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的父亲松下三郎在他9岁那年因病去世,去世前他一再叮嘱小松下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定要设置一些他能独自跨越的障碍,如果你一味地给他提供顺境,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6)
27。 沸腾效应:成功需要坚持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可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从“水”到“水蒸气”
  水温升到99度,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度的基础上再升高1度,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被称为“沸腾效应”。
  只差一点点,往往是导致最大差别的关键。在“沸腾效应”里,100度也可以称为临界点,一旦达到这个临界点,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有一些人,看起来很聪明也很勤奋,可为什么总是难以取得成功?说白了,可能仅仅是一步的差距,但这一步却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就好比99度的水和100度的水,虽然仅仅1度之差,但却是天壤之别。
  怎样才算是让“水”沸腾了呢?就是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下去,就会挺过临界点,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周末去登山,走一段路以后就会感到筋疲力尽,甚至再也不想往上爬一步,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爬,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全身开始舒服起来,登山的乐趣油然而生;
  跑步跑到一定的时候,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跑,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呼吸舒畅起来,继续跑下去的勇气会转变成一种轻松的向前跑的惯性,接着再跑下去你就能跑出很远。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登山、跑步、学习,都会遭遇“临界点”,只要不放弃,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会让水“沸腾”。
  如果不能跨越生命的临界点,就会吃尽失败的苦头;而要想跨越生命的临界点,就需要经受更多的考验;但是,只要你能够忍受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人灿烂升起。
  一个寓言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与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之法:选端阳那天成熟的米,加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去蒸。蒸熟后,放入千年紫砂土筑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盖,密封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两个人都表示得此仙方,一定会酿造出世上最甘醇的美酒。他们说到做到,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所有的材料,连同梦想一起调和,密封在陶瓮里,然后潜心等待。
  两个人终于等到了第49天,他们太激动了,以致夜不能寐,等着公鸡打鸣。两个人感觉在等了很久很久以后,传来了第一遍鸡鸣;又等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响起呢?其中的一位终于忍不住了,他想鸡鸣两遍和三遍并没有区别,于是打开了他的陶瓮;另一位虽然也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着牙,坚持等到第三遍鸡鸣。
  结果怎么样呢?先打开陶瓮的,里面是一汪清水,里面的酒和醋一样酸。而坚持到鸡叫三遍的人,得到了甘甜清澈的天赐佳酿。
  指导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
  做事不能有始有终是孩子缺乏意志力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长久。从整体上看,这样的孩子自立自理的习惯少,能力也差,容易在困难面前畏缩退让,半途而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做事情不能坚持到最后,也很少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很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甚至有严重的自卑感,或者对人对事都抱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态度。长期下去,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开始注重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切莫对孩子的这种坏习惯视而不见或迁就放任。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7)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呢?以下几点要求请家长们注意:
  ⑴父母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其言行及作风习惯,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要教育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父母首先要做事不半途而废,并注意让孩子模仿,同时经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样坚持到底的。
  ⑵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不要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过大的事情,如果孩子尽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会伤心失望,甚至丧失自信心,而不敢去继续尝试。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在短期内能完成的事情,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对他们进行适时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然后逐渐交给他们比较复杂的、需要较长时间和一定耐心、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并督促孩子坚持把事情做完。父母老师让孩子做事时,应注意适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如果过难,使孩子尽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会伤心失望。如果偶然一件事还不至于的话,那么连续几件这样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愿去做,而丧失自信心。
  ⑶指导监督孩子做事。父母在交给孩子任务后,要提前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提醒孩子一旦行动起来,就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在行动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不断地给予激励。尤其在接近目标时,要给孩子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鼓励孩子把事情做完。
  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这不是代替而是帮助孩子想办法,以防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灰心丧气。当孩子想不出办法又不愿去想,有偷懒或依赖父母的迹象时,父母不可给予帮助,而应注意说服鼓励,必要时给以批评并监督孩子独立地做完某件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习惯养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废了。
  家教故事
  有一种名为“三分钟”的耐性训练法,是训练孩子专心致志的好方法:
  张海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父亲给了他个沙漏,告诉他,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三分钟。张海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张海很高兴地答应了。
  张海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
  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张海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张海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张海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父亲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对张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习惯,也就提高了自制力。
  三分钟,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既能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也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 。。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8)
教育永远不要说放弃
  成功往往就是“差那么一点点”,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教育孩子。不论现在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多么不优秀,多么不争气,但是,永远不要放弃!
  这个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教育”。人各有其才,各有不同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即使我们一时未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别着急,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宽容、发现和等待。
  要知道,即使如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天才,也曾经因为在学校表现平庸而被教导主任断言:“你将一事无成。”
  和爱因斯坦一样早期“愚钝”,长大后成为“天才”的人还有很多:“氢弹之父”特勒直到3岁才会说话,别人都当他是弱智儿;小儿科医学家蒙斯克博士3岁了还不会说话,而且每次开口说话都是慢吞吞的,让人受不了;堪称最好学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小时候情况更糟,直到9岁才会认识26个字母;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小时候被认为是低能儿;“发明大王”爱迪生13岁就被学校开除,老师说他猪头,校长说他永远一事无成;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是个“差生”,他的老师训斥他:“咱这个班里,最没出息的就是你!”……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有些父母抱怨孩子考试太粗心,不该错的会出错。其实有时并不是孩子有意在犯错,而是孩子年龄尚小,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成熟,记忆的瞬间性,注意的短暂性,思考的不周密等因素都会造成粗心。这些在成人看来低级而简单的错误,会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动消除。
  此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先天的禀赋,后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间的千差万别。就像人的手指头有长短,孩子也是各有千秋。不能认为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别的孩子差,就认定孩子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差。有的孩子交际上鱼得水却不擅长写作;有的内向害羞但写起文章妙笔生花;有的唱歌会跑调但数学却很好……父母期望孩子样样出色,当全能手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而且,不同孩子的成长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孩子早早地锋芒毕露;有的孩子则可能属于大器晚成。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些孩子在小学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到了初中或高中成绩就有明显提高,甚至很突出。
  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对他从始至终的爱意和信心。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所以,家庭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让孩子自由地发展,而不可拔苗助长。父母需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急是急不来的。
  成长过程中只有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快与慢。就像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因此,父母不要因为看到孩子说话晚,就怀疑智力是不是有问题;不要看邻家孩子识字早,就埋怨自家孩子笨;看到孩子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陷入绝望!
  每个孩子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