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要养一个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日本几乎就成了一个老人院。一个平均年龄为50岁的民族和一个平均年龄为25岁的民族比谁能干活,胜算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的情况,并不比日本乐观。在2000~2025年间,中国人口的中等年龄预计将从30岁提高到39岁。以这个标准算,中国到时候就是一个比美国还老的国家。表面看起来,中国的老龄化远不如日本严重,实际上却比日本更难应对。简单地说,日本是先富起来以后才老的,中国则是没有富就先老了。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钱的老人,是个地道的“富翁”,生活中一般不会有大的危机。最可怕的是老年贫困,无依无靠。2025年,大约134%的中国人口将在65岁以上。日本的老龄化达到这个程度时,人均GDP已经接近2万美元,是中国现在人均GDP的6倍左右。中国在未来 16年之内几乎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更糟糕的是,到2025年,中国将有3亿60岁以上的人口。他们也就是现在40多岁的一代人,属于计划生育的一代,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到时候可能出现一个劳动力养一个退休人员的情况,比日本两个人养一个人的局面还要严重。加上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没有存养老金的习惯和制度,到时候就更无财力应付危局。
日本是个高科技发达的国家,国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受益于“终身雇佣”的制度,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工作能力。日本人的健康水平也是世界最好的。这些条件,使日本有更大的余地应对老龄化问题。比如,人手不够用,可以推迟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商业销售、计算机、教育、设计等工作。他们在这方面并不一定比年轻人差,甚至有一定的经验优势,大多数能够自食其力。社会负担也能相应减轻。。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人口论: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4)
但是这样的措施,根本无法搬到中国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工人大部分都在干体力活。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有将近一半在种地,另外1/5是矿工、建筑工人、交通运输工人,以及各种工厂的职工。你不能指望一个65岁的人再当建筑工人,就是在服装厂当制衣工也会力不从心。况且,现在许多人50岁不到就提前退休,怎么可能到65岁时突然有了工作能力?再有,中国的经济条件还不够好,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劳动力的健康水平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根据一个1989~1990年间在四川省的调查显示,60岁的人在余生中只有不到一半时间 (48%) 能够维持最基本的健康水平。1986年在前联邦德国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男人可以在余生的75%的时间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女人则可以享受余生70%的健康时光。老人健康差,不仅无法工作,而且也会增加医疗费用,使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如今中国的艾滋病和HIV患者有100万~200万人。到2010年,这个数字可能将达到1 000万~2 000万人,以后可能还会扩大。艾滋病和HIV打击的主要是年轻人。患者不仅无法工作,而且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所以,这部分人在经济上等于提前进入了老龄。
性别比例的失调,则是一个更大的人口挑战。正常的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3~105∶100。中国的这个比例在1990年是112∶100,1995年是116∶100,2000年达到118∶100。儿童的性别比例失调的程度甚至比婴儿的性别比例失调还要严重。比如,2000年1~4岁孩子间的男女性比例是120∶100。只有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的性别比例正常。湖北、广东、安徽这些中心地带的男女儿童性别比例竟达到130∶100。按这个趋势发展,到2010年,中国20多岁的育龄妇女的数量将开始递减。从2010~2025年,随着递减速度的加快,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可能减少1/4。而10%甚至15%的青年男子根本没有结婚的可能。这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稳定,而且育龄妇女越来越少,人口萎缩加速,将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的危机。
中国目前正在享受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但是,这个“人口红利”背后潜藏的是要不得不为之支付的“高利率”。现在四五十岁的一代人,三四个兄弟姐妹养一两个老人,自己则仅有一个孩子。这样少的被抚养人口,自然可以使他们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但是,当这代人退休后,局面就倒了过来。中年人太少,老年人太多。一心发展经济已经变得不可能。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十几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成为强弩之末,发展速度可能赶不上人口年龄比我们年轻的美国,更不用提取而代之了。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挽救这个危机还不是太晚。如果中国能够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适当上升,在未来5年出生的一代人,到了21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人口高峰过去之后,正好进入工作年龄,经济发展的势头还可能维持。如今中国正在迅速城市化,大城市即使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也会迅速面临出生率过低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无一例外。北京、上海也已经走上了同样的路。农村的高出生率,正好是一个良性的补偿。因此,我们不仅不应该歧视农村的“超生”人口,而且应该给这些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使之成为未来高质量的劳动力。
