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十年产品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淘宝十年产品事-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横向频道为主,包括:全球购、二手闲置、促销、礼品、创意站等。
导购到底是什么玩意儿(2)
    2009年,一级类目的频道首页开始TMS(小二使用的,淘宝内容管理系统)搭建。这个强大的TMS工具颇值得一提,它可以根据各种条件,筛选商品、配制出活动页面,甚至配置出垂直市场而无须技术人员介入。这方面,门户网站的同学会更有体会,内容编辑工具很重要。

    而且,TMS还有数据分析的功能,可以分析各种该页面的流量、转化率等数据。这个自动化的工具解放了很多UED和开发。虽然不再有主导航里的频道入口,但是类目导航区域保留了部分频道首页。同年,随着SNS的浪潮,我们开始对社会化导购进行了很多尝试,这里不再多说,一是尚无特别成功的案例,二是时间太近,无法看清。

    淘宝十年的时候,我们又有了一些梳理,认为“导购”产品有这些:↓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一是首页类产品,如淘宝首页、天猫首页,各种垂直市场首页(又分纵向的行业市场和横向的全球购、二手、店铺街等)

    第二是营销类产品,有长期的频道,如天天特价、淘金币、试用中心;也有短期的活动,如“双11”“双12”的大促,甚至出现了营销类

    产品的导航站点(cu。taobao。)

    第三是社区类产品,如早期的论坛,后期的顽兔、爱逛街、U站等。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因为淘宝的用户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自然需要精耕细作才能满足他们。各类产品功能的划分,是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的市场划分,从淘宝的首页主导航,可以看出公司的组织结构。这话不无道理,其实,其他网站又何尝不是呢。这样以公司为中心其实是不对的,而更应该以用户为中心,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以用户为中心来设置公司的组织结构,两者就和谐、统一了。
导购到底是什么玩意儿(3)
    等等,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导购,那就是经济学上的“供求匹配平衡”。我们通过对淘宝供求关系所处的不同关系的分析,制定我们的经营策略与重点,并以此为根据为买家提供购物决策产品。具体说明如下:

    ?当商品供应量远小于买家需求量时,需要为有需求的买家提供预订服务、资讯服务、订阅提醒服务。对有相应能力的卖家提供相关的情报,以刺激市场发展。

    ?当商品供应量近似于买家需求量时,关注需求的满足率,通过细分人群,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导购决策产品,来降低流失率。

    ?当商品供求量远大于买家需求量时,需要对有需求的买家做优质商品和卖家的推荐,以及促销活动的推荐,并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决策树。对没需求但有可能购买的买家做信息推送,以扩大需求量。同时为卖家提供付费型的营销工具。@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经理们将针对特定类目甚至热门搜索关键词来判断上述供求关系。分得越细提升越明显。针对淘宝大盘整体分析,意义不大。

    十年来,我们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的购物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导购需求也随之发展:一方面,无目标的冲动型购物越来越多,这催生了很多“从逛开始的无目标购物”产品,淘宝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从淘便宜逐渐变成追求品质,淘宝感受到了B2C的压力。

    怎么办?
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1)
    08。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

    淘宝发展到2007年,已经很大了。早在2005年我们已经击败了易趣,那时候马云把高管们召集到一起说我们现在打败了eBay,有一天谁会打败我们?谁会打败淘宝?大家热烈讨论,最后有了共同的答案——将来有一天会有一家B2C打败淘宝。B2C对商品质量、服务、物流等方面的控制,使得购物体验高于很多C2C。

    与其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

    2007年的一天,三丰(淘宝网某一任老大)非常严肃地把阿坚(天猫第一批产品经理之一)叫到一个会议室里面,阿坚还以为自己没转正要被辞退了……了解淘宝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转正虽然说是三个月试用期但事实上跟你转正面谈的时候,通常已经过半年了。阿坚那个时候五个月,其实也不算太久,在合理范围之内。他就想:是不是要被真的辞退了,不会吧,真的一点信心没有。做一个产品,外面骂声一片;再做一个产品,外面又是骂声一片,他以为真的要被开除了。三丰说我们公司要组成一个战略项目,要做B2C,你愿不愿意。于是,阿坚就成了淘宝商城,也就是天猫,最早的产品经理之一。

