街头上,当然充满生气。
街上人来人往。大家都有办不完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个别的原因。忙忙碌碌,来匆匆,去匆匆。
然后,渐渐就有人开始注意到她存在了。
先是有好奇的眼晴。接着是好奇的问号。是她的衣着华丽吗?是她的容颜出众吗?
也许是吧!因为此刻她是与众不同。
接着就有一名男子向她跑来。
他上前对她说:「我已等你多时!多好,你终于到来了。」玄珠愕然。「你是谁?我何时认识你!」她冷冷问。
「这个,这个,。。。。。。」他虽说不上来,但却穷跟不舍。
讨厌!
X X X
「他是谁呀?我认识吗?」玄珠心里一再暗暗在想。
「我怎会识这个男人!」她随即又否定了这问题。她拒绝迫自己为此去用脑筋。
「他这个人似乎面善,但显然是陌生。」问题一个又一个地,还是在她心里油然而生。简直不完不散。道姑不明所以。她于是试图赖加快脚步去摆脱这个人。对方不知那里来的功夫,仍是跟在后面,彷佛如影随形;不管道姑快慢,始终还是跟在后面。
她越是想摆脱他,他越是更跟得紧。她停下来,有点气愤,问他:「你想怎样?」
他依然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亦停下,站在那里,对着她笑。模样儿有一点稚气,或者,有点笨拙。
她忍不住再问:「你为什么总跟着我?」
他笑一笑,如梦方醒快乐地说:「我呀,我是来接替你师父陪着你过日子!」
「你说什么?」玄珠以为自己听错。
X X X
「我好好的,我不要别人陪,我有师父。」玄珠半分辩地说道。
岂料,对方竟然这样回答:「你师父已经仙逝了。」
「你在胡说八道!我不信你!」
「你看,她已经飞走了!」他向天的那边一指。玄珠有意无意地跟着望。那一边那一个人果然就是追风散人。她正在远远的天际快疾飞行。烟雾弥漫中,人渐渐远去。
「师父,你去那里,你等等我!」玄珠心不由己地喊出来。追风散人没有反应。也许是相距太远了。
玄珠想到要追过去,情急,大叫:「师父!你等等我!我也学会飞了!你等等我!」
她心中很想飞,但是却飞不起。
「我是仙女,我为什么飞不起来?」
她脑海中不断地想着同一句问话:「我为什么飞不起来?为什么飞不起……」追风散人终于远去。她急得快要哭出来。
她拼命大声叫:「师父!师父!」叫着,叫着,她就醒了。
第11章 御前比经
天未发白。
长春宫的重阳殿已灯火通明。
供奉教祖王重阳的祭坛之前,烟火撩绕,烧得正旺。
众道士亦已齐集在大殿上了。
掌教张志敬什掌排站在中央。其他同门分站两旁。个个口中念念有词。
似诵非诵;似歌非歌。
想是出自同一的经文吧!高低抑扬,节奏合一。他们总共有十七人。
众人齐向祖师神像叩头祷告。
这是表示尊师重道。
每事不忘宗祖。
然后听到鸣钟,就按时出发了,他们逐个依次离开大殿。甚至谁先谁后?都是按照等级辈份。谁跟着谁,丝毫不苟。十七名道士就这样自成一支队伍走出了长春宫。
继续走上街道。
徐徐远去。
X X X
道士的队伍是朝着皇宫的方向走。
终于到了午门之前。
午门之后就算皇宫。自古以来,午门亦是朝廷钦犯的斩首行刑处。
午门的中门通常是不会开的。无论大官小官,均由侧门出入。因此,这支道士队伍也不例外。他们也只由旁边小门入,逐个接受守门士卫检查。
然后又由领班的太监带着向内进。
太和大殿远远在前。
两旁建有长廊。
一个接着一个。
道士的队伍就这样子跟在那太监后面。
无声无息地过了一个长廊又一个长廊,简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能够在皇宫内自由走动的。终于连带头的这位太监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就示意他们自己继续走。因为有皇帝临朝的太和殿已经在前面。
X X X
大概没有什么比这更浪费时间了。
直到他们到了门外,还有别的太监挡路。领班的那一名太监依据他手上所持的名册,再次点名,逐个搜身。
然后由旁边的奉御监带领他们入殿内。
一个又一个的。
完全依照名单逐个引进。
然后一个又一个的,被安排到席位之上。这是站的位置,不是坐的位置。
因为殿上只有皇帝才可以坐。那是唯一一张龙椅。现时殿前中央的龙椅上仍然空着。因为皇帝仍未出来。
不过殿内已是人如林立。
个个朝服满身。有文官,有武官。人人态度肃然。不假言笑,恭卑谨慎。
就这样任时间在一切静默中过去。
殿内保持鸦雀无声。
大家缄默。
大家在等。
X X X
