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点头道:“是的,我让卫士们排成十六列方阵,完成的非常好。但如果让普通战士组成大规模的战阵,就要下大气力去训练了。”
阿蒙指着沙盘问道:“在接战状态下,这种战阵的正面很强大,侧翼却非常薄弱,这不是靠训练能弥补的,如果敌人从侧翼或后方包抄,你打算怎么办?”
亚历山大答道:“正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武士,骑兵数量也有限,我才想到让身强力壮的普通人结成战阵。这样的话,解放出来的武士们就可以在侧翼和后方组成辅助战阵,两翼也可以用骑兵保护。”
阿蒙又指了指沙盘:“这么密集的长枪战阵,还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遭遇弓箭手齐射的话,连躲都没法躲;二是如果战阵交错,对方士气很旺、拼着伤亡也不退,手持长枪是无法近战的,刀盾兵逼到身前怎么办?”
亚历山大露出了踌躇之色,挠着后脑勺思索道:“弓箭的射程有限,用两翼的骑兵发起冲击,掩护战阵推进是一个办法。等将来马其顿王国的国力增强,也可以为这些长枪兵配备短盾和短剑。”
阿蒙笑了笑又说道:“你因为武士数量有限,无法组织大规模的军团而想到的这种战法,它很有推广价值,很可能会引起军事历史的一次大变革。不过我还是建议,这个枪阵的前三排与最后一排,仍然使用正规武士。”
亚历山大眨着眼睛想了半天,有些失望的说道:“我本以为我的想法很完美,可是让您这么一问,才发现这个战阵的弱点非常多,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强大。”
梅丹佐开口安慰道:“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军阵,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发挥最大战斗力,就已经是一种完美。同样的战术谁都可以效仿,但平时就看训练与军纪,战时就看指挥与后勤。你这种战阵,削弱了个人战斗力之间的差别,解决了最紧要兵源问题,也是一种创举。
以马其顿王国现有的情况,它是最合适的。亚里士多德先生不是说过吗,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但你要清楚它的缺点所在,知道如何去回避,这就是天才与庸才的区别。孩子,带着这个沙盘去见你的父亲吧,把刚才说的话也如实的都转告给他,他会知道该怎么办的。”
亚里士多德也摆了摆手道:“殿下,今天的课不用再上了。你带着这个沙盘和卫士们去王宫吧,国王陛下一定会感到惊喜的。”
亚历山大走了,梅丹佐感叹道:“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的确有天才啊可惜这位小王子天生血脉偏弱,无法唤醒本源的力量,要想健康长寿,还必须小心注意身体。”
299、圣地争夺战
299、圣地争夺战
阿蒙若有所思道:“天枢大陆上的军团组建形式,很可能因此而改变。亚历山大今天使用的战阵,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马其顿现有的优势。就怕后人不明白,当形势变化之后仍然固守陈规,胜也由此、败也由此。
梅丹佐,你又动了收门徒的心思吗?其实不必惋惜,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就算唤醒了本源的力量,成为神灵也希望渺茫。亚历山大的誓愿是做一位王者,那就去做一位王者吧,你为他惋惜,请问世人还有谁不值得同情?”
……
阿蒙在马其顿住了下来,毫不引人注目,除了少数几个人知道他的身份,绝大部分马其顿人甚至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至于梅丹佐,这位英俊威风的武士很是惹人注目,但绝大多数人也不清楚他的特殊身份,只知道他是曾在路上帮助过使团的外邦武士,很受亚历山大王子的器重。
国王腓力二世听取了亚历山大的建议之后,详细询问了王子殿下与阿蒙等人的谈话经过,然后召集群臣商议军事改革,按这种方式组建了第一支军团。
马其顿虽是希顿半岛北部最强大的邦国,但也只有一千八百名唤醒了血脉力量的武士,常备骑兵也只有一千多。腓力二世最大限度的发挥步兵的战斗力,组建了长枪战阵,也就是后来威震大陆的马其顿方阵,这正规军团的第一任军团长,就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年仅十八岁就当上了军团长,这既是国王陛下对继承人的考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新的步兵战阵便是亚历山大所创造。这个军团正式编入四千零九十六名长枪兵,每一千零二十四人组成一个步兵千人队,由一名将军率领。
每个千人队下辖四个长枪方阵,每个方阵包括二百五十六名战士。其中每一百二十八人组成一个作战单位,在战斗时可以轮流交替上阵。这个最基础的作战单位又分成两个小队,每队六十四人,有一名队长指挥。
腓力二世派出了王国中最有经验的将领,辅佐亚历山大操演军阵,而梅丹佐也时常指点亚历山大,帮忙出谋划策。
这四千名长枪兵是军团的作战核心,而阿蒙已经指出了这种战阵存在的致命缺陷,所以平时还要训练各兵种配合与侧翼保护,骑兵以及辅助步兵也是这个军团重要的作战力量,他们大部分都是由正规武士组成。
腓力二世有一统西顿半岛的雄心,想实现它,就从打造这个军团开始,而且让亚历山大在组建军团的过程中建立权威。亚历山大这位十八岁的军团长,是马其顿王国将来的继承人,腓力二世也希望他从现在起就能够逐渐掌控军方。