    有一个新的产品要做,首先要有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把产品想好,构思好以后,然后UED、开发进去,开发、UED把系统搭得差不多了,再有运营、招商进去,当时整个天猫团队,只有三个产品经理。他们11月份进去,到2008年4月10号上线。

    其实从2005年开始,淘宝就不停尝试B2C,不过大多是小打小闹,2007年才决定大搞,专门成立一支团队,专门在淘宝体系外面开发一套平台。最早的天猫可谓是完全重新搭了一套,包括商品、交易、评价等,除了会员ID是通的,其他所有系统都独立。淘宝那时候已经做了四年,四年意味着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业务经验,积累了很多业务教训,但是一直没法在整个淘宝平台上去改,为什么?因为在高速发展的平台上“大动筋骨”谁都没这个胆量和信心,所以很多问题其实我们早就看到了,但是一直没有解决,天猫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90%的产品经理,其实都是在守江山,在已有的产品上做优化,如果能摊上做一个天猫这样的挑战,虽说失败的概率很大,但无论成败,都为个人之幸。产品经理确实就是小部分打江山、大部分守江山,历史也是这样的。
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2)
    下面这张图是阿坚在2007年11月画的天猫的商品体系,至少在四年多以后,淘宝还是用这个体系③,这是阿坚的喜剧,也许是淘宝的悲剧。

    在2008这一年,整个淘宝有两个平台:一个是淘宝,另一个是天猫。淘宝还在老系统上挣扎;天猫则一身轻松,从零开始。

    在讲天猫的这个商品体系之前,我们先说说天猫与淘宝的异同。从模式上,一个是C2C平台,一个是B2C平台(与独立B2C不同)的C是customer,消费者;B是business,公司企业;2是英文to(谐音two)的意思。

    对买家来说,天猫和淘宝的区别没那么明显,这也是困扰了天猫很久的问题,大家竟然不知道,旗舰店就是品牌商直接在天猫开的直营店。怪就怪淘宝太成功了,大家习惯了“淘”但劣势也是丰富、良莠不齐。而天猫,要的是确定性,看中了一个商品,不用问真的、假的,不用问有没有货,不用问后天能不能送到……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一个是ShoppingMall,一个是巨大的夜市。
被别人打败,不如被自己打败(3)
    对卖家和淘宝来说,天猫和淘宝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天猫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收取销售佣金,按照类目不同,从货款的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不定;而淘宝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各种广告。

    顺道看一下早在2008年天猫(当时还叫淘宝商城)的样子。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款产品、一个公司,甚至一种业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要想长青,只能自己打败自己。

    基于同样的思考,后来,我们又做了“C2B平台”④的聚划算,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各种商业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大家都看好消费驱动生产是一个趋势,B2C只是零售,B2C平台是商业地产,都是老东西,而C2B才是产业链、经济模式的再造。将来在聊到聚划算的时候,我们仔细说。

    经过几年的经营,到了2012年前后,C2C平台、C2B平台,包括B2B平台,阿里巴巴集团都占了市场大半的份额,唯独B2C平台只占了一半左右。这又是一个风险,将来可能有其他B2C打败我们。所以,干脆再让自己来打败自己,在所有的购物网站,特别是独立B2C之前再加一道比较购物的入口,这就是一淘。

    对了,回头看看淘宝,也是阿里巴巴B2B业务为了防止被eBay打败而做的。

    回到天猫,我们来看看她有什么创新。

    ③不仅仅是天猫,淘宝后来也变成了这个体系,这又是后话。

    《淘宝十年产品事》京东·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