新人口论: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5)
这里需要警告的是,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全球老龄化现象,我们只有一个非常狭窄的“机会窗”。10年后,高度的城市化,会自然压低生育率。到时候即使鼓励大家多生孩子,怕是也没有人听,“机会窗”会马上关闭,老龄化将拖垮中国的经济。人口发展一方面有一定的可测性,同时又有相当长时间的惯性,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依赖可靠的数据而非常识来进行政策判断。比如,中国现在的出生率早已经下降到维持现有人口水平以下。但是,由于过去人口增长过快,刹车太晚,人口基数太大,即使每个妇女生的孩子不多,但是生孩子的育龄妇女的数量太多,所以出生率下降后,人口还会持续增长一段时间。日常生活的常识还在告诉我们:人口太多,而且不停地上涨!如果我们听从马寅初的劝告,在20世纪50年代刹车,即使一对夫妇两个孩子,人口膨胀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而且那时“缓刹车”比70年代“一个孩子”的“急刹车”更容易避免跌入老龄化的陷阱。
如今,中国面对急剧上升的人口不得不“急刹车”,跌入了老龄化的陷阱。这虽然是不得已的政策,但我们在人口上涨的危机中不应该忘记了另一个基本事实:不仅人口上涨有惯性,人口下降也有惯性,这种惯性是在常识看不到的时刻开始形成的,一旦显现出来可能更不容易控制。目前中国进入了人口上涨最后十几年甚至20年的尾声。同时,超低的出生率,已经使人口下降的惯性逐渐形成,这种惯性在20年后必然显现出来。到那时,目前出生的孩子大部分将是城市居民,高昂的城市育儿费用和事业压力会使他们的生育欲望锐减。更重要的是,由于那时出现的老龄化,使年轻人变成了社会稀缺资源,整个社会对这些人的要求就是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再加上这一代人有过多的老人需要赡养,经济上负担非常重,无论从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无力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于是出生率会进一步下降。老龄化的惯性也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2000年出生的一代,他们到2030年时30岁。一对夫妇,要养活4个老人。由于社会中年轻人少、劳动力缺乏,他们的工作必然很繁忙。这时要想生一个孩子,不仅会使女方暂时退出已经非常稀缺的劳动力队伍、在家育儿,而且抚养孩子在经济上的压力也会让他们不堪重负。要知道,对付人口增长,政策措施是有一定效果的。“一个孩子”的政策确实压低了出生率,但是面对人口下降的惯性,行政命令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可以限制人不生孩子,却无法强迫人生孩子。因此,中国目前人口政策的目标,主要不是对付最后20年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人口上涨,而是对未来必然出现的人口下降的趋势进行“缓刹车”。
毫无疑问,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地下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急刹车”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要“缓刹车”,就得提前行动20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我们当年没有听马寅初的话,晚行动了20年,至今还在为此付出着代价。如今如果不能迅速接受新人口论,提前20年进行微妙的政策调整,未来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
教育与老龄化的双重危机(1)
中国的教育开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长期过低,在2002~2003年度还一度下滑,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极大。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玉林的研究,1999年全国2 036个县和县级市中,有1 021个县的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不足10元。
虽然教育危机的呼声已经在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但是人们对这一危机的性质仍认识不足。如今的孩子,在十几年后变成了劳动力。那时候,中国正好赶上老龄化的危机,劳动人口下降,被抚养人口上升。现在的成年人,要想指望自己退休后能够被现在的孩子们所养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教育这些孩子,使他们有更高的素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只有每个劳工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加大,才能指望比较少的年轻人能够养活比较多的老年人口。但是现在教育投入不足,将来的劳动力素质就不可能高。这所引发的不仅是目前的教育危机,还会在未来10年后加剧中国的老龄化危机。
我们只要看看几个数据,就能明白这种危机的严重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中国的生育率从1980年每个妇女个孩子跌到如今的个,远远低于维持稳定人口水平所需要的的“替换率”标准。结果,在5年多左右的时光里,中国的劳动人口总数就会下降,在10~20年的时间,老年人口就会急剧上升,中国由此进入老龄化社会。
比如,研究亚洲人口的克林特·劳伦根据各种数据反复估算,预计中国的劳动人口到2009年将达到顶峰,为92 400万左右。这个数字,到2024年将下跌到83 500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将持续上升。到2030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达到25%左右,超过美国当时的水平。到2050年,这个比值将超过30%。现在中国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员的比例为6∶1,到2040年将下降到2∶1。那些4…2…1结构的家庭(即4位老人、夫妇2人和1个孩子的家庭),可能面临一个独生子养活好几位退休人员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危机,一方面要适当调整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方面则要投资教育,使现在的孩子能够在未来从事高科技产业,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同时,产业层次提高,也能够给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不能指望一个60岁以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