如果这批道士此时纵目四顾。就可以发觉在那些比他们更早来的人群中,已有一批和尚在列席等候了。
这批和尚站在殿的东面。应该说,是占了紫气东来的好位置。他们由少林的住持福裕带头。一字排开,共十八人。
那些道士被奉御监安排站到和尚的对面。那应算是西席。西方,根据传统,并不是一个好地方。譬如,日落西沉;人死归西。无论有意抑或无意,都不是一个好兆头。
但是这些道士,在掌教张志敬率领下任从奉御监去分配,那有其他选择。
太和殿朝南开。
龙椅朝南。
这都是历来的惯例。
殿的南面,即入口处,亦分东西站满文武百官。人数过百,密密麻麻。他们大概不是前来助皇帝做评判,而绝对是奉命前来为皇帝壮声势而已。
不过,皇帝还没有来。
X X X
又等候一段长时间。
殿上一直鸦雀无声。
忍耐,忍耐,做官的本领少不了忍耐。
最后,蒙古皇帝在官娥簇拥以及奉御监的宣号中,踏步而出。他走上了座北朝南那张龙椅,身一坐下,便听到了殿上众人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即使改朝换代,即使不是汉人。这种君君臣臣礼拜的仪式依然不会改。因为蒙古人懂得用汉人统治汉人。
殿前比经本来是历代汉人皇帝的玩意。蒙古人虽未完全取代了宋朝,但是由于其属下的汉人安排,依样葫芦照搬,这已是第二次。
其实,道士与和尚都心里有数,蒙古皇帝懂得什么道佛经文,找他来做评判只是一种手段。
皇帝来了,戏上演了。
奉御监随即当众宣号:「比经开始!」接着,便由佛道双方各派代表出班跪在皇帝面前,等候下一步的答问。
一场关键性的道佛比经帷幕拉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2章 教本同源
玄珠梦中醒来,师父已经走了。
只是梦中的一切仍在她脑内徘徊不散。
因见不到师父,心中有些不惯。她甚至依然被梦中的一切困扰着。她不能制止自己不去想那些问题。
「师父是真的升仙去了吗?还是,她说,她去参加比经?」她心内想。「还有那个陌生男人,他又是谁?」
多么奇怪的一场梦!
她望窗外,这里分明是长春宫,不是天庭;她看到自己的衣着。她依然是道姑打扮,不是什么仙女。至此,不觉哑然失笑。于是,便肯定自己只是曾经做了一场梦。
玄珠梳洗完了,到斋堂吃早饭。
但是,整个斋堂空空如也。
都是一些空桌。没有人在里面。她想,那些同门道士都到那里去了?时间看来还早,难道他们都半夜就起床?
玄珠东探西寻,好不容易,才在厨房找到一名伙头道士,几经解释,终于讨到两个馒头,草草吃了。
X X X
玄珠想起师父吩咐,到殿上做日课。
殿上无人。
只有神像。
玄珠念过例行的几遍经,便开始注意到殿上所供奉的各式各样神像。
其实道教的神,体系庞杂。它有古代人信仰中的「天地人」三界性格化的鬼神,又加上后来人为地编造出来的长生不死的各类仙班,再吸收历史上先王圣哲等的著名偶像,并且掺入佛门轮回世界的阎王鬼卒;从而组成一个体系、七个等级,数目少说有几百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
它的教义渊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春秋时代一名哲学家。他自已本人没有创道教。至于他被奉为道教始祖,都是后世人的托付。老子在世时没有把他自己当作神,被神化是他死后几百年才发生的。
道教的创始者查实另有其人。
X X X
他的名字叫做张道陵,是东汉末期的作乱者。他可能是出于他的造反队伍组织和号召的需要,便以老子之名,以及老子之学,发起了一个教。老子的生平本来就蒙笼不清,老子的学说也玄之又玄,充满神秘。张道陵自称只是追随者;却把老子推举为创教人。后来他的造反队伍虽然是失败了,但是这个宗教竟奇迹地流传下来。张道陵的子孙个个继承道统,世袭掌持,在道教中叫天师道。
老子本身姓李。到唐朝时,皇帝姓李。追本朔源,认祖归宗。老子遂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中国的皇帝历来就叫做天子。唐朝对他这样的追封和认同,更把老子推向了与天等同的地位。
道教为了完善它的神仙体系,在其继续的发展中,把老子叫太上老君;亦是最高三清界其中的道德天尊。因此老子的塑像常被供奉在正殿或三清殿。
玄珠对这一位创教人自然是毫无异议,心服口服。但对站在老子旁边的孔子和释伽牟尼却又感到十分奇怪。
X X X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