自从亚里士多德率领的使团归来之后,雅伦人背信弃义的可耻行为已经公开,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腓力二世何时发兵讨伐雅伦。然而当新军团组建之后,腓力二世第一个征服的目标,竟然是希顿半岛中部的德尔菲。
亚历山大亲手组建的第一个军,名字就叫作德尔菲军团。当腓力二世决定御驾亲征的时候,却决定将亚历山大留在马其顿监国,国王陛下亲自代理了军团长的职务。这个军团有一名主神官和两名副主神官,曾经的雅伦大祭司梅林就是副主神官之一,与梅林一起归降的大武士伊莫莱,也是四名指挥千人队的将军之一。
用一年时间组建与训练军团,等到真正要出征的时候却被留下了,亚历山大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腓力二世却对他说道:“我的儿子,你不要着急,马其顿的一切在将来都是你的。德尔菲对于全体希顿人来说是个很特殊的地方,有些事情不适合由你来做。”
德尔菲到底有多特殊?它是奥林匹斯诸神在希顿半岛上的“圣地”。德尔菲从规模来看只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城邦,它没有城墙,建立在一座大山的半腰,主要建筑是各式各样的神殿,主要的居民是各座神殿中的祭司,还有各城邦献给这些祭司们的奴隶。
众所周知,奥林匹斯神系共有十二位主神,各城邦所信奉的主神不尽相同,它们在人间各行其是。但是“希顿联合王国”这个概念的存在,又不仅仅是因为地理原因,虽然众邦国各自为政,但一直也以来确实存在着一个“泛希顿联盟”,维系这个联盟的核心就是德尔菲神谕。
当希顿各邦国要联合行动的时候,会派出代表到德尔菲来向神灵请示,在这里得到的神谕叫德尔菲神谕,它具有超越各城邦神谕的最高权威。而这里每年一度的献祭大典,各邦国都会派代表参加,它是希顿联合王国最重要的祭神仪式。
所以德尔菲的地位名义上独立于各邦国之外,并不卷入城邦之间的内战纷争。但德尔菲这种表面上的超然地位,也必然受到人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影响,在雅伦同盟称霸的时候,德尔菲神谕的颁布权控制在雅伦人手中,领导各城邦向在德尔菲向神灵献祭的也是雅伦人。
如今雅伦同盟处境艰难,基巴达同盟在争霸中占了绝对的上风,德尔菲神谕的颁布权又控制在基巴达人的手里。这在希顿半岛的历史上已是司空见惯,往往是最强大的邦国凭借实力掌握德尔菲神谕的颁布权,从而在事实上成为希顿希顿联合王国的领袖。
但是腓力二世要做的事情,与历史上的前辈都不同,按照原本的传统,他须让各城邦臣服、建立最强大的马其顿同盟,然后再设法掌控德尔菲神谕。然而他却很干脆的出兵,决定直接占领德尔菲,此举必然会引成其它各城邦的忌惮与反对。
腓力二世这么做,会导致所有潜在的敌人都会成为公开的反对者,但他还是决定了。这也许与宙斯的神谕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腓力二世并不是只想做希顿半岛的霸主,也不是想建立强大的马其顿同盟,而是要统一希顿半岛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度。
若占据德尔菲成功,则奠定了马其顿王国将来彻底统一希顿半岛的基础;若是不幸失败,则是树敌之举,说不定还会开罪神灵,让所有潜在的敌人都暴露出来。所以这一次腓力二世决定亲征,并且不让自己的继承人亚历山大参与。
以亚历山大的年纪,正是天性中爱好探险与冲动的时候,这么重大的事情,出征的还是他一手组建的军团,他本人却无法参与,心中自然闷闷不乐,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时候他又想起平日里那个总是敦敦教诲他的老学究亚里士多德,于是跑到老师这里诉苦。
亚里士多德则微笑着宽慰他道:“国王亲征,留王位继承人监国,这是最正常做法,你的责任也在于此。肩负自己应付的责任,你为何要叹息呢?”
亚历山大有些懊丧的说道:“我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也不会乖乖的留在马其顿。可那是我自己创造的战阵、一手组建与训练的军团,要执行这么重大的任务,我却没有机会参与,无法亲自验证它的战斗力,享受那荣耀与成就。”
亚里士多德又劝道:“战争不仅意味着荣耀与成就,这一战将决定希顿半岛的未来,甚至决定了众神的地位。没有人会让一个只有十九岁、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去指挥,这样是对整个王国的命运不负责任。
如果你的父王成功了,荣耀与成就仍然属于你,因为那是你组建与训练的军团,只是战场上的指挥应该由更有经验的人去负责。在实战中总结这种新战法的得失,可以让你在将来更好的操演与训练军阵。
如果这次出征不幸没有成功、甚至开罪了众神,也不是属于你的罪过。马其顿王国还在,你将继承它,也继承所有的经验与教训。你父亲的做法,实际上是背负了可能会遭致的罪名,为你扫除尽量多的障碍。你不应该叹息,而是充满感激。”
亚里士多德分明在告诉亚历山大,脏活、累活都由腓力二世去干,可能得罪神灵的后果以及招致的骂名也都由他来背,却扫平道路上的障碍,将荣耀与成就留给将来的继承人。腓力二世可能并不是一位仁慈而贤明的君主,但从父亲的角度,他为了亚历山大所做的已接近于完美。
亚历山大心气稍平,这些道理他当然能想通,却又有些不甘心的问道:“我听说当年的阿蒙先生担任埃居安…拉军团军团长的时候,也不过只有十九岁,那也是他与梅丹佐老师一手组建与训练的军团。假如在出征的时候,阿蒙先生却被留下,他会怎么想呢?”
亚里士多德微微一笑:“你可以去问